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67节
闻言,黄新华也没有继续劝说,而是道:“那既然来都来了,来看看实验数据吧,帮我们找找问题。”
“好,我看看。”李暮也没有推辞,走上前,看了看最近的实验报告和研究资料。
目前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研制,卡在了光源技术上。
以前使用的土光刻机,尽管经过了改良,但至多只能完成0.8-0.35微米制程芯片的生产。
想要突破这个上限,完成更高程度的集成,就需要将最小工艺节点提升到微米以下的水平。
沉吟片刻,李暮道:
“黄教授,我有一个想法,让电子束激发惰性气体和卤素气体,让它们的混合气体形成的分子向其基态跃迁,发射产生一种激光。”
第150章 全国交流大会!
“我把它叫做准分子激光,这种激光属于冷激光,理论上无热效应、方向性强、波长纯度高、输出功率也大。”
“如果能研制出来的话,应该可以满足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的要求。”
听完他的想法后,黄新华的眼睛微微亮了亮。
但也不免有些担忧:“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想要做出这种激光,恐怕还要花大力气吧!”
这种激光的研究,可不想土光刻机的改良那么简单,只怕需要制作一种专门的设备,才能实现。
“是要花大力气,不过如果能实现,咱们国家的光刻技术,能直接领先世界20年!”李暮笑道。
准分子激光的应用在光刻挤上,是在1978年的第三代光刻机。
现在世界的光刻机水平,还普遍停留在第一代,第二代可能连提都还没有提出来。
只要夏国搞出来,就能实现技术上的断崖式领先!
闻言,黄新华当即不再迟疑,道:“好,那我现在就去和王所长商量,成立准分子激光研制组。”
说完,他便带着李暮,匆匆前往王绶觉的办公室。
……
王绶觉听完后,又惊又喜,道:“真要有20年的话,投入再多也值得。”
“这样,明天我就上报国科院,让他们尽快找一批研究光学方面的专家教授们过来。”
“就交给李暮你来领导。”
“这不合适吧……”李暮下意识地就想用自己还在上学的借口,说到一半才想起来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
至于写毕业论文,这理由恐怕糊弄不过去。
他的那些发明,随便拿一点出去都能干货满满地写上几篇。
于是转而道:“我在研究所挂职,级别只是最低的助理研究员,怎么去领导做研究。”
“我看还是让黄教授来担任合适。”
这个说法倒是没问题,就是听在王绶觉和黄新华耳朵里怎么听怎么奇怪。
助理研究员不合适,以前是学生的时候就合适?
王绶觉想了想,道:“那这样,还像以前那样,你担任副组长,黄教授担任组长,但实质还是你为核心。”
“等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研制成功,我和吴所长一起给伱打报告,提一提你的级别!”
……
次日,考试继续。
马哲毛概这些科目,对于李暮而言基本没有多少难度,扫一眼题目,知识点在哪页第几行他都能记起来。
即便一些需要理解分析的地方,只要坚定一颗红心写,基本也不会扣太多分数。
……
干脆利落地完成考试后,李暮没再回教室,去了也不过是和同学讨论成绩,没有任何收获和营养。
出校,先骑着自行车去一趟农研所。
守门的大爷不认识他,不过看见他手里的学生证后,还是将信将疑地进去通报。
没过多久,所长魏国伟便脚步急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
看到李暮,他的眼里露出浓浓的喜色。
“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进来坐,小何,把我那盒大红袍拿出来泡上!”魏国伟热情地拉着的手,喊了一声让秘书泡茶,便将他带进所里。
看到他们的所长对一个年轻人这么客气,农研所里的不少工作人员脸上都露出好奇。
进到办公室,魏国伟便道:“你先做,正好米教授他们在用所里的实验室做研究,我这就把他们叫来。”
“等等等等,魏所长,我就是想着以后要来挂职,过来认认门,别打扰米教授他们了。”李暮哭笑不得道。
闻言,魏国伟道:“怎么能叫打扰,他们现在在研究的,就是你上次提出的氯氰菊酯。”
“要不是打听到你最近在准备结业考试,我们早就上门去讨教了。”
说完,他也不顾李暮继续劝阻,立马就去叫人。
没过多久,米胜华、袁培业和杜明卫三个研究出胺菊酯的主要成员,就赶到了办公室。
一进来,他们便热情道:
“哈哈哈,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给盼来了!”
“你是不知道,老陈听说你要在农研所挂职,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他甚至还打算给你在农学院安排个教职呢,可惜被郭院长给骂回去了!”
几人和李暮见过不少次,都是老熟人了。
虽然年龄普遍要大他二十多岁,但是关系就和普通的朋友一样。
“那我回头可得好好谢谢郭院长,不然我就得干7份工了。”李暮开了个玩笑,让众人不禁哈哈大笑。
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他们不是没见过,但横跨多个领域,且每个都有惊人建树的,确实是第一个!
一阵玩笑过后,众人又很快说起正事。
米胜华当先开口道:
“你上次提到的氯氰菊酯的想法,我们回去思考并探索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初步确立合成的原材料,有氰基、笨氧基苄基、甲基2,2-二氯乙烯基和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实验了,不过对于合成的路线,我们现在还一头雾水。”
说完他和其他人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李暮。
能想到原材料合成的方式,已经是他们所能做到的极限。
虽然也不是不能继续研究下去,合成路线嘛,一个个试总能找到的。
但要是有现成的思路,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又何乐而不为呢。
面对着众人的问题,李暮稍稍沉吟片刻,才道:“合成路线方面,我没有亲手实验过,也不敢说保证有用。”
“理论上氯氰菊酯的制作,要经过三个反应和一个还原,然后完成最终的合成。”
“溴化反应、缩醛反应、脱溴醚化反应和缩醛还原。”
“完成上面的步骤后,将得到的产物再和二氯菊酰氯和氰化钠水溶液在催化剂、甲苯溶剂中反应,得到氯氰菊酯。”
“当然,这只是我的初步推断,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在实验中验证。”
他说完后,米胜华三人皱着眉,陷入漫长的思考。
李暮也没有打扰他们,默默地喝着魏国伟的大红袍,别说,味道还真不错。
“我觉得理论没问题,可以实验试一试。”良久,米胜华终于开口道。
一旁的袁培业和杜明卫也跟着道:“有个具体的研发框架,总比我们瞎猫撞死耗子强,我也赞成。”
“早就听说你搞理论很厉害,没想到造诣这么深厚,上次夏收的时候才提出来的东西,竟然这么快就有了思路。”
“在这一点上,我们都不如你啊!”
三人赞同方案的同时,把李暮好一顿夸。
殊不知上次是他根本没把内容说完。
李暮笑了笑道:“三位教授过谦了,农业不是理论说得好就能搞得好的学科,关键还是要看具体的实验验证。”
“在这上面我还要向你们多多学习才是。”
“以后在农研所,也希望各位教授不吝赐教。”
和同单位的同事处好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互相学习,互相学习。”米胜华三人哈哈笑道。
随后,几人又闲聊了一会,便很快急着去验证合成路线去了。
……
魏国伟送完三人回来,见李暮还没有走,就知道是有事要说。
想了想,他记起来李暮刚刚喝了好几口茶,道:“我这还有一盒大红袍,你要是喜欢,就拿去喝。”
“我没这意思。”李暮摇了摇头,道:“只是想问问您,农研所有没有什么作物栽培学方面的教授,我想和他们学习请教。”
“哦,怎么想到学这个,之前你不是一直研究的农药吗?”魏国伟好奇道。
农药学和作物栽培学,虽然都是农学下面的学科,不过差别还是不小的。
李暮解释道:“胺菊酯之后,即便研制出氯氰菊酯,对农作物的产量提升也不会那么明显。”
“但作物栽培学不一样,如果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总产量便会大大提高。”
“而且这种提高要远比农药的提高上限要高得多。”
听完他的话后,魏国伟默默点头。
他没想到,李暮在农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之后,竟然会转向研究作物栽培学。
想了想,他道:“你要学习,其实可以去农学院那边,陈教授就是作物栽培学方面的权威。”
“他要是知道你对这方面有兴趣,肯定高兴得不得了!”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