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31节

  黄新华闻言,用期待的眼神看向李暮。

  李暮心里满是拒绝,他什么水平,还考研?

  “不知道黄教授您的课题组是研究什么方向的?”李暮装作意动的样子,实则脑子飞速转动,准备找理由拒绝。

  黄新华道:“现在国内半导体方兴未艾,我们这些从业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什么都得懂一点。”

  “要说具体到某一块,我在半导体工艺原理——硅外延制备工艺上算是有点心得。”

  “你既然能设计出单晶炉,应该有了解,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李暮很想告诉黄新华,他不了解,也没兴趣。

  光是一个单晶炉就够他头疼,现在又搞什么硅外延制备工艺。

  李暮开口就想回绝,话还没出口又忽然惊觉:“按照人设,这时候我不可能拒绝啊!”

  黄新华不仅是京理工的教授,更是国内半导体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在学生中颇有盛名。

  他开口主动相邀,基本不会有学生能拒绝这种机会。

  李暮心中叹气,只能勉强答应道:“黄教授您是学界泰斗,能跟在您身边学习,是我的荣幸。”

  “但我在半导体上面其实研究的程度并不深,恐怕到时候要让你多费心。”

  钱树言闻言不禁莞尔,李暮这是还没搞清楚单晶炉的巨大价值,那东西连国内的一众专家都搞不出来。

  黄新华哈哈笑道:“你这可就是太谦虚了,都设计出单晶炉咯,到时候说不定我还有想你请教呢!”

  “黄教授您说笑了。”李暮汗颜。

  ……

  敲定事情后,黄新华和钱树言匆匆告辞,然后迫不及待地拉着李暮前往实验室。

  学校的实验楼建在一处林荫茂盛的小湖边,周围十分静谧。

  李暮还是第一次来,好奇地左右张望。

  “李暮,这边。”黄新华见李暮落在后面,招呼了一声。

  走进实验楼,黄新华带着李暮来到二楼的一间实验室门前。

  黄新华推开门,一间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材料和精密仪器的房间映入眼帘。

  实验室里还有两个人,一个身形瘦高,一个稍显矮胖。

  两人看到黄新华进来,手中的活计却没有放下,继续专注地做着手上的事。

  黄新华先是满意地对两人点点头,然后才跟李暮介绍道:“这是你的两个师兄,一个叫刘泽,一个叫汪洋,以后你有事就找他们。”

  “好。”李暮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刘泽和汪洋完成了手中的实验,走过来问道:“老师,您怎么来了,这是……”

  “李暮,以后也会来实验室,跟着一起研究。”消息后道。

  听到李暮这个名字,刘泽和汪洋先是点点头,又忽然露出吃惊的表情。

  “是那个李暮?”刘泽忍不住问道。

  在京理工的所有师生,即便没见过李暮本人,但至少是听过李暮的名字。

  凭借双向手电钻和卤素灯的成果,说一句风头无两都不为过。

  黄新华笑道:“是他。”

  得到肯定,刘泽和汪洋更吃惊了。

  哪怕李暮搞出那么多东西,也才大二啊,现在就跟着黄新华做实验,太早了吧!

  “刘师兄好,汪师兄好,以后还请多多指教。”李暮打了个招呼。

  黄新华不禁调侃道:“你们可别小看李暮,他就是谦虚,本事可大着呢,你们都要向他学习。”

  “啊?”刘泽和汪洋两人有些傻眼,心里忍不住腹诽:“再厉害也只是大二而已。”

第35章 教授不会是病急乱投医了吧

  李暮无奈道:“黄教授您说笑了,是我要向两位师兄学习才是。”

  “哈哈,互相学习嘛。”黄新华笑道。

  刘泽和汪洋恍然大悟,心中想道:“原来老师是在开玩笑啊!”

  “就说么,我们再不济也不至于和大二的学生学习吧。”

  ……

  互相认识后,黄新华带着李暮三人进入边上单独开辟出的一个小房间。

  “这是休息的地方,研究累了你可以在这里休息休息,师弟你先坐。”刘泽热情地招呼李暮坐下,然后去用开水壶泡茶。

  待茶泡好,黄新华才开口问道:“你们两个的研究有进展了没有啊?”

  “有是有一点,不过离成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刘泽和汪洋对视一眼,硬着头皮开口。

  别看他们老师平时和和气气的,训起人来可没那么客气。

  果然,黄新华听完两人的回答,目光瞬间带上几分严厉,盯着刘泽和汪洋道:“具体有什么进展,说清楚。”

  两人只好继续开口:“我们试过提高划片的精度,但对最终加工晶圆的效果影响不大。”

  “在不改变人工分裂方法的情况下,想要实现工业化制备基本没有可能。”

  “所以我们设想,准备研制一款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晶圆高效切割设备,基本原理就是用机器代替人工,解决人工操作精度不足、效率过低的问题。”

  听到这里,黄新华的脸色才缓和了许多。

  虽然离拿出具体的方案还早,但至少方向是没错的。

  黄新华看向旁边沉默不语的李暮,严厉的脸色顿时变得和蔼几分,道:“有没有什么想法?”

  “我就知道!”李暮被点到名,心中无奈,却没有太慌张。因为这个问题,他刚巧知道答案。

  上次摆脱王娅纠缠,用得就是这个。

  “可说不说呢?”李暮有点犹豫。

  不说吧,会被怀疑,但说了,也有不小的麻烦。

  李暮犹豫不决的时候,这边听到黄新华询问李暮的刘泽和汪洋都有些傻眼。

  两人心中同时冒出一个念头:“老师怕不是故意刁难李学弟?”

  除了这个答案,两人想不到其他可能。

  这问题他们两个研究生都拿不出个好办法,除非黄新华昏了头,否则不可能去问一个刚刚大二的学生!

  最关键的是,两人发现,黄新华的神态不像是随口问问,敲打敲打心高气傲年轻人的意图。

  ——而是真想从李暮那里问出点什么!

  “这太荒谬了!”刘泽对汪洋眨眨眼睛。

  汪洋同样用眨眼睛回应:“教授不会是病急乱投医了吧,不能啊!”

  ……

  李暮沉吟许久,才给出一个回答:“我认同两个师兄说的,自动化切割这个方向是对的。”

  “但是机器切割,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个问题,切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人工切割虽然效率较低,且对经验的有要求,而熟练之后,质量还是比较稳定的。”

  “嗯,说得对,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黄新华对这个答案高度肯定。

  刘泽和汪洋又傻眼了,两人私下用眼神交流:“伱听出啥了,我咋什么都没听出来?”

  “我也没有啊,这有什么特别的?”

  “咳咳。”黄新华发现刘泽和汪洋在走神,重重咳嗽了两声,看两人坐好,才道:

  “既然有了方向,就分工一下,刘泽和汪洋,你们继续在自动化晶圆切割设备上做研究,这方面可以多参考一下国外的资料。”

  “至于李暮,暂时不给你安排任务,你先熟悉熟悉前面实验的进度。”

  “当然,如果有什么好意见,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你们两个也一样,做研究要多交流多沟通,不能钻牛角尖。”

  黄新华估计是想给他适应的时间,所以没有一上来就安排任务。

  “我一定尽快跟上进度。”待黄新华说完,李暮当即道。

  这对李暮来说是好事,拖上几天,把资料背下来,暴露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

  安排完任务后,李暮又待了一会儿,装模作样地看了些以前实验的数据,就离开实验室。

  李暮刚走,憋了半天汪洋就忍不住问道:“老师,您对这个李暮是不是太关注了?”

  刘泽同样好奇:“是啊,他虽然有点成绩,但也不至于让您如此看重吧!”

  黄新华看了两个好奇的学生一眼,摇摇头笑道:

  “你们不知道有疑虑也正常。”

  “但我告诉你们,这个课题组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李暮。”

  “这事我说了,你们心里知道就行,别忘了你们签过保密条例。”

  刘泽不敢置信道:“李暮一个大二的学生,不可能吧。”

  “再说我们不是因为单晶炉才……”

  刘泽的声音忽然弱了下去,心中升起一个荒谬至极的猜测:“难道是李暮搞出的单晶炉?”

  “不可能,那么多专家教授都没搞出来,李暮凭什么?”汪洋表情也是充满震惊。

  刘泽和汪洋的嘴唇有些发干,看着黄新华,却发现他脸色认真,丝毫没有在开玩笑的意思。

  “天才有时候就是难以以常理揣度。”黄新华感慨了一句,就转身去忙实验,留下整个身心都被重重震撼的两人待在原地。

  ……

首节 上一节 31/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