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494节

  和钱五师告别之后。

  李暮很快坐车前往国科院。

  当他来到郭默的办公室时,唐燕捷、王石存、彭时录和蒋南英四人已经等候多时。

  看到他,四人,连带着郭默,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迎上前。

  唐燕捷和彭时录刚想开口,又各自看了看,道:

  “您先,您先请。”

  两人谦让了一番,最后还是彭时录和蒋南英走了出去。

  认识归认识,该遵守的保密条例还是要遵守的。

  待两人离开后。

  唐燕捷立刻迫不及待道:“李顾问,我们把玄鸟-1的机身,造出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

  即便是李暮早有准备,还是忍不住露出惊喜之色。

  他本来以为是直-5的优化,有了新的进展。

  活塞改涡轮轴,如果能够成功,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成果。

  但没想到,竟然是玄鸟-1的机身造出来了。

  要知道UH-60直升机,最大的技术难点,除了发动机,便是机身。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放在后世,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实现。

  “只是现在想要装上发动机,还有不少问题,否则现在就可以直接开始测试了。”一旁的王石存遗憾地说道。

  玄鸟-1发动机的原型机虽然已经造了出来。

  但是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还是太大的把握。

  尽管已经经过了初步的测试,但这只能证明发动机单独能运行起来。

  能不能在实装后稳定使用,能不能应对恶劣的环境和条件,这些都是问题。

  “要是有个高空台就好了。”唐燕捷跟着发出一声感叹。

  听到他的话,郭默一下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让他一时有些莫名其妙,道:“郭院长,您笑什么?”

  “哈哈,你还不知道吧,李暮已经在研究高空台了!”郭默笑着道。

  闻言,唐燕捷惊讶喜,道:“什么,李顾问您已经在搞高空台了吗,太好了!”

  即便是和李暮谈论过高空台的王石存,此时也是震惊不已。

  他感叹道:

  “本来还以为李顾问您是在和我闲聊,没想到竟然已经有了研究的打算,还这么快出了成果,令人佩服啊!”

  “不至于,不至于。”李暮摆手笑道:“是郭院长说得夸张了些,实际上还在写研究方案呢。”

  不过饶是如此,唐燕捷和王石存两人依旧高兴至极。

  谁不知道。

  李暮的研究方案,可以直接约等于,实验成功四个字。

  “不过我记得你和我聊天的时候,先说的风洞,后面才是高空台,怎么这个顺序反了过来,不会是你已经偷偷把风洞的问题解决了吧?。”王石存忽然好奇地问道。

  他不认为李暮会忽略风洞这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郭默和唐燕捷闻言,也不由向李暮投去目光。

  如果能有风洞的研究方案,无疑又是一件喜事。

  见状,李暮想了想,道:

  “风洞方面,我觉得于洪如教授的研究就很好,暂时用不着我去横插一脚。”

  “当然,探索我确实在探索,只不过暂时不打算投入太多的精力。”

  “现在比较要紧的,还是将高空台造出来。这样不仅玄鸟-1发动机的问题能解决,直-5改,以及以后所有的航空发动机,都能如此。”

  用不了一两年,于洪如便会搞出激波风洞J-8。

  而且即便他插手,最多也就是加快一些成功的时间。

  想要造出更强大的风洞,国内条件还没那么完善。

  这也是他拒绝于洪如邀请的理由。

  与其浪费时间,不如趁对方研究出J-8的时间,抓紧加强国内的技术储备和工业基础。

  等J-8之后,去研发更加强大的风洞,用于支持夏国的第三代战机研究。

  “原来如此,不过你这么说,我反倒更加好奇,你后面会造出怎样厉害的风洞了。”唐燕捷笑了笑道。

  郭默和王石存亦是满眼期待。

  李暮越不着急把东西拿出来,他们越是觉得是在憋着个大卫星。

  面对众人的期许,李暮微微一笑,道:“那我就更加努力些,争取不让大家伙儿失望。”

  ……

  说完了玄鸟-1机身的问题后。

  彭时录和蒋南英紧跟着进来,告诉了李暮第一台军用货车组装完成的消息:

  “多亏了有3+2数控铣床,很多原本制造困难的零部件,现在批量化生产都没有任何问题。”

  “它的最大燃油容量是439升,理论最大续航能够达到1118公里,最大的牵引重量能够达到48吨。”

  “对比CA10卡车的4吨最大载重,直接提提升了整整12倍,即便放在世界上,也毫无疑问属于顶尖水平!”

  ……

  李暮望着激动得唾沫横飞的彭时录和蒋南英,脸上也不由浮现出笑容。

  一旁的郭默亦是高兴不已,道:

  “有了这辆军用卡车,以后我们军队的后勤问题,能够有很大的保障啊!”

  “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比玄鸟-1直升机,对我们的军事实力提升更大。”

  “一旦周边的国家有什么风吹草东,我们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兵员和辎重运到前线,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他的这番话,点出了最近夏国和阿三逐渐紧张起来的局势。

  “那我们可得抓紧,把这款军用货车研发成功后完成工业化工艺,只有服役的货车多了,才能增加我们军队的后勤投送能力。”李暮颔首道。

  临近7月,距离去阿三首都玩玩,也不过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每造出一辆军用货车,便能让后续战场上的后勤完善程度比原来提高至少12倍。

  “谢谢彭所长蒋所长你们告诉我这个好消息,不过现在我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后续的测试便交给你们了。”李暮又道。

  他的这番话,让彭时录和蒋南英好奇不已。

  他们刚刚看到唐燕捷和王石存匆匆离开,本来以为李暮要跟着他们走。

  没想到他竟然还有另外的要事。

  彭时录想了想,道:

  “那李顾问您忙,我们便不打扰您了,雷达的那边您也可以放心,目前研究十分顺利。”

  他并没有多问的打算。

  毕竟李暮既然开口了,那么一定是极其重要的研究。

  ……

  待送走彭时录和蒋南英后。

  李暮也没有和郭默闲聊,而是来到了自己在国科院的办公室。

  拿一一张稿纸,放在梨花木质地的办公桌上。

  他慢慢陷入沉思。

  距离和阿三开战只有3个多月。

  军用货车批量生产的问题不大,采用会展模式生产,也足以支撑这一仗的后勤运输任务。

  “但没有玄鸟-1发动机,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李暮心中暗道。

  军用货车再厉害,也只能承担后勤任务。

  而玄鸟-1直升机,还具备机动作战的能力。

  想要打到新新得利,没有那么容易,除了碾压性的军事实力外,还要跟时间赛跑。

  否则老大哥和M帝反应过来,肯定会多加掣肘。

  “玄鸟-1直升机现在的问题,其实主要还是发动机无法进行高空台测试,以保证不会遗漏重要的问题。”李暮在纸上写出目前的主要问题。

  玄鸟-1的发动机,在基础测试中没有发现问题。

  但不代表上了天飞行没有问题,在恶劣的战场环境没有问题。

  能在地上解决,便把问题在地上解决。

  否则万一发生事故,一架玄鸟-1直升机,造价动辄七八百万,说没就没,李暮能心疼死。

  “或许可以抄一抄M帝的《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李暮忽然想到了一个曾经看到过的资料。

  M帝在70年代中期,曾经因为过度地追求航空发动机的高性能,而忽略了结构强度。

  由此导致因发动机问题而出现的飞行事故1664起。

  “根据这份大纲,即便没有设备,至少我们也能知道,各项参数是否属于正常的数值!”李暮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高空台是等不到了,那玩意儿即便他掏出研究方案,上面也全力支持。

  搞出来,也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肯定赶不上打阿三。

  “我记得是在建桥大学图书馆档案库中看到的。”李暮飞快连接WiFi,查看资料。

首节 上一节 494/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