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37节
“好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李暮一说完,就想赶紧溜。
谁成想这时王娅妈妈竟然又走了出来。
“你们谁叫李暮?”王娅妈妈问道。
众人的目光看向李暮。
王娅妈妈先是看了李暮一眼,才递过来一个笔记本:“小娅说这是她整理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刚刚才义正言辞说和自己无关的李暮,尴尬地接过笔记本。
……
看望过王娅后,李暮回到学校。
他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
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
偶尔隔三四天,就会回家一趟,看看李奶奶和两个妹妹。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黄新华实验室的任务。
每周周五,黄新华都会组织一次小会,各自报告研究进度。
刘泽和汪洋的任务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第四次小会时,已经进入11月,天气更冷。
实验室内,刘泽开口道:“老师,这个机器的设计图我们已经画好了,您过过目。”
黄新华拿起图纸,一眼扫去,就发现几处问题:“说了多少次要细心!这几处的数据明显不对……”
“不过总体来看还是过关的,不过后面还要再修改几次,好好努力!”
给个甜枣,打一棒子,黄新华惯用的教学方式。
被训得头都低下去的刘泽和汪洋顿时抬起头,感觉一下子又恢复了动力。
“李暮,伱最近有想法了吗?”问完两个学生,黄新华才把目光看向一旁神游物外的李暮。
“他能有啥想法。”刘泽和汪洋对视一眼,心里不约而同地吐槽。
要不是相信黄新华的人品,他们是真的没法儿相信单晶炉设计图出自李暮。
这一个月,李暮的研究进度毫无进展!
讨论是在一起讨论,然而每次都给不出什么有用的意见。
“不好意思黄教授,暂时还没有。”李暮摇了摇头。
这段时间他深度学习了英尔特4位微处理芯片,因特尔4004以前的半导体体系。
大部分的工业化制程,以及理论设计和原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应付黄新华绰绰有余,只是现在不是出头的时候。
黄新华有些失望,不过还是鼓励道:“没事,继续努力就是。下面我来给你们说一说我在金刚刀上的进展……”
“初步计算,在将金刚刀变为圆片,可以在机器上更好地划切晶圆。”
黄新华说得很快,三言两语就将自己这段时间的成果讲了出来。
听完李暮心中都不由赞叹:“不愧是专家啊!”
这个年代,专家还不是一个贬义词。
黄新华这个思路,已经很接近极薄金刚石砂轮划片机的原理。
只不过想要做到一模一样,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好,那我们再确立一下下面的研究任务。”黄新华说完之后,又和刘泽和汪洋讨论了一会儿,就宣布散会。
临走时,黄新华单独叫住李暮:“小娅最近有些闷闷不乐,你是她的同班同学,有空替我问问,看是不是有什么事?”
“这……好的黄教授,我找机会问问。”李暮答应下来。
半个多月前,王娅病好之后,就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李暮倒是不觉得有啥不正常。
这段时间,王娅每天比他还要规律。
李暮偶尔看去,总是能看见她抱着一本书在认真读。
“总不能不找我问问题是不正常吧?”李暮心中冒出一个念头,又好笑地否定。
李暮离开实验室,天上正飘着雪花。
厚厚的棉衣穿在身上,也无法抵挡那股寒意。
回到宿舍,喝了一口热水,才勉强驱散了身上的寒冷。
“是时候了。”李暮坐在桌前计划。
这一个月,他的水平基本达到后世普通机械工程大学生的水准。
这是阿斯克考核后给出的评价。
黄新华和刘泽两人陆续拿出成果,他这个“天才”,再没点成绩,就说不过去了!
“我现在的水平,在一些基础的问题上,已经不会露馅。”
“现在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消减别人眼中我的天才形象,最后就可以安全地在这个年代生活下去。”
想到这里,李暮拿出一叠纸,把极薄金刚石砂轮划片机的设计图画了出来。
当然,这次他没有一挥而就,而是故意画废了几十张纸。
画到后面,纸不够了,出去学习回来的赵参军,二话不说就去帮李暮买。
一条条线条,在李暮的笔下逐渐汇成精密的图形。
直到最后一笔落下,赵参军忍不住道:“厉害!”
这些天他接触了不少机械工程的有关知识,也看过很多教授的设计图。
但李暮的设计图,每一笔都精准到极点,哪怕是画错,也很少有涂抹的地方。
李暮深吸了一口气,装样子也是件费力气的活。
李暮道:“手稳而已,赵大哥你来也能做到。”
“你就别取笑我了,我就是画得再稳,也不能像你一样,能用这图纸做出机器来。”赵参军摇摇头。
他基础太差,即便每天都挤出时间学习,也没有多少可能追上京理工的学生。
至于李暮,这辈子恐怕都没有希望。
感谢书友“黑特酷”打赏!
感谢投月票,推荐,追读的大家!
继续常规各种求!
第42章 黄新华的眼皮一跳
“赵大哥能够看懂这图纸,已经很厉害了!”李暮不吝称赞。
能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哪个不是人尖子。
赵参军就是基础差,和他以前差不多。
认真学的话,成为科学家不一定,但是水平低不到哪去。
赵参军哈哈笑了笑,又好奇地问道:“这图纸是什么东西,我可以问问吗?”
末了他又想起来保密条例,补充道:“如果需要保密,就不用告诉我了。”
李暮道:“没什么好保密的。”
“我最近跟着黄教授研究晶圆的多线切割工艺,黄教授的打算是研究出一种专门的切割机器……”
“今天的小会时,我听了他们的想法,加上之前王娅给的思路,有了点灵感,就画下来试试,不一定能成。”
他把大部分功劳都推给黄新华、王娅,还有刘泽和汪洋四人。
不过这次是有理有据。
赵参军听不太懂那些专业名词,最后只是问了一句:“这个设计图能成吗,有多重要?”
“成不成我不敢保证。”李暮本来也没想一下把东西都拿出来,接着道:“但重要肯定是重要的,保守估计能让我们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再进一步。”
“再进一步?”和李暮相处久了,赵参军对他的性格十分了解,这话绝对有保留。
赵参军当即道:“那李暮你抓紧时间研究,需要什么尽管和我说,我去解决!”
本来已经结束,准备去饭堂搞点东西吃的李暮顿在原地。
“你这么说,搞得我好像有点太懒了!”李暮心中叹了一口气,只好又坐回了位置。
先让赵参军去饭堂买点吃的,他趁机休息了一会儿。
可等人回来后,还是得假装努力。
图纸画好了,李暮就开始对原理进行阐述性的分析介绍。
当然,内容完全基于黄新华和刘泽等人的研究,再去联系后世极薄金刚石砂轮划片机的成熟理论。
直到深夜,李暮才完成了全部的任务。
“保留一些错误,留给黄教授改吧。”李暮看着方案,在谨慎排除掉基础错误后,故意留下了几处错误。
为了保险,还发给阿斯克过目。
做完了这些,李暮才回到床上,沉沉睡去。
……
次日,雪下得更大了一点。
学校的补助发了下来,李暮回家一趟,把钱交给李奶奶,在家里待了一天。
回来的时候,李暮身上多了一件更厚的棉衣,加上一条围脖。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