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332节
看着聊天页面上的消息,李暮愣了愣,旋即无奈地笑了下,暗道:“可不是我想毁约的,只是条件实在不允许啊!”
……
次日,早。
洗漱锻炼完,李暮便前往半导体研究所,开始一天的工作。
王绶觉说的是没问题,不过上次他只去了网络组和存储系统组,还有两个小组没去,他们的问题也不少,想短短三天就解决的概率不大。
因此,一到所里,他就直接先来到处理器研制组这边。
看到他过来,作为组长的闻教授脸上露出一抹喜色,连忙叫住正要准备开始工作的几个研究人员,然后让他们过来。
做完这些,才汇报道:“李顾问,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并行计算上的问题,前几天您不在,所以我干脆决定开始进入异构并行计算的研究。”
“不过还是老问题,想要实现异构并行计算,就需要将多种处理器组合起来,但我们现在的技术,想要实现非常的困难。”
“没必要着急,闻教授,并行计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还是要以稳为主,先把并行计算的架构问题解决。”李暮微微摇了摇头道。
现在半导体研究所大部分跟着他一路走过来的人,几乎都是“骄兵悍将”,眼光都太高了些,只要告诉他们有更好的,就会不予余力地去研究。
这种状况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利弊参半。
他还是需要把好关才行。
闻教授听完,点了点头,道:“是我过于冒进了,既然李顾问您觉得不是时候,那我们就还继续研究并行计算好了。”
“当然,在进行异构并行计算的研发同时,我们也没有完全放弃对并行计算的研究,现在已经在设计硬件架构了。”
“那就好。”李暮微微颔首,看着周围看向自己的,一道道期待的目光,略一沉吟,继续道:
“关于硬件架构,我目前有三种想法,统一内存访问、非一致性内存访问和分布式内存三种。”
“所谓统一内存访问,是让所有处理器对内存的访问时间和方式都保持一致,由一个对称多处理器实现……”
他将硬件架构的研究方向简单地说了说。
不说不行,靠闻教授等人慢慢想的话,没个一年半载,只怕解决不了问题。
“好了,大家开始研究吧。”说完后的李暮拍了拍手,然后便招呼着众人开始工作。
……
待处理器研制组那边上手之后,李暮继续前往软件和算法优化组。
根据张教授的汇报,他们的研究还算是比较顺利的,目前没有遇到什么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
这也很正常,大部分的难关,李暮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答案。
需要他们做的,仅仅是把代码完成,然后让之运行起来就行。
别小看运行起来这一步,代码是非常奇怪的东西,有时候你明明按照教科书上分毫不差地输入,可偏偏就是运行不起来。
最气的是,还找不到原因。
李暮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找BUG,交给张教授等人干,他很放心。
……
接着,李暮又去CAD,CAM,CAT,CAE等软件研发组,以及03型计算机和01型计算机操作系统那边看了看情况。
第二代超算开始研制之后,这些研究项目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好在本来就是水磨功夫,前面的几个软件研发组还是有着不错的进度,但想要再快点却也快不起来了。
03型计算机暂且不提,在集成度得到突破之前,能加进去的只有网络而已,但仅仅只有这个并不足以作为一个全新的型号。
01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制进度倒是挺不错的,但短时间内想要成功,也不太可能,还需要时间去实验。
……
绕完了一圈,觉得没什么问题后,时间也到了中午12点。
李暮去饭堂解决完午饭,便叫来关建民,让他载着自己前往国科院。
刚到地方,便看到郭默刚刚回来。
两人一同下车,先是相视一笑,旋即又假装没那么熟的样子,向着院内走去。
直到外面看不见了,李暮才放松下来,问道:“领导,半导体集团那边的状况怎么样了?”
“整体情况还好,不过小问题也不是没有,进去说。”郭默笑了笑,先将他带进办公室。
熟练地泡上茶水后,他才继续道:“激光打印机和绘图仪的研制已经搞得差不多了,估计下个月初就能成功!”
“还有你提出的家电半导体化,也提上了日程,这个的技术含量并不算高,两个月内,应该也能出成果!”
“是吗,这么快啊!”李暮脸上露出喜色。
他本来以为至少还要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产品部那边能将进度推得这么快。
郭默道:“有你那么详细的计划书,再加上从半导体研究所过去的吴希同志帮忙,这个进度已经算是慢的了。”
“下面来说说问题,还是半导体镜头的事情,采用自动化生产、培养专门的工人的措施已经实施下去了,不过短期来看,恐怕看不到什么效果。”
“短期没有效果不要紧,这本来就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产品,不着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嘛。”李暮笑道。
第271章 感谢李暮同志您的来信
镜头这个问题还真的急不得。
除非他们愿意降低镜头标准,但这和半导体照相机一开始的定位就不一样了。
本来打算要走的就是高端路线,镜头不行怎么可能高端得起来。
郭默闻言微微颔首,也知道这事急不得,所以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多谈,而是接着说出了下一个问题,道:
“最后就是你之前提出来的搞磁共振成像仪的事情,集团那边已经把项目组搞起来了,也根据你的方案开始了初步的研究。”
“现在刚刚起步,就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主磁体系统无法实现高均匀度的磁场,在维持磁场和温度控制方面也有很多的问题。”
“老丘和我说,他们已经卡在了这里快一周的时间了,实在没办法,才过来找你这个总设计师。”
他的语气中满是无奈。
说实在的,关于这种高精尖医疗设备的研究,夏国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只能按照李暮些的计划书来。
而且即便有着详细的方案指导,他们依旧会时不时地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暮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没有耽搁,直接道:
“稳定的高均匀度的磁场,主要还是要通过高精度的控制系统来实现,实时监测并调整磁体的状态。”
“比如说研发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温度控制方面,通过设计高效的冷却系统便可以做到,也不要舍不得材料,它的售价注定非常高昂,无论是液氦还是液氮都可以用上,更具体的我晚点携方案再给您送来。”
“行啊,不过我看可以等一等,不能老是让你来解决问题,不然这个半导体集团产品部永远也成长不起来。”郭默道。
要不说能当领导呢,觉悟就是高。
李暮笑着应了声是,又和对方喝了会儿茶,便起身离开。
……
随即,他回到家中,继续进行玄鸟-1的后续设计。
动力系统这个暂时没办法,不过在机型结构、武器系统、航电系统三个方面,他还是可以继续完善一下的。
航空院那边研究理论,应该差不多会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
等时间一到,他完全可以直接把设计图都拿出来,然后说是自己这段时间完成的,也没人会因此怀疑。
至于动力系统,这个确实不好解决,只能等阿斯克那边的消息了。
……
一直忙到晚上,李暮才伸了个懒腰,起身休息片刻。
他站起身,目光看向远处,缓了缓神后,便打算继续工作。
就在这时,他家里的电话“叮铃铃~”地响起。
过去接了电话,里面传来警卫的声音:“李暮同志,有一封您的信,来自闪西,您有印象吗?”
“闪西?有,有,您帮忙留着,我下来拿。”李暮先是愣了愣,然后反应过来,连忙下楼去大门处拿信。
信封上的寄信地址,赫然是西南农学院。
看到这里,李暮当即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里面果然是林志周的回信。
上次从农学院的陈夏兴教授那里拿到对方的寄信地址后,李暮抽空便给其寄去了信,内容也很简单。
——讨论在京都种植水稻的问题。
他并没有一上来便展露出什么一鸣惊人的话语,而是如同一个初学者一般,向林志周请教。
没办法,农学不仅看天赋,更看积累。
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农学大家,能够在年轻的时候便成绩斐然。
林志周的回信足足有四张信纸,抬头便是:“感谢李暮同志您的来信,收到之时,受宠若惊,热烈祝贺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进步奖……”
这个年代用信交流,往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越远的地方越是如此,所以李暮也并不意外对方知道他获奖的事情。
他更关心的是下面的内容:“在京都种植水稻,在气候条件上其实是不利的,不过也并非没有可能。”
“只是如果种植的是高杆水稻的话,恕我直言,是徒劳无功之举。”
“您能对水稻种植感兴趣,想必也知道高干水稻的弊端,不耐肥、不抗倒、不抗病,且产量低……”
林志周在信中详细地分析了李暮的想法,不在末尾提出建议——种水稻不如种玉米。
得益于老大哥那边夏国一位喜好玉米的执政官,夏国在玉米种植上,也引进了不少技术。
就先是看来,确实种玉米更简单了一点。
“这是把我当成三分钟热度的了。”李暮微微摇了摇头,有些失笑。
不过他也没有生气,毕竟两人还没那么熟,想了想,他将关于研究矮杆水稻品种的想法写在回信当中。
让他来干这个事,肯定是没有时间的,如果林志周能培育出来最好,即便培育不出来,也可以借此和袁老接触。
……
次日,早。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