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604节

  这个结果倒是没有出乎李暮的预料。

  他想了想,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于是将时间定在了明天。

  ……

  确定了时间之后,李暮便动身前往装甲兵科学技术院。

  来到门口。

  出示证件之后,便被警卫放行进入了院中。

  往里走了没两步。

  远远的便看到了朱雨生带着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老人迎了上来。

  一边走,朱雨生一边笑道:

  “我就知道你今天会来,所以早早地便在这里等着。”

  他昨天开完立项大会后,也算是对李暮的研究风格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以其雷厉风行的性格,必然不会耽搁。

  车研所那边刚刚开完会——当时全场所有的专家教授听了半天满脸茫然的样子可十分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情况下,连着开会的概率并不大。

  所以他便来了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这边。

  “对了,给您介绍一下,这是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院长,彭垄。”朱雨生继续介绍道。

  闻言,李暮看向一旁的彭垄。

  后者立刻上前伸出手,道:“李顾问,久仰大名了!”

  “您客气了。”李暮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道。

  一旁的朱雨生插话道:

  “李顾问,您先跟我们来,我们好好和您介绍一下这里。”

  他心里还想着怎么把李暮拉到自己这边。

  虽说秦风那里的态度十分明显。

  但只要没有将事情落在文件上,那就还有可以操作的空间。

  左右不可能昨天才开完会,今天就做完决定吧。

  “参观就先免了,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昨天在立项大会上提出的125毫米滑膛炮的事情。”李暮直接道。

  朱雨生愣了愣,然后看向身后的彭垄,道:

  “既然李顾问有需要,彭所长,你现在就去调集所里的研究人员。”

  “好。”彭垄重重地看着点了点头,旋即立刻转身离开。

  做完这些,朱雨生才将目光转向李暮,道:

  “李顾问,我带您去会议室。”

  ……

  彭垄的动作十分快速。

  10分钟左右的功夫,便带着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里几位武器系统方向的研究人员来到会议室。

  简单地熟悉了一下人名之后。

  李暮很快进入正题,看向彭垄道:

  “不知道彭所长能否割爱,让他们跟着我研究一段时间。”

  “当然,研究的地方目前应该还是在这里不会变。”

  “倘若研究成功的话,也会有贵院的一份功劳。”

  他说完后。

  彭垄先是看了看朱雨生,然后道:

  “李顾问您说的这是什么话,如果能对您的研究有帮助,此事自无不可。”

  虽说人还没拐来便搭进去了一些,但只要能拉进和李暮的关系,那就是值得的。

  不过他们这边三言两语决定了那些研究人员的去向。

  让其反倒有些不乐意了。

  一个40多岁的研究员站了出来,道:

  “所长,这事儿您是不是应该问一问大家的意见。”

  有人带头,其他的人虽然没有说话,但也纷纷表示了不满。

  毕竟李暮的名气大是大,却和他们的研究方向无关。

  让他们跟着其进行研究,这不是开玩笑嘛。

  “意见,你们有什么意见?”彭垄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道:

  “跟着李顾问研究,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机会!”

  刚刚开口的研究员看了看李暮,然后郑重道:

  “李顾问,我们不是在针对您,只是术业有专攻。”

  “如果是计算技术方面、钢铁冶金方面,我们都完全信任你。”

  “可这是坦克的武器研发,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的。”

  他的话虽然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冒犯。

  然而确实只是在实事求是。

  对于李暮,他们每一个人都相当敬重。

  可敬重是一回事,盲目的相信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够我一个机会,来说服你们。”李暮笑着道。

  他并没有在意对方的态度,反而相当高兴。

  科学依据,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于质疑一切的精神。

  “您请说。”研究员道。

  既然李暮要解释,他们不可能不给面子。

  毕竟朱雨生和彭垄还在一旁站着,眼睛都快被瞪了出来。

  李暮道:

  “我打算研制125mm的滑膛炮,并且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研究方案。”

  他说完以后。

  研究员并没有说话。

  见状,彭垄着急道:“老张,你说句话啊,闷着做什么?”

  “李顾问,目前我们主流的炮弹,是线膛炮。”张姓研究员沉吟了片刻,然后道。

  火炮问世之初期,不论是前装炮还是后装炮,都是滑膛炮。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滑膛炮存在精度差、射程近的缺陷,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加上火炮技术、铸造技术的发展,在炮膛内壁上打造膛线。

  这就是线膛炮,也是现在夏国59式坦克上装备的武器。

  直到64年左右,M第和老大哥先后发明了可以通过炮膛发射的炮射导弹,才慢慢改变了这一情况。

  不过直到70年代,线膛炮和滑膛炮之争,才以后者的绝对优势获胜告终。

  虽说线膛炮固然有精度上的优势,但是坦克炮更主要的是强调穿甲性能,打得再准,无法穿透装甲防护,那还是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穿甲能力够强,即便精度不高,一发没打中,那就再来第二发、第三发,只要命中就能摧毁目标。

  “不过这些,只有我一个人清楚。”李暮心中暗道。

  想要说服对方,仅仅是空口无凭地说滑膛炮比线膛炮好是没用的。

  他沉吟许久,然后才道:

  “现在M帝的M-60坦克,装甲厚度达到了多少,您清楚吗?”

  张姓研究员道:

  “M-60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最厚的部分是火炮防盾,达到了178毫米,而前装甲则有110毫米。”

  “你直接说吧,不用问我这些问题。”

  “只要是您知道的坦克,我都能说出详细的参数。”

  他研究坦克武器,自然对各国主战坦克的装甲厚度如数家珍。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您应该发现,现在的坦克装甲厚度越来越厚了吧。”李暮道。

  张研究员皱了皱眉,道:“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其他研究员以及朱雨生和彭垄两人也是满脸疑惑。

  李暮解释道:

  “坦克的装甲越来越厚,便对武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线膛炮虽然精度高,但是炮口初速小,威力不足。”

  “这便对炮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只有研发新的炮弹,才能弥补这一弊端,否则即便动力再强,装甲再厚,也不过是会移动的靶子。”

  在他说完以后。

  张研究员陷入沉默。

  良久之后,他才道:“可是研发新炮弹,也不一定要放弃线膛炮选择滑膛炮吧?”

  “不,必须放弃,因为只有滑膛炮,才能满足未来我们要研发的炮射导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需要。”李暮斩钉截铁道。

  线膛炮和滑膛炮,从来不是二选一。

首节 上一节 604/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