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30节

  等到喝了一口茶,丘领导才开口道:“最近不是搞大学生生产建设活动吗,你们的名单都安排好了吗?”

  一般来说,参加生产建设活动的大学生,学农的去乡下种地,学工程的去修路修桥,学机械的去炼钢造机器。

  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又能顺带给工人们做老师,一举两得。

  但也不是没有意外,比如……被分去挖水库的。

  何白衣听到丘领导的问题,有些奇怪道:“怎么,这种事你也来过来了?”

  丘领导道:“别的我当然不会过问,但是关于这个李暮的分配……”

  听到这里,何白衣终于恍然大悟。

  感情一机部那边,也想要李暮过去啊!

  ……

  李暮这边,拒绝了王教授之后,就回到教室。

  班上的导员特地过来,给他们介绍了一下这学期生产建设活动的情况。

  时间在一周后,具体每个人去哪里,还要等分配。

  分配这个就有点坑,虽然李暮不排斥去挖水库、修大桥,但要是被分配到很远的地方,难免有些麻烦。

  “也不知道王教授那边有没有办法,能不能别把我分配到近一点的地方。”李暮想道。

  “算了,不管远近,就当是换了个锻炼身体的方法罢了!”摇了摇头,李暮不再纠结此事。

  他打开集成电路计算机的资料,继续开始学习。

  CPU的部分,他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不过想要做出来,还是很困难。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硬性要求,注定集成电路计算机的问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下午,放学后。

  李暮去食堂吃完饭,便推着自行车离开学校,准备去趟半导体研究所。

  在门口恰好遇见了王娅。

  “好巧啊。”他打了个招呼。

  王娅回过头,看见是他,紧绷的小脸微微露出些许笑容。

  “说起来,你每天都去半导体研究所吧,我们竟然今天才遇见。”李暮笑道。

  王娅想了想,道:“你每天在学校吃完饭才去,我是去半导体研究所那边吃,当然遇不到。”

  J语言的学习,加上D弹弹道轨迹的研究,让她每天像个上满发条的钟表一样,一刻也停不下来。

  她也不想停下来。

  李暮微微汗颜,刚想开口解释,王娅就善解人意道:“我知道的,你每天饿得那么快,肯定等不到去那边吃。”

  “咳咳,确实是这样。”李暮轻咳了两声,转而问道:“你D弹弹道计算的研究,进度怎么样?”

  听到他的询问,王娅的脸蛋微微红了红。

  她微微低下头,道:“没什么大的进展。”

  在半导体研究所待久了,她太清楚李暮的研究速度了。

  那些能难倒一众研究员和专家教授的问题,到了李暮的手中,总是能很快地解决。

  比其他,自己的研究速度就像乌龟爬一样。

  “没事,你只有一个人,慢一点也正常。”李暮笑了笑,“要是不介意,和我说说?”

  初级D弹弹道计算,虽然不算什么高精尖的研究课题,但对国防工业来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王娅没有扭扭捏捏地不好意思,直接道:

  “在数学模型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要建立一个能对实际弹道阐述进行估计,确保计算实时性和精确性的模型,我现在还做不到。”

  机械工程虽然也需要学习数学,但和真正数学系的学生比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更何况,这事儿别说数学系的学生,就是数学系的老师也未必能办成。

  李暮在脑子里翻了番D弹弹道计算的资料,找到关于数学模型的部分,然后道:

  “匈鸭梨有个数学家发明了一个卡尔曼滤波器,能够从一系列不完整权包含噪声的测量中,估计动态系统的状态。”

  “我把他的算法给你,你拿去研究研究。”

  李暮一边说,一边从挎包里掏出纸,把卡尔曼滤波器的公式写下来。

  不过在写到非线性的部分,他的笔顿了顿。

  卡尔曼60年发明的卡尔曼滤波器,但只适用于线性系统,后面的非线性系统是后来完善的。

  不过给都给了,总不能只给一半。

  最后,李暮还是把完整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写了出来。

  看着密密麻麻的公式,王娅的黑白分明的眼睛不禁瞪得滚圆,忍不住问道:

  “你什么时候对数学也这么精通了?”

  “什么精通。”李暮笑了笑,道:“是之前去五道口技术学院的时候,去了趟他们的图书馆,偶然看到的而已。”

  担心王娅以为他数学很厉害,李暮又补了句:“这些公式,也是当时记下来的,其实我并没有理解多少。”

  “你要是想研究的话,需要自己多下一些功夫。”

  数学是个深不见底天坑,他可不想跳进去。

  ……

  来到半导体研究所。

  和王娅道别,李暮先前往黄新华所在的CMOS研究小组。

  面对这个相当超前的工艺,黄新华显然也有些棘手,坐在实验室的一角,表情十分凝重。

  李暮打了声招呼,他才回过神,连忙走过来道:

  “你来看看,这个有源区的形成问题,SIN和Si之间的应力很大,必然会对后者产生表面损伤。”

  李暮接过黄新华递过来的实验报告,发现这个问题不用资料,他自己就能解决,于是微微思索片刻,道:

  “其实只要在SIN和Si之间生长一层SiO作为应力缓冲层就可以解决,不过它的厚度会影响SIN作为氧化掩蔽层的能力,因此要厚度需要控制在0.6um。”

  黄新华继续道:“还有这个晶体管之间的泄露电路问题,它们相互干扰,引起直流工号增加,甚至会改变器件的逻辑电路。”

  “我们可以采用氮化硅为淹没,尝试去实现硅的选择氧化,形成有源晶体管区域的同时,还能在其它的所有重掺杂硅区均生长一层厚的氧化层。”李暮答道。

  “好方法,你再看看这个……”

  ……

  实验室内,CMOS研究小组的研究成员看着李暮为黄新华解答问题,除了手头实在放不开的,纷纷过来听讲。

第125章 领导的一封信

  听到困扰了他们许久的问题就这么被李暮轻松解决,几个本来就在研究所的研究员还好,那些刚刚调过来的研究生,就很惊讶了。

  尤其是一个二十多岁,看模样还是大学生的年轻人,给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教授解答问题,就更魔幻了。

  有人忍不住问道:“这是谁啊,这么厉害,黄教授在半导体界这么权威的教授,都还要向他求问?”

  “哈哈,小孙,你昨天才过来,以后久了就明白了。”闻言,边上的几个研究员轻轻笑了笑。

  看着几人笑而不语地样子,小孙连忙追问:“明白什么?”

  “明白求问的,远远不止黄教授一个!”

  ……

  李暮帮助黄新华解决了一些近期遇到的难题,又适当地往后延伸了一些。

  要走的时候,几个研究员带着新来的研究生过来。

  笑着打了个招呼后,他便离开实验室。

  随后,他准备去J语言研究小组那边看看,就回学校。

  正在下楼的功夫,迎面忽然撞上了匆匆赶来的王绶觉。

  “怎么了王所长,什么事儿这么急?”李暮好奇道。

  王绶觉笑道:“我家里前几天送过来几条鳜鱼,走,跟我去拿一条。”

  “我和你说,这鱼做成我们酥州的松鼠鳜鱼,味道可是一绝。”

  “就是不会做也不要紧,煮汤也十分的鲜美”

  一边说着,他一边把李暮拉到办公室。

  然后王绶觉给了个鱼笼给他。

  拿在手里,至少有5斤重!

  李暮连忙推辞道:“不行,这太贵重了!”

  他本来以为只有两三斤,没想到竟然这么多。

  “给你伱就拿着,和我还客气什么。”王绶觉笑道,“而且这鱼可不白拿,是给你补身体的!”

  “吃了它,你以后要更加努力,为我们国家的科研做出更多的贡献!”

  看他的表情,李暮觉得王绶觉应该不仅仅是送鱼那么简单有,于是问道:“王所长,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想和我说?”

  见被识破,王绶觉也不尴尬,干脆道:“是有点事,最近你们学校不是要组织为期3个月的生产建设活动嘛。”

  “我就想着这是个好机会,你请个假,直接来半导体研究所。”

  “先前咱们搞大规模集成、搞计算器,总共加起来才用了多少时间。”

  “要是有3个月,我看就是集成电路计算机也搞得出来。”

  看得出来,王绶觉对李暮来半导体研究所这件事十分期待。

  李暮摇了摇头道:

首节 上一节 130/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