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7我的年代

1987我的年代 第442节

  李恒顺着他的手指头望过去,“那山上面是另一个村了,山后面还有两个村,每个村大概一两千来人。”

  廖主编直呼不可思议:“住那高山上,还有能这么多人,活这大岁数还是头一回遇见。”

  李恒告诉他:“身体耐力比较好的农村汉子,从山底爬到山腰位置,大概需要一个小时,高山没有你看的那么陡峭,上面还有盆地和两个天然湖泊,绕过湖泊就通向了另一个市,怀化。”

  两人沿着灌溉水渠走向对面的茶叶山,一边拍照一边闲聊。

  等爬到茶叶山顶时,廖主编指指右边景色极佳的地方说:“你站过去,我给你拍一张。”

  李恒随口问句:“拍给她?”

  廖主编说:“我自己留着,等会你也给我拍两张,这地方山清水秀,我是真心喜欢。”

  话到说到这份上了,李恒不好拒绝,依言站过去,拍了几张照片。

  拍完他,廖主编站在半山腰上,还对着老李家的房子拍了个远景照。

  然后李恒接过相机,给廖主编拍了十多张取景非常满意的照片。

  照片拍完,他问:“师兄,我明天就要回沪市,你要不要到这玩一天,明天一起走?”

  呼吸着带有泥土芬芳味道的空气,廖主编有些心动,但稍后摇摇头拒绝:“2月份的期刊都在压着,在等你的稿子,我得以最快速度赶回去。”

  这可是大事,李恒听闻后,当即没再劝。

  下茶叶山时,廖主编突然问:“一个碗,既然有好几双筷子了,为什么介意加一双呢?”

  他的潜在意思是:昭仪条件那么好,那么优秀,那么痴情于你,你身边的女人也不止一个,为何不接纳昭仪?

  如果是以前,如果以为这师弟只有一个女朋友,他今天肯定不会问这种唐突的话。

  可见了肖涵、麦穗和陈子衿后,廖主编一改之前的想法,又开始做起了媒人。

  实在是,他见不得昭仪那副凄楚模样,让人看了莫名心疼。

  李恒语塞,半晌道:“师兄,你也不看看这是哪里?”

  廖主编一时没反应过来,疑惑望向他。

  李恒道:“这是雪峰山脉,这是偏僻农村。”

  廖主编环顾四周一圈,思虑许久问:“你是怕.?”

  李恒简单明了地说明:“把飞机票当零花钱,换车子当玩具一样换着玩的人,我招惹不起。”

  廖主编哂笑,有点懂他内心的想法了,当下识趣地没再深问。

  回到十字路口,廖主编告辞离开了,坐上村里唯一的手摇拖拉机晃荡晃荡去了镇上。

  李家人也没停歇,大爷爷一脉加上二姑一家三口,一串串十多人齐齐往大姑家赶。

  大姑家位于镇子下边的魏家段,离镇上不远。

  大姑父是林业局的人,同时烧得一手好菜。大姑挂职供销社,实则是市集上卖衣服鞋袜的小批发商,前些年生意不怎么好,堪堪养活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去年开始,生意有了很大起色。她们育有一儿两女。

  大女儿在县城二中教书,儿子是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小女儿和李恒同岁,在部队当兵。

  怎么说呢,这个家庭配置在小镇上还算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日子还算过得去。

  初六嫁女,喜气洋洋。

  老李家一行人赶过去时,大姑家屋前屋后全是人儿,远近邻里都来凑起了热闹,叽叽喳喳,人声鼎沸,隔老远都能听到喧嚣讨喜声。

  农家办酒嘛,就图一份喜庆热闹。

  鞭炮放得越多,就代表越舍得,越有诚意,摸清大姑两口子喜好的老李家等人,一口气买了30团鞭炮,主打放它一个震天响。

  30团鞭炮齐齐展开,铺满了整条马路,一瞬间好多人围了过来。

  李恒从李德全手里接过烟,两人一前一后开始弯腰点引线,他问:“大伯,你没玩过这个吧?”

  别看李德全50出头了,但眼里玩心不减,跃跃欲试道,“你这就有点小瞧我了,小时候经常过家家玩,只是这20年没怎么碰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随着引线点燃,一震炸裂地声响登时传出三四里地。

  “李恒,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你。”李望走近悄悄说。

  这情景他早就注意到了,周边人不仅一个劲盯着他看,还在小声议论嘞:

  “你们瞧,呢个就是李恒,呢个大作家。”

  “标标致致,像个糯米后生。”

  “瞅着也没有三头六臂哇,咋就呢么聪明咧,也不晓得脑壳是么子做的哦。”

  “听说有对象叻?”

  “系陈家的女人,你冒听人港?”

  “港是有嗯港,不过可惜喽,其实我家女儿也不错,今年刚中专毕业噻。”

  “哈,你这算盘子打得冒门堂,滋啦滋啦十里之外的狗都闻着臭味了,你那女儿能和陈家贵女比?”

  “诗曼,听说呢个大作家和你女儿是同学?对不?”

  魏诗曼和李青是邻居,同时也是玩得比较来的朋友,今天被安排帮着接待客人,此刻自然站在人群里头。

  呃,李青就是李恒大姑。

  别看是乡下,别看是小镇,但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家庭条件好的和家庭条件好的玩一块,土里的农民和土里的农民打交道,界线有时候不分明,但有时候又十分清晰。

  魏诗曼除了端茶送水接待客人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留意李恒。

  没办法嘛,现场除了那个180的奥迪大灯能分散一些目光外,谁也无法抢走李恒的风头。

  哪怕就算大爷爷一脉的香江身份,今天也是大伙口中的配角。

  魏诗曼其实挺钦佩李恒的。前年还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和陈家贵女的丑闻闹得沸沸腾腾,引起巨大轰动,是十里八乡的大笑话。

  可这孩子硬是只用一个半年头就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大作家。

  还自己创作音乐上了春晚,还套了一个音乐家身份。

  山窝窝出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出这样一个厉害角色,谁见了不得高低夸声牛逼?

  见朋友问自己女儿,魏诗曼说:“确实是同学,但两人关系不太熟。”

  朋友面露可惜:“那太遗憾咯,今年我婆婆70大寿,我还想靠着涵涵向人家求幅墨宝的。”

  魏诗曼笑笑:“墨宝?你搁现场有几个不想的?估计没那么容易。”

  说墨宝就墨宝,大姑父知晓李恒子承父业,从小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老早就在门口准备了纸墨笔砚伺候,让他进门就赐福。

  李恒眨巴眼,对旁边的大姑父说:“大姑父,我也没个准备啊,怎么不早通个气?”

  大姑父斜一眼李建国,“我初一去你家拜年的时候,可郑重说过的,建国你没跟我这大侄子说?”

  李建国一拍脑袋,懊恼道:“瞧我这记性,最近事多,给忙忘了。”

  大姑父气不打一处来,笑骂:“哎哎,建国你一边去一边去,今天少到面前晃。来,你个新人过来敬茶,让我们的文昌星赐福。”

  大姑父口里的新人是他大女儿,魏雨欣。

  魏雨欣比李恒还大3岁多点,去年夏天刚分配进二中当老师,但此时却笑呵呵端一杯茶给他。

  得咧,今天看来是逃不过了,李恒接过茶喝一口,随后把茶碗放旁边,拿起大姑父递来的毛笔问魏雨欣:“表姐,有什么要求没?”

  魏雨欣神采奕奕说:“没有,你随意写,写完盖个章。”

  李恒无言以对,他算是听出来了,人家对写什么真无所谓,关键是那个章值钱。

  能不值钱吗?

  这还是自己今生第一次送笔墨出去。

  见他要写字,一瞬间,四周的人都渐渐安静了下来,不约而同看着他。

  思索片刻,李恒挥笔:眉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莲花红,明镜梳妆传佳话,雨桐树枝栖彩凤,海枯石烂同心结,海阔天高比翼程,并肩同踏万里路,齐心共唱福歌声!

  “好!好好好!”

  不论哪里,捧哏的人都不会少,他刚写完,周边传来一片叫好声。

  不过有一说一,他的毛笔字确实还行,叫好声一半是卖情面,一半是真心实意。

  看着他落笔,看着他被所有人围观叫好,香江来的李希再次感受到了大作家身份带来的魅力。

  热闹一番,外面又有鞭炮声传来,来新客人了,李恒终于有了喘息空隙。

  李希问:“被这么多人捧着,是一种什么感受?”

  李恒想了想回答:“见过动物园观猴没?这个比那个文明点,我的地位也比猴子高那么一点点。”

  李希开怀笑,笑得两个灯泡乱颤,都快从衣服里蹦出来了。

  见不远处有几个男人盯着自己胸前暗暗流口水,李希双手抄着,顿时不笑了,小声跟李恒说:“老实讲,我有点不太习惯这种地方。”

  李恒明悟,她这对奥迪灯泡在外面繁华世界也同样招人注意,不过那些人可能会内敛一点,不会直观表现出来。

  而这里的人就情况复杂了,读过书的、有教养的还好,那些斗大的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光棍老油条,你还能怎么办?

  旁侧的李望嘀咕:“姐,让你束胸,你不束,还讲什么追求自由,现在又怕了,我都替你活得累。”

  嘀咕完,李望问李恒:“大作家,以男人的角度看,这个大圆弧是不是很有视觉冲击效果?”

  李恒眼观鼻鼻观心,“诶,咱们是一家人,这个问题不要问我。”

  见李望还要逗他,李希一把适时推开了妹妹。

  当兵的魏雨晴过来了,她牙尖嘴利对李恒说:“见了我也不叫声表姐?”

  李恒道:“我是大作家。”

  魏雨晴说:“我比你大两天。”

  李恒偏头:“你是不是想挨揍?”

  魏雨晴扬眉:“你当我这兵是白当的?”

  见面就掐是老传统了,两人斗嘴好些年,也没分出个高下。话说面前这死丫头在初一时还帮着肖涵打过自己,那时候亮出表弟身份都不曾管用。

  不过这丫头读书成绩很一般,眼看高考无望,大姑父就托人把她送去了部队。

  李恒问:“当兵什么感觉?”

  魏雨晴说:“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想早点转业回来。”

首节 上一节 442/8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