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74节

  “这没问题,我同意了,明天你尽管带人过来。”

  “那可谢谢您了。”

  把陈队长搞定,他连夜骑车赶回家里,就把他的打算跟童佳佳和孙爱来一说。

  童佳佳双手赞成,能学到打猎的本领,那在外面可就安全多了。

  孙爱来也没反对,看来对将去开荒的东北,她也不是一点都没有了解。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童佳佳去上班,顺便帮孙志伟请假半天。

  孙志伟则骑车带着孙爱来直奔陈家庄大队,9点左右到了陈家庄大队部,陈队长果然信守承诺在等他们,毕竟他昨晚付了20块和一条烟。

  简单介绍后,陈队长就带着他们先回家,让孙爱来把随身行李放下来,给她确定了住所,然后才一起去郭大爷家。

  陈队长亲自过去,也就是表示这件事情他关注了,这样就不容易出什么幺蛾子。

  其实孙爱来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毕竟这里不是什么穷乡僻壤。京城周边,天子脚下,如果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那就太夸张了。

  他们的到来得到郭家的热情接待,之后就是孙爱来向郭老爷子行礼。

  这就是个过场,并不是正式拜师,意思到了就行了。过程虽然简略,但又必不可少,以后孙爱来就要喊郭老爷子一声师傅了。

  把孙爱来送到,孙志伟也没久留,妹妹既然下定决心要去东北,那某些苦头就要尽量让她先吃到嘴里。

第128章 临行密密缝

  农村里是什么情况,东北的寒冷就不多说了,农村的卫生情况也不乐观,虱子跳蚤什么的肯定不少,洗澡一个月能洗一次就是乐观估计了。

  再就是饮食,吃饱大概是没问题的,初期有国家补贴,后期农场也要分粮食,最后,她还有工资可以改善生活。

  但是要吃好,估计也不太可能。

  农场是有任务的,种出来的细粮肯定要供应城市,基本不会留多少,顶多收割的时候吃一顿尝尝鲜,其他时候都是吃的粗粮。

  这个粗粮有多粗,还要看当地的出产情况。

  比如陈家村这里,大队长家生活算是好的了,但最好的饭也就是二合面窝窝,想吃白面是没有的,是真没有,不是不拿出来。

  细粮都上交了,就算有留一点,也只供给幼儿和老人,或者干脆去鬼市换成粗粮。

  普通村民家里的伙食更差,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吃代粮,野菜都不可能吃饱,更别说吃肉了。

  他来的时候注意到了村口的老榆树,树皮已经一点都不剩了,应该是去年冬天的时候被拔掉吃了。

  树上的叶子还算茂密,只是冬天没有树皮,今年的长势不是很好。

  这些叶子在冬天掉落前,肯定也会被全部薅光填进村民的肚子里。

  也不一定是一粒粮食都不剩的时候才这么干,很多人家都有藏家底的习惯,他们在平常就多吃代粮,家里总要留点家底备用,以防万一。

  指不定你看到某家都在吃树皮了,家里还有几斤白面压箱底,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陈家庄这种几百年的老村子,能够延续到今天,肯定有应对灾荒的经验。

  指不定哪堵老墙就是粮砖砌的,这都只有村里的老人们知道,现在都还没到动用的时候。

  只有村里即将饿死人了,家家户户都断粮的时候,老人才会指出哪里的墙可以拆开来吃,而且一次只会指出一处。

  陈队长送他到了村口,他才骑车返回城里上班。

  走了一段他又停车回头看了看村子,现在孙爱来同学就要尝尝什么是真正的吃苦了,希望一个月后他回来,看到的是个全新的孙爱来同学。

  孙爱来不在家的这个月,又有不少同学来找他,孙志伟接待了这些同学,并且帮孙爱来确定了要走的决定。

  既然已经决定了,现在想反悔可没那么容易了。

  这段时间里,他跟童佳佳也没闲着,童佳佳开始帮孙爱来准备行李。

  东北那边现在的气候还可以,那边最难过的是冬天,不过冬天有炕,也不用干活,只用猫冬,反而可以养养身体。

  这次过去孙爱来要背的行李不算多,因为是夏天,冬天的衣物和厚被子,会在入冬前另外邮寄过去。

  不过能准备的童佳佳也一起准备了,比如最厚的棉衣和棉被,手套和防水棉鞋子也必不可少。

  而且鞋子手套最好是防水皮子的,不然,化冻的时候满地泥水,棉鞋走一天就会湿透,手套一干活就会打湿,那就太糟糕了。

  要说防冻的衣物,最好的东西自然在部队里,童佳佳还挺着个大肚子,特地回了一趟海军大院,去服务部买了一件军大衣。

  童佳佳准备衣物这些,孙志伟则跑去同仁堂买药品,主要是应急的药物。

  比如防腹泻的行军散,消炎的消炎痛,治疗外伤的白药,驱虫的樟脑丸,驱蚊的药水等等。

  这还是夏天用的,冬天到时候还要准备别的药物。比如治疗冻伤的冻疮膏,还有日常用的蛤蜊油这些。

  但那些可以后面再邮寄过去,现在带着用不上也累赘。

  为了以防万一,家里药箱中的那瓶盘尼西林他准备也给丫头带上。

  这可不是当年孙爱来用过的那瓶了,中间每年他都要去医院掉换成最新的药,反正医院药品用的快,不在乎保质期长短。

  他还要给丫头准备书籍,初中文化实在太低了,他先去新华书店给孙爱来买了全套的高中课本。

  除此之外,还有全套的《选集》,这个已经出全了,但是还没出合订本,只能分开买,一共四卷十六本书,厚厚一沓。

  时间很快过去,到了8月下旬,孙志伟骑车去陈家庄接孙爱来。

  他依旧是先到了大队部,果然看到陈队长人在等他。

  简单寒暄了几句,孙志伟主动提起要支付孙爱来这个月打掉的弹药费用。

  这时候的子弹不算贵,一枚成本6分,是上面免费发的,还要求民兵队定期要把弹药打完,不然下次就要少给。

  各地的民兵队每年都要为怎么消耗弹药发愁,如果靠近山林就要定期组织民兵们进山扫荡大型野兽。

  前世他还曾经听说过一个真事,大三线那边一个连队因为发现了一头老虎吃人,直接调动了全连的迫击炮,轰平了一座山头。

  当时他还吃惊来着,觉得子弟兵就是不一样。

  现在一想,他们估计也是为了消耗一波。不然,一只老虎而已,真没必要这么大阵仗。

  如果靠水,那用手榴弹、炮弹炸鱼也是常有的事。

  丫头这个月打掉了540发子弹,也算帮大队民兵消耗多余弹药了。

  但这个钱他还不能不给,听到了弹药数,他立即如数支付了32.4元,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不然陈队长说不清还要担责任。

  陈队长喊了大队的会计过来收了钱,入了公账,还给他开了收据。讲究。

  公事办完,下面就要去办私事,陈队长带着他一起回到家中,孙爱来已经自己打包好行李,正在等待他的到来。

  “哥,你来啦。”

  听到声音,孙志伟抬头就看到陈家大门口站着一个女孩,皮肤有点干裂,原本的稚嫩的眼神坚毅了不少,身形也有点消瘦。

  “我来啦。”

  “恩,瘦了点,不过更有精神了。”

  他没有多说,而是转头感谢起旁边的郭老爷子。

  “老爷子,这丫头学的怎么样?”

  “娃娃很聪明,也能吃苦,是个好的,该学的都学了,以后就算一个人在外面,也不会吃亏的。”

  “那就好,老爷子您也辛苦了。”

第129章 生了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总算对得起你开的价。”

  “那是应该的,这个月给您添麻烦了。”

  “不用客道,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就多说一句,娃娃大了,要走自己的路,你也别管的太紧了。”

  郭老爷子其实跟孙志伟不熟,但还是说了这话,很明显对孙爱来十分喜爱。

  孙志伟并没有介意,只是意兴阑珊的道:“唉~,马上就去千里之外了,我想管也管不了了。”

  接着,兄妹两人跟郭家人告别,孙爱来还给郭老爷子磕了一个,孙志伟也没阻拦。

  要是在古代,这就是授艺之恩,磕个头也是应该。

  如果是正式收徒,就更加严格了,郭老爷子会把徒弟当儿子养,徒弟也要给老爷子养老送终的。

  只是时代不同了,人心也不同了,有些古板的老人见此,宁可技艺断绝,也不愿意手艺所传非人。

  孙志伟私下里打听过,郭家是传统猎人家族,世代狩猎。

  郭老爷子手里很是有些不传之秘,也不知道孙爱来学到了几样,时间那么短,他也不能要求太高,回去问问妹妹就知道了。

  从陈家村出来,孙爱来提着行李坐在后座,孙志伟骑上车一路风驰电掣,半小时就回到家中。

  到了家里,童佳佳看到本来被她养的白白胖胖的小丫头,一个月下来变的又黑又瘦,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上前拉住孙爱来的手就往回走,嘴里还絮絮叨叨的埋怨孙志伟,说他狠心什么的。

  孙志伟也不敢回嘴,童佳佳挺着那么大个肚子,摇摇晃晃的,这几个月一直情绪不稳。他是真怕惹到她,然后动了胎气。

  孙爱来自己觉得没什么,但也不敢动,任由童佳佳拉着进到屋里。

  “嫂子,小侄儿什么时候出生啊?”

  “快了,应该就在最近,也不知道小家伙来不来的急出来见见你这小姑。”

  “这个先不管,我把给你准备的东西一样一样说给你听。”

  “我跟同事打听了,夏天那边跟我们这差不多,只是你过去肯定要干活,衣服坏的快,就多准备几件。”

  “还有劳保手套给你准备了一沓,肯定是不够的,也不知道农场发不发劳保用品。”

  “那边冬天可冷了,不过冬天还早,到时候家里会提前把冬天的被子和棉衣棉鞋给你邮寄过去。”

  听到童佳佳在介绍衣服等物品,孙志伟也把他准备的书籍和药品给孙爱来说了。

  听到有那么多书,孙爱来的脸都垮了,孙志伟可不管,直接跟她明说了。

  “我允许你去东北,可不是让你放了羊。这批高中课本,你先自学,如果农场里有老师,有不懂的就去找老师请教。”

  “三年内,你必须把高中毕业证给我考下来,如果办不到,你小心我找过去。”

  “我知道了。”孙爱来只能答应下来。

  “至于《选集》,这是给你的课外读物,尽量多读读,有好处。”

首节 上一节 74/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