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27节
时间飞快的就来到了9月,上面下来通知,要求学校组织优秀学员编练节目,准备参加大典游行和庆祝狂欢活动。
孙志伟知道,要开始了,他是没资格上城楼了,但是能参与到游行和活动中,这也是个见证历史的机会。
学校的音乐老师就开始以《接班人》为曲,以少年先锋队为基础,扩充人手编排舞蹈。力求动作简洁明快,展现新时代中学少年们的革命精神风貌。
少年先锋队是45年从抗,日儿童团改编而来;抗,日儿童团又是在37年由共,产儿童团改编而来;而共,产儿童团又是来源于27年之前的劳动童子军。
这个团体从24年到如今,一脉相承二十五年,原本只有苏区的孩子。如今学校搬来城市,先锋队已经在考察所有的新同学。
本来还没这么快吸收新队员,结果这次任务一下达,人手严重不足,校先锋队才决定,提前将所有考察合格的同学,全部吸收进入先锋队。
孙志伟也是其中一员,他在三天后跟其他新队员一起,在学校大礼堂参加了入队宣誓。
这时候的入队仪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先锋队分部也是根据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组织不同的仪式。
不过大体还是遵照团党仪式的步骤流程来,读章程,唱歌,发放红领巾,宣誓。
这一套步骤下来,每一个孩子都热血沸腾,恨不得系上红领巾,立即就上战场。
第47章 孙爷爷
孙志伟摸着跟着大家一起宣誓后,心情也十分激荡,摸着脖子上的红领巾,他走向了一边的的主席台。
虽然仪式已经结束,但是主席台上的岭岛和老师们都还没有走,他们见孙志伟走了上来,有点奇怪。
校长是认识他的,见他过来就亲切的问他道:“孙志伟,有什么事么?”
“校长,能借我一下纸笔么?我自己的没带在身上。”
“可以,来,给你。”
对这个过目不忘的天才学生,他还是很喜欢,不仅天赋好,学习成果也令人瞩目,每次测验都是全年级第一。
前段时间还自己谱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帮他们学校在上级面前挣了老大一回脸。
所以,这么个宝贝弟子,借个纸笔还有什么好问的,借呗。
孙志伟拿到纸笔后,感谢了校长,就赶紧靠边蹲下,开始奋笔疾书。不一会就写了半张纸。
此时,岭岛们正在告辞,其中有一位头发有点花白的老岭岛,看到刚才借纸笔的同学,正蹲在墙角书写着什么。
反正仪式完成了,他现在也没什么急事,就慢慢踱步到孙志伟身后,看着他书写的内容:
“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像那灿烂的朝霞一样耀眼;
我们心中的理想,像那星星闪着光焰。”
“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
我们清脆的歌声,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
这两段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应该不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光这分开的两段,就已经可见这孩子的文字功底。
这很明显是一篇没有完成的诗歌,这位岭岛也是文化界人士,对于诗歌怎么会陌生呢。
民国时期,就是现代诗歌艺术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之一。
岭岛也是那时候过来的人,对诗歌的基本鉴赏能力还是不弱的。
“这位同学,你这首诗写的不错。我看它还没有完成,是没有定下主题,还是暂时没有灵感了?”
孙志伟听到声音才停下笔来,抬起头看见是刚才主席台上的一位岭岛,他赶紧站起身敬了个先锋队礼:“首长好。”
“报告首长,这是一首歌,虽然我还没想好词曲,但是主题已经有了。”
说着,他递上了手中的信纸。
岭岛接过信纸一边看一边问道:“哦,是什么主题?”
“这个。”孙志伟抬手指着书包的帆布道。
领导也看到书包上面有一行字,他凑近后轻轻的读了出来:“少年,祖国的春天。”
“这个主题真好。”岭岛不由的感慨。
这时,其他岭岛已经离开礼堂,校长走在最后,发现这里还落下了一位,正在他的宝贝疙瘩身边说话。
他赶紧走了过来,怕孩子小,乱说了什么不好的话,得罪了人。
“岭岛,这是孙志伟,他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哦?很少听你这么夸学生呀,这孩子有什么特别么?”
“《接班人》这首歌您听过么?”
“你别说那首《接班人》是这位孙同学写的哦?”
“哈哈,岭岛您慧眼如炬,一猜就中,就是他写的。”
“怪不得他说这是一首歌。”岭岛把手中的信纸端起来又看了一遍。
然后才转头对孙志伟说:“小同志,你真是让我们刮目相看啊,你的这首新歌,如果写成了,能寄给我看看么?”
“这有什么不能的,到时候,我可以请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录音好了给您寄过去。”
“好好,谢谢你,那我就等着啦。”说着就把手上的信纸还给了孙志伟。
“小袁,你们学校培养了一个好苗子啊。”
“嗨,运气,运气,这孩子还是自己找上门的,差点就被我错过了。”
“哦,看来这里面还有故事啊。”
岭岛提起了点兴趣,但又转口道:“这样吧,今天也不早了,我回去还有事。”
“你找个时间带着孩子一起过来我家里,我请你们吃个便饭,到时候再跟我详细聊聊。”
“好的岭岛,到时候我一定带孩子过来做客。”袁校长赶紧答应,这位的邀请可不能拒绝,他也舍不得拒绝。
“谢谢爷爷。”孙志伟也跟着对老岭岛的邀请表示感谢。
孙志伟对老一辈人特别尊重,即使是在前世,他在网络上做吐槽喷子的时候,都不曾对老一辈人有任何不敬。
这几乎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一样的行为,就是他自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出来的端正的三观。
所以,喊这么一位老人家“爷爷”,他喊的心甘情愿。
老岭岛听到这声“爷爷”,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好,好,你们记得过来,记得挑一个周日,那时我才在家。”
岭岛说完,跟他们告别后,就转头离开了礼堂。
孙志伟看着花白老人离开,然后转头问道:“校长,这位岭岛是?”
袁校长嘴角含笑,轻声问道:“听过广播里讲故事么?”
“啊,是孙爷爷。”孙志伟马上就想到了一个人,他连续多年在广播上讲故事,他们这一代的儿童几乎没有人没听过的。
就囡囡这么小只的,只要一说起讲故事的孙爷爷,那肯定也知道是谁。
“现在岭岛分管中学,官不大,但是他人缘很好。”
“你看他头发花白了吧,其实还不到50,都是早年遭的罪。如今苦尽甘来,精神头都好了很多,只是花白的头发再也回不去了。”
“刚才你们聊什么?新歌么?能给我看看么?”
“给,还没写完,不过我已经有想法了,再等几天。”
“这诗真不错,写完了,我让学校老师帮你谱曲伴奏录音。”
“嗯,谢谢校长。”
两人说着话,也一起离开了礼堂。
第二天开始,孙志伟在学习之余开始参加活动排练,时间一点点过去,很快来到29号。
中午吃过饭,大家趁休息时间在排练,大队突然通知,全体队员下午参加典礼现场的打扫。
孙志伟他们一行20多个孩子,每人接到一把笤帚和一个装垃圾的麻袋。
然后由一辆卡车载着他们,来到分配好的打扫地点:东长安街东段,也就是后世的菖蒲河公园段,这里现在还是金水河明渠。
第48章 义务劳动
这段路两边,南边还好说,有单位日常打扫,北边就是河边,没有归属,也是多年没有打理了,杂草丛生,藤蔓纠缠。
好在前几个月全城清理生活垃圾,把大部分生活垃圾都清理了出去。
不然,这么一大段路,凭他们20来个学生,真不是一天能弄完的。
队长安排所有人一字排开,从西边往东边推进,一共500米长的河边半小时才前进了5米,实在是水边的杂草太多,靠他们的笤帚很难清理。
孙志伟看不下去了,他走到队长面前建议道:“队长,工具不趁手,我们去借点工具吧。”
队长也着急啊,但他催也没用,大家已经很努力了。
“学校没有其他工具了,这些水草盘根错节,只能手掐。”
“队长,你不知道吧,对面就是我们大院,我们可以去大院后勤那里借工具。”孙志伟笑眯眯的对队长说。
“真哒,太好了,我跟你一起。”
“好,还要再叫几个人,队里还有几个是我们大院的,一起喊上好说话些,也能多搬些工具回来。”
“好,你来喊人,我不太熟。”孙志伟答应了就开始喊人。
“安全大院的都过来,我们回去借工具。”
不一会过来4个人,他们6人立即跨越道路到了斜对面,对面就是安全大院的门岗。
看到一大群人靠近,门岗那边警惕的看着他们,等人走近了,门卫就认出来几个大院的孩子。
孙志伟带头走过去道:“叔,我们在对面打扫卫生,工具不够,回来借点工具,这是我们大队长。”
队伍里就队长一个是陌生人,孙志伟当然要说一句,不然队长被拦下了就尴尬了。
“成,你们进去吧。”一行人被放了进去,刚才孙志伟带头搭话,其实就是变相了做了担保,都是院里的,就没那么严格。
以后等大礼堂建成了,开始放内部电影,到时候拿着电影票,带着小姑娘过来看电影的陌生人,就更多了,只要是熟人都能带人进来。
孙志伟一群人进了大门就直奔后勤办公室,借东西需要批准,他们直接去仓库可拿不到东西。
几个人里有两个家里有人在后勤办公室上班,孙志伟就派他们过去找人批条子。
不一会两人就带着批条出来,他们才赶往仓库选工具,那边有很多工具,找点对付水草的东西不难。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