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32节
不说别的,就说大蘑菇那边的研究。
假设能收回这笔资金,甚至还能多赚一些,就能在西北附近新建一个超算。
这样省去了来回的麻烦,还能让那些不是耗时极长的计算任务也能通过超算完成,无疑能再次大幅缩短大蘑菇的研究时间。
“你啊,真是一刻都不得闲,这么着急就给自己拦活做?至少先等慰问结束后再说嘛。”王绶觉闻言不禁摇头失笑。
这个干法,别说上面担心李暮的身体状况,他一个以前天天熬夜研究的都担心。
一旁的吴有望也道:
“王所长说得对,松紧有度,才是长久之道。”
“当然,先讨论讨论是可以的,只不过不着急立刻开展研究。”
“大家现在都非常期待领导的慰问,就是你不休息,总得让他们休息休息吧。”
这一番话连消带打,让李暮也不好再继续坚持下去。
他想了想道:“是我考虑不周了,那就先讨论讨论。”
259
说是讨论,李暮却不好真的去拉人在这会儿搞交流会什么的。
吴有望的话虽然有点绑架的嫌疑,但道理还是有的,他不休息,总不能不让别人也不休息。
但知道邓县那边的研究条件之后,李暮就有一种急迫感。
环境会影响人,信仰更是如此。
当所有人都为了一个目标——夏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地努力,乃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时候,时代的使命便会促使着他们不断地前进。
早就融入了这个年代的李暮亦是如此。
……
会议室内,李暮找了个角落,拿出笔记本。
集成度超过3w,对于芯片的性能是巨大的提升,最直观的就是体积的变化。
这也就意味着,在相同的空间内,能够放置更多的集成电路,结构上肯定要进行更新。
一边看着脑海里的资料,李暮一边开始新型中央处理器的设计。
……
两天后。
半导体研究所上下都摆满了横幅。
人群拥挤在大门的入口处,等待着上级领导的到来。
即便是嘴上说着见了很多次早已经不在意的李暮,此时也暂时放下研究的事情,等候在门口。
不多时,一道被郭默丘领导等人簇拥着的伟岸身影,出现在众人的眼中。
几乎是同一时间,人群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领导,是领导!”
“领导好!”
“领导,您廋了!”
……
看着那道一路走,一路和旁边的人群打招呼的身影,李暮心中亦是情绪激荡。
在上级领导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国家领导,能这样受人民的爱戴!
被人群簇拥,从大门到实验楼前,短短的五六十米,上级领导却走了将近半个小时。
整个超算的研究团队人数过千,聚在一起,每一声欢呼都是山呼海啸,动一动都是浪潮翻涌。
严佩林、吴有望等人和李暮本来站在前面,走两步就能迎上去。
结果硬生生被挤到了老后面,踮起脚也只能看见高举着双臂欢呼的人群。
……
不知过了多久,狂热的人群才终于冷静下来。
上级领导在一双双饱含各种真挚情感的目光中走了过来,看了看李暮等人,又看了看后面所有参与超算研制的研究人员,大声道:
“同志们辛苦了。”
这一道声音,让原本刚刚平静下来的人们,再次激动起来:
“我们不辛苦,领导您才辛苦!”
“领导,您一定要保证身体啊!”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为国家做出更多的科技成果!”
……
这些话语虽然朴素,表达地却是对上级领导深深的敬爱。
待人群安静下来。
上级领导又讲了一会儿话,才跟着严佩林等人前去参观超算的机房。
李暮都是第三次陪同了,自然不会再紧张,全程流利地用最浅白的话语,解释超算的原理和结构。
听完他的介绍,上级领导不由感慨,道:“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超算的研发,你们很不容易啊!”
“主要还是李暮在引领整个项目的探索与研制,要是没有他,我们做不了这么快。”李暮还没开口,严佩林便笑呵呵地插话道。
此话一出,王绶觉黄新华等人也纷纷附和。
谁贡献多谁功劳大,众人心里都是有数的。
闻言,上级领导看向李暮,道:“小李同志,看来你很受大家认可嘛,这很不错,搞科学研究研究,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也要懂得团队合作。”
“众人拾柴,火焰才高嘛!”
“是,您说的对,我只是做了我能做到的事情,最终的成功,其实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李暮答道。
虽然手拿超算的详细资料,但是对于能不能搞出来,他其实是有点虚的。
是这些为了研究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一步步地完善了那些他忽略的漏洞。
论功劳,他只能占一小部分而已。
上级领导笑着拍了拍李暮的肩膀道:
“哈哈,还是这么谦虚,不过这很好。”
“无论有什么成就,都要保持谦虚,谦虚才会使人进步。”
……
慰问的时间很长,有表演,也有庆功宴,但上级领导日理万机,肯定不能走完全程。
在参观完后,很快便准备离开。
不过在离开之前,他又一次单独约见了李暮。
……
跟着宋秘书进入办公室。
沙发上,上级领导正在看着一份文件,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眼角露出笑意。
听到敲门的声音,他才抬起头,道:“过来过来,和我再好好说说这个超算的应用。”
“好。”李暮走上前,在边上坐下,刚想开口,眼睛忽然扫到文件上面几个标红的大字——《关于李暮在计算技术研究所上的讲话》。
他忍不住老脸一红。
讲话?自己什么时候到这个级别了。
忍着尴尬,李暮飞快地先将超算的应用领域又复述了一遍。
听完之后,上级领导又是一阵感慨,直言他为夏国铸造了一个能炼出无数利器的熔炉。
想到超算还没有代号,李暮眼睛一亮,道:“您这个名想得好,我看不如就把超算的代号叫做熔炉。”
上级领导欣然点头。
旋即,他又道:
“听说你建议郭默院长,在国外搞空壳公司,还准备搞半导体的生产链?”
“这个想法很不错,在以前的半导体工业产品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好的收益。”
“如果能形成产业,肯定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所以我准备将半导体产业作为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进行资源倾斜,你觉得,有没有这个必要?”
按道理说,这种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怎么都不太可能和一个工科研学者扯上关系。
然而李暮的在这方面的成就实在太剽悍了一些。
论半导体的产业未来如何发展,恐怕国内现在没人能在这方面要强过他,所以上级领导才会特地询问。
“我认为有必要,而且不是简单的资源倾斜,应该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地发展!”李暮没有丝毫迟疑,直接道。
上级领导闻言,愣了愣,道:“哦,为什么这么说?”
面对上级领导的疑惑,李暮解释道:
“半导体在未来,会深入我们国家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成电路、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等等,几乎方方面面都能应用。”
“举个例子,我曾经跟您说过,能做出便携式的无线通讯设备,只是因为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够,所以才无法实现。”
“但随着半导体的发展,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迟早会出现。”
“您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国内哪个地方,便能跨越千里之遥,向海蓝,向新江这些地方拨打电话,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他说完后,静静地等待着上级领导的答复。
如果仅仅只是经济上的巨大效益,其实未必能够说服上级领导。
作为支柱产业和重点扶持,显然力度还是有分别的。
不说别的,投入都不同。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