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97节

  “哪有那么容易,工作这么忙。”李暮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现在的研究工作,本质上还是在转化和输出聊天页面里的资料,这要是都偷懒自己都看不过去。

  接着问道:“对了,轻量化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软件系统研发怎么样了?”

  “不得不说,你不仅科研搞得好,挑人也有一手,这个胡建夏的表现很不错。”王绶觉笑着夸赞了一句,然后才道:

  “昨天雷达研究所那边的蒋所长过来和我们商量了一下后续的研发计划。”

  “研究的地点前期主要还是放在咱们半导体研究所,不过到了后期,要转去别的地方进行实装测试。”

  “好,没有问题那我今天就不过去了,还要请您多费心。”李暮微微松了口气,又对王绶觉道。

  凭借现在半导体研究所内的软件设计实力,完成轻量化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发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

  只要王绶觉说没问题,他暂时是不打算过去了。

  当然,如果后期实装测试,他还是想去看一看的,说不定还能上天上溜一转儿。

  飞机不稀奇,可那是战斗机啊!

  谁还没个驾驶战斗机的梦想!

  王绶觉道:

  “客气什么,这本来便是我的本职工作。”

  “不过我听到半导体照相机那边遇到了一点麻烦。”

  “我们国家对于摄影器材基本没有多少研究,而且你给出的技术基本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照,大问题是没有,小问题却不断。”

  他负责盯着所里的所有研究项目,对各个研制组的情况了如执掌。

  半导体相机跟以前的所有胶片相机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他们研究起来确实有一些吃力。

  倒不是解决不了,只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但夏国现在最缺的便是时间。

  李暮也明白这一点,边走边摆手道:“您先吃早饭吧,我去看看。”

  “急什么,现在大家也在吃早饭呢。”王绶觉一把拉住他,硬拖着将人带到饭堂。

  ……

  干完饭后,两人才前往半导体相机研制组。

  这个小组拥有两个部分,一部分由黄新华领导,专心研制CMOS图像传感器,另一部分则由吴希领导,研究镜头、存储卡、电池等部件。

  如此安排自然是深意的,黄新华这边是所里目前集成电路研究的中流砥柱,虽然参与研制,但不能因此过多的分散精力。

  而即将要被调去半导体集团那边帮忙打造技术团队的吴希,承担了更多的研究任务。

  ……

  进入实验室。

  在门口李暮便能听到吴希时不时来回踱步的声音。

  这是对方的老习惯了,研究遇到什么难题时,就会忍不住在原地徘徊思考。

  这么做显然对于其他人有所打扰,李暮也提醒过几次,但除了让后者脚步变轻了许多,外加不在自己面前走了之外,依旧没有改掉。

  他笑着调侃道:“吴组长,又遇到什么难题了?”

  听到他的声音,正在冥思苦想的吴希眼睛霎时亮起,连忙上前,道:

  “确实有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镜头的过程中,发现想要实现它的量产,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光学检测仪器以及专业的热处理设备。”

  “这些以国内目前的技术水平,恐怕都无法实现啊!”

  他语气中满是焦虑。

  在相机的感光技术层面上,他们比起国外确实具备断崖式地巨大领先。

  相机镜头的研究上,虽然有所落后,但凭借光刻机积累的经验,要突破也并不困难。

  但技术突破远远还不够,要实现工业化的大量生产,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

  当下世界上的摄影器材市场的巨头,无论是柯达还是佳能,都是经过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工艺进程。

  夏国想要追赶,难度不是一星半点的大。

  李暮听完,问道:“现有的车床、磨床和抛光机技术,都不能满足需求吗,接近也不行?”

  “不行,以现在的技术,恐怕做出来的镜头要落后国外十几二十年。”吴希摇了摇头道。

  这么大的差距,显然不行。

  半导体照相机整出来,肯定还是要先走高端市场,镜头不说超越,至少也不能落后不是,否则哪个冤大头会买账?

  他们需要能够在很快地实现技术积累的方法!

  李暮沉吟片刻,然后看向一旁的王绶觉,道:

  “既然现在的技术条件达不到,那么我们便往后走,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应用到机械工程领域,研制出数控车床、精密磨床等高精度的自动化加工设备。”

  “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工人,从事镜头的生产,人能够达到的精度,有时要远超机器。”

  “这样一来,凭借着我们在计算机方面的巨大优势,加上专业化工人的帮助,镜头水平在短时间内会迎来一次相当大的进步,应该能满足当下的需求。”

  只要严格控制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精度,那么至少能够保证生产出来的质量达到平均水平。

  极高精度这个没办法,只能靠人工实现。

  就像D弹的发动机固体燃料的雕刻,都是由人工来完成,不允许一点的失误和误差,否则便会“砰!”地直接炸掉。

  王绶觉和吴希听到李暮的这个办法,互相看了看,脸上都不由露出些许惊愕之色。

  他们并不奇怪李暮能想出解决办法,奇怪的是为什么不提前拿出来。

  看着两人的表情,李暮不用猜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开口解释道:

  “自动化生产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我们国家很多方面的工业水平,但相应地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便是会影响就业,让很多的工人失去工作的机会。”

  “一旦大搞自动化,不仅一大批工人会下岗,也减少了后面来的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听着这个解释,王绶觉和吴希两人霎时间恍然大悟,明白过来。

  “大搞确实不太可行,不过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搞一搞,我看也无妨。”王绶觉想了想,道。

  就业问题固然重要。

  但国家的工业发展,也是重中之重。

  李暮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气道:“我只怕一旦开了这个头,便收不回来啊!”

  限制范围的方法的确可取,但谁能保证下面能刹住车呢。

  拿半导体举例,后世改开的时候,国内的水平其实和国外差距并不大。

  然而就是因为外国的机器设备比起研发的经费要便宜,所以都纷纷购买外国设备,导致半导体日趋衰落。

  同理,一旦自动化设备开始生产并投入使用,其他地方看到了好处,难道不想要?

  到时候搞一波下岗潮,说不定再教育的问题解决不了不说,还会搞得形势更加严峻,对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即便工厂出于稳定考虑,不去裁撤工人的岗位,自动化生产最终也会导致大量的工人无事可干,白白浪费大量的劳动力。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要相信国家的,我们搞技术就专心搞技术,至于怎么使用,交给上面来决定。”王绶觉认真道。

  科学技术是好是坏,这个界限是没办法定义的。

  比如第一颗大蘑菇制造的初衷,是为了结束二战,加速战争进程,让世界迎来和平。

  但它的存在,本身便是一个不和平的因素。

  自动化生产利弊参半,但隐患终究是未来的,他相信上面能够做出对国家最有益的选择。

  随后,王绶觉和李暮说了一声,很快离开,匆匆前往吴有望的办公室。

  他向其汇报了李暮提出的利用计算机研制自动化设备,实现半导体照相机镜头自动化生产的想法。

  李暮没有阻止王绶觉。

  既然拿出来了这项技术,他便有了一定的准备。

  没有岗位便创造岗位,又不是只有工厂能够解决就业问题。

  半导体集团的成立,让他看到了工厂之外的另一条出路,那就是第三产业的各种服务公司。

  虽然本质上它还是公有制,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现在是公有,后面便能公私合营。

  当然,完全私营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行,就是有人提出来李暮都要给他摁回去。

  那个特殊的年代,公私合营可能都得遭殃,更别提完全的私营了。

  只要半导体产业繁荣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链,便能够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不说完全解决未来出现的就业紧张问题,至少能有很大的缓解作用。

  况且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到自动化生产模式之间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只要在这个过渡期内,帮助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以半导体产业带动全产业的发展,那么就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

  整理了一下思绪,李暮很快离开,前往原子能动力研究所。

  目前来说,其他的问题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先把磁流体推进器搞出来。

  现在的国际局势下,夏国需要强大的军事武器,来威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国家。

  到达实验室后,没有任何废话,撸起袖子就是干。

  虽然超导磁体如今只剩下不断地实验去获得最佳的数据结果,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难题。

  但有他的加入,能大大缩短接下来的实验进程。

  ……

  一直忙到傍晚6点左右,李暮才起身去饭堂干饭。

首节 上一节 297/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