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61节
桂花的花期有一个多月,更多的桂花摘下来后被晾干成干花,在10月份被酿成了桂花酒。
年底的时候,乡下的情况已经很不好。
一次遇到大祥,他带来了一个消息,老张的父母从老家来了京城,听说差点就死在路上,如今两人还在医院里。
孙志伟当晚就带着一瓶蜂蜜,两个肉罐头和10斤小米去了老张家。
虽然跟大门的警卫都认识,但是因为他已经搬出大院,这时候他进门就需要登记了。
在大门处按照规定做了登记,他跟童佳佳一起来到家属区,敲开了老张房子的大门。
开门的是张家大姑娘张桂枝,见到孙志伟她也笑了起来,嘴里喊着“志伟哥,嫂子”,赶紧让他们进屋里。
“爸,志伟哥跟嫂子来啦。”
老张听到声音才从里面房间出来,跟他们打了招呼后,一起在外间桌子旁坐下。
“我听说张爷爷张奶奶过来了,特意带了点营养品过来。”说着他把布袋里的东西一样样拿出来。
“你来我这儿还带东西,你工资有我高么?”
第107章 老张父母来京
“知道您级别高,不过你的定量肯定不够,还有这罐头和奶粉,你家现在又没有婴儿,肯定不好弄,这不,我刚搞到点,就给你拿来了。”
“爷爷奶奶是什么情况?怎么一来就住院了?”
老张沉默了一会才说道:“老家情况不太好,我爸看情况不对,赶紧借了点钱就跑出来了。”
“两人带了4个窝窝头就上了车,下车后又一路走到大院,等警卫把他们送到家门口,人都快不行了,只能马上送去医院。”
“那医生怎么说?”
“医生说是重度营养不良,再加上年纪大了,需要好好养着。”
“所以嘛,我来的正是时候。小米熬粥养人,每天再喝点蜂蜜水,等肠胃好点再多吃点肉,很快就养回来了。”
“志伟,谢谢你了,我正发愁呢。”
“呵呵,现在还不是你发愁的时候,你该担心的是以后。”
“两个老人家的户口可不好迁,后面没有定量,你这日子怎么过?”
这句话一下子就把老张给打沉默了。
他现在最庆幸的是,几年前他听了孙志伟的话,把老婆孩子提前接过来,又给老婆找了工作。如今一家两个人拿工资,5个人有定量。
只是,再加两个人这定量明显就不够了。
半响他才说道:“他们也不会住太久,明年开春肯定要回去的,家里他们也放不下”。
“现在村里都是吃食堂,这次他们过来是为什么?供不上了呗。”
“那明年夏收前怎么过?如果明年的情况不好转呢?”
“这不会吧?”老张的心有点乱了。
看老张似乎也没了办法,他只能再给他出几个主意。
“第一,等老人家身体养好了,你就找关系把他们安排到厨房去打杂,厨房的大厨现在还是庄师傅吧?”
“跟他打个招呼,以后有庄师傅出面照应着,也不会让他们干什么重活,就当打发时间了,在厨房工作还怕饿肚子么?”
“第二,你把情况跟岭岛说一下,让你在厨房拿钱买饭票总可以吧。”
“最后,实在不行还可以去鸽子市买粮。你还记得我那叔叔不?他们舅甥两人都在后勤做采购员。”
“你的身份不适合去鸽子市,他们没问题啊。我会跟他们打个招呼,让他们去采购的时候给你带点粮回来就是了。”
孙志伟三个主意一说出来,老张的脸色就肉眼可见的好转了。
确实,以他的情况,解决问题并不是很难,只是老张一辈子在规则内打转,一时没转过弯来。
而大祥舅甥俩肯定也愿意跟大院里的准高层老张搞好关系,就算没他这一层,他们也肯定愿意帮老张每月跑几趟。
人家老张大小是个岭岛,这种惠而不费的人情他们肯定愿意做。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两个十来岁的小孩从外面冲进屋内。
其中一个一边大声嚷嚷一边喊:“张桂枝我口渴了,我要喝水。”
另一个看到桌上的东西就冲过来翻看,等看到蜂蜜时,他眼睛一亮,立刻喊道:“张桂枝我要喝这个。”
张桂枝立即拒绝道:“不行,蜂蜜是给爷爷奶奶养病喝的。”
“我就要喝,你快给我打开。”
“就是,爷爷奶奶来了也会给我们喝的,你快给我们打开。”
孙志伟在旁边听到几个孩子的谈话,眉头挑了挑,并没有多说。
而是直接起身道:“今天晚了,就不去医院看两位老人家了,等周末我再过来看望他们。”
“不坐一会了?”
“不了,明天还要上班,今天我是突然得到消息才临时赶过来的。”
“张叔,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可以让后勤的大祥他们舅甥给我送个口信,如果是急事,也可以在白天打电话到幼儿园。”
“好,真有要找你帮忙的时候,我会的。”
老张把两人送到楼下,孙志伟跟童佳佳直接骑车出了安全大院。
路上,童佳佳跟他说起老张家两个男娃娃:“那两个孩子有点没礼貌啊。”
“呵呵,何止没礼貌,对姐姐不尊重,还娇生惯养,老张没教好。”
“那我们以后跟张叔家怎么相处?”
“正常交往,照那两个孩子的性子,迟早有一天会跟我们起冲突,到时候两家关系自然就淡下来了。”
“你不提醒一下张叔么?”
“疏不间亲啊。”
“何况,孩子已经过来好几年了,你觉得这种情况张叔看不到么?”
“你是说张叔他也重男轻女?”
“难说的很,以前也有点迹象,张叔对我就比对囡囡要好很多。传统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我明白了,就按你说的来吧。”
两人回到家中直接洗漱睡下。
次日下班,孙志伟绕了一圈,去了大祥家里,跟大祥说了老张的事情,大祥满口答应了下来。
几天后,老张的父母就从医院回到大院里.
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大病,就是饿的,躺着吃点好的,恢复的很快.
因为他们不是大院的户口享受不到免费的医疗,所以他们不愿意浪费钱,宁可回儿子家躺着。
周末,孙志伟全家三人一起去了安全大院,这次他带了1罐奶粉2斤黄豆半斤白糖。
这些都是营养品,有两个不懂事的娃娃在,也不知道老两口能落的着几口吃。
不过那都是他们家的私事了,东西送到了是还老张的人情,别的他们也管不着。
在张家没有多呆,他们就出了大院一起去粮店买粮。
今天是24号,可以买下个月的定量了,全家一起上阵,争取一次买完,如果耽搁到月底恐怕会买不到细粮。
到了西什库大街的粮店,大门口正在排队,早晨第一批早起买粮的已经买完走人,第二批人还不多,他们正好排上。
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轮到他们了,童佳佳就从帆布背包里掏出粮本,粮本里面还夹着粮票。
他们三人的定量,孙志伟35斤,孙爱来32斤,童佳佳30斤。
童佳佳的还算正常,孙志伟兄妹的明显高了,粮店的工作人员看了他们一眼才问他们要买多少。
第108章 惩戒龙哥
这时,后面转出来一个工作人员,看到孙志伟后立即热情的上来招呼道:“志伟,你们家过来买定量啊,我来我来。”
说着他就接手了刚才那位工作人员的工作。
孙志伟看到他感觉有点眼熟,很快他就认出来,这是第一次上门核准定量时两个工作人员之一。
只是他不记得人家的名字了呀,只记得好像姓计,但是又不确定,真尴尬。
于是,他只能微笑着不失礼貌的点点头:“是啊,正好周末,早买了省的老惦记着,今天你们很忙吧,还要麻烦你。”
“没事,为人民服务嘛。你这全部买完?有点多啊,你好不好带走?”
“能带走,我力气还行,前几年去工地帮忙还得了个奖状呢。”
“能带走就行,我算算,6成细粮4成粗粮,再补助6斤细粮,细粮你要米要面?”
“面,粗粮现在有什么?”
“今天供应有红薯,小米,高粱。”
“那粗粮就要红薯小米各半。”
“好勒,白面51斤半,红薯小米各22斤7两5钱,马上就好。”
旁边的童佳佳听到数字,就带着粮本粮票和钱去柜台开票,这边计同志已经开始称面,他认识孙志伟,不必等票来了才称粮。
“不用那么精确,大差不差就行。”
“孙同志还是您好说话,上次一个人买红薯1钱都要不能差,非要我们切一个红薯尖角给他。差点把我们一个小姑娘给气哭了。”
他一边跟孙志伟说话一边称粮,只见他动作娴熟,称量重量不说‘一把抓’但也差不离,稍微调整就准确了。
“后来怎么办的呀?”
“能怎么办呢,我过来到底补了他一汤匙小米才罢。”
“下面接住罗,白面51斤5两。”
孙志伟在下面圆形的出口用布袋兜住,拉紧缝隙,上面面粉往下一倒,面粉灰往上一膨,满兜。
计同志又把装面的铁簸箕在入口处拍了拍,保证没有面粉卡在上面。接着又去称红薯。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