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89节

  手握资料,他当然不能开倒车。

  王绶觉目光微亮,道:“哦,这么肯定,是不是早就有这个打算了?”

  “其实我也觉得,先搞大规模集成未尝不可。”

  “只是光刻机确实是个难题,尤其是光刻液……”

  说到这里,王绶觉忽然停下来,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暮,他记得李暮曾经解决过一次光刻胶的问题。

  李暮看穿了他的心思,笑道:

  “王所长,我学得是机械工程,对化学这方面并不了解,而且也确实欠缺实验经验。”

  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工业化要用到的光刻液,和以前不是一个难度,他不能轻易答应。

  王绶觉笑道:“不要谦虚嘛,我听五道口技术学院的陆骞教授和顾鸣教授说,他们还是受了你的笔记启发,才做出的实验室用光刻胶。”

  “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点思路,要真动手实操,我是没有多少经验的。”李暮说完,看了一眼黄新华。

  后者立刻道:“这点我倒是清楚,李暮确实不擅长实操,之前他还跟我提过,要躲在实验室里向各位专家教授学习。”

  “不过后来研究进入最后阶段,这事儿也就暂时作罢了。”

  “这不就巧了吗?”王绶觉顿时笑了出来,道:“我们研究所里有一个在实操方面做得不错的研究员,可以让他和李暮一起合作研究工业化光刻胶。”

  说完,他又看向李暮道:“我不会对你们有什么任务要求,你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研究,然后在大会上分享就行。”

  话说到这份上,李暮哪里还有拒绝的机会,只能点头答应。

  旋即,他在会议室后面找了个位置悄悄坐下,继续听众位专家和教授们讨论。

  没过多久,话题就从光刻胶,转移到掩膜版上。

  掩膜版在后世又称光学掩膜版,采用光刻制版工艺制作而成。

  但现在半导体行业才刚刚起步,制版工艺还相当简陋,M帝和老大哥们用的都是相片制版技术。

  这种技术使用相机将电路图案投射到光敏胶膜上,然后通过化学腐蚀,取出不需要的铜层,最后制成掩膜版。

  但这种技术,国内现在也没有。

  一众专家教授和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伱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意见:

  “相片制版技术在国外已经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我看我们可以先从这里突破。”

  “我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掩膜版只需要做出一个图形母版,就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当务之急还是早日实现芯片的工业化更重要。”

  “M帝能行,我们也能行,中等规模集成电路都这么快搞出来了,我看掩膜版也行。”

  ……

  李暮听着这些谈论,目光微微露出沉思之色。

  其实在前面跟着黄新华做集成电路研究的时候,他就发现了。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使用的还是手工制作的方式,用刀具手工剪裁和黏贴胶膜。

  这种方式不仅失误率高,而且耗时极长。

  但当时勉强能用,所以他并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的时候,王绶觉忽然用不大不小,刚刚好能被所有人听到的声音道:

  “李暮,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顿时不由自主地望了过来。

  李暮顿时压力山大。

  但被点到名字,也不好什么都不说,他只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王所长,我比较赞同继续使用手工制版的方法。”

  听到李暮这么说,在场不少人顿时露出失望之色。

  心想,还天才呢,就这点胆魄?连尝试都不敢尝试就放弃了?

  只不过李暮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的眉头舒展:“但相片制版技术,也要同步研究。”

  “就像刚刚有位教授说的,掩膜版在芯片工业化的过程中,并不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手工制作虽然缺陷比较多,但做出的掩膜版并非不能用。”

  “既然以实现芯片的工业化为目标,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去攻克那些比较大的问题。”

  “你觉得要什么问题比较大?”黄新华明知故问,引他继续往下说。

  李暮沉声道:“光刻胶。”

  “光刻胶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这里我不做赘述。”

  “我要说的是它的作用,在芯片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光刻胶既是一切的光刻工艺的前提,又是做出好的芯片的关键保证。”

  “工业化生产不同于实验室研制,光刻胶不能人为地进行细微调控,最终的成品质量肯定达不到工业化的标准。”

  “所以做出一款好的光刻胶,我认为是目前面临的较为紧迫的问题。”

  他的这个问题,让会议室内的众人纷纷赞同:

  “说得不错,光刻胶确实是真正的难题。”

  “其实掩膜版虽然难,但以国内八级工的水准,他们肯定都能做出来,无非是时间花得久了些。”

  “对,掩膜版我们还是能做的,但是适合芯片工业化的光刻胶,现在确实是没有。”

  “我看就应该先搞更符合工业化制备的光刻胶,把主要问题先解决,再解决次要问题。”

  ……

  没过多久,几乎所有人都达成了一致意见。

  作为副所长,研究带头人的王绶觉做了个总结,道:

  “我把意见中和了一下,就像李暮刚刚说的,光刻胶要搞,掩膜版也要搞。”

  “咱们半导体研究所现在兵强马壮,同时研究不在话下。”

  “这样,半导体研究所这边就由许长武主任牵头,负责掩膜版工艺的研究;京工院那边则由的黄新华、陆骞和顾鸣教授则负责光刻胶的研究。”

  这个安排不可谓不合理。

  京工院那边本来就是300集成电路光刻胶的研发者,本身有不错的基础,研究起来会更快。

  不过接到任务的陆骞敏锐地发现问题:“王所长,李暮呢?”

  这一声发问,顿时让从京工院来的所有专家教授们反应过来。

  对啊,李暮呢?

  作为他们公认的研究核心,李暮可不能跑。

  王绶觉笑了笑道:“先别着急,听我说。”

  “我们半导体研究所,准备派出一名博士和两名研究生,和李暮组成小组,单独进行研究。”

  “何必这么麻烦,大家一起研究不就行了。”陆骞问道。

  李暮主动站起来解释道:“是我觉得经验不够,怕给各位专家和教授拖后腿。”

  听闻此言,所有专家教授都不由面色古怪。

  拖后腿?

  你才是研究的核心好不好!

  陆骞咳嗽了两下,道:“咳咳,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听王所长的安排。”

  “不过独立研究归独立研究,交流也很重要,不能闭门造车。”

  “这是当然。”王绶觉笑道。

  李暮就是想不参加,他都要拉上他参加。

  ……

  敲定了接下里的实验方向,半导体所内的所有人很快行动起来。

  王绶觉单独带着李暮来到他的办公室后,又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他带着一个三十岁左右、两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回来。

  “李暮,我就不多介绍了。”王绶觉跟三人说完,又看向李暮,道:

  “这是蒋为新,曾经在M国佛大留学的博士,我们所的骨干研究员;雷建国、魏华强,五道口技术学院的研究生。”

  “接下来你们4人将组成光刻胶攻坚小组,由蒋为新担任组长,开展光刻胶的研发工作。”

  “你好你好。”李暮连忙打招呼捂手。

  蒋为新一身白色研究服,模样周正,浓眉大眼,笑道:“久闻大名了,陆教授和顾教授可是老在我面前夸你啊!”

  他研究生毕业于五道口技术学院,和陆骞顾鸣自然认识,从他们口中听说了李暮的不少事。

  不过对李暮究竟有多少本事,他还是有点存疑。

  想了想,他开口道:“这次的光刻胶实验,李暮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才刚刚见面,就谈研究的事,可见蒋为新是个急性子。

  不过这反倒让人比较放心,至少比喜欢玩心眼子的人要好相处得多。

  李暮微微沉吟,摇摇头道:“蒋组长,我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我不仅缺少化学方面的知识,还缺少具体的实验经验,这次主要还是向你们学习。”

  “所以我觉得在后续的实验中,还是应该以你们为主,我只做辅助工作。”

  听到李暮的话,王绶觉笑而不语。

  辅助?

  呵呵,他可不会让李暮这么轻松。

  蒋为新和王绶觉对视一眼,然后才道:“好,具体的实验由我和雷建国、魏华强他们去做就行。”

  “你要做和以前一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思路。”

  “当然,如果你想要上手实验,尽管告诉我。”

  一旁的雷建国两人闻言也点点头,对李暮露出友善的笑容。

首节 上一节 89/8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