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7我的年代

1987我的年代 第45节

  刚才两人的聊天内容,她也偷偷有听,结果能言善道的李恒给她的冲击性很大。

  她暗暗思忖:原来这王八蛋还真是个全才。

  除了会哄女人和耍嘴子外,装起斯文来也像模像样,难怪子衿如今还一直记挂他。

  邹平小心问了一个陈小米被喷的问题:“李老师,除了课本外,你看过多少书?”

  哟!

  还礼性地喊上老师了,挺会来事嘛。

  这个问题王润文和陈小米也比较关注,纷纷抬头望着他。

  李恒回忆一番,半真半假说:“具体多少书记不太清了,不过我父亲那几百上千的存书,我从小就爱翻。”

  他说的是大实话,从小受父母爱看书的影响,李建国同志视若珍宝的那些藏书,他真的都有阅读。

  只是这些都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了,今生挑挑拣拣看过的书充其量就百来本,还都是寒暑假为了躲避劳动而看的。

  美其名曰爱好学习。

  其实田润娥对他的那点小心思一清二楚,不过她有重男轻女思想,儿子是她的命根子,没舍得撮破罢了。

  几百上千本书?邹平有点惊讶,忍不住开口:“冒昧问一下,叔叔是…?”

  李恒心领意会:“我老父亲以前是从事教育的。”

  噢,原来是这样,那很多事情就解释得通了。

  这次不同于单独面对陈小米,他还大大方方地把老家二大爷的事迹讲了讲。并告诉他们,自己灵感的来源就是此。

  陈小米跟他来自一个地方,对李家二大爷自是熟悉无比,细细一回忆,再与书里的故事一对比,欸!真发现好多地方有二大爷的影子,只是生活被进行了艺术加工而已。

  到这,她信了。

  她确信这书真是李恒写的了。

  确信李恒才华横溢,有超强文学天赋。

  思着想着,一时间,她心里不知道是羡慕,还是酸,抑或有丝丝后悔,各种复杂的情绪揉合在一起,可谓是五味杂陈。

  半个小时后,陈小米的第一叠稿件出现在了邹平手中。

  随着邹平迫不及待地进入看书状态,李恒也不再闲着,从书包中掏出语文卷子开始刷题。

  他这举动把两编辑都搞晕头了。

  期间,陈小米顺眼看到了试卷抬头标注的是首都四中,顿时清楚这试卷肯定是子衿想办法捎给他的。

  下午一点半左右,陈小米和邹平相继读完了《活着》的剩余稿件。

  李恒观察一阵,见两人都仍沉浸在书中时,心里有了数。

  他适时收好试卷,端正身子问邹平:“邹编辑,后续部分是否还如意?”

  面对这样能触及灵魂的文学巨著,身为资深编辑的邹平并有耍滑头,真心实意抬起头说:

  “好!除了“好”之外,我一时无法找到其他词汇来形容它的伟大。”

  李恒欣慰地点点头,单刀直入地开口:“好就好,既然两位都很满意,那我就不来虚的了。

  陈编辑和邹编辑不远千里之外来此,那应该是有所准备的,我想听听两位能出价多少稿费?”

  来了!

  又张口谈钱了。

  听到这话,一直陪同的英语老师偏过了头。

  在她心里,这个学生有很多吸引人的闪光点,可却偏偏执着于钱财,实在是破坏了文学这么浪漫的美感。

  就在邹平琢磨报价多少合适时,陈小米喵眼对方,已然抢先开口:

  “《活着》后半部分比前面4万字更精彩,也远超我的期待,我可以代表“人民文学”给出行业最高稿酬标准,千字30元。”

  自从国家恢复稿费政策后,这十来年稿费涨过几次,到现在一般正常新人作家的稿费是千字12块。

  而正如陈小米所讲,千字30已经到顶。

  就算国内那些最顶级的作家,稿费标准也不能超过这个数。

  陈小米之所以一口气把稿费抬到最顶格,其实她也是没办法了的办法。

  也是最后和唯一的办法。

  她知晓李恒看自己不顺眼,对自己有很大成见,现在还能容许自己在这,还没赶自己走,目的就是利用自己抬价。

  如他所愿,看穿了他心思的陈小米直接一口气封顶。

  根本不给邹平讨价还价的空间。

  她倒是想看看,自己这么有诚意了,还抢在竞争对手开口之前把所有路堵死,李恒会不会在同等条件下把《活着》交给自己?

  她这是在将军!

  利用侄女陈子矜将李恒的军!

  你可以对我有意见,可以在言语上奚落讽刺我,这些我都忍了。

  毕竟我曾做过同样的事,毕竟我有错在先,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作为一个在事业上有追求的人,用屈辱为自己曾经的错误买单,陈小米含泪接受了。

  但是,公是公,私是私,两人的恩怨情仇是私,现在洽谈的出版事宜是公。

  如果李恒公私不分,如果李恒在同样是千字30元的情况下把《活着》交给对方。

  那她无话可说。

  那她提包就走!

  那她将用毕生之力、将利用这件事动员所有陈家之人去阻止子衿和他在一起。

  不止李恒记仇,身为女人的她也同样记仇,并从来都是。

  其实说白了,她就是在赌,赌李恒没忘掉子衿,还在乎子衿。

  这也是她仅存一丝的可能性和赢面。

  果真,陈小米这开口王炸的气势把邹平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刚才还在犹豫,要不要一口气打出所有底牌时?没想到对方比自己更干脆!

  这让落后一步的邹平安懊恼不已。

  李恒看眼陈小米,暗道这女人能屈能伸,为了达成一件事,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也算是个厉害角色。

  ……

  ……

第53章 ,什么叫贵人?这就是

  李恒转头看向邹平:“邹编辑,你呢?”

  在这个关键当口,陈小米和王润文一同直直看着对方。

  迎着三双眼睛,邹平叹口气道:“千字30已经是国内最高稿费标准,《收获》杂志也只能给这么多。”

  闻言,陈小米暗自松了口气,稍后视线挪到李恒身上,想看他怎么决定?

  接受到这臭婆娘的眼神,李恒哪里还不明白对方安的什么心思,但他根本没理会,而是转而试探问:

  “邹编辑,那版税呢,贵社定多少百分比?”

  陈小米听得有些蒙。

  邹平同样没头没脑,下意识问:“什么版税?”

  无怪他这么问。

  因为在他的十来年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有作家询问版税的事情。

  在这之前,邹平潜意识中压根就没这个概念。

  两人的懵逼反应没有出乎李恒的意料,毕竟后世第一个拿版税的爷可是王硕,印象中得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但他依旧往下说:“两位,我记得国家前几年出台了一个政策,制定了“万册5%基础稿酬”的版税比例。

  如果我说不要稿费,而是同贵社以印数稿酬达成协议…”

  话到这,他故意停下,意味深长地看着两人,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的心很大,明知不可为,明知拿版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也想试一试。

  或者说,就算这次没成行,但有今天的铺垫,说不定下一次就成了呢?

  毕竟他前生是见过大钱的,眼界和野心也远远大于同行。

  上辈子王朔能干成这事,他就想看看提前两年有没有一丝可能的机会?

  如果有,那他就干了一件伟大的事。凭此身份,今后在文坛可以横冲直撞,文人们都得承他的情。

  要是失败了,那也没什么嘛,灰溜溜夹起尾巴就是,实在不行,咱转头换一家杂志社老老实实挣人民币。

  闻言,陈小米和邹平面面相觑,齐齐愣住了,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李恒年轻气盛,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太荒唐了!

  国家是有这政策不假,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实里还没谁拿过版税啊。

  就算地位超然的《收获》杂志总编巴老先生,也没破例,也是规规矩矩拿的稿费。

  陈小米和邹平一致认为:《活着》是好,是很了不起,但还没好到李恒能凭借一个新人作家身份力压出版社的地步。

  两编辑一副拧巴脸,沉默当场。

  这一幕把英语老师看得提心吊胆。她好想劝劝李恒,但碍于场合不对,到底是没说出口。

  看陈小米和邹平默契地都不发表意见,李恒抬头望一眼墙壁闹钟,起身说:“两位,马上要上课了,我得先去上课,咱们下午再会。”

  见他是真走,邹平这时按捺不住说:“李老师,印数稿酬的事,以前没有先例,我没法立即给你答案,得向社里请示一下。”

  李恒笑笑道:“可以的,我不急,还请两位替我保密身份,那回头见。”

  说完,他打开房间门,真走了。

  陈小米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皱了皱眉。感觉自己苦心将的一军又成了空气。

首节 上一节 45/8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