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99节
两侧分布无数大小地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曲折迂回、机关暗道错综复杂,恍如迷宫,洞中探险神奇莫测。
上下相通,结构极为复杂,有如“长藤结瓜”,共串有25个厅(室),17个通风竖井,大洞可通火车,小洞均可供汽车行驶。
被誉为“天下第一人工洞”、“中国地下长城”,堪称“神州一绝”。
到了21世纪,那里已经成为一个免费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参观。
第170章 坦克验桥,地铁尝鲜
人防工程第二阶段之后,还有第三阶段,也就是持续到现在还在进行的现代人防工程。
现代人防工程在建设前都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平战双重功能。
许多大中型人防工程成为城市的重点工程,比如哈市的奋斗路地下商业街、沈市的北新客站地下城、浦江的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荥阳的火车站广场地下商场等等。
有很多地下人防工程是以其他名义建造的,比如全国各地城市的地铁网络,地下综合管廊舱(内含电力线缆、通信线缆、给排水管、再生水管等)
还有很多小型人防工程其实就围绕在我们身边。
比如你家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各个大厦的地下楼层,公园里的避难所,工厂的地下车间、地下仓库,路口的地下过街通道等等。
你天天从那里走过,可能都没想过,那些地方其实都是按照人防要求建造的,必要的时候就是战时通道和避难所。
现在城市建造的新建筑都有人防要求:
10层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需要按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抗力等级6级以上的防空地下室。
采用桩基且桩基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小于3米,或者因地质条件不适于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可以申请易地建设防空地下室。
除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根据地面总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修建防空地下室。
具体比例为:一类国家人防重点城市为4%-5%,二类为3%-4%,三类为2%-3%,县城为2%。
防空地下室的用途包括人员掩蔽、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具体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修建。
这些设施,内部都有统一的标识,平时自然是单位或者私人使用,战时会一律转为公用。
所以,大家都要注意,自家附近都有哪些地方是人防工程,还要知道人防标识的含义,说不定就有用到的一天。
这些未来的人防工程,孙志伟是一时享受不到了,现在他正带着老师员工和家属们在挖土。
早年他就是个挖土好手,现在又正直壮年,挖起土来一个顶十个。
如果不是众目睽睽,这么个小小的地窖工程,他一个人一天都用不到,就全干完了。
但这是大家的事情,也要让所有人都有点参与感,所以,他就只开了个头,算是奠基,剩下的就交给其他人来干了。
到了月底,报纸上登了个新闻,听着挺有意思的。
说是马上就要迎来国庆二十周年的华诞了,为了庆祝祖国的生日,将南京长江大桥这份大礼献给祖国,也在国际上彰显新中国的力量。
南京长江大桥搞了个工程验收仪式,许将军要亲自检测南京长江大桥的质量是否过关。
检测方式也是别开生面的,将军直接调来118辆重达32吨的重型坦克。
让这118辆重型坦克每辆之间相隔50米,一字排开,依次从南京长江大桥的桥面上陆续通过。
2小时之后,这118辆重型坦克已全部开过了南京长江大桥。
大桥依然骄傲地屹立在原地,桥身完好无损,为中国桥梁建设工程争了一口气。
咱们用重型坦克来检验桥梁工程质量是否过关的做法也震惊了世界,许多国家也想借鉴咱们的这种做法。
就在明年,老杰克为了庆祝他们国家建造的,全长600米的鲁斯尔赖大桥竣工,决定效仿咱们的壮举。
他们还召集了大量的记者和群众,准备让他们一起目睹重型坦克过桥检测桥梁质量。
当天,他们调来的120辆重达35吨的T-55坦克(比咱们还多两辆,这是多有信心啊)。
结果,坦克刚开上桥面,仅仅往前开了5分钟,鲁斯尔赖大桥的桥身就出现了12条大裂缝,技术人员赶紧叫停了前进的坦克。
听说,他们后来维修大桥,又花了10个亿,东施效颦,贻笑大方矣。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京城第一条地铁通车了,它全长23.6公里,连接西山的部队驻地和BJ站,设有17座车站。
但是,因为备战要求,今年地铁并没有投入运营。
孙志伟想着,现在这么先进的东西,趁着现在还没开放,如果不能让孩子们提前见识一下,那就太遗憾了。
这也是提高孩子们民族自豪感的有效办法,都说中国好,好在哪里呢,看看地铁就知道了。
他立即打了个申请报了上去,希望能开放地铁给孩子们见识见识。
孙志伟对这次申请很有信心,北海毕竟跟其他学校不一样,优先培养的权限在那里。
这种带孩子们涨见识的事情,他觉得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果不其然,三天后通知就下来了,上面定了5号开放地铁给他们参观和试乘坐。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从幼儿园到最近的地铁站和平门站这几公里的路段,上面还调来10辆军卡送孩子们过去。
孙志伟对这次外出也十分重视,中班大班的孩子一共200人都要去,每辆卡车安排20个孩子4个老师。
5号当天一早吃过早饭,老师们就带着孩子上了门口的卡车,一路叽叽喳喳的来到地铁站。
从进了地下通道开始,娃娃们就兴奋的不得了,把几十个老师忙的团团转。
等看到地铁站站台那粗大的支撑柱,宽阔的大厅,娃娃们的惊叹就没有停过。
这时,地铁车道上已经停着国内第一辆地铁,方方正正的形状,看着有股子特别的工业美。
车站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是一个班的乘务员,全部身着军装,她们分散到每个班级的队伍里,开始给孩子们讲解地铁的知识。
参观完地铁站,大家在乘务员的引导下上了崭新的地铁,之后一路开了19个站,到达了军区。
孩子们在军区停留了几个小时,参观军区的训练和打靶,又吃了午饭才由原路返回。
第171章 紧急疏散
下午参观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回到了幼儿园,兴奋劲还没过去,老师们也放松了对孩子的看管,把他们放到海边草坪上看书,做游戏。
孙志伟趁机给老师们开了个小会,下发了上面发下来的“三打三防”训练手册,让老师们自己看。
这一套,民兵训练的时候都学过,大部分老师应该也有接触过,只是没有这次手册中总结的这么完整。
他没准备让老师们训练这个,真要是连他们都要上场打坦克飞机,那至少也是‘三战’爆发才有可能。
10月14号上午,孙志伟正在办公室批改文件,突然,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
本来他们这里是没资格装红机电话的,但谁叫他们这里这么重要呢,当时在第一任园长的申请下,这个电话还是装了过来。
自孙志伟上任以来,这个电话从来都没有响过,今天突然响了,他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在电话铃第三次响起的时候,孙志伟拿起了电话机:“这里是北海幼儿园孙志伟。”
“孙志伟同志,紧急命令:幼儿园全体师生,要在17号下午14点前集合完毕,等待运输车队到达。文件命令今日送达你处。”
“孙志伟明白。”
说完,对面就挂断了。
这种电话就是个通知作用,详细内容还在后面。
一个小时后,一辆军车送了一份保密文件过来,看着孙志伟当面签收收,对方才离开。
看完文件的内容,孙志伟将文件锁进柜子里,然后开始通知所有老师半小时后在小礼堂开会。
这次时间很紧张,孙志伟等老师来齐后也没废话,直接下达命令。
“接到通知,要求我们幼儿园全体师生,于后天下午两点前完成集结。”
“警卫处,从现在起,封闭前后大门。所有教职员工必须在岗,不准请假,不准对外通讯,不准回家,包括住在后院的。”
“我现在分配任务,幼儿班老师负责看管所有孩子,具体分配由组长安排。”
“中班全体老师协助后勤部门整理7天的生活物资并打包。只带饮食和必需品,具体内容由老姨安排。”
“大班全体老师负责所有孩子的物品整理,每个孩子只带一套冬衣和一套棉被。”
“警卫排协助后勤搬运物资,注意,警戒不能放松。”
“听明白没?”
“明白。”
“同志们,通知要求是17号下午14点完成集结。我的要求是,17号上午10点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这次,时间紧任务重,请大家务必认真对待。还有没有问题?”
“园长,我们去哪里?家属区怎么安排?”问话的是老姨,这应该是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去哪里不知道?家属区不用动。”这回答等于没回,所有人都沉默了。
“我就在办公室,有问题随时找我,没问题就执行吧,解散。”
说完,孙志伟就转身离开了小礼堂。只留下身后的老师们一个一个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老姨最先起身:“同志们,不用多想,执行命令就是了。”
“当年我们搬来京城之前,甚至连续几个月都在路上,大家还戏称我们是‘马背上的摇篮’。”
“如今条件好了,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后勤和中班老师跟我走。”
老姨说完,带头走了出去,后勤和中班的老师也赶紧跟上。
其他老师如梦初醒,全都出了小礼堂赶回小组办公室,好商议具体的工作分配。
后面两天,全体教职员工紧锣密鼓的做着准备工作,到16号夜里,各组汇报准备完毕。
孙志伟得到消息后,连夜开始检查准备情况,发现问题当场整改,一直忙到夜里3点才休息。
17号中午吃过午饭,老师们先将所有的后勤物资搬到幼儿园的大门背后放好。
13点半,车队过来了。一共14辆车,前后两辆各带着一个班的战士,中间十二辆是空车。
孙志伟午饭后就在大门口的警卫室呆着,他看到车队过来后,就跟罗排长一起上前核对证件。
等确认无误后,孙志伟一挥手,门口等待的人群开始快速向车上搬运行李物资。
食物等后勤集体物资装满了两辆车,孩子们的被褥棉服等分散在十辆空车中。
老师们根据分组,带领所有孩子在大门后列队等待。等所有物资上完车,孙志伟才让师生们开始登车。
趁着他们上车的时间,孙志伟跟罗排长商量。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