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64节

  有人甚至估计,按照这个速度,恐怕研究成功的时间,要远多于研究传统机械结构。

  因此,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才行。

  “提升研究速度的方法,除了直接给配方比例,还有什么呢?”李暮暗暗思索着。

  给配方比例铁定不行,他连实验都没有做几次,怎么解释数据来源,根本站不住脚。

  就是别人再相信他的天才,这种国家级军事武器的研究,拿出的方案也是必须要经过检验的。

  李暮眉头紧皱着,忽然神色一动,想到了之前被自己废弃已久的一个东西——计算材料学。

  之前行不通,是因为计算机的算力不够。

  但现在有了超算,已经具备了可能实现的基础。

  想到这里,他立刻打开WIFI列表,找到建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资料的WIFI,然后输入检索“计算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需要的设备,主要包括的就是计算机模拟和材料设计相关的软件工具,以及用于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的物理仪器。

  它和计算机仿真平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少地方存在一定的技术交叉。

  飞速地浏览完大量的资料内容,李暮心中有了把握,在笔记上将实现计算材料学所需要的材料计算软件加入研究日程。

  ……

  次日,短暂的休息过后。

  李暮重新回到半导体研究所,一来便拉上严佩林、黄坤和吴希到王绶觉的办公室开会。

  他直接道:“我打算基于超算,再搞一个材料计算软件,用于原子能动力研究所那边的研究。”

  这话一出,屋里的众人都不由咽了口口水。

  这是嫌研发强度不够?

  “我赞同你的想法,不过我们现在的人手,恐怕支持不了这么多的研究了。”王绶觉苦笑道。

  半导体研究所全所上下才不过一百多人,在兼顾那么多研究项目的情况下,继续增加,不是个正确的决定。

  李暮闻言愣了愣,王绶觉会这么说,显然招人和外包这两个方法是行不通了。

  而且那点人数,想要重新搞一个材料计算软件研发组,也不现实。

  想了想,道:“那能不能从全国调集这方面的专家和教授过来呢,这样肯定足够了吧。”

  “足够是足够,但各地的研究所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放人吧。”王绶觉道。

  李暮微微颔首,道:

  “足够就行,我现在就去找吴所长,让他向上面打报告。”

  “黄教授,我写了一封研究草案,您先带着大家看一看,讨论讨论。”

  “等人一到齐,我们立刻展开研讨!”

  说完,他便匆匆去找到吴有望,将需要提了出了。

  后者二话没说,一个电话就打给了郭默。

  ……

  召集全国的技术人才前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不过上面给的批复很快,只有一句话——加急,务必保证李暮的研究需要。

  距离李暮提出需求后不到两个小时,全国各地的政务机关和研究单位,便收到了下达的紧急通知。

  不到五个小时,夏北、夏东、申阳、上亥等等各个地方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第一批派出的专家和教授,已经在赶赴京都的路上。

  ……

  这边,半导体研究所的实验室内。

  李暮还不知道自己的一个要求,在全国掀起了怎样的动静。

  他现在正拉着黄坤手底下的三个实习研究员,讲解着电磁炉的原理:

  “电磁炉,顾名思义,就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

  “进而在导体内部产生我选电流,最终实现加热的目的。”

  “整体构造分为四个部分,整流电路、控制电路、屏蔽层和顶板上的含铁质锅,以及最重要的屏蔽层。”

  ……

  李暮先将电磁炉的基本情况都介绍了一边,然后便点名一个叫杜飞的助理研究员,负责主持电磁炉的研制。

  这个人他有点印象,虽然只有二十七八岁,还比较年轻,但做事踏实稳重,在电子手表、掌机等几个项目里表现得都不错。

  由他负责按照他写的方案书去进行研究,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不行,李顾问,我的能力还不够吗,还是交给其他有经验的专家和教授来做吧。”被点到名的杜飞把头摇得飞起,连忙拒绝道。

  他刚刚从实习研究员转正的助理研究员,负责一个项目的研制,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

  李暮无奈道:

  “不行也得行,所里现在哪还有人?”

  “你们三个,就是这个电磁炉研制组的所有成员。”

  “放心,方案书我是早就写好了的,只要照着研制,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他说完后,看向杜飞。

  但后者明显还有所犹豫。

  这感觉就像是后世玩联盟的玩家,刚刚过了新手训练营,就有人拍拍他的肩膀,道:“好了,你已经成功出师了,接下来去挑战大魔王吧。”

  ——根本没有可能做到嘛!

  李暮见状,当即道:

  “这项研制任务事关我们国家的外汇收入,你们应该清楚它的重要性。”

  “国家现在急需大量的外汇,来填补在经济领域、工业领域和科研领域等方面的空缺。”

  “它早一天出现,就能早一天解决国家目前的困境,让我们国家以一个更快地速度完成工业化,不再担心任何威胁,免受屈辱和压迫!”

  他点到即止,没有继续再说下去。

  不过这已经足够引爆杜飞三人心中的爱国热情。

  对于后世之人来说,已经成为时代的回忆的抗战历史,对于现在的他们还是父辈口中耳熟能详的故事。

  血泪犹在,岂敢放松半分!

  杜飞坚声道:“请李顾问放心,我一定拼尽全力,研制出电磁炉!”

  “我们也是!”另外两个人也高声道。

  看着他们激动不已的样子,李暮微微颔首,道:“放心,我说过,不是什么太难的研究,你们只要照着我的方案研制就行。”

  “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了,可以来问我,我给你们解决。”

  ……

  随后,李暮又带着杜飞三人,找到吴有望,申请了一件实验室。

  但说是实验室,其实和杂物间差不多了。

  现在半导体研究所不仅是人手,就连实验室也严重不足。

  哪怕已经在兴建新的实验楼,但是未来还是会有一段相当拮据的时间。

  不过条件的简陋,并未影响杜飞等人的研究热情,很快便将李暮给的方案书看完,然后立刻开始讨论起来。

  看到他们干劲十足的样子,李暮也放下心,嘱咐几句后便匆匆离开。

  ……

  来到原子能动力研究所。

  经过大门的时候,不知为何,李暮明显感觉到警卫的盘查力度严格了许多。

  摇了摇脑袋,严不严格无关紧要,接下来的材料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在实验楼下停好自行车后,快步走入旁边的实验室中。

  房间内,以彭时录和蒋南英为主的一批专家和教授,正在进行着磁流体的制备实验。

  采用的方法,正是他之前提出的制备稀土复合铁氧磁流体的化学共沉淀法。

  李暮悄声走到众人的身后,一同观看实验。

  彭时录的手很稳,在第一步的溶液混合上,按照事先计算的比例,将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以适当的比例混合。

  然后进行陈丹反应,使用氨水或NaOH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

  ……

  直至最终的分离与磁流体形成的步骤后,便得到了一小块磁性液体。

  这便是磁流体。在没有外部磁场作用时,看起来和其他液体无异。

  但一旦有异常作用,外观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展现出独特的物理特性。

  制备出了磁流体,却还不算成功,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只有符合微粒细小、均匀和饱和磁化强度高这三个标准,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彭时录先找来显微镜,观察微粒的状况,没用多久,便抬起头,微微地摇了摇:“失败了。”

  听到这个消息,实验室里的众人瞬间露出失望之色。

  “没关系,才第一百九十八次实验而言,比起研究传统机械结构时候上万次的实验,可差多了。”副所长蒋南英笑着替众人打气道。

  众人闻言,脸上也不禁露出一抹笑容。

  上万次的实验都不怕,还不到两百次的失败,根本吓不倒他们。

  旋即,彭时录便让人继续去测试这次编号198的磁流体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

  实验失败归失败,但记录还是要做的,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就在他吩咐完准备继续和众专家教授讨论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不知何时出现在实验台前的李暮。

  “李顾问,您来了。”彭时录见状立刻露出笑容道。

首节 上一节 264/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