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3节
只有把基础补起来,才能向着学霸人设靠拢,融入这个时代啊!
有惊无险地熬到放学,李暮走出教室,迎面就看到了满脸兴奋跑过来的李建和跟在后面的张凯。
李建上来拉着李暮就跑:
“快跟我们去实验室。”
李暮被拉得趔趄了一下,有心想问清楚,但看两人急匆匆的样子,暂且压下疑惑,跟着两人往实验教学楼而去。
路上,张凯一边走,一边揽着李暮的肩膀:“真不知道伱这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我们就想不出来这个方法呢?”
说着,他忍不住重重拍了拍李暮的手臂,眼里没有嫉妒,只有敬佩。
能考进京理工,谁还不是个少年天才。
但认识李暮之后,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天才之间亦有差距。
“任何的科学实验都需要严谨地论证,我的理论再好,没有你们帮忙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
李暮面上八风不动,语气轻描淡写,把学霸人设维持得很稳!
李建揶揄道:“李暮,行了,再谦虚就显得虚伪了。”
“要是我有你这脑子,尾巴能翘天上去。”
三人说话的功夫,来到实验教学楼。
进入教室,李建把一个记事本递给李暮,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
“李暮你说的卤钨循环已经成功了。这是实验数据,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开始在灯泡里实验。”
李暮这才注意到,两人的眼睛都有淡淡的黑眼圈,估计是昨天他给出方向之后,连夜就开始进行实验。
李暮拿起实验记录,假装认真地看了一会儿,发现好像能看懂一点。
往下翻了几页,李暮很快发现被自己当做烟雾弹放出去的卤素“砹”,被记录数据表现较差,已经排除当做材料的选项。
果然,能在京理工的,都不是一般人,效率是真快!
李暮略一沉吟:
“下一步的灯泡实验,以前的玻壳标准可能不太适用。”
“不适用,为什么?”
张凯露出思索的表情,。
李建也很是疑惑,做到这一步,他都以为已经成功了。
李暮将早就打好腹稿的话说了出来:
“我们现在的实验环境是在密闭的箱子内进行的,有充分的散热空间,但转移到灯泡里后,就可能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
“加上卤钨循环降低钨的损耗后,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提升,继续使用原有的玻壳强度,就会有玻壳炸裂的风险。”
李建听完,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原来是这样,我竟然没有想到。”
“这个问题很明显,只要几次试验,你也能发现。”李暮淡定安慰。
“是这样,不过有你提醒,我们就能节省大量的无效实验时间,也能省下好多耗材。”
张凯昨天打听过其他小组的进度,都是每天苦哈哈地在实验室里熬,还没个成果。
“我们去找老师申请玻壳,李暮你继续回家休息啊!”
有了新的方向,张凯和李建是一刻都不想耽搁,和李暮说了一声,就马不停蹄地去找老师要材料。
李暮能跑就跑,一点儿留下的想法都没有。
然而就在李暮出来拉上教室门,准备离开的时候,一道好似黄鹂般清脆的声音叫住了他:
“李暮!”
是她!
李暮扭头看去,一个穿着厚实棉衣的女生俏生生地站在那里,鹅蛋脸,柳叶眉,头发扎成两条麻花辫。
模样看起来清瘦了些,脸却肉嘟嘟的,杏眼含笑,顾盼生辉。
李暮记得她,上次颁奖大会上的漂亮女生。
只是她找自己做什么?
摸不准对方的来意,李暮保持面无表情,试探地开口:“有事?”
“没事我叫你做什么。”漂亮女生说完,准备走近些,身后的教室里却传出另一道声音:
“王娅,你和谁说话呢?”
看王娅扭头,李暮拔腿就跑。
“我们班的李暮。”
王娅侧过头应了一声,转回来却发现,李暮人已经不见了。
“李暮?上次个人赛那个第一名?那不是正好问问他有没有办法帮我们。”
教室里,一个圆脸女生兴冲冲地走出来,却没看到人影,看向王娅:
“人呢……好啊,你骗我是不是。”
“刚刚还在……哈哈,别……”
王娅来不及解释,就和女生打闹起来。
待圆脸女生闹完又进去,王娅望着李暮站过的位置,心里有些郁闷:
“李暮这个书呆子,上次颁奖大会,还以为他性格变好了呢。没想到还是这样,招呼都不打就走掉。”
“唉,本来还想问他一些问题呢,只能等下次了。”
……
这边,李暮快步离开实验教学楼。
直到确认没人追上来,才松了口气。
李暮最怕遇到的就是这种。
忽然被叫住,万一是熟人,很容易在谈话里露出破绽。
“还是要尽量小心被人撞见。”
李暮心中一边提醒自己,一边离开实验教学楼,准备回家。
马路上的自行车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前面不远处,好几十人站在一个简陋木牌下围成一团。
李暮定睛一看,竟然是公交车站。
“每天来学校都要走半小时,有公交的话应该能节省不少时间。”
李暮想了想,排在后面,打算先坐一次看看。
没过多久,公交车就到了,穿着蓝色工服的售票大妈从窗口探出头,对着乌泱泱挤在车门前的人群吼了一声:
“排队上车!”
第14章 他厉害我知道,但怎么会这么厉害?
人群在这一嗓子后排成长队,李暮跟在后面,买票上车。
车内人挤着人,充斥着各种气息,脚汗味直冲脑门,不时有人大声喊着:“别挤,都别挤!”
李暮这时已经有点后悔坐车了。
“李暮?”
好不容易挤上车,李暮就听到了一道熟系的声音。
“卫教授,是您呀!”李暮装作亲热地打了个招呼。
这都能遇见熟人,真是晦气。
“真是你,我还以为看错了呢。”卫教授凑过来。
李暮生怕卫教授问学业上的问题,决定先发制人:“学院的教授不都有专门的宿舍么,卫教授您怎么也跟这儿挤公交?”
“我弟弟家住在锣鼓巷那一片,我去看看他。”卫教授爽朗地笑着:“对了,我记得你家是不是也在锣鼓巷?”
李暮客气道:“对,锣鼓巷18号大杂院,卫教授您有空去坐坐?”
“下次,下次。”卫教授没有拒绝,看表情,似乎真有点动心。
两人路上又闲扯了一番。
没多会儿功夫,李暮就知道了卫教授弟弟在纺纱厂里做工人。
“您弟弟和您的感情一定非常好吧?”
“住在27号,那是不远,说不定我以前还见过,您弟弟和您像吗?”
……
每当话题快结束的时候,李暮就会抛出新的话头,让卫教授不停地说下去。
直到下车,卫教授都聊得意犹未尽。
就是他好像觉得自己忘了点啥,开始的时候他是不是想问李暮学习问题来着?
下车后,李暮和卫教授告别后。
“确实节省了点时间,但挤得也难受。”
回家路上,李暮看了看天色,应该早到家十几分钟,但天天挤的话,还不如走路。
“要是有自行车就好了”李暮忍不住感叹。
小车不用想,这年代有钱都买不到。
自行车倒有点希望,但是要票,而且一辆一百五十来块,二手也要八九十。
“就当锻炼身体吧!”李暮只能乐观地安慰自己。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