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33节

  哪怕他在科研上取得再多的成就,也很难阻挡这个大势。

  可一想到这么多钢铁都被浪费,他还是忍不住心痛。

  李建在一旁跟着叹息:“要是能有办法,既能提高钢的产量,又能保证钢的质量就好了。”

  “咱们国家工业起步晚,炼钢现在都还是学习老大哥,发展的平炉炼钢。”

  “这种技术是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了,早就落后于世界,我们拿这种技术生产,怎么可能赶超M帝呢!”

  听着两人的牢骚,李暮忽然心中微动。

  提升国内的工业基础,炼钢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吗?

  老想着发明什么东西,反倒忘了基础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能帮助国家提高钢产量,其实间接上也是提升了国家生产武器弹药的速度和质量。

  这不比搓个发动机出来有用?

  想到这里,李暮立马给阿斯克发去消息:

  “在吗,阿斯克,帮我整理一下世界炼钢技术的发展史,以及90年代前每项技术的原理,网上能查到的就好,谢了。”

  上次以朋友的借口找过阿斯克要发动机的资料,李暮这次只能以自己的名义。

  不过阿斯克早就知道,李暮口中的朋友,其实就是自己。

  所以收到消息后,他十分奇怪:

  “李,你和你的朋友为什么这么喜欢那些早就被淘汰的工业资料?”

  “这些技术在现在早就被更先进的取代,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陈列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

  面对阿斯克的疑问,李暮微微怔住,好在他早就想过有一天会被怀疑,立刻道:“好吧,本来想等我成功了再说,但你既然问了,我索性就告诉你吧。”

  “我正在设计一款关于近代科技发展史的文字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可以不断地提高智力,解锁各项科技,然后帮助自己的国家不断变强,最后称霸世界。”

  “哇哦,这太酷了!”阿斯克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不过他又忍不住问道:“这和《文明》的玩法,是不是有一点像?”

  他并没有怀疑这件事的真假,李暮本来游戏打得就很好,去研发一款游戏,十分合理。

  李暮一本正经地回答阿斯克的疑问:“是很像,不过他们的核心并不想通,这款游戏主要是以个人的视角展开的。”

  “我还给他加上了一个寿命上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研发出更多的科技,是它最重要的玩法。”

  “是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还是书写波澜壮阔的传奇,都看玩家的个人选择。”

  听着他的讲述,阿斯克来了兴趣,称赞道:“李,这一定是款很棒的游戏,等你完成它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当然,毕竟这款游戏能成功,还有你的功劳呢。”李暮笑呵呵地回复。

  随后两人又闲扯了一会儿《星际》的狗招玩法,才结束聊天。

  ……

  暂时打消了阿斯克的怀疑,李暮心中却依旧隐隐地生出了一点危机感。

  编造制作游戏的谎言,可以缓一时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游戏的事以后可以用被腰斩来敷衍过去,但总不能次次都用这个理由。

  在科技研发上,他相当依赖阿斯克的帮助,必须好好考虑一下,以后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

  就在李暮为处理和阿斯克的关系愁眉不展的时候,脑海中响起“叮~”的信息提示音。

  ——阿斯克发来了炼钢技术的资料。

  打开文件,李暮先看了一下现在的炼钢技术发展状况。

  在52年的时候,奥呆利就研制出来顶吹氧气转炉。

  其后不断发展,57年的时候M帝就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80吨级别顶吹氧气转炉。

  一炉钢平炉要7小时,而转炉仅需1小时。

  而夏国现在平炉炼钢最大吨位是500吨,单炉产量看着挺高,且相同时间下实际产量也只比转炉7小时560吨的产量低60吨。

  但平炉技术,已经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

  60吨的差距,会随着顶吹氧气转炉的技术进步会越拉越大。

  更重要的是,两种技术的成本天差地别。

  不管是人力成本,燃料消耗,又或者综合费效比,都有接近1倍的差距。

  即便夏国64年技术突破后,做出了30吨级别的顶吹氧气转炉,也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后来奋起直追,用了整整32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代价,才终于让炼钢产量才达到世界第一水平。

  32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心中暗暗想道:

  “使用平炉炼钢,为了达到钢铁产量的任务指标,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只有采用顶吹氧气转炉,才能有机会在完成指标的情况下,做出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钢铁!”

  念及此处,李暮恨不得立刻把顶吹氧气转炉技术交出去。

  不过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炼钢技术可不像半导体那边,他已经打下不错的基础,浪一点也没事。

  这边贸然拿出去,难免会让人起疑。

  而且30吨级别的顶吹氧气转炉,对夏国钢铁行业的产量提升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要做,就做最大的!

  李暮看向90年代的顶吹氧气转炉资料,喃喃道:“单炉300吨,也不知道有没有把握实现,这可是30年后的技术!”

  “不管了,就定这个目标,先干再说!”

  ……

  次日。

  因为学校停课,所以李暮有相当充足的时间。

  先去了一趟半导体研究所,看了看黄新华那边的进度。

  出来的时候还遇到了黄坤,现在他主持着程控数字交换机后续的后续研究和应用工作。

  程控数字交换机现在已经进入生产线,用不了多久,就能在京都地区试运营。

  两人交谈了一会儿,黄坤询问了一番李暮关于移动通讯的构想。

  不过以现在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想要实现移动通讯还是有难度的。

  李暮直言相告,黄坤也只能遗憾作罢。

  ……

  和黄坤告别后,李暮本想着回到学校直接学习。

  走到一半,他忽然想到:“去轧钢厂不就是最好的掩护吗?”

  凭脑袋空想出,和去轧钢厂“实践”后再研究出来,肯定后者更令人信服。

  想到这里,李暮调转车头,前往宏星轧钢厂。

  ……

  来到轧钢厂门口。

  李暮本来以为凭借着学生证,应该能进去。

  没想到看门大爷死活不让他进去,还道:“你们这些大学生,天天干活不积极,发牢骚倒是发得多。”

  “说我们的炼钢技术不行,你们有本事倒是找个更好的法子啊!”

  “大爷,我就是来看看我同学。”李暮叹了口气,看这样子,估计是张凯和李建平时发牢骚被听见了。

  看门大爷一瞪眼:“干啥都不行,上班时间,闲人免进。”

  听到这话,李暮叹了口气,知道是过不去大爷这关了。

  正打算回头离开,忽然听到一道声音:“嘿,大学生!”

  纱柱小跑两步上前,眼睛先是下意识地在李暮腰间瞥了一眼,才想看门大爷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把我李暮兄弟拦在这儿?”

  “他不是厂子里的人,按规定不准进去。”看门大爷瞥了眼纱柱,不买他的帐。

  感谢“书友262422”打赏100阅币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求收藏!!!

第127章 你不妨先看看这份图纸,再做决定

  纱柱在后厨,能在大多数工人面前横,但在大爷面前还嫩了点。

  纱柱闻言面色讪讪,转向李暮问道:“你怎么来轧钢厂了,也是来参加生产建设的?”

  “也不对啊,前几天人不就来了么,你怎么晚了这么多?”

  “哦,我想起来了,前几天厂长说要来5个人,结果只来了4个,你就是拿最后一个对不对?”

  没等李暮说话,纱柱的嘴巴就跟没把门的一样,猜到的想到的都说了出来。

  后面的看门大爷一听,更生气了,冷哼道:“我说怎么别的大学生都在搞生产,还有个有闲心串门的呢,原来是没参加!”

  “还好意思来看伱的同学?他们至少参加了劳动,虽然爱发牢骚,但干活还算勤快。”

  “赶紧滚,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这个年代,劳动最光荣,逃避劳动,就是可耻。

  李暮闻言微微无奈,想开口解释,却估计说了大爷也未必信。

  就在李暮想着该怎么解释的时候,门口刚刚走进去的一个中年男人又折返了回来,问道:

  “你是李暮,京工院的那个李暮?”

首节 上一节 133/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