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14节

  “有一个问题,我们目前采用的存储器,想要满足超算的存储容量和存储速度的需求,存在不小的困难。”

  “如果要使用之前的磁带存储器的话,读写速度、可靠性、物理体积上都有问题。”

  “对于超算来说,这样的存储器显然不太适用。”

  他说完后,忽然长长一叹。

  磁带存储器才出来多久?就要求李暮拿出新的存储器来,显然不怎么现实。

  看着李暮沉默的样子,严佩林道:“算了,还是先用磁带存储器,慢一点就慢一点。”

  “不用,存储器的问题,我之前就考虑过,只是还有些不完善,加上黄教授那边的研究还没完成,就暂时没提。”李暮摆了摆手道。

  资料他早就下载好了,只不过光盘存储器涉及到半导体激光器的制作,目前能够担这个担子的人并不多。

  闻言,王绶觉当即道:“哦,什么办法?黄教授忙着研制分布式投影光刻机,可以交给我先来做嘛。”

  分布式投影光刻机是研制超算的基础,这会儿肯定是不能让黄新华分心搞存储器的。

  “王所长您的研究任务也不轻松啊!”李暮略微有些迟疑,他相信王绶觉能够做好,但对方身上的任务已经够重了。

  王绶觉哈哈笑道:

  “你这可就是小瞧我了,以前你没来半导体研究所的时候,为了研究,我天天住在实验室里都没事,你就放心大胆地交给我吧。”

  “只要能够尽快研搞出超算,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再说我可不敢说辛苦,严老,黄教授,庄教授,还有很多很多的研究人员,他们身上的压力,要比我重的多。”

  “好,那就辛苦王所长了。”李暮沉吟良久,然后点点头。

  ……

  确立了研究的打算后,很快王绶觉便召集人手,来会议室继续开会。

  只不过过来的人并不多。

  现在大家手头都有研究任务,每天都在连轴转,能有空参与的人不到十个,其中八个还是研究生。

  走进会议室的王绶觉看到就这么点人,也有点尴尬,对台上的李暮道:“你放心,我后面会继续申请,看能不能再调一些人来。”

  “没事没事,王所长,您先做吧。”李暮笑了笑,没有在意。

  他知道王绶觉肯定已经把能调的人全部调来了。

  现在京都所有大学的研究生,但凡专业涉及半导体和计算技术方面的人,基本都在他们这儿。

  再想要人,恐怕只能从大学生里挑了。

  他看向台下,先礼貌地打了个招呼,然后直入正题:

  “大家来之前应该听王所长说过了我们遇到的问题,我就不多废话。”

  “咱们直接来说说要研制的存储器。”

  “我的想法是使用光学方法,从光存储媒体上读取和存储数据,它主要依赖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

  “整体的物理结构主要包括光盘、光学读取装置、机械装置以及电子控制部分。”

  ……

  台上李暮侃侃而谈。

  下面的教授和研究生们刷刷地做着笔记,不时停下提问。

  “李顾问,可以展开具体地讲一讲什么是半导体激光器吗?”一个研究生举手问道。

  李暮道:

  “当然可以,半导体激光器,其实就是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

  “然后,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它的基本结构主要有3个部分:有源区、光波导和谐振腔。有源区是产生激光的核心区域,通常采用双异质结结构,用于……”

  ……

  一问一答间,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在脑海里建立了关于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光盘存储器的认识。

  依照今天的内容去研究,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们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

  待李暮讲完之后,王绶觉立刻上前,笑道:“你这要是都是不完善,那什么才能称作完善?”

  “总不至于是要写出一套我们拿着连脑子都不用动的方案,才叫做完善吧?”

  这话让一旁的教授和研究生们脸上都有些忍俊不禁。

  他们本来是抱着就算拼了命都要完成任务的念头过来,结果开了一场会议,竟然觉得好像存储器的问题也不过如此。

  有什么难度?照着做不就是了。

  当然,所有人都清楚,这并不是存储器的问题简单,而是李暮,为他们开辟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看着众人信心满满的样子,李暮也没有开口打击。

  光盘存储器的没那么容易解决,做出来可能不难,难得是如何实现解决常温下的无法正常工作、散热程度差,以及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

  开完会后,很快,光盘存储器的研制便迅速展开。

  虽然人手上依旧有着不足,但应对目前的研究没有太大的问题。

  等光盘存储器的研制差不多进入攻坚期的时候,黄新华那边的分布式投影光刻机应该也会完成,人手更不是问题。

  ……

  李暮也没有闲着,和王绶觉分开后,继续前往其他的研制组解决问题。

  先来到软件组。

  比起硬件,软件其实更重要。

  或许有人觉得计算机都还没有,就考虑软件似乎不太合适。

  但没有软件,硬件再好也是摆设。

  就像是一台高达,厉害是厉害,但没有驾驶室,再好的性能你也动不起来。

  在后世的夏国计算机发展中,软件也一直是硬伤,空有计算速度,却没有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

  这种情况下,一旦国外对夏国的高端、关键领域上的应用软件限制出口,损失无疑会十分惨重。

  所以在李暮的计划中,软件的研究,重要性不会比硬件差。

  软件的开发并不轻松。

  虽然国内拥有J语言,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上已经领先了世界,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短时间内都无法解决的。

  那就是人才培养。

  从J语言诞生,到软件概念的出现,再到超算的研发,几乎都是李暮一手主导的。

  即便黄坤等人在这其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想要仅凭他们就解决软件的问题,还是有着很大的难度。

  ……

  软件组内。

  作为副组长的黄坤,压力不可谓不大,短短几天时间,就肉眼可见的廋了许多。

  可纵然十分疲惫,他依旧坚持在研究的第一线,带领着团队按照昨天开会时李暮给出的方向,一个个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李暮来的时候,黄坤刚解决完一个并行算法上面的问题,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便打算接着继续干。

  “休息一会儿。”李暮走上前,拿起桌上的水杯,递过去的同时,接过他手里拿着的问题报告。

  看了看,他道:“要完成作业调度软件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如何在多个任务之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算力资源。”

  “在这里你们将它分成任务插入、任务选择、任务调度和任务处理四个模块的想法很不错。”

  “不过要注意,任务调度算法需要根据系统当前的负载情况,动态地调整任务分配策略,还有对于任务的过期处理,对于一些实时性较高的任务,可以提高有限级别。”

  ……

  听李暮说完,黄坤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钦佩和感慨,道:“不愧是你啊,这么快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

  “作业调度系统研制组那边,可是因为这个问题卡住许久了。”

  “说到底还是培养的人才不够。”李暮摇了摇头,道:“这个问题你,或者本来J语言应用研究组的人,花点时间其实都可以解决。”

  “会被留到现在,我相信不是因为你们偷懒,而是在解决其他更重要的问题。”

  听到他的话,黄坤微微苦笑了下。

  在担任软件组的副组长时,他还摩拳擦掌地想要大干一场,没想到一上手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国内的关于J语言的学习,虽然已经在大学里渐渐普及,但是大都都是理论派,缺少实践。

  能够独立完成研究的,现在仅仅只有出身原来J语言应用研究组的几个人和一些知识渊博的专业学者。

  其他人暂时只能干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就算如此,都还会经常出点小问题。

  带着他们开发软件,难度可想而止。

  但即使如此,面对李暮的关心,黄坤也不会叫苦半句,道:“没事,我们能顶得住。”

  “我知道你们能行。”李暮无奈地笑了笑,“不过研究的任务可不能等你们慢慢地解决。”

  想了想,他继续道:

  “这样,后面我会和严老提议,让他招一些大学生进来,补充够人手。”

  “研究的事情可以先缓一缓,我们先搞一个短期的培训班。”

  “我也会参与授课,咱们先把人培养出来,至少是可以解决简单问题的初级人才培养出来,再继续进行攻坚,不然研究没完成,你们先倒下了。”

  对于李暮的提议,黄坤沉思许久,无奈地点了点头。

  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理智告诉他这是最好的选择。

  ……

  离开软件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先去找了一趟严佩林,说了培养班的事,后者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点头答应下来。

首节 上一节 214/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