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第619节
有江悦这一添酒,桌上的气氛霎时死灰复燃,比之前更好。甚至还有不知其中原委的几个表弟表妹喝了点马尿后就开始帮李恒出谋划策了,大叫着宋妤表姐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平时有什么爱好,一股脑地全告诉了李恒,让李恒赶紧把表姐追到手,来年红包封厚一点。惹得大伙哈哈大笑。
这顿饭吃得比较久,李恒作为重点被照顾的说谈对象,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开启了博学多才的忽悠模式,用后世几十年的人生积累和超前见闻把一屋子人全给降住了。
如身为岳阳一中校长的大姑父,如长市公安局二把手的小姑父,还有同样端公家饭碗的舅舅、舅妈,以及两个姑姑。
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李恒给忽悠瘸了,一顿饭吃下来,脑海中就一个感慨:难怪人家能写出《活着》、《文化苦旅》和《白鹿原》这样的传世经典名作,果然心中有丘壑,并非浪得虚名!自己远远不如也。
老实讲,抛开李恒那些私生活不谈,这时这刻,宋适和江悦也被李恒的才华给折服了。
饭后,江悦说话算话,真的给他弄了一碗醒酒汤,递给李恒说:“有点儿烫,等凉一会再喝。”
李恒接过碗,再次道声谢谢。
Ps:断一天,手生得紧,先更一小章找下手感。
先更后改。
(还有)
第433章 ,内奸,李恒的音乐才华
等他喝完醒酒汤,李恒对宋妤讲:“吃得有点多,陪我出去散会步。”
宋妤说好。
路过门口这一桌时,她问孙曼宁:“曼宁,一起出去走走吗?”
孙曼宁正和宋家两个表妹打得热闹,闻言摆摆手,撇嘴表示:“你们自己去,老娘不当电灯泡。”
两人对望一眼,离开了院落。
此时已经接近晚8点了,再过半小时就是天黑,两人沿岸并肩走着,一开始谁也没出声。
大约走了200来米左右,李恒停在一簇红色月季花面前,忽地感慨丛生。
这簇月季见证自己和宋妤的感情,前生两人每年都会在这里坐会,几乎年年如此。没想到自己重生过来,它们依旧在。
看他站着不走了,感受到他的情绪波动,宋妤轻声问:“你怎么了?”
李恒一屁股坐在旁边的大石块上,嘟囔嘴:“我喜欢这月季花,不想动了。”
见他像小孩一样,宋妤莞尔一笑,想了想,矜持地坐在他旁边。
李恒问:“你觉得这月季花怎么样?”
宋妤把注意力放到鲜红的月季花上,半晌说:“好看。”
听闻,李恒伸手摘一朵,然后熟稔地插在她头发中,随后叹口气。
宋妤关心问:“怎么又叹气?”
李恒脑袋离远一点,观赏一番,摇摇头道:“花虽好,却还没你漂亮,配不上你,可惜了。”
宋妤气质沉凝地盯着他眼睛,良久和颜悦色问:“这话,你还跟多少女生说过?”
李恒汗颜,“就你一个。”
宋妤又看了会他,稍后指着不远处的湖边,轻轻问:“去年在那,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你还记得吗?”
“记得,我们坐在那乘凉,我还用横笛给你吹了一首《昨日重现》。”跟她在一起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美好的,即使过去一年之久,可如同昨日才发生过一样,历历在目,栩栩如新,他怎么能忘却?
宋妤问:“还有呢?”
“还有,还有我说今年也吹给你听。”李恒回忆说。
傍晚的湖风有些大,吹乱了她的发梢,宋妤用右手勾了勾面庞上的细碎发,轻声问:“笛子没带?”
李恒羞愧,“忙忘了,明天我去县城买。”
宋妤淡笑说:“我买了笛子和二胡,都在我房间。”
李恒立马站起身,“我这就去拿。”
宋妤缓缓摇头,“明天吧,明晚吹给我听。”
四目相视,李恒没听,说一句“你等我”,就心血来潮跑了回去。
见李恒回来,见李恒拿着笛子和二胡又马不停蹄跑路,在晒谷坪上聊天的众人停止了,一会后,在湖边果然传来了悠扬的笛声,正是《昨日重现》。
聚精会神听完整首,舅妈赞美说:“吹得真好听,李恒真是有才华。”
在场众人跟着点点头,十分认可这话。
就算身为大学音乐老师的江悦在这方面也是服气的,如果说去年中秋李恒的二胡和横笛演奏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一幕,那春晚的《故乡的原风景》,更是让她心生敬意。
这个敬意,不是她对李恒这个人,而是她对李恒的音乐才华。
一首完毕,没过多久,江边又传来了二胡声,这次是一首完全陌生的曲子。
只有听过几次的孙曼宁知晓其名字,正是应景的《洞庭湖仙境》。
江悦有些诧异,这首曲子自己怎么没听过?可很好听,听着听着,她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了其中。
过去几分钟,笛声停了,江悦慢慢回过了神,沉思许久,忽地冷不丁问孙曼宁:“曼宁,这首曲子是新创的吗?”
无怪她这么想,她作为大学音乐老师,不说对世上所有曲子都熟悉,但对大部分名曲还是有过耳闻的,这首曲子非常厉害,非常了不得,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江悦仅听一遍就比平常人更能懂其中的非凡之处。
何况李恒有过自创曲子的历史,江悦才这般问。
她这一问,让在场所有人都齐齐看向了孙曼宁。
孙曼宁好不想为那花心萝卜扬眉吐气,可下一秒却眉飞色舞说:“对啊阿姨,这首曲子正是李恒创作的,他一共创作了10首,正打算出纯音乐专辑哩。”
“啊?我表姐夫要出音乐专辑?”一旁的舅舅女儿,马上读高三,惊呼出声。
一句表姐夫,让江悦瞄了眼这个娘家侄女,尔后不敢置信地问孙曼宁:“10首?”
她说这话时,语气都不知不觉加高了几分,显得很震惊。
孙曼宁与有荣焉,神气地撸撸袖子:“对滴,今年暑假李恒大部分时间在沪市,就是在录制这张专辑。”
小姑宋疏雨突兀想到什么,插话问:“是跟人合伙录制么?”
孙曼宁回答:“是的呀。”
宋疏雨挨着问:“一起上春晚的余老师和周、周,叫周什么.”
宋疏雨一时卡住了,孙曼宁接话:“周诗禾。”
宋疏雨一拍手:“诶,对了,就是这名字,和这两人一起录制?”
孙曼宁不是傻蛋,有点反应过来了,这位小姑估计是生出了紧张感。
想想也是哦,无论哪方面,诗禾都不比宋妤弱,两女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间,分不出高下,难怪这宋妤小姑会在意。
孙曼宁还真猜对了,宋疏雨就是这么认为的。
都说搞艺术创作的人,当曲谱演奏共鸣时,最容易生出感情。这边侄女一直迟迟不答应李恒的追求,而那边李恒却和同样美若天仙的余老师和周诗禾长时间相处,怕是有可能会出岔子。
宋疏雨急死了,比谁都急,可又不好明着讲出来。
孙曼宁回答:“是的噢,他们在上学期就开始筹备了的,暑假一直在录制,上午李恒刚刚从沪市回来,他自己家都还没回,就跑来见宋妤了。”
说这话,孙曼宁本意是为李恒在宋家人面前加个分,看看吧,那花心萝卜对宋妤多重视啊,老家都不回,就先跑来洞庭湖了,就问你们感动不感动?
感动个锤子!江悦听得暗暗直皱眉,她若是没托人打听过还好,打听过了,哪还不知道李恒7月份就回去过?
甚至还知道李恒7月份和孙曼宁一起去了趟邵东,去了麦穗家。
别问江悦是怎么知道的?
一问,就是孙曼宁妈妈告诉她的。
一个是高中校长夫人,一个是大学老师,身份没有代沟,挨得又近,两人的女儿还处成了闺蜜、经常来往彼此家里,江悦自然和孙曼宁妈妈是很要好的朋友。
由于自家就一个女儿,且有着倾国倾城之姿,江悦就算明面上比较开明,可私下里哪敢真放松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怕女儿被坏人惦记。
小心翼翼防范了快20年,这些年女儿几乎没离开过她的视线,上下课都是和丈夫接送的,到头来坏人倒是防住了,却千算万算漏了李恒。
本来高中一开始的时候,江悦也侧面打听过和女儿走得近的李恒,得来消息就是:李恒有对象,还是和自己熟悉的陈子衿处对象。
想着陈子衿家庭背景好,人也非常漂亮,还和李恒是青梅竹马,江悦一下子就对李恒放松了警惕,思想保守的她把李恒理所当然地也想成了一个思想保守的人,潜意识里认为不会和女儿有什么瓜葛。
其实她这样想,也无可厚非,实在是陈子衿足够漂亮,对李恒又足够好,从任何角度讲,李恒都没有三心二意的理由啊。
结果!
可结果,嚯!就那么放宽警惕一会会的功夫,李恒也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手段,就把女儿的心思搅去了一半。
之所以是一半,是因为女儿还没答应和他处男女朋友。
正是有孙曼宁妈妈在,每次李恒回邵市,江悦对他的举动基本都有个大致了解,甚至于李恒在英语老师王润文家里过了几夜,她都能旁敲侧击出来。
当然,到现在为止,江悦还没往王润文和麦穗身上多想,只是想掌握一下李恒的动态,和女儿的进展动态。
而她内心深处,很希望听到一个消息,就是李恒和陈家女儿分手了的消息,但她一直没等到。
对于这些事,孙曼宁都不知情,她从没想过最大的“内奸”会是自己妈妈。
就着纯音乐专辑的事七嘴八舌聊了一阵,大姑迫不及待追问:“这专辑8月底真的会出来?”
孙曼宁迟疑一下下,“也讲不好哦,不过按李恒和余老师的说法,不是8月底就是9月初,这个时间段一定会出来。”
闻言,大姑高兴地对小妹宋疏雨说:“你在长沙,那里信息流通快,要是出专辑了,就告诉我,能帮我买一张专辑最好。”
宋疏雨答应下来:“包我身上。”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宋家奶奶这时出声,“记得给我也买一张回来,这些曲子听得让我这老婆子想起了好多往事,唉,是真心不错。李恒这伢子也真心不错。”
宋家奶奶以前也是端国家饭碗的,只是退休后,和老伴回到君山岛上当起了茶农,一边做点事打发时间,一边在岛上修心养性。说到底,人家也是有文化的人,也是有见识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把一儿两女都培养了出来。
宋疏雨看眼嫂子,“好的,妈,等专辑面世,我第一时间就给你老送来。”
就在众人聊天之际,湖边再次传来悠扬的音律,这次不是二胡,又换成了笛声。
Ps:先更后改,再更一小章。
(还有)
第434章 ,谢谢你的爱
今晚李恒发了心,一口气连着演奏了《洞庭湖仙境》、《夏天》、《河西走廊》和《雨的印记》4首曲子才停下来。
4首曲子一出,半个君山岛都安静了,宋家安静了,周遭只剩下了虫草嗡嗡声,洞庭湖一片祥和。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