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67节
“谢谢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
之后的三天,白天童佳佳要上班。
第一天他满大街闲逛了一通,结果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物品都要凭票购买了。
他翻了翻从龙哥那边缴获的票证,还真找到不少能用的。
生活用票就有很多,比如购买日用品布鞋,灯泡,肥皂,脚盆,水瓶,月经带,衬衫,板凳这些的。
还有购买面包,月饼,饼干,窝窝头,豆芽,粉条这些吃食的;连洗澡,理发的票都有。
以上是城里常用的票证,还有农村里的票证,什么大粪票,清尿票,杀猪票,坑边纸票。
这坑边纸票是什么呢?比如,同志您上个月拉肚子比较多,坑边纸票不够了,就要找人去借一些。
特别的是其中还有一些奇怪的票,着实让他大开眼界。比如这张奇怪的觉悟票,这觉悟还能衡量高低的么?有什么用?他不能理解。
其中一张三联张的,他看了十分震撼:结婚,生育,丧葬三张票,从你生管到你死。
这哪是票啊,这就是人生啊。还有最下面那张丧葬票,他十分感兴趣。
是不是有了这张票就可以找块地埋人了?想到几十年后动辄数十万的墓地坑位,他有点羡慕现在就走的人了。
在所有票中,最值钱的应该就是三转一响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半导体。
图:三转一响,没找到收音机票,只有一张收音机零件票
孙志伟看着这些票,心中感慨,几年前以为不好弄的票,龙哥那边全有,龙哥真是好人。
不过,这玩意还有年限的,一般是一年的期限,超时作废。
家里已经有三转了,一响不想买,明年有谁家要结婚么?
按年龄算小舅子童学斌是赶不上了,梁姨家的老大好像年龄差不多,干妈家的老三也到年龄了,看谁运气好了。
他把这几张票单独收起,谁先结婚,看缺什么就当结婚礼物送去。
想想,明年囡囡上高中,那身高应该可以骑车了,自行车票有用处了。
把今天能用的票都拿出来,他开始大采购,先跑供销社,那边杂货多,花了两小时,把各种生活用品的小票据都用了。
然后用一个麻袋装了许多小板凳,温水瓶,痰盂,肥皂,脚盆这些日用品回家。
在家门口又碰到乙7号的的岳老师,被问了一嘴。
“志伟啊,今天没上班啊?”
“对呀,去参加野外拉练,一个月啊,差点晒成黑球,这不,回来就放假三天。”
“嚯,这一大麻袋的,买了啥啊?”
“这不年底了么,好多小票要过期了,正好今天有空,都给买了,什么小板凳了,痰盂啊,一堆东西。”
“您今天上午又没课啊?”
“有课,第二堂,刚上完,没事我就回来了。”
“那您赶紧去休息吧,我也要回去把这些杂物归拢归拢,回见啊。”
“回见。”
回到院子,想了想经常逃班的岳老师,还真不好说过几年人家会怎样?
那时候正经上课的老师都不受待见的,反而是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老师,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第117章 特级研究员孙志伟
日用品买完,他又跑了一趟副食品店,把糕点票都用了,买回来一些面包蛋糕点心,明天周五,囡囡要回家,这些东西他肯定喜欢。
至于那些衬衫鞋子卫生带的票,他不知道要不要买,只能晚上都丢给童佳佳处理了。
中午家中只有他一个,他做菜又不行,看着厨房还有不少鸡蛋,干脆炒了几个鸡蛋算一盘菜,就着米饭吃了。
下午阳光正好,把寒冷的天气都晒热了不少,院子里的又没有风,他干脆搬了一张藤椅在院中看书晒太阳。
院中的桂花树花期早已结束,现在看着就像一棵普通的树,旁边的枣树上,满树的枣子挂的枝头沉甸甸的。
他注意到有一部分枣子已经泛红,看样子马上就要进入成熟期,囡囡心心念念的枣子就要能吃了。
正想着怎么处理一树的枣子,门铃忽然响了。这个时间段很少有人,他奇怪的走出去开门。
外面是两个穿着中山装的干部,一个中年人,一个青年人。
“你们找谁?”
那个青年人正看着门上的烈士牌发愣,中年人见到孙志伟也有点疑惑的开口问道:“请问,这里是孙志伟老先生家么?”
孙志伟差点气笑了,我很老么,怎么就老先生了。
“这里是孙志伟家,但不是孙志伟老先生家,可能是同名同姓,我估计是你们找错了。”
说完,他就要关门。
“等下等下,我们是特意找过来的,能让我们见见孙志伟老先生么?”
孙志伟看他们两个也不像什么坏人,可能只是误会,就实话实说道:“我就是孙志伟,可我并不老。”
两人听到他说的话,都愣住了,这么年轻的孙志伟肯定不是他们要找的人啊。
小年轻就对中年人说:“院长,应该是同名同姓,我们可能找错地址了,要不,再回去街道问问?”
“这一片街道只有我一个人叫孙志伟,街道的梁姨跟我很熟,你们去街道也问不出第二个孙志伟来。”
中年人想了想,还是有点不甘心,主动开口道:“我们是故宫的,因通过马衡老先生生前的委托,来拜访当初在故宫认识的孙先生。”
听到熟悉的名字,孙志伟皱了皱眉眉头。
“马老过世了?什么时候的事情?”
当初在故宫参加打扫和鉴定,马老对他很不错,还邀请他去故宫上班来着。
一晃好几年没见,他依然能清晰的记得马老白须长衫的样子。
“您也认识马老?”
“是啊,几年前修整故宫的时候认识的,我还参加了鉴定组的鉴定呢。”
两人互相对视,都有点不敢相信,这个小青年别真是马老临终前介绍的孙志伟吧?
“当时马老是不是请您鉴定过一个,康熙斗彩绿龙纹盖罐的盖子?”
“康熙?你们的工作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明明是乾隆年的,你们给记录成康熙年的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算了,也不关我的事情,你们走吧,我要休息了。”有熟人过世,他现在心情也有点不好了。
门外两人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双双把门挡住。
孙志伟正要发火,中年人赶紧说道:“对不起,很抱歉,能重新介绍一下么,我是现在博物院的院长吴忠超。”
“是马衡老师临终前托我们来拜访您的,您看,可以进去谈一下么?”
看到外面的邻居已经有聚集的迹象,看在马老的面子上,孙志伟还是放开了门,让他们进来。
到了院子里,吴忠超园长一眼看到两株大树,赞叹道:“好漂亮的两棵树,您这里今年的枣子看来要丰收了。”
“呵呵,还好还好,我都没怎么管,这也是前人留下的。”
“坐吧,我去沏茶。”
看两人顺眼了不少的孙志伟,从地下库存中找出一套前清的茶具,给两人泡上了一壶铁观音。
他就爱喝浓茶,来人了大部分时候也是泡这个,除非人家指定别的茶。
嗜茶的人都是一个德性,非要别人知道自己喝的茶好,还要鼓动人家跟自己喝一样的。
孙志伟虽然没到嗜茶的地步,也离的很近了,习惯都在向那方面靠拢。
“好茶具,这是嘉庆款的青花缠枝莲开光诗文茶壶呀,保存的这么好,真是少见。”
“呵呵,就是普通的茶壶,能喝水就行。”
他虽然知道这茶壶的名字,但是对它的价值并不清楚,家里有那就拿出来用呗,瓷器又不会磨损,只要不打烂了就行。
虽然孙志伟谦虚,吴忠超可再不敢拿他当成普通的年轻人了。
这种嘉庆款的珍贵古董茶具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拿出来用,表明别人并不在意它的价值,那肯定是见识的多了才会这样。
至于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可能对方不清楚价值,这种思绪,自然立即被他摒弃脑后。
怎么可能,这可是马老都推荐的人,虽然看着有点年轻,但从这茶壶的细节上就看出人家的不凡来。
“孙先生,马老在世的时候就经常跟我提起您的名字,但是一直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前来拜访。”
“秋天的时候,马老重病,他在病床上再三说起您,并向我推荐说,自他认识您以来,您鉴定过的物件,还没有失过手。”
“马老过誉了,我还年轻,见识有限,没有失过手只是见识的少而已,这不是什么好夸耀的。”
“您可能是谦虚谨慎,但是我们还是很认可马老的推荐,不知道能不能请您到博物院任职。”
“呵呵,还是算了吧,我现在过的很好,我也很爱我现在的工作。”
“您先别忙拒绝,我是很有诚意的来请您出山的。”
“您也知道,我们那边现在一穷二白,人手又少,很多事情我们想做也做不了,东西摆在眼前,也不知道是什么,那种感觉太让人揪心了。”
“您看,这是聘书,最高级别的。”
孙志伟好奇的拿过聘书看了看,只见上面写着:“特聘《故宫博物院》特级研究馆员孙志伟。”的字样。
第118章 滑不留手
研究馆员他知道,是最高级别的文物专家才能获得的职位,这位吴院长是下了血本了呀。
他依稀记得,这种专家职位差不多对应级别是正高级,也就是专业技术一到四级。
而他现在才20级,等他回去上班大概能升一级,也才19级(副科),月基本工资:80元(6类区域实发94.4)。
这是什么概念,就算以专业技术四级计算,那也是月基本工资207块,对应他现在工资标准的10级。
这个本子只要一拿到手,他就是肉蛋干部了。
这时候,7到13级每月补贴鲜肉2斤、鸡蛋2斤、白糖2斤和甲级香烟一条,组织人员减半。
可他敢拿么?他这么个小年轻,拿着这个正高的证件不烫手么?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