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359节

  ……

  众专家和教授们一边鼓掌,一边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心中的敬佩和惊叹。

  “诸位教授过奖了,只是理论可行而已,真正的考验还是在理论变成实际上!”李暮连忙道。

  该有的谦虚还是要有的,不然难免让人觉得张狂。

  他刚刚说完,一个50多岁的老教授便走出来,道:“李顾问,您这话就是谦虚了,要是没有您,这些理论我们恐怕花上几年的功夫也突破不了。”

  “没错,尤其是对于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研究,就连M帝和老大哥,恐都还没有做到这么深入!”另一个三四十岁的教授跟着开口道。

  这番话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这点他们都很清楚。

  可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只能一步步地去试错。

  期间要耗费的成本,难以估计不说,万一出错,便会前功尽弃。

  因此,才显出李暮这两份可行性极高的研究计划书的弥足珍贵。

  “不知道两位教授是?”李暮看向开口的两人,问道。

  老教授这才想起来还没有自我介绍,笑道:“我叫朱崖介,研究可燃矿物化工综合利用的。”

  “崔国梁,研究固体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的。”另一个较为年轻的教授跟着道。

  听到他们的名字,李暮心中微微一惊

  这两人一个是夏国人造石油学科的创始人,新能源技术的奠基人,一个是后世的工程院大佬,多种固体推进剂研制的专家,成就都非常耀眼。

  朱崖介继续道:“我们,还有后面的很多研究固体燃料的专家,都是得知了李顾问您搞出了改性双基推进剂,赶过来的。”

  “只是初步的研究计划而已,能不能成还不好说。”李暮这才发现,会议室里的人比以往多了至少一半。

  显然,在拿到他的计划书后,唐燕捷是何等的重视。

  朱崖介道:

  “不管能不能成,至少经过我们所有人的检验,它是绝对可行的。”

  “李顾问,您的能力我是心服口服,原来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唯一获得者,我还觉得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现在看来,是我错了,您拿这个一等奖实至名归,而且这个奖项,日后也会因您而举世瞩目。”

  他看着李暮,眼中满是欣赏。

  其他的专家教授们,也是连连点头。

  别说那些刚刚过来的,便是原先已经见过李暮不少次的人,都被狠狠刷新了各自心中对于天才的认知。

  能站在这个实验室内的人,年轻时哪个不是被人称作天才的存在。

  但直到今天,他们方才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

  面对众人的夸奖,李暮只能保持微笑,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朱教授,我们还是赶快进入正题,开始讨论研究的事吧。”

  “好,好,那就请李顾问您来给我们全面剖析一下,关于改性双基推进剂,还有涡轴发动机的设计思路与可能的实现方案!”朱崖介做了个请的手势。

  一旁的唐燕捷也笑着将示意李暮坐上主座。

  “那我就简单说说吧,望众位专家教授不吝赐教。”李暮见状,也没有推脱,直接走上讲台。

  伸手抓来一块黑板,他一边画图,一边接着道:

  “先来说说涡轴发动机吧,结构上,我的想法是采用自由涡轮设计。”

  “由5级轴流式低压压缩机、1级离心式高压压缩机、环形燃烧室、2级压缩机涡轮和2级动力涡轮组成。”

  “燃烧室位于压气机和涡轮之间,用于将压缩后的空气与燃油混合并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涡轮旋转……”

  ……

  李暮先简单地介绍了一遍关于T700/CT7的结构。

  然后他又提出了其中最重要的难点——数控铣床。

  他直言不讳道:“以我们现在的3轴数控铣床技术,想要实现涡轴发动机零件的精密加工,几乎不可能实现。”

  夏国的数控铣床技术发明于58年,由五道口技术学院和京都北一机床公司合作研制。

  对比国外52年的发明时间,只相差了6年。

  只是在这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数控铣床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基本都是引进国外的机器。

  直到快进入21世纪,技术才慢慢地追了上去,陆续完成4轴和5轴的研究。

  “短时间内想要研制出新型数控铣床,恐怕没有办法做到吧。”王石存眉头深深地皱起。

  不止是他,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们也面露难色。

  李暮笑道:

  “其实很简单,我们国家目前的数控铣床,还是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利用在半导体方便的技术优势,我们很快便能追赶上M帝.”

  “不过仅仅是这样也只能勉强达到研制条件,最好是能够研制出3+2轴数控铣床。”

  “也可以把它叫做伪5轴数控铣床,虽然比不了真5轴,但对比4轴应该还是要强上不少。”

  5轴的技术难度,他是不敢想。

  就算敢想,以现在的条件也整不出来,只能搞个伪5轴试试。

  “李顾问,您说的这个3+2轴数控铣床是什么个原理,我怎么好像从未听说过?”王石存疑惑地问道。

  其他人也是满脸茫然。

  4轴5轴,哪怕夏国目前造不出来,但对这个技术的认知还是有的。

  可3+2轴数控铣床,简直闻所未闻!

  李暮笑了笑,解释道:

  “其实很简单,我们平常说的3轴加工方式,是由直线进给X、Y、Z进行加工,切削刀具方向沿着整个切削路径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而3+2轴,通过两个旋转轴,将切削刀具固定在一个倾斜的位置,再由进给X、Y、Z进行加工。”

  “最后经由一种静态平面转换的编程软件,实现空间中的旋转平面工作。”

  他说完后,众人不由陷入漫长的沉思。

  这种3+2轴的加工方式,利用定位刀具在固定位置进行加工,减少了刀具路径的重叠和加工时间。

  同时也会有较短的刀具和较近的加工距离。

  理论上来说,确实有助于降低制造时间和提高加工精度。

  唯一的麻烦,可能是需要多个倾斜视图来覆盖整个工件,在加工难度上提升了不少。

  “可即便是3+2轴数控铣床,我们现在的工艺水平,恐怕也达不到。”王石存摇了摇头道。

  在老大哥撤离大量援助后,夏国对于数控铣床的研究,也收到了很大的打击。

  现在生产3轴数控铣床都费劲,更别提搞出更厉害的3+2数控铣床了。

  一旁的唐燕捷忍不住提醒道:“李顾问,要不我们还是一步一步来,从4轴数控铣床开始,稳扎稳打地推进吧。”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别看夏国最近在报纸上报道了不少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但归根到底,他们的底子还是太薄了。

  在基础科研实力和基础工业实力上面,都远不如M帝和老大哥。

  能够追上两者在数控铣床领域的步伐,王石存等人都已经是不敢想了。

  更别提是搞出M帝和老大哥也没搞过的3+2数控铣床。

第290章 老师钱五师的感慨

  望着众人踌躇的眼神,李暮笑道:

  “我既然敢提出3+2数控铣床的研制计划,就有能够实现它的把握。”

  “大家或许还不知道,半导体研究所现在已经完成了CAD的研究,后续能够帮助辅助机械制造的CAM也将很快研发成功。”

  “CAD可以大大缩短在设计图纸上花费的时间,而CAM具备大幅提升机械制造业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可能,借助他们,3+2便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他说完后,等着王石存等人的答复。

  毕竟对于CAD和CAM,众人现在还知之甚少。

  换做他,也不敢轻易地下这个决定。

  无论是M帝还是老大哥,都是很多试错的机会,不成功大不了当积累经验,以后再继续研究。

  但夏国的试错成本太高。

  即便上面没有硬性要求,所有的科研学者们,也想尽最大的可能,让国家的每一分资源,都用到刀刃上。

  “我相信李顾问,有能力带领大家搞出3+2数控铣床。”唐燕捷在众人的沉默声中,第一个开口道。

  他对数控铣床没那么了解。

  但他了解李暮,一个能让夏国在半导体、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反超M帝和老大哥的人,绝不会夸夸其谈。

  王石存也没有再继续犹豫下去,跟着赞同道:

  “如果真的能够有CAD和CAM两款软件帮忙的话,那么确实有可能实现李顾问说的3+2轴数控铣床。”

  “即便在精度上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召集高级工人来解决。”

  “不成,满足玄鸟-1直升机的需求,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一旦成功,这种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对我们国家在航天航空方面的工业,将会有不可估量地影响!”

  即便不考虑李暮的能力。

  权衡利弊,他也觉得这次机会难得。

  “我们也同意,相信李顾问您一定能够带领着我们搞出3+2轴数控机床!”其他人见两人都开口表态,也纷纷开口道。

  要是没有李暮,他们连涡轴发动机的设计图都画不出来。

  反正怎么研究都是赚到,根本不带怕的。

首节 上一节 359/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