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655节
李暮来到奉天火车站的站长办公室暂歇片刻,顺带吃个饭。
因为时间匆忙。
所以饭菜并不算特别丰盛。
可比之他第一次过来的时候,也差不了多少。
冒着热气的地三仙和蘑菇炖飞龙,馋得人直流口水。
不过在他落座之后。
看到王正安三人都站着没有入座。
三人虽然年纪最少都要大他三岁,最大大10几岁。
但在他的面前,还是会忍不住的紧张,仿佛犯了错的学生一样。
“好了,都坐下吃,之前的事就不提了。我在这儿可就只能待1个半小时了,还想听一听你们的研究情况呢。”李暮笑道。
第449章 都是为了国家
这趟好不容易过来,可不是为了专门教育三人的。
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是其一。
其二便是查看3w吨模锻水压机、12500吨卧式挤压机和钢铁冶金数据库的研究情况。
毕竟作为九大大型成套设备。
研制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仅凭他给出的资料,能不能顺利地研究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面对李暮的询问。
最先开口的是王正安,道:
“到目前来说,我们对于12500吨卧式挤压机的研制还比较顺利。”
“机架、主工作缸、运动系统和导向系统已经进入关键的攻坚期,整体的结构差不多都能够制造出来。”
“不过在穿孔系统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处理……”
他缓缓地将情况说了出来。
当然,除了成果之外,肯定也没少遇到问题。
不过这些都被他一句“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被顺利解决带过。
但别人不知道。
李暮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其中的艰辛。
毕竟从对方脸上的深深的黑眼圈和沉重的疲惫感,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他心中深深一叹,嘴上却是笑着鼓励道:
“王教授,您做得很好。”
现在,就没必要再继续深究废寝忘食的研究事了。
等他快走的时候,再和林振说一声就行。
不过想着上次也是这么做的——或许还要和秦云反应反应这个情况。
一边想着,他一边继续让林宿安和杨天形两人继续。
在简单地了解完情况之后。
他又对后面的研究,做出了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12500吨的穿孔缸、穿孔柱塞和穿孔张力杆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思路,3w吨模锻水压机的液压缸和控制系统等、
……
一个半小时后。
在关建民的提醒下。
沉浸在为王正安三人答疑解惑中的李暮,才意识到时间已经到了。
他站起身,道:
“今天就到这里吧,等我下次来,希望看到你们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当然,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必须是精神饱满才行,否则这次也会是最后一次。”
他难得地语气严肃起来。
“李顾问您放心,我们明白的!”王正安三人齐声道。
见状,李暮微微颔首,转身走出站长办公室。
三人紧随其后。
林振也赶忙跟了上去。
李暮小声地又嘱咐了他几句后,才坐上了离开的专列。
……
月台上。
注视着李暮离去的火车,林振四人久久地伫立在原地,没有回过神来。
王正安、林宿安和杨天形,是出于不舍。
至于林振。
是因为刚刚李暮所说的,要是再管不住,就跟秦云反应的话。
虽说语气像是在玩笑。
但他也清楚,要是真的继续放任三人“为所欲为”,以后就别想再和李暮拉近关系了。
想到这里。
林振看向王正安三人,道:
“好了,李顾问已经走了。”
“你们现在已经放假了,赶紧回家,或者回宿舍休息。”
“我让我的司机送你们,更快一些。”
说完,他便对秘书招了招手。
“等等,领导,至少也得让我们把刚刚听李顾问讲解的内容记下来吧,万一忘了怎么办?”王正安急忙道。
闻言,林振不免犹豫了下。
毕竟李暮所说的东西,肯定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就在这时。
一旁的杨天形忽然道:“没关系,两位教授,我刚刚已经帮你们记下来了。”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笔记本。
他毕竟年轻。
即便都是通宵研究了许多天,论状态,两人也远不及他。
“两位教授,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林振看着笔记本,笑眯眯道。
王正安、林宿安:“……”
……
入夜时分。
京都,火车站。
随着专列的缓缓停靠。
早已等候在次的郭默,立刻迎上前。
看到他,李暮还以为是研究出了什么事情,吓了一跳,连忙道:
“郭院长,您怎么来了?”
“放心,各方面的研究都还算顺利,是上级领导想要见你一面。”郭默道。
听到这个消息。
李暮微微有些惊诧,道:
“见我,这是为什么,您知道吗?”
“你都不清楚的话,我就更不可能知道了,不过消息是秦云领导过来告诉我的。”郭默想了想道。
他其实也纳闷。
不过还是很快地遵循了命令,过来将人带过去。
李暮微微颔首,心中已经有所猜测,道:
“好,那我们走吧。”
他本来打算先去玄武-1主战重坦那边看看情况,接着再连夜赶去航空院那边。
现在看来,计划是要泡汤了。
……
紧接着,李暮便跟着郭默上车,前往小院。
路上,后者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他这趟去波海造船厂的事情。
李暮对此也没有隐瞒,将消声瓦和消声涂料的事情说了出来。
顺带还提了提反潜雷达的事情,拜托对方和雷达研究所那边说一声,后天他会送一份资料过去。
听到这里,郭默不由出声打断道: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