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7我的年代

1987我的年代 第100节

  没多会,新蛋炒粉就炒好了,可是白衬衫才吃一口,就连忙把头偏到一旁剧烈咳嗽了起来。

  咳嗽好久,原本白皙洁静的脸变得潮红。

  “没放辣椒,怎么也辣?”白衬衫问。

  王润文解释:“锅和锅铲长年累月跟辣椒打交道,可能带辣。”

  望着一碟黄橙橙的炒饭,白衬衫本欲再尝一口,可一闻着辣味,又没了勇气,过了许久,她放下筷子试探着问王润文:

  “你好,你是一中的老师吗?”

  王润文和李恒齐齐看着她。

  白衬衫从包里掏出工作证,“两位不要误会,我是《十月》文学杂志的编辑,今天冒昧打扰,是想向两位打探一点消息。”

  其实她之所以来问王润文和李恒,是因为两人的独特气质吸引了她。

  尤其是同样佩戴有眼镜的王润文,看样子就是个老师。

  听到《十月》杂志,李恒心里有数了,估计是来找自己的,就是不晓得对方是怎么知道自己在一中的?

  难道《收获》杂志内部有编辑泄密?

  其实要是有心,《收获》杂志的其他编辑还真可能摸寻到邹平两次出发来邵市一中的痕迹。

  王润文也有同样的猜测,看眼李恒后,主动接过话茬:“什么消息?”

  白衬衫问:“两位可知道小说《活着》的作者十二月是邵市人?”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王润文点点头。

  白衬衫又问:“据说十二月就在一中教书,我这次来是想向他约稿,你们知道是哪位老师吗?”

  见李恒和王润文不说话,白衬衫适当加个码,“两位若是能告知,我必有重谢。”

  王润文摇头,“这个,一中好像没有老师发表过小说,至少我没听说,倒是有几位老师曾在省报市报上刊登过文章,但没什么影响力。”

  白衬衫疑惑,过了会问:“请问老师你在这里教书几年了?”

  王润文回答:“今年是第6个年头。”

  教书6年了?

  按理说对学校的一切事物应该已经很熟悉了才对,怎么可能没听说?

  难道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消息不对?白衬衫产生了怀疑。

  ps:求订阅!求月票!

第101章 ,又挣一大笔,北大还是中大?

  白衬衫没获得想要的信息,一脸遗憾,却还是笑着向两人道谢告辞。

  不过其并没有离开邵市。

  毕竟好不容才得到作家“十二月”的消息,毕竟好不容易才京城过来一趟,自然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

  不说一定能找到低调的十二月吧,但按白衬衫的想法,起码得深入邵市一中内部调查走访一番才能决定去留,弄不好就有惊喜呢?

  这次英语老师很爽快,蛋炒饭一吃完就把账给结了,连带李恒的一起付清。

  李恒高兴捧臭脚:“老师,大气的女人总是显得那么漂亮优雅。”

  “呵!你吃那么慢,不就是想等着要我付钱?”

  “别冤枉人,我今天坐了一天车,头有点晕,所以吃得慢。”

  “是吗,那你把钱给我。”

  “哎哟,你真要钱啊,咱俩之间别这么生分,下回我请你。”

  英语老师双手抄胸,冷笑一声走了。

  天天这样抱着大白兔,你手臂累不累啊?

  李恒腹诽着,也是跟着上了教师家属楼三楼。

  开门进去之际,英语老师告诉他,“昨天早上,你爸妈给我打过电话,询问你写作的事。”

  李恒对此没有意外,问:“你怎么说的?”

  英语老师回答道:“我把知道的都说了。”

  李恒听得点点头,走向茶几旁,拿起听筒就快速拨打《收获》杂志的电话。

  见状,英语老师给他倒一杯水,就进了卧室。

  “喂,你好,帮我找下邹编辑。”

  “李老师下午好,我就是。”

  “下午好,听我老师讲,你早上找我?”

  “是这样的,有两个消息要告诉你…”

  编辑邹平口中的俩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活着》沪市广播电台转载的稿费2500元和《顽主》1350元稿费一起以汇票的方式付给了他。

  拢共3850元,又是一笔巨款。

  李恒心里老高兴了!

  正好手上就100多块奖学金了,如今加上这些,私人小金库直接突破4000元大关。

  4000元啊,这巨款是什么概念?

  可以到村里建两栋新房子。

  可以娶好几个媳妇。

  以现在的物价,可以躺着吃10年。

  这么说吧,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挣不来这多钱。

  不过这些钱他没打算给家里,而是要留着自己用。

  毕竟刚刚才给家里3800元,足够支撑好些年的花销了。

  而自己暑假去京城要用钱,下半年读大学也要花钱。

  何况男人嘛,尤其是前世见过大钱的他,银行里没点存款,心里总是有种不安感。

  邹平带来的第二个消息是:《活着》自2月份发表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收获》杂志的销量更是借此连续两期创造了历史记录,突破了250万份大关,相比过去的巅峰记录直接翻倍。

  这牛逼哄哄的亮眼数据把《收获》杂志社自己人和所有同行都看得瞠目结舌,被震惊得不要不要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现在势头依然很猛,大有把《人民文学》第一把交椅拉下马的赶脚。

  也正是因为成绩太过耀眼,让同行嫉妒眼红,所以《十月》才想方设法收买了《收获》杂志的一编辑,想要向李恒约稿。

  邹平在电话中说:“李老师,现在不仅是读者反响强烈,文学界的各种评论的总体也是一边倒的好评。

  在这个大前提下,社里昨天刚刚就《活着》发行单行本的事情进行了充分讨论,最后举行了投票表决。”

  李恒心眼一哑,紧着问:“投票情况如何?”

  见到才华横溢的李老师也会紧张,邹平有种说不出的兴奋,喜形于色地送上祝福:

  “恭喜李老师,会议通过了发行单行本的提议。

  我代表《收获》杂志正式通知您,趁着这股风,《活着》单行本第一批计划于7月1号上市,先印30万本。

  到时候一旦触发合同中的印发数,我们会按合同支付你5%的版税。”

  对,版税!

  版税才是重点,等得就是这个,李恒听得热血沸腾,整个人霎时激动了起来:

  “好,谢谢邹编辑,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不辛苦,都是应该的,我们都希望《活着》单行本大卖。”邹平如实说出了心中的期望。

  能不希望吗?

  如果《活着》单行本大卖,对李恒、对杂志社、甚至对邹平自己,都会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三者都是受益方,真真是实现三方共赢。

  这通电话较长,后来又继续聊了会,挂断时,李恒特意瞧眼墙上挂钟,计算通话时间,结果把他吓了一跳。

  你猜多少?

  特么的!22分钟38秒。

  这可是长途啊,每分每秒都是钱!要几十块呢。

  田润娥同志卖100斤米都卖不出这么多钱。

  李恒心疼坏了,好后悔刚才为什么不脸皮厚点挂断呢?

  暗暗怂恿自己,下次他娘的一定要吸取教训啊,电话一通就随意找个借口挂断,等那边打过来。

  当然,这也只是想想,不能没脸没皮真挂,那咋办?

  凉拌,只能长话短说了。

  郁闷归郁闷,李恒还是数出了一沓票子放茶几上,用座机电话压着。

  他也不能总白嫖不是?

  虽然是自家英语老师的,虽然对方胸大。

  嗯嗯奶奶个腿,自己在胡乱想什呢?

  罪过!罪过!

  李恒心间忏悔一番,然后抬头望了望主卧方向,都快半个小时过去了,老师怎么还没出来?

  不会是睡着了吧?

  思及此,本来还想同对方寒暄几句的李恒,当即起身,轻手轻脚离开了客厅,换上鞋,小声关门,离开了老师家。

  只是不凑巧,一出门就在过道上遇到了孙曼宁。

  旁边还站着麦穗。

  四目相视,不,六目相视,李恒本能地要打招呼。

首节 上一节 100/8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