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第457节
“挺好。”周母等三人站好,咔嚓一声,为这个还没彻底“长大”的小姑子拍两张合影。
说是没长大,其实小姑今年也才36岁,除了工作时比较严谨外,平时随心所欲惯了,懒散得很。
拍完照,一众人回到了餐桌上。
这让李恒松了口气,要是刚才人家提出要自己一本书,那得多不好,上面都签了名的,属于名花有主,要送的话只得去新华书店另买新的才行。
好在人家出生于大家族,知进退,没有提出这要求,甚至由于周母催着吃饭,连书页都没怎么翻。
“嗯,这猪腰子火候到家了,嫂子你也尝尝,不比你做的差。”筷子一开动,小姑就接二连三试菜:“唔,这臭鳜鱼也不错,是霉豆腐做的吧。”
李恒点头,“对,我们湘南那边,都是用霉豆腐,算是湘菜特色做法了。”
一番尝下来,小姑说:“都比较好吃,但我最爱冬笋片和腊味野兔,这两菜你是怎么做的?教教我。”
见所有人望过来,当下李恒没藏着掖着,把江湖菜做法说了说。
说完,他指指狗肉冬笋、爆炒腰花和腊味野兔,问:“这三个菜都放了一些辣椒,吃得惯么?”
小姑父笑说:“你这已经是在照顾我们了吧,辣椒应该是比平常少放了很多,虽然有点辣,但我现在有些上头,越吃越想吃,根本停不下来。”
有酒就菜,些许辣味反而更加助兴,一桌子人吃得其乐融融。
别看周母没怎么发言,但从频繁下筷子的次数就可以看得出来,还是比较认可女儿说辞的,李恒很会做菜,虽然这些菜算不上大菜名菜,却非常下饭,很好吃。
小姑提醒丈夫:“下午还要开车,少喝点酒。”
“没事,我心里有数。”小姑父口里说着没事,嘴巴却减少了喝酒的量,反倒是加快了吃菜的速度。
这顿饭菜好酒好,边吃边聊持续个把小时才结束。
饭后,小姑两口子匆匆洗下手,就又窝在了沙发上,根本不提回家的事,这让周母也不好催促。
周母对女儿说:“带妈妈去你那边看看。”
周诗禾说好。
随着母女俩离去,麦穗贴心地对李恒说:“你去书房忙你的吧,碗筷我来洗,诗禾家人我会照顾好的。”
“嗯,好。”李恒进了书房,忙今天的任务去了。
写作就像舂糍粑,要一直不停舂不停舂,要一鼓作气舂,要不然中间一停,很久就会产生懈怠情绪,然后就不能持久,早萎了。
这种事李恒是太他妈有经验了啊,根本不敢一天到晚都不碰书,那样第二天保准还想玩,玩着玩着就废了。
隔壁26号小楼。
周母到一楼二楼每个房间转一圈,忽地问:“那麦穗和李恒在处对象?”
周诗禾回答:“不是。”
周母侧头,“哦?难道妈妈看错了?”
周诗禾说:“李恒的对象另有其人。”
周母问:“余老师?”
周诗禾哭笑不得:“你为什么猜余老师?”
周母说:“寒假的时候,怕担心你出意外,家里对余老师稍微做了一些调查,发现余老师好像很少对异性这么上心。”
周诗禾笑了笑,“余老师家里应该是相中了李恒,不过李恒对象在沪市医科大读书。”
周母错愕:“余家看上了李恒?”
“嗯,具体来说,应该是余老师母亲。”周诗禾如数相告。
之所以这样,就是不希望妈妈多想。
女人都爱八卦,不论贫富不论尊卑,天生有一颗八卦的心,周母来了兴致:“跟妈妈详细讲讲。”
周诗禾沉吟一阵,把沈心来庐山村的表现简单讲述了一遍。
耐心听完,周母琢磨开口:“这样的话,就解释得通了。”
Ps:求订阅!求月票!
先更后改。
(还有)
第329章 ,视死如归
在女儿主卧坐一会,周母问:“参加完付老师的婚礼后,要不要家里来接你回去?”
周诗禾本不想这样大动干戈,可一想到家中身体不怎么好的奶奶,又改了主意,温婉说:
“妈妈,要不你和小姑他们在这里住一晚,明天下午我和你们一起回家吧。”
周母沉思一会,稍后答应下来:“也可以,一来一回懒得跑,我去征求下你小姑的意见。”
征求意见只是走个形式,嫂子都同意了,小姑哪会不愿意的?
回到26号小楼,周诗禾母女俩同麦穗一起,也加入到了沙发上,小声聊着天。
主要是周诗禾和麦穗在聊,两闺蜜个把月没见,再次聚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期间还谈到了李恒上春晚在邵市地区造成的轰动和巨大影响力。
听着两人对话,周母时不时搭几句,也有些好奇李恒在邵市那地方的情况和声望。
下午3点过,小姑两夫妻终于翻完了《白鹿原》前6章,一脸的意犹未尽感慨:
“朱先生真乃名士也,李恒,后面白鹿两家.”
话到一半,刚抬起头的小姑见沙发上根本没李恒这号人,顿时偃旗息鼓,转而对嫂子说:
“嫂子,只看开头就知道,这又是一本经典名作,你欣赏欣赏。”
周母正好闲得无聊,接过稿子细细读了起来,像其他接触过《白鹿原》的人一样,不到三分钟,她的魂魄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耳边女儿和麦穗的谈话声已然被自动屏蔽。
“看吧,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好了,没有两个小时嫂子出不来。”小姑慧琴笑一声,随后才问:“李恒去哪了?”
麦穗说:“在书房写作。”
小姑父搭嘴:“写《白鹿原》?”
麦穗说是。
“嘿,我突然不想走了。”小姑父玩笑似地嘿一句。
小姑横一眼,“那你别走,这书估计没几个月写不完,还是看早咯,往后又有得惦记了。”
上个卫生间,小姑对周诗禾和麦穗说:“走,陪小姑到复旦大学好好逛逛,吃过中饭还没消食的,不走走人不舒服。”
“好。”周诗禾应声。
随后周诗禾、麦穗和小姑夫妻俩一行人四人离开了26号小楼,离开了庐山村。
只留下周母一个人在沙发上阅读《白鹿原》。
走到巷子口时,周诗禾问闺蜜:“你走了,李恒会不会没人照顾。”
“应该没事,他桌边我放了热水瓶的,他渴了会自己倒水喝。”麦穗如是说道。
想起京城和他同住一屋的20多天,好像他只要人端茶送水,其余时间基本帮不到忙,周诗禾遂不再多说什么。
过了会,周诗禾问:“他哪天去白鹿原?”
麦穗说:“还不清楚,要等余老师消息。”
周诗禾问:“他一个人去?”
麦穗说:“余老师应该会陪着去的吧,至于在那边待多久,还不确定,毕竟余老师这边还有课要上。”
余老师么,周诗禾相信自己的判断,她瞧眼闺蜜侧脸,却也好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肖涵才是李恒的正牌对象,穗穗也是缩手缩脚的,有爱难言。
周诗禾忽地在思量,目前以李恒对肖涵的感情看,穗穗想要心想事成的机会不大。
除非余老师强力入局,打破现有局面,闺蜜说不定还能觅得一线机会。
穗穗对上余老师?
周诗禾暗暗替闺蜜叹口气,似乎胜率也不高。
麦穗问:“你在想什么?”
周诗禾会心一笑,“没想什么,我突然觉得,你保持现在的状态,也不失一个好的选择。”
麦穗一开始有些迷糊,等后知后觉回过味来,脸一红,不说话了。
沪市,黄家。
自从和廖主编会面以后,黄昭仪一直在做心理铺设,为回家见黄老爷子做心理准备。
下午4点左右,黄昭仪打扮一番,随后换上一套朴素衣服打算出门回娘家。
旁边的柳月问:“小姨,你还真去见外公啊?”
黄昭仪说:“不去没办法。”
柳月问:“要是他老人家不同意你这份感情呢?”
黄昭仪发呆,稍后讲:“我只是回家报备,跟他们通个气。”
望着完全为李恒着魔的小姨,一向牙尖嘴利的柳月这会也心软了,或者说,是心疼了,“我陪你去。”
黄昭仪点头,“好。”
黄昭仪住在黄埔,黄家在静安,两个区是相邻挨着的,距离并不远,开车30多分钟就到了。
提前得到消息的黄煦晴和黄芝筠两姐妹此时早已回了娘家,为的就是等会小妹跟爸爸起冲突时,能在中间周旋一二。
“妈、二姨,外公外婆呢?”一进门,柳月就探头探脑问。
黄煦晴正在帮着整理客厅,听闻说:“你外婆在厨房洗菜,你去吧。”
随后黄煦晴转向小妹:“昭仪你回来了,爸爸在书房等你。”
黄昭仪把带回家的礼品递给二姐,换好鞋子径直往书房行去。
黄芝筠在后背嘱咐:“尽量心平气和讲,爸爸有高血压。”
黄昭仪顿了顿,点点头说好。
来到书房前,她静默了四五秒,随即右手握着门把手旋转半圈,等到门锁传来咔哒声,她推开半边门走了进去。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