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69节
……
随后,王绶觉和黄新华又勉励了李暮几句,就先行离开。
知道集成电路四项关键加工工艺的方案已经被写出来,两人当然坐不住,前往李暮寝室后,各自誊抄一份带回去研究。
而李暮这边,钱树言还想让他在医院观察观察。
自己有没有病,他当然清楚,解释了一句之后就回到学校。
钱树言让司机把车直接开到宿舍楼下。
临走前,他不忘交代:“回去后好好休息,学习的事就先放一放,不着急。”
“院长您放心,我知道轻重。”李暮微微颔首,目送钱树言离开后,和赵参军回到寝室。
推开门,他的目光在桌上扫了一眼,就发现之前放着的厚厚一叠稿纸被全部拿走。
上边还留了一张纸条,是黄新华的笔迹:带走誊抄,不日送回。
“先休息吧。”赵参军看李暮一回来,就往桌上瞧,还以为他又忍不住想学习。
“行。”李暮应了一声,躺回床上。
点开聊天页面,继续看视频学习。
在脑子里看,赵参军也就没法发现了。
李暮不由暗赞自己的机智。
……
次日。
为了锻炼身体,李暮起了个大早,洗漱完跟着赵参军前往学校操场。
至于锻炼的方式,就是跑步。
别的他的身体这会儿也承受不住。
赵参军在前面一边跑一边道:“你现在身体虚弱,不用跑得太快,跟着我的节奏慢跑就行。”
“呼……好……”李暮应了一声,跑了大半圈,就觉得腿部开始发酸,连带着脚步都变得沉重起来。
不过为了有一个好身体,他还是咬牙坚持。
……
不间歇地慢跑了15分钟左右,李暮浑身大汗淋漓,身体更是不住地传来一股一股饥饿感。
赵参军尺度把握得刚刚好,见他似乎用尽了全力,立刻停了下来笑道:“行啊李暮,本来我觉得10分钟就是你的极限了。”
“别停,再走半圈。”
“呼~呼~,小意思而已,再跑会儿也没问题。”李暮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吐出的气在冬天化作一条白练。
累归累,但锻炼之后,身体的感觉确实好了很多。
继续绕着操场走了半圈。
刚刚停下,李暮的肚子就传来“咕噜噜~”的轰鸣。
他摸着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感觉,有一种不马上干到饭就要饿死的错觉:
“走走,吃饭!”
……
来到饭堂,连干了四人份的馒头和稀饭,李暮才感觉肚子有了饱意。
赵参军作为军人,算是能吃的了,但看到李暮一口气吃这么多,也有点惊讶,担心道:“吃这么多没问题吗?”
“没事,其实就跟你们平时训练消耗体力,需要营养补充,我消耗的脑力也需要营养补充,都能消化掉。”李暮笑着解释。
昨天少说了几句,就被拉去医院好一通检查,这次他可不敢让赵参军再瞎猜。
“那就好,不过你要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一定告诉我。”赵参军这才放下心,几口吃完剩下的早餐。
然后两人从饭堂离开,回到寝室。
……
接下来的一周,李暮都在这样的锻炼中度过。
他的身体也在得到大量营养补充和锻炼后逐渐恢复,至少不再时刻有一种虚弱感。
到了第八天,李暮还是没忍住,来到实验楼。
刚刚走到楼下,他就看到黄新华指挥着刘泽和汪洋搬运着一个个大木头箱子。
“慢点,慢点,千万别摔着了!”黄新华看着两人笨手笨脚,紧张得恨不得自己上手。
李暮赶紧过去帮忙。
黄新华看到他这么快就过来,不由责备道:“怎么这么快就过来了,也不多休息休息。”
“黄教授,您放心,我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李暮笑着去帮刘泽和汪洋两人抬箱子。
有他的加入,两人顿时轻松很多。
黄新华本来看李暮去抬东西,刚想阻止就发现李暮表现得毫不费力,于是嘴里的话也就咽了回去。
等箱子被李暮和刘泽三人合力在地上平稳放好,他才看着李暮,道:“看来你恢复得不错么。”
“本来也没什么大事,这几天天天锻炼加上吃得够,就好了。”李暮笑着解释了一句,又看向地上的摆了一地的木箱子,好奇道:
“这些是什么东西,学校新进的设备?”
黄新华卖了个关子:“你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李暮看向刘泽汪洋,两人摆摆手,笑道:“我们也不清楚,老师只让我们搬,没说是什么东西。。
“这么保密?”李暮心中惊讶不已,看着地上的箱子,生出猜测:“难道是是单晶炉?”
京工院实验室的设备虽然不及半导体研究所,但该有的都是有的。
除非是从国外引进,但那个机会半导体研究所都还没有,轮也轮不到京工院。
黄新华笑道:“不错,就是单晶炉。”
“单晶炉试制晶圆成功了之后,机器就开始量产,很快就会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
“为了感谢你对单晶炉设计制作做出的贡献,一机部那边特地给学校送了一台单晶炉过来。”
“咱们这回可以说是沾了你的光啊!”
一旁的刘泽和汪洋顿时震惊不已。
两人打开箱子,摸着单晶炉设备,眼中说不出的羡慕。
上面甚至还有编号,002。
有了这个编号,即便以后被更新的机器替代掉,它都可以放在校史馆里供后来的学生瞻仰。
第81章 土“光刻机”
李暮谦虚道:“没有学校的培养,我也不可能有这个机会,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我沾了学校的光才对。”
这话说得黄新华忍不住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他才继续道:“还有极薄金刚石砂轮切割机,现在也在试制当中,不过这回估计不会像单晶炉那么盛大了。”
“我们国家的半导体工业化缺少应用领域,再往下走,就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
“而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突破集成电路这个难关!”
“道阻且长,我们还需努力啊!”
听着黄新华的话,刘泽和汪洋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就把集成电路搞出来。
“黄教授,我们现在的研究进行到哪一步了?”李暮也被感染,忍不住脱口而出。
闻言,黄新华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几天我们都在搞光刻工艺的问题,可刚刚开始就被卡住。”
“此前国内甚至没有光刻机这个概念,之前对这方面的理解也还停留在国外的期刊杂志的理论上。”
“但即便是现在有你的报告帮助,我们想在短时间内搞出光刻机来,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李暮听得一愣一愣的,怎么会没有?
按照资料上,现在应该已经弄出了“土光刻机”来啊!
他赶紧去翻资料,发现王绶觉搭建出土光刻机的时间记载并不详细。
“土光刻机”只是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不得已的产物,算不上什么重大成果,相关部门可能会留档记录,但具体信息流传到网上的概率几乎没有。
“大概是61年到62年弄出来的,可我总不能等个一年半载吧!”李暮暗自皱眉。
——不管了,如果是对国家的发展有帮助,他觉得王绶觉也不会介意被提前“抢”这份功劳。
李暮深吸了一口气,打破沉默:“黄教授,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黄新华还没说话,刘泽和汪洋就完全摸不着头脑地开口道:
“师弟,你别说笑了,连国家都弄不到的东西,你能有什么办法?”
“难道伱还能从国外买一台不成?”
“要是能买,国家早买了,OM帝国列强,怕我们强大起来,这些高精尖的东西,是一点儿都不愿意让我们知道!”
听着两个学生的话,黄新华心底也觉得不太可能。
但他清楚,李暮绝不是那种喜欢空口说白话的人,既然敢这么说,一定有可行的依据。
于是问道:“你别管他们两个,有什么办法就说出来,咱们一起讨论讨论。”
甭管是对是错,有思路都是件好事。
至少可以避免日后的研究走歪路。
刘泽和汪洋将看着李暮,颇有点看笑话的意思。
他们承认李暮牛,单晶炉和极薄金刚石砂轮切割机都能弄出来。
但光刻机这一块,国内可是几乎完全空白。
李暮缓缓道: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