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医疗系学霸

医疗系学霸 第944节

  卫于泉教授的脾气比较刚正,听完后,收了表情,伸右手开始在方子业的肩膀上拍拍拍:“那吊子很高啊!~”

  吊子很高四个字从卫于泉教授的嘴里说出来,直接让方子业一愣。

  这是一位院士说的话还是街上的痞子啊?

  不过,院士也是人,吊子高就是我们华国的口头禅,不能说当了院士就不能说你TM的,只是说要尽量地保持自己的风度。

  “走走走,吃饭去!~”张利民见方子业石化了,也知道方子业此刻的心理压力。

  自己当年在方子业这般年纪时,看到专业内的知名教授都直哆嗦,更何况还是华国国内的科研标杆面前?

  “嘿嘿嘿…呵呵呵……”方子业都想得出来自己的表情,很像一条哈巴狗。

  本来方子业是不虚的,不过,他上次参加了张利民教授主导的学术会议后,就发现了,这些大佬的思维是很灵活的,只是因为现实的原因,一些想法无法落于实战。

  “方教授有女朋友了吗?”

  “我们川省的姑娘?”卫于泉在走出会议室门时,问。

  方子业赶紧道:“我爱人是俞市的。”

  俞市和蓉城的姑娘有异曲同工之妙,卫于泉听到这里,就不再往下说换女朋友的事情了,免得到时候方子业卒,他还得送份人情过去。

  “我们川渝的女孩子都很不错的,漂亮大方,方教授好眼力……”

  “是这样的,我和张利民教授,詹启明教授几个人,都是从事……”卫于泉教授也比较客气,主动地介绍了自己等人从事的行业。

  卫于泉自己介绍了一下后,张利民教授就正式地给方子业介绍了两人的社会任职以及专业方向。

  詹启明院士,分子肿瘤学专家,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年来,在基因组水平全面系统的揭示了食管癌的遗传突变背景,为了解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确定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卫于泉院士,主要从事肿瘤的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及临床治疗等,有关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与靶向药物等,发现了阻断HSP70表达,可诱导癌细胞凋亡。

  利用主动免疫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疫苗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将异种同源基因与异种免疫排斥及自身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探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可以克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还对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杀伤自身癌细胞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诱导及增强淋巴细胞杀伤自身癌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

  两人都是从事相对最基础的肿瘤研究的,其实与方子业走的不是同一个赛道。

  如果说,三位院士走的是内功路线,方子业走的就是大力金刚掌的外路路线,大力出奇迹。

  你们研发新药物是吧?我就用老药物,我治疗骨肿瘤,不在于药物有多好,只要有药可用,差不多就行了。

  因为我的患者,可以耐受药物的时间长度,副作用很小。

  很快,几人就到了餐厅里。

  餐厅很大,而且分了几层,所以就餐的人都可以各自围坐。

  会议结束后,就餐的人也很多,也就没有人打扰三人。

  “方教授,您团队的谁,执行能力比较强啊?我听您之前的一些思路,也是歪瓜裂枣不着道,还真的能够在现实中体现啊?”卫于泉教授的性格耿直,说话比较冲。

  直接断循环治疗肿瘤,这TM是正常人的思路么?

  就算是方子业的理论是有据可依,依托于高位肢体截断术的循环截断理论,但别人那是终末期了啊。

  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没办法,所以才剑走偏锋,为了救命,不得不高位肢体离断。

  你倒好,直接把局部的血液循环给摘离了出去。

  反正这种思维角度,在他们看来,都是离谱他祖宗给离谱开门,离谱下阎王殿去了!

  然而,方子业的团队还真就做出来了。

  “我是有一些朋友,还有我自己,执行能力都还行,所以就东捣鼓、西捣鼓的,做出来了一点点小成绩。”

  “目前这些成绩在几位老师眼里还不够看。”方子业谦虚道。

  “不不不。”詹启明马上就摇头拒绝了方子业的谦虚。

  他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筷子,道:“你还首创了毁损伤的保肢术,功能重建术?”

  “微型循环仪的改良也是你带队做的?”

  张利民闻言,内心一凛:“詹教授,这是哪里的消息?我在网上没搜到啊?”

  “我是直接问了中南医院里的一个朋友!”詹启明道。

  “中南医院骨肿瘤的杜英山,以前我们加过好友的。”

  “这么看起来,小方你的成果产出不弱哦,只是资历稍微浅了一点,还没来得及发酵。”

  “今天你可给我们都出了一个大难题,你把你们骨科的肿瘤摘出去了,弯道超车,另立山头,那我们这些专科怎么办呢?”

  目前,微型循环仪的改良,也一直都在进行。

  不过除了四肢循环仪之外,其他器官的循环仪一是难研发,二是即便研发了出来,也很难正式应用于临床之中。

  这是几乎不可复刻的。

  有问题要回答,可能答案不那么好也要答:“詹老师,当时没有想那么多。”

  “而且个人的能力有限,也顾不得想这么多。”

  “我就是,之前遇到过一些病人,来到了我的单位,求诊于我,可当时我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那是一个小孩,我直接回拒了!~”

  “他现在怎么样?他还在不在人世,我也不知道,也没随访过。”

  这世界上一切因缘际会,都难以形容。

  如果是现在,他再遇到那个小男孩的父母,方子业一定可以帮忙想办法。

  但那是在去年,那时候方子业刚下了住院总,那时候的他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即便他有外挂,也只能拒绝。

  张利民教授道:“方教授不想这么多是对的,是吧,詹老师。”

  詹启明在京都大学是很有名的,原来的副校长,也是基础科研,搞肿瘤的,之前对张利民教授也有提携。

  “开玩笑归开玩笑!”

  “方教授你如果真的可以让骨肿瘤的治疗,另成一脉,打破原有肿瘤治疗的格局,直接粉碎了骨肿瘤现有治疗的成熟局面,这是好事。”

  “希望可以很有用。”

  “每一个肿瘤患者,其实都……”詹启明不是不悲天悯人,而是没办法。

  谁不知道肿瘤靶向药物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效益?

  为什么研发不出来?

  因为你不搞肿瘤科研,所以你见詹启明教授等人如井中蛙观天上月。你若搞了肿瘤科研,你才会发现,见这些人如一粒蚍蜉见青天。

  肿瘤科研如果那么好搞的话,全世界的肿瘤早就被攻破了。

  总有人说,现代医学的治疗是‘养猪’性质的,就有这种‘被迫害’的心理。

  这些人是完全不懂结核肆虐,生死无常,血吸虫、疟疾等疾病流行时的可怕……

  有的人宁愿相信自己吃的东西都是安全、绿色、无害的,都不愿意相信现代医院里的很多白大褂,其实是在治疗他们。

  他们宁愿相信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是可以断根的,都不愿意相信这些是没有办法治疗的。

  “好好搞,方教授,希望可以很快听到你的佳音。”

  “每一个肿瘤先破局都很好。”

  “希望可以多一些像王振义老院士这样的人,我们国家的医药卫生事业,才可以蓬勃发展。”詹启明院士勉励道。

  “詹老师,您太高看了,我们团队这还才开始。”方子业说。

  “是啊,王老院士研究白血病也研究了七八年,你难道想七八天和七八个月就有所成绩啊?”

  “你是拿自己不当人,还是拿这些老教授和老前辈不当人?”詹启明质问声很清脆,面带笑意,也不是真的在为难方子业。

  “你们课题组的经费,目前足够吧?要是不足的话,趁着这个机会,可以要一点。”詹启明问。

  方子业虽然与他不是同一个赛道,但方子业的赛道,是真的不可能影响到他詹启明的位置,也不可能对他造成什么‘危机’。

  所以,他愿意帮助。

  “目前是够的,陆陆续续还有一些专项经费到账!~”方子业笑着道。

  托疗养院和骨科两位老院士的鸿福,上个月听证结束后,就有专项的科研资金到了课题组,一点都没耽搁。

  而且还表态,五百万以内随便要,两千万左右谨慎要,五千万的话,就得开会再给了……

  方子业是坐着的,他本来是打算自己站如喽啰,只是好像没有这样的机会,他已经有勉强平等与院士们对话的‘资格’了!!

第622章 挑线头

  “方教授能预计这种治疗方案什么时候可以应用于临床么?”卫于泉教授推了推眼镜问道。

  他的双眼好奇,上下扫量方子业时,既觉得意外,又觉得难以置信,但更多的还是好奇。

  方子业的这个临床和基础科研结合的课题,是一下子往前推进了很多步,才有的成就。

  如果没有类比全身循环仪的微型循环仪的改良,没有类比高位肢体截断术的微型循环化整为零,也就不存在现在的微型循环仪与骨科肿瘤的化疗联用。

  “卫老师,我比任何人都期待可以早些应用于临床,但我也会比任何人都难以测定它具体应用临床的时间,因为现在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

  方子业回得比较坦诚。

  这种治疗模式一旦推广,不管是方子业收获的名气、利益等,都足以让方子业真正的达成功成名就四字,即便从现在开始,方子业再也没有任何产出,一个杰青、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甚至特等奖都没得跑。

  如果运营的好,方子业在合适的年纪,挤入到卫于泉等人所处的位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以,我最不能预估时间,只想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

  方子业谨记来时陈宋院长的交代。

  你让我说我在做什么是没问题的,我本来就是在做,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就算是有人觉得他是浮夸,是异想天开,方子业也要去做。

  但你要问我能不能保证成功,什么时候可以做完,方子业是不可能给你一个准确的时间答复的。

  宁愿放弃不做,也不会给一个承诺出来。

  面对任何人都不可能漏风。

首节 上一节 944/1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