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7我的年代

1987我的年代 第328节

  魏晓竹似乎猜到他在想什么,说:“清清爸爸以前是国家队的,从小跟着锻练出来的。”

  原来如此,难怪瘦瘦的躯干竟然那么有耐力。

  等他擦拭完,魏晓竹递一瓶汽水给他:“你渴了吧,喝点汽水。”

  汽水还未开封,李恒问:“我喝了,那你自己呢。”

  魏晓竹从背后又拿出一瓶,“我和清清喝一瓶就可以了。”

  见状,着实渴了的李恒没再矫情,弄开瓶盖大口喝了起来。

  喝完,他问:“我记得前段时间老胡也陪你们跑圈的,最近怎么不来了?”

  魏晓竹笑,没就这问题进行回答,而是说:“清清这圈快跑完了,你走吧,要不然她会一直跑下去的。”

  李恒再次望了望操场的人影,明白她说的在理。

  平日里,戴清好像有点怕见到自己,要是自己在这不走,人家不好过来,也不好停下,就只能一直跑。

  李恒扬了扬手中汽水,对魏晓竹说:“那我走了,谢谢你的汽水。”

  接着他不惜吝啬一句赞美之词:“你今天的衣服很好看,很有感觉。”

  魏晓竹右手拄腮,笑逐颜开地说了声谢谢。

  离开操场,李恒抬起左手腕瞧瞧,并没有急着回庐山村,而是先去了校外,熟门熟路打一个电话到《收获》杂志编辑部。

  “叮铃铃”

  “叮铃铃”

  等了许久,电话终于通了,那边传来编辑邹平的声音:“喂,你好,这是《收获》杂志。”

  “老邹,是我。”李恒自报家门。

  听到这魂牵梦绕的声音,邹平下意识抬起头看向墙壁上的挂历,接着迫不及待问:

  “老李,是《文化苦旅》写完了?”

  “写完了。”李恒回答。

  “那我等会过来。”

  “成!”

  电话言简意赅,前后不到1分钟,但该说的都说了。

  “老板,多少钱?”

  “一块。”

  “给!”

  李恒数出1块钱,拍柜台上,随后去买早餐。

  也不晓得麦穗和周诗禾吃早餐了没,仗着人傻钱多的豪气,他一口气买了4粉早餐,袋子串满两只手,这才慢慢悠悠往回赶。

  有些巧,在巷子口遇到了假道士和陈思雅。

  这两位有点意思哈,自从尝了禁果后,就彷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也不再顾忌外人眼光,大大方方住在了一起。

  “老付,付嫂,早上好啊。”李恒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嗨!你小子,真是钱多骚包的。不久前,麦穗和诗禾那姑娘才买了早餐回去。”老付听出了他的调侃意味,直接回敬了一句你小子。

  听闻,李恒顺水推舟问:“你们吃了没?”

  “没有,分一半给我和你陈姐。”都是老熟人了,老付大大咧咧伸手要早餐,根本不知道客气为何物。

  “行,给。”李恒把左手的递过去。

  陈思雅拿一杯豆腐脑,问:“淑恒昨晚在你家睡?”

  “嗯。”有些事情次数多了,自然瞒不过周边人,李恒一点都不遮掩。

  陈思雅半真半假开玩笑:“我今天看到沈阿姨过来了,她一直盯着你的小楼瞧,瞧了好久。

  还带了东西送你,她是不是把你当未来女婿对待了?”

  要是以前,见到沈心过来,陈思雅会第一时间出门打招呼,但今早她躲在24号小楼没下来。

  缘由是这年头思想比较保守,她和老付还没正式结婚就同居了,她还没习惯面对外人的目光,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提起这事,李恒就十分苦恼,人家牛逼哄哄的,估计解释都没卵子用啊,顿时对事件始作俑者假道士就是一顿喷:

  “我说老付啊老付,现在误会闹到这一步,都是你的锅,大白天的不去钓鱼,偏要晚上去钓。你说说你弄的这叫么子事嘛。”

  老付咬一口包子,龇牙咧嘴:“你小子别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偌大的沪市,有多人上赶着想要余老师去他们家里睡,有多少大家庭惦记余老师,你看有谁成功过?

  你就烧高香吧,反正你一男的,又不掉层皮,矫情个啥子劲?”

  李恒翻白眼吐槽,“陈姐,你好好管管,这老货不是什么好东西,以后要是碰到这种机会,估计就顺杆子爬上去了,要不得,得训!”

  “说得在理。”

  话落,陈思雅做模做样牵着老付耳朵走了。

  老付乖巧地像只哈巴狗,在那嘿嘿嘿。

  走出10来米远,陈思雅回头说:“有时间多来练钢琴。”

  “成。”

  回到家,麦穗不在,周诗禾也不在。

  就连余老师都不见人影。

  寻找一通,在茶几上找到了一张纸条,是麦穗的字迹。

  上面写:我们去图书馆了,早餐在下面蒸锅保温。

  图书馆么?好遥远的名字,他娘的来这么久还没去过。

  麦穗同志啊,上回还说喊我一起,没想到又落下我了。

  碎碎念碎碎念,他把纸条揉成团丢垃圾篓里,安心吃起了早餐。

  红酒瓶仍在,在茶几上像望夫石一般,一直对着他瞅。李恒看到它就想起了余老师母女,顿时郁闷地伸手敲打了它一下。

  奶奶个熊的!

  别以为你家大业大,碰不得摸不得,但老子背后敲你一下还是可以的。

  上午10点过。

  正趴在书桌上列图书购买清单的李恒被楼下的喊叫声震醒了。

  “老李!老李!”

  这称呼别具一格,除了325寝室的几人这般喊,就只剩编辑邹平了。

  “诶,来了!”

  李恒到窗户边应一声,就快速往楼下赶。

  门外不只有编辑邹平,还有廖化廖主编,这可是自己的财神啊,不能怠慢了。

  打开门,李恒热情招呼:“廖叔,老邹,好久不见。”

  “我倒是想过来,就怕打扰你,今天听小邹说你书写完了,就马上跟着过来了。”

  面对他,廖主编完全没有任何架子,说话十分和气,手里还带了一些东西来,“这是我老家的一些山货,鹿肉和狍子肉,你尝尝。”

  “哟!这可是好东西啊,廖叔回了趟老家?”李恒接过袋子,登时忍不住打开瞧了瞧,喜笑颜开。

  “前几天老爷子70大寿,回去了一趟。”廖主编是黑龙江人,山货这东西从不缺。

  “老爷子好福气。”

  李恒说着,把两位请到2楼书房,又给他们泡两杯热茶。

  接着他也不墨迹,打开抽屉锁,从里边拿出《文化苦旅》的所有稿件摆他们跟前:

  “全书拢共42篇章,剩下的全部在这。”

  廖主编眼睛放光,大口喝口茶,放下茶杯就迫不及待翻阅了起来。

  邹平也是如此,干起了正事。

  接下来的时间,书房陷入绝对安静,只有偶尔的书页翻页声和李恒写字的声音。

  两个审稿,一个列图书清单,互相之间不搭理,谁也没打搅谁。

  约摸个把小时候后,廖主编摘下眼镜,伸手揉了揉有点累的眼眶,赞不绝口道:

  “好!好!没想到我一年之内有幸见证了两部经典之作。”

  哪两部?

  当然是《活着》和《文化苦旅》咯!

  一连两个好,一句经典之作,充分表达了廖主编对《文化苦旅》的喜爱、推崇和敬仰!

  李恒内心很满意廖主编的陶醉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嘚瑟,但面上却保持着波澜不惊的稳重。

  这让廖主编和邹平看了,暗暗感慨:不愧是才华横溢的十二月,少年老成,实属罕见。

  有廖主编这领导在,邹平识趣地不怎么搭话,只是手指在不停翻阅稿件,脑海中全是金牌编辑梦。

  好吧,现在金牌编辑已经不是梦了。

  上个月他代表《收获》杂志去参加了一个业内会议,哎哟!过去好多高高在上的人都主动跟他打招呼了,他的座位从以前的靠后位置挪到了前面不说,与会之人开口闭口都礼貌叫他邹先生,态度之好呵!真是前所未有,他那叫一个满足哇!

  过去6年无人问津,在文坛是个小透明,没想到一朝遇到李恒这样的牛人,自己总算熬出了头,地位在业界猛地水高船涨,让别人羡慕的啊!嫉妒的啊!

  嚯!都快飘起来了!

  每每这个时候,邹平就会庆幸,庆幸当初别的杂志社暗戳戳挖墙脚时,自己守住了本心,没有离开《收获》杂志,没有离开李恒。

  现在他经常时刻提醒自己,李恒才是他的大粗腿,是他的贵人,不可生二心,不能忘本。

  把手中的稿子放下,定了定神,廖主编重新戴好眼镜,说起了正事:“非常不错,我们会在12月这期刊登完。”

  现在已经是12月21了,其实《收获杂志》一直在等他的完本消息,导致排版一拖再拖,又不敢来催。

  因为巴老爷子有过嘱咐,《文化苦旅》辉煌了大半年,收尾工作很重要,不可扰。

  外界对《文化苦旅》十分期待,甚至好多新闻媒体都已经提前写好赞扬的稿子了,就只等这部大作最后的篇章出炉。

首节 上一节 328/8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