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第440节
田润娥摇摇头,不太愿意提起这伤疤。
刚散步回来的李希李望两姐妹听到这话,李希对田润娥说:“伯母,你可以让小恒帮你寻寻看,以他如今的名气,也许能找到线索。”
田润娥有些意动,但稍后又摇了摇头:“他才大一,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她对找小妹没抱太大希望,因为这些年赵菁一直有帮她寻找,但没一点收获。
再者,两姐妹都分开这么多年了,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还亲得起来吗?
早上9点左右,李兰推门进入卧室,滴一滴冷水到李恒脸上。
李恒迷糊的眼睛开一条缝,“干嘛?”
李兰说:“饭菜好了,起来吃饭。”
李恒头晕晕的,没睡足,哦一声没了动静。
李兰眼珠子转转,“肖涵来了。”
李恒眼睛大瞪,登时坐了起来:“当真?”
随后他又躺下,埋怨道:“你别拿这种事开玩笑,会死人的!”
李兰说:“没跟你开玩笑,肖涵去了大队部”
花费一分钟,她用简洁的语言把早上发生的事情描述一遍。
李恒听傻了,瞬间睡意全无,速度穿衣起床,“子衿人呢?”
李兰说:“跟着陈家人去山里给她奶奶扫坟去了。”
李恒问:“不是说明天挂xia么?”
李兰说:“是明天挂xia,今天过去用刀扫下茅草之类的,给坟堆堆土。”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就在两姐弟说谈之际,马路上头传来了鞭炮声。
一开始两人没在意,以为是有人拜年,结果下一秒,有人在马路上大喊:“李建国,你二叔死了,快来!”
“二大爷死了?”
“二大爷死了!”
两姐弟异口同声,互相干瞪眼。
李兰迅速调头,往门口走:“我去看看。”
“我也去。”李恒跟上。
李兰问:“你写作写完了没?不是说要赶进度吗?”
“
李恒有些懵:“昨天还在喝米酒,今天就走了,我还答应他今天中午去陪他唠嗑的咧。”
李兰对此却没太大波澜,只是唉声叹气讲:“我做梦都梦到他老人家死好几回了,真准唉。”
二大爷是五保户,一生未娶亲未生子。
按照本地习俗,一般这种绝后之人上午走了后,是不会拖到第二天的,当天就要下葬。
如果是下午去世,才可以拖到第二天上午。
刚好大爷爷一脉在家,李建国与之一商量,打算帮二大爷做个法事,但法事用长条凳组装成棺材模样代替,真正的棺材和遗体今天必须入土。
上湾村有个传统,不管是哪家红白喜事,附近两个生产队的人都会自发来帮忙。不要开工钱的,管酒管饭就成。
因为几百年来,家家户户都是这么互助,不存在吃不吃亏的问题。
人一多嘛,好办事,喊和尚的去喊和尚,喊风水先生的喊风水先生,借桌椅板凳都有专人安排,根本不用李建国他们操心。
棺材钉钉子的时候,李恒在旁边看着,心里莫名想到了那只蟾蜍,难道是二大爷知道他自己大限将至?提前送给自己的么?
稍后他又觉得自己可能想多了,哪有那么神的啊?
不过听很多老人讲过,人要死的时候,他本人是有感觉的,很多人对此传得神乎其神。
李恒想到了前生的自己,上一秒还在和宋妤漫步田间,说着美好的事,下一秒就被雷劈死了。
死得毫无征兆,过程简单快速,连个反应都冒有,连句身后话都没来得及说,他娘的这找谁说理去啊?
二大爷上午9点左右去世,中午12点多就进了山,入了土。
好多妇女叹气:“唉,这就是没有子女的悲哀。”
也有人说:“还算好了,至少有这么多孝子给他跪跪拜拜送最后一程,人家好多五保户连个孝子都没有唷,那才叫凄惨。”
法事做了一天一夜,初四下午1点做到初五中午,把李恒一行人累得够呛。
李望李希两姐妹哪经历过这事啊,一天一夜跪跪拜拜下来,人憔悴了好多不说,膝盖都酸软了。按李望的话说,站起来都打哆嗦。
“李恒!李恒!有人找你。”
回到家,李恒刚洗完澡,外面马路上就邻居大声吆喝。
李恒用干毛巾擦拭头发,走出门槛问:“谁啊?”
“李恒,是我。”从人群后面走出一人。
“呀!师兄,你怎么来了?你怎么找到我这的?”看到突然出现的廖主编,李恒大感惊讶,然后赶忙把对方请进家,倒一杯热水。
廖主编似乎蛮口干,一口气喝了两杯茶才开始解释:“我昨天晚上就到了邵市,本想按约定在邵市一中门口等你的。
但在沪市出发之前我接到了一个电话,她想见见你家乡的模样,我就过来喽,等会陪我去拍些照片回去。”
听闻,李恒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身姿曼妙的人影。
Ps:求订阅!求月票!
先更后改。
(还有)
第321章 ,赞誉,折服
难道又是黄昭仪吗?
想到这女人的痴心程度,李恒一时无声。
别看廖主编对黄家老爷子和巴老先生毕恭毕敬,相当敬重,但好歹也是《收获》杂志的大主编,社会地位颇高,李建国、田润娥和老李家其他人对廖主编相当重视和友好。
就连对面陈家刚挂完xia回来不久的陈高远都过来坐了一会。
倒是陈小米没来,她现在对李恒的情绪是有些复杂的,能理解他,却也难掩心中的失落。
但一想到人家堂堂大主编都亲自跑来这种山疙瘩地方,又慢慢释然了。
论社会地位,抛开陈家女身份,她是远远不及廖主编的,技不如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不过稍后想到子衿和李恒的关系,陈小米随后渐渐有了盼头,李恒还年轻,以他目前的创作才华和精力,说不定将来自己也能尝到甜头。
在一楼坐了半小时后,李恒带着廖主编上到二楼卧室,开始做正事。
一进门,他就自我调侃说:“农村不比沪市,比较简陋,师兄你可不要见怪。”
由于关系密切,廖主编玩笑着用手指头虚点一下他,坐在椅子上开始催促道:“别跟我整这些虚头巴老,快点把稿子给我。”
李恒拉开书桌最左边抽屉,从里拿出精修稿:“哪,这里有4章,大概5万5000字左右,你帮我过过目。”
廖主编把眼镜戴正,不跟他废一句话,接过稿子就进入了专业状态。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7房女人。
开头就引人入胜,勾起好奇心,廖主编读了两遍,同时也想起了《百年孤独》的开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两者都是用一句话表达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空概念。
思绪到此,又品一遍开头,廖主编觉得甚妙甚好。
随后才接着往下看。
四章5万多字一时半会看不完,李恒没干等,而是继续研究白鹿原以及周边地域的县志。
外面很嘈杂,时不时传来鞭炮声和拜年吆喝声,但一点都不影响房里的两人。
廖主编看《白鹿原》入神,完全沉浸在了书中世界。
而李恒则在思考总结,个把小时候后,他摊开笔墨,开始写
他这一写,忘了时间,忘了日月。
直到陈子衿来喊两人吃饭,李恒才回过神,才发现廖主编不知何已经站在自己身后、正安静地观看自己写作。
“我是不是打扰到你们了?”陈子衿站在门口,笑吟吟地问。
望眼陈子衿,又望眼李恒,接着不动声色打量一番陈子衿,廖主编脑子有些转不过弯,暗忖:我这师弟是哪路神仙转世?下凡专克女人的?
一个肖涵、一个麦穗,再有昭仪,还有眼前这姑娘
廖主编眼睛都花了,大感自己思想僵硬老化严重,跟不上年轻人啊,吃不消啊.
有些事心知肚明,李恒和廖主编两人都没挑破,他问:“师兄,你感觉写得怎么样?”
廖主编右手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手里的稿子,从心感慨道:
“情节一波三折,舒缓自如,有尔虞我诈,有重情重义,人间百态,酸甜苦辣,应有尽有。短短四章看似客观般地描述,却字字珠玑,偏僻入里,封建官僚气,百姓烟火气,有血有肉,美哉!”
话到这,他顿了顿,一脸钦佩地说:“师弟,一个月不见,你这功力是大进诶,我前后看了三遍,是我入行以来见过最好的作品。”
如果说《活着》和《文化苦旅》让廖主编对他愈发重视、刮目相看,那今天短短4章却彻底折服了他。
刚才之所以在李恒背后一站就是2个多小时,就是想亲眼见证一下伟大作品的诞生,那种内心澎湃的感受,他无语用语言叙说。
听到《收获》杂志这样的大主编对自己男人夸赞有加、钦佩有加,陈子衿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登时也不急着喊吃饭了,立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听两人对话。
新书他加了40%的新内容,尽管自己感觉良好,但坦诚讲,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
而现在听廖主编给予极高的评价,李恒内里悬浮的心总算是落了地,随后就是满心欢喜,还有一种淡淡的成就感。
能在巨作上面动刀,还能得到权威人士认可,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得事情。
廖主编问:“就叫《白鹿原》?”
李恒点头。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