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学霸 第12节
力压同一届同学的操作功力,竟在本院完全没读书机会!
自己的导师不是博士生导师的情况下,已经无根浮萍到如此程度?这让揭翰仿佛看到自己未来的奔波与挣扎。
“读书这种事,就是师徒,师徒是要讲缘分的。”方子业侧目看了一眼自己师弟,如此回。
然后二人别过。
翌日,是九月十日,是周日。
周日的查房,是相对简单且随意的,揭翰都不必到科室里。
没事可做,而且,晚上是邓勇教授的教师节聚餐……
这规模就大了。
邓勇教授坐在主位,在临床跟邓勇教授组的谢晋元副教授以及在邓勇教授实验室里,跟他的洪字礼副教授,都出现在了聚餐里面。
自然,这两人的学生,也是出现在了超级大包厢里,等着邓勇教授领头的三杯酒,然后去到隔壁的小包厢,单纯的硕士那一桌吃饭……
谢晋元副教授不是长期混迹实验室的,因此带不了博士,只有两个硕士,在读学生数量与袁威宏对等,但洪字礼副教授就不一样了。
目前已经带着三个博士,博士学生的数量比邓勇教授还多,两个学术型博士,一个专业型博士,目前与洪字礼副教授一起在手外科。
秦葛罗主治则只有一个在读的专业型硕士……
如此浩瀚团队,方子业都不能一一认识所有人。
但也见识到了邓勇教授的影响力与专业实力和科研能力。
……
邓勇教授领头,先回顾了一下一年来的成绩和努力,在专业与科研上奋进的进度,勉励科室的人,要多多拿课题,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继续勉励秦葛罗以及袁威宏二人,早日争取走上‘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青千)’,而对谢晋元以及洪字礼的期盼则是二人能够进入到‘青年长江学者’。
学术领域,从院士往下,有杰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优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青年长江),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青千),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万青)。
多发文章、多做课题,多做踏实、贴近临床的课题,是课题组需要主打的方向。
而对博士生孙绍青与顾毅,还有洪字礼副教授的博士生等期待就是,该出国的出国,该进博士后流动站的进博士后流动站,有能力就搞一个‘千青’或者‘万青’……
再往下,就不太入邓勇教授的眼了。
今天,老师袁威宏喝醉了,醉的一塌糊涂。
在今天这样的场面,袁威宏主治,其实就是个弟弟,上面还有好几位老哥,需要他好好的陪,且他还是组内的领头中层,上要敬酒,下要被敬,根本逃不掉。
当然,除了老师醉,一些博士也是醉了。
博士为了留院工作,自然也要多多少少喝一些的。
醉的更加一塌糊涂的就是硕士一年级的萌新。
初来乍到,所有的老师和师兄们,你总得认识吧?
毕竟这是一个爱因斯坦来了,都得敬酒的大环境,一定的人情世故,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揭翰等硕士一年级的萌新师弟,就纷纷被各人送回家,方子业还有老师要照看,也不能亲自送揭翰。
在回的路上,袁威宏已经醉意朦胧,说:“子业啊,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和压力会越来越大,不仅是学历会贬值,任何东西,都会不断贬值。”
“如果放眼全国,你会觉得自己只是一只普通的猫猫狗狗,放眼全世界,我们在任何学术领域,都是沧海一粟,不进则退。”
“这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读书的时候,是最美好,最没有压力的时候了……”
袁威宏囫囵间,给方子业诉苦。
是的,袁威宏,硕士生导师,拟升副高的副教授,研究职称已经到了正高研究员的袁威宏,在给方子业诉苦。
见识广了的人,没有一个人愿意轻易地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平淡一生。
目前的时代,国家越发重视能力,不管是科研能力还有专业能力,都会被重视,但这样,机会就会更加大范围地播发给更多人,伱想要往上走,只能是让自己拔尖出众。
“师父,休息下吧。”方子业眼睛有些酸涩地这么安慰老师。
“你不优秀,别人就优秀上去了,现在的读书机会很多,大家都能读书的。”
“你不进,别人就会进,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才是最硬核的。”
“不排除仍然有人尸位素餐,可真正上去了的人,你去翻看他们的过往,也都是辛酸与拼搏,哪还有那么多的沽名钓誉?在新时代,没有人是傻子的……”
“师母,老师有点醉了。”方子业把袁威宏送到家门口的时候,对师母说。
“辛苦了啊子业。”
“这是你老师送你的东西,你先回去吧,明天还要正式上班。”师母在门口接过了袁威宏后,就递出来一个袋子。
方子业接过一看,是一套比较专业的书籍,而且是英文原版,价格颇为不菲。
“你和小师弟一人一套,好好加油和努力。”
“师母就先不留你了啊,家里还有一个醉鬼,还有个小七……”
“师母,要不要帮忙?”
“没事儿,你老师酒品不差。”
方子业从老师住的小区出来,抬头看了看天。已经是上弦月将满。教师节一过,中秋团圆节日,就已经不接近。
华国人都对阖家团圆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可方子业肯定回不去。
在邓勇教授这里,方子业最清晰地看得清楚国内的顶级金字塔,若是看着这座塔,不涉足一观就转身而退,终究觉得人生略有消磨。
再看了看老师送的书,方子业的目光更加平静,给父母打了个电话,问候了一下他们的身体,然后回到家后,又默默练习起来。
一个小时虽然增加的学识点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第19章 守见
九月十五日,临近中午时分。
值班的方子业在上下翻动手机页面点外卖。
单独管床的兰天罗,模仿着方子业的习惯,把在架病历和出院病历都一一归置好后,也掏出手机坐在方子业旁边,一边摸肚子:“方师兄,科室里的师兄们都说,漂亮师姐非常厉害。”
“什么叫漂亮师姐?她有名字,叫洛听竹。你该叫洛师姐。”方子业对兰天罗翻了翻白眼纠正。
接着把手机递过去:“喏,一起点吧,省点配送费。”
兰天罗有点不好意思:“方师兄我请你吧?”
上个月,兰天罗没资格单独管床,跟值班时吃饭都是方子业买单。如今兰天罗虽然已经单独管床,可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仍不能单独值班。
继续跟班,兰天罗再白吃白喝不好意思。
方子业把手机一收:“天罗你发工资了?那成大户了啊。”
规培期间,中南医院给的补贴是五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并入规培的补贴是一千四。
兰天罗立刻把手机递过来,大气地一挺胸收腹:“早上刚发,师兄,随便点!”
“还是老样子,要破费出去吃味道好些,吃个外卖还吃太贵,不合适。”方子业搜了熟悉的一家烤肉饭店,点了一个套餐,十五块九毛九。
兰天罗把手机收回,随便也点了一个胡椒味的烤肉饭后说:“师兄,听舒朗师兄说,洛师姐在邓教授招收考核时,就已经把研究生和住培阶段对应的第一个练功房,全都通关了。”
“欸,伱说她这临床操作,究竟是怎么练的啊?”
硕士二年级的邓勇教授组,有两人,一位舒朗,是邓勇教授的学生,龚子明则是谢晋元副教授的学生。
邓勇教授是年年都有硕士可以带,谢晋元副教授与袁威宏主治则是轮替收学生,本来方子业还有一个谢晋元副教授的研三师兄,毕业之后工作,谢教授如今就只剩龚子明一个学生。
“那我怎么知道?天才估计有天才的想法。”
“汉市大学的临床医学本硕博八年制连读,录取分数一般不低于复大的最低录取线,甚至有时候可去清北。”方子业客观分析。
资质此物,本就上下有一定落差。
方子业自己的资质并不算太差,否则也无法进小211,在硕士阶段干掉一撮985/211进中南医院。
但方子业也知自己的资质绝对和顶流无缘。
如果再加上现在的加点,那则另算,只是获得的时间太短,可能要追及仍需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洛听竹如今从进入大学算才第五年,相当于在大学期间才就读四年。
方子业在这个年纪,还仍是大四蠢萌小实习,当然难以理解。
“那确实打扰了。”兰天罗对能去清北又不去的人,有一种莫名的畏惧。
“但好看师姐真的挺好看,也很优秀。”兰天罗眼神略迷离。
“听说邓勇教授一开始还不想让她来我们创伤外科,说是本院有很多内科的教授特别是皮肤科的教授打过招呼,说洛听竹师姐在这方面的天赋非常高,希望她往这些方向进一步深造……”
“不过洛师姐更有意于外科,不知为何还选了创伤外科。”
“人各有志。”方子业伸了个懒腰。
中午饭一吃,科室里就要陆陆续续来病人了,中南医院的创伤外科,一般不接收创伤的急诊,因大部分创伤的急诊都太过简单。
而不简单的创伤急诊,则是被上级手术后,多不转归来病房,因此大多是从门诊输送进来的病人。
这些择期拟住院病人,都被教授们或者主治上级们开啃过无数次,觉得相对优质,这才收进病房里,可交给管床医生们接诊处理。
像比较难缠的,或者是手术意愿比较犹豫的,都会在门诊这一关被退回。
虽说,像这样的病人,被上级啃过无数次,基本上不会再另有收获,可方子业仍兢兢业业,仔细核对医嘱,并力求发现门诊的老师们没发现,或者没有在意的一些小诊断。
这些诊断,一旦被自己挖掘,就可以转化为学识点,被方子业收入囊中……
方子业已经帮两个患者办好了住院手续,并且把术前的相关医嘱都完善,一个没有慢性病,但另外一个,则是有血小板减少症病史,既往治疗过,目前没有继续服用药物。
因此,方子业术前赶紧查了一下血小板减少症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比如说凝血、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方师兄,我们是外科,值班时常规给患者做心肺听诊这些检查,是不是太麻烦了啊?毕竟这些器官都并非患者的主诉症状。”兰天罗在等方子业接诊第三个病人时,如此问。
“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嘛,我们本来操作的机会就少,查体是我们接诊病人时,可以做的常规操作,自然要更加珍惜一下。”方子业自然不会给兰天罗说,你别跟着我学,我是为薅羊毛。
方子业看完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把会诊申请单都发送后,这才走向操作室。
“不好意思啊大姐,让你久等了。住院手续都办完了吧?”兰天罗客气地问。
来人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肤色略黑,身材不高,看起来颇敦厚。
“没事没事,医生,你也挺忙的。”中年妇女这般回。
上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