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41节

  这儿怎么还有个珠溪镇来的?

  斜对面那排椅子上,坐着个和沈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寸头短发,迷彩短袖,身边放了个巨大的背包,脚下还放着个大拎包。

  引得沈乐注目的,是他膝上那个帆布袋,上面清清楚楚,印着“珠溪镇供电管理所”字样。

  “哎?你也是珠溪来的啊?”

  沈乐好奇地坐到他身边。迷彩年轻人精神一振:

  “是啊!我也是!你是……”

  他乡遇故知,哪怕之前不是故知,只是来自一个地方,也叫人欢喜。

  双方聊起来,沈乐才知道迷彩年轻人名叫向阳,在珠溪镇供电所上班,这次是回乡探亲,顺便申请了一个农电技术交流的任务,下乡支援。

  而他家距离自己的目的地也挺近,岩口乡下田村,和自己要去的那个村,只隔了五里路……

  “那正好一辆车啊!你跟我走就行了,我去的地方比你远一站路,我叫你下,你再下!”

  他们上了同一辆车,并肩坐着,继续聊天。沈乐就知道向阳是本地人,考进滨海电力大学,毕业以后在珠溪镇供电所工作;

  而向阳也知道了沈乐是B大考古系的学生,最近刚刚搬到珠溪镇,甚至还知道他住的那座大宅:

  “啊!我知道那个房子!单独拉了一条200千瓦的线!

  ——话说前几年,这一户每个月都要交大几万电费,从上个月开始,忽然电费就降到两百多!我们还在说,是不是偷电了,要上门去查一查呢!”

  沈乐讪讪地笑。其实并没有偷电,只不过原来天晓得多少人住,现在变成他一个人住……

  而且上个月,只有一个房间装了空调。厕所空调不开,厨房完全不用,晚上离开院子靠手机照明。

  这种用电负荷,一个月交两百多电费,已经是他空调24小时常开,从来不关的结果了。

  “现在我知道了。……行吧,线都拉了,反正也不会给你降成100千瓦的线,你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吧!”

  沈乐大汗。

  所以说,灵异什么的,异常状态什么的,你或许能瞒过警察,或许能瞒过异常事务局。

  但是,水、电、煤气、电信、有线电视,这几个部门账单一拉,就感觉出不对劲了……

  两人一路谈谈说说,车子七拐八弯,只开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上田村。

  沈乐挥手下车,果然看见村口停着一辆五菱宏光,师兄庄伯阳从副驾驶座上探出头来,用力招手:

  “来啦来啦!快上车!就等你一个了!”

  沈乐把登山包和大拎包放到后面,和一堆油漆,木料,各种药剂堆在一起。万能的五菱宏光,立刻一个掉头,欢快地跑了起来:

  “师兄?我们还要走多远?”

  “没多远,半个小时。主要是山路不好走,没有车,这些东西都拉不上去。”

  不但山路不好走,而且山间的平地也非常罕见,东边一小片,西边一小片。

  沈乐和庄师兄仔细聊起来,才知道这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七八百人,居然分了四个村民小组,住在四个不同的聚居点。

  而他们要去的,是海拔最高、进山最深的那个聚居点,再翻一座山头,才是他们要维修的那个古村落……

  “啊……这次又要跑死了……”沈乐用力揉着双腿:

  “每天爬两次山,天啊,老板又要练我们的腿了!”

  “知足吧,至少没有叫你扛木头。”师兄笑嘻嘻地回了一句:

  “加把劲,赶快干活,争取在暑假结束之前干完。等开学了,我们也要撤回去,好歹得在学校露个面不是!”

  好在到达聚居点的时候,天已经暗了,导师和两个师弟扛着工具,已经下山。

  沈乐便豁免了当天的翻山越岭,只用迎上去半座山头,替导师扛了工具,随着他一路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听导师讲这次的工作:

  “这个古建筑相当有价值,我们查过资料,始建于明朝,是当地一位进士归乡后的山居宅邸,后来逐次扩建。

  建筑风格兼有浙闽两地的地方特色,对研究民俗文化和建筑技巧的演变,有一定的价值……”

  老爷子今年也63岁了,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然而老头儿常年干活,看着瘦,胳膊上的肌肉却结实,一块一块隆起的样子,看着比沈乐还要肌肉发达。

  他一手拄着根竹棍,一手不停地比划着房子的结构。倾斜蜿蜒的山路上,健步如飞,说得滔滔不绝。

  沈乐看着他这个样子,都有点担心他滑倒。把头灯开了,一只手伸出去虚扶他,却被他一巴掌拍开:

  “最近在忙什么?复习考编?专业也不能落下!——这样,今天我们都测量完了,画图的事儿,你负责!”

  沈乐除了点头还能说什么?吃完饭,和师兄弟们稍微叙一叙旧,便打开笔记本,准备干活。

  才把CAD软件打开,眼前猛然一黑,整个视野都暗了下来:

  怎么了?

  被卷进什么记忆里了?

  我还没碰哪样老物件呢!

  书友@赤色彗星玛斯,你认领的角色上场了

  还有两天就要下新书榜了,哭唧唧……

  求大家帮猫咪保持最后两天……

  猫咪要多多的评论,有多多的评论才有多多的阅读时长,才有高高的新书榜排名呜呜呜……

第60章 找到新的修复对象?没说的,速度拿下!

  好在周围的动静给了他答案。左右隔壁,楼上楼下,沈乐的师兄、师弟,借宿的房东,以及这个村子的其他人,喧嚷声四起:

  “停电啦!”

  “怎么又停电了!”

  “我论文才写到一半呢!”

  “一天到晚都停电!”

  “这还能不能好了,三天两头就跳一下电闸!”

  沈乐也合上了笔记本,起身出外。就看见隔壁走出一个农户,骂骂咧咧,打着手电往村头走去。啪嗒,啪嗒,来回折腾几下,又骂骂咧咧地走回来:

  “跳闸了!修不好!喊电工来看吧!”

  “不是吧……又要等一两个小时……”

  “电工来也没用!每次都说是没毛病,没毛病,每次都是无缘无故跳闸!”

  “就是!一直修不好,一直看不出毛病!说是设备老化了,要换电路,要换变压器,要换这个那个,哪里有钱!”

  “再这样就不交电费了!——什么时候修好,什么时候交电费!”

  村民们哀声四起。沈乐好奇询问,庄师兄苦笑着摇头:

  “这村里没有电工,要喊隔壁村子的过来。等吧,大晚上的爬山路,就算他肯来,至少也要一个小时了!”

  “啥?没电工?——不是说每个村子都应该有电工吗?”

  最小那个师弟讶然发问。导师慢悠悠地瞥过去一眼:

  “原则上应该。——实际上,村子里人少,都是老人孩子,成年人都跑出去了,没有电工,你要怎样?”

  “呃……”

  沈乐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只能返回房间,就着头灯照在记录册上的光线,继续画图。好一会儿,外面突突声响,有人喊:

  “来了!电工来了!——小向,怎么是你?”

  电工来啦?

  沈乐保存一下图片,再次出门去看。外面星星点点,到处都是蜡烛和煤油灯的光芒。

  微光中,两盏大灯由远而近,照破夜色,一点一点,爬上山路。最后,电瓶车慢悠悠停下,上面跳下来一个有点面熟的小伙子:

  “这么晚了,我就不让我爸来了。反正我也是电工,我来!”

  咦,真的是熟人!

  沈乐有点惊喜。他杂在人群里,用力往对面挥了挥手:

  “向阳!”

  “沈乐!原来你住在这里!”向阳也是眼睛一亮:

  “哎呀还好我来了,要不然,让你们这些专家,一晚上都没有电可用,那就真的造孽了!”

  “导师才是专家,我们就是干活的。”沈乐笑道。向阳应了一声,快步去把电闸推上,眉毛、眼睛,立刻纠结在一起:

  “哎呀,怎么还是没电?我看看……”

  他先检查完变压器,再摸出工具包里的电笔,一家一家,检查电路。沈乐百无聊赖,跟在他后面晃荡,帮他打手电照明。

  一边帮忙,一边看看木头房梁,看看房间角落里的火桶,看看那些用烛泪强行粘在桌子上的蜡烛,那些锈迹斑斑的煤油灯,倒也自得其乐。

  转过两户人家,沈乐一低头,忽然看见第三户的厨房角落里,一个煤油灯横在水缸边上。

  那煤油灯锈迹斑斑,满是灰尘,和它那些被拎出来、点起来的同伴大不一样。孤零零的,看着居然有几分可怜。

  沈乐蹲下去拨了拨,大体完好。回头一看,屋主人点了根蜡烛,跟在他们后面,举蜡烛的手颤巍巍的,看着像是随时怕蜡油滴到手上:

  “咦?这个灯你们不点吗?”

  “这灯点不起来啦!”房主是个五六十岁,或者六七十岁的老人,操着一口极其浓重的乡音,沈乐几乎没有听明白:

  “太旧了,全都锈掉了!好久都没点了,嗯,上次点它,是什么时候……”

  老人颤颤巍巍上前,弯下腰,捡起那个煤油灯。墩在灶台上,一手握住煤油灯灯芯的旋钮,左右转了两下:

  “你看,灯芯都转不动了,根本点不亮了!”

  沈乐半弯下腰,小心翼翼,也试探着转了两下旋钮。指尖传来的触感,僵硬,滞涩,仿佛有一点点轻微的沙沙声,又仿佛什么都没有。

  沈乐立刻松开手指,不敢用力:

  经验告诉他,这种触感,代表里面肯定生锈了。如果只是锈住了还好,如果锈得太过厉害,部件被侵蚀过度,用力一拧,甚至可能将部件拧断!

  对于文物修复而言,这种粗暴的破坏,是不可承受的损失,也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他用指腹轻轻抹过煤油灯盖子,借着头灯的光芒,低头去看。灯盖上,一片环状的凹凸不平,像是什么字迹?

  沈乐捧起煤油灯,双眼微眯,往左侧、往右侧,仔细去看那锈迹。

首节 上一节 41/6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1980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