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7我的年代

1987我的年代 第736节

  “不。”

  李恒摇头:“我是很认真地在看书。一是我比较喜欢看书,每次拿起书本,我就感觉生活特别充实。

  另一个怕我老爸老妈抽查我,怕他们过后问我书中的内容,所以我不仅要一字一句看进去,还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应付他们检查。”

  主持人问:“那抽查过没?”

  李恒道:“我爸妈偶尔会抽查,但主动的次数不太多。但我二姐看不惯我偷懒,经常使坏,有事没事抽查,要么她本人抽查,要么唆使我父母抽查,哎…”

  大伙挺直身子,听得津津有味。

  主持人问:“好好的,为什么叹气?”

  “往事不堪回首诶。我二姐是个、额…我不知道这样形容她好不好?但她算得上一个刁民,总是拐着弯出刁钻问题为难我,小时候好多次抽查没过,没少挨我二姐的打。”说完,李恒又叹口气,一副很委屈的表情。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现场突然爆发出轰笑声,好多人肚子都笑痛了。

  看来偷懒也是有代价的啊。

  这样才对嘛,这样大伙就放心了,心里平衡了。

  叶宁问麦穗和孙曼宁:“他二姐很漂亮呀,上次她在庐山村住的那几天,每次碰到我都是笑眯眯的,真有那么凶残?”

  周诗禾转过头,想从闺蜜口里知道答案。

  麦穗还没说话,孙曼宁已经抢着回答了:“根据缺心眼讲,在他们村里,他谁都不怕,就怕李恒二姐。听说被打过很多次。”

  叶宁嘴巴大张:“李恒二姐还打张志勇的?张志勇是外人呐。”

  孙曼宁笑嘻嘻道:“照打不误。”

  叶宁对麦穗说:“好凶残噢,穗穗你以后可要小心点。”

  周诗禾瞧眼麦穗,安静笑笑,又看向了舞台上的李恒。

  ps:先更后改。

  已更万字。昨天和今天有点事,导致更新没达到我的预期,现在坐车回去,就先写到这,明天多更新点啦。

第514章 ,此生无悔入华夏,采访结束

  二姐抽查一事,李恒偷懒经常被打一事,把采访现场逗得大笑,气氛爆炸好。

  女主持人问:“你几岁开始学会偷懒的?”

  李恒自嘲回答:“偷懒是刻在我骨子里的本能,记事起就会了。不过躲到书房看书,大概是二三年级开始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笑完,现场观众又被他的高级幽默感给逗笑了。

  主持人算算:“那就是说,从八九岁起,你就开始看书,一直看到现在。”

  李恒回答:“对。”

  主持人问:“这些年一共看了多少本书?”

  李恒回答:“记不清,反正我老爸书房的书全被我祸害了一遍,有些有趣的,我甚至会去翻第二遍第三遍。”

  主持人惊讶:“那可是1000多本,全看完了?”

  李恒点头:“全看完了,我现在庐山村的书房也有1400多本藏书,也看了一半有多。”

  听到这话,主持人呆住了!

  现场一万多人全都给呆住了!

  此时此刻,他们终于明白过来了,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李恒能成功?

  为什么他小小年岁能写出四本佳作?

  除了才情和超强天赋外,根源就出在这,出在这丰厚的积累。

  过去好几秒,主持人才说:“你让我想起爱迪生的一句话:天才就是1%的天赋和99%的汗水。你真的很了不起,在这个年岁能读完这么多本书,难怪你能取得巨大成功。我想普通人,穷其一生也不会读这么多书。”

  众人很认可这话,缓过神的大家纷纷鼓起了掌。

  偌大的相辉堂迎来了一波久久不能平息的掌声。

  主持人问:“你在音乐上的成就,也是这样日积月累吗?”

  李恒点点头:“音乐主要靠灵感,我小时候经常跟邻居一大叔去山上放牛,他是我们村里出了名的吹拉弹唱都会,红白喜事都会请他撑场面。

  而放牛嘛,把牛往山上一赶,其他时间就基本在玩了,只要牛不跑去别人家田地里吃菜吃庄稼就成。因此时间多,我也跟着慢慢学会了笛子、二胡、唢呐等乐器。”

  主持人问:“几岁开始学的?”

  李恒回忆一番:“这个就更早了,五岁就开始上山了。”

  主持人错愕:“5岁?没听错吧,5岁我想很多人还在想着怎么玩、想着怎么吃零食,你就要放牛了?”

  李恒回答:“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在我们村里比较常见。不过我偷偷告诉你,把小孩子送去山里放牛的,基本上就是为了占点便宜。

  我记得我第一次跟邻居大叔以及其他人上山时,邻居大叔对我妈半真半假大吼了一句:田润娥,你这算盘打到屁眼心心里面去了,这么小的孩子上山,我是既要帮你放牛,还要帮你照顾孩子啊!”

  “哈哈哈…!”

  底下爆笑,又是一波掌声。

  主持人也笑了,好奇问:“你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李恒回答:“我妈说:你现在帮忙照顾下他,以后等你老了,他就会帮忙照顾你。

  这话算是我们村的老传统了,一般年轻时候,大人照顾小孩居多。等小孩长大了,那些大人也随着时间老了,然后上山放牛,老人基本就在山里找一块大石头坐着不动,都由我们去折腾。算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模式,农村人的朴素智慧。”

  大家听得感动,又是一波掌声。

  这回连台上一众领导都自发热烈鼓起了掌,能从这只言片语里脑补出农村人的讨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以及那幅嬉笑怒骂的和谐场景。

  主持人问:“所以你音乐才华就是从放牛积累的?”

  李恒点头:“差不多。就像这张纯音乐专辑,就是我从库存中拿出来的。”

  主持人问:“不是一蹴而就?”

  李恒摇头:“某个片段和一首曲子能靠灵感一蹴而就,十首曲子我做不到。”

  主持人问:“现在这张纯音乐专辑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卖的非常火爆,甚至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全世界,广受好评,中华儿女都为你骄傲。我能不能问你一句,你用了多少库存?”

  这个问题大家都想知道,翘首以待,上万双眼睛一眨不眨盯着李恒。

  李恒几乎没怎么犹豫,回答道:“不好讲,我很多记载片段没去认真整理。要是再花时间整理的话,多的不敢保证,但再出一两张专辑是绰绰有余的。”

  “哇噢!”

  “我擦,这么牛逼!”

  “这是我偶像!”

  台下观众沸腾了,人比人气死人,什么叫天才?

  这他妈的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主持人同大伙一样,听得热血澎湃,问:“我想大家都很乐意花钱去购买你的专辑,什么时候再整理出一张来?”

  李恒摇了摇头:“不知道。”

  主持人急问:“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道?”

  李恒如实回答:“我现在手头上的事很多,我的重心全放在下一本新书上,精力有限,没办法做到兼顾。”

  主持人敏锐问:“下一本新书?你又有思路了?”

  李恒回答:“一直就有,在脑海中盘桓很多时日了。只是很多细节需要查资料去填充,目前还没完全准备好,还无法动笔。”

  听到这,主持人叹口气,面对观众:“你们能体会我此时的心情吗,我都有点不想采访了,太牛了!太厉害了!太打击人了!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犹如鸿沟,我感觉我这30多岁白活了。”

  观众一边大笑,一边感同身受。

  不听不知道,一听细极思恐,李恒虽说非常努力,但其满腹才情才是成功的关键。

  主持人问:“下本书什么时候开始写?”

  李恒回答:“目前还不好讲,要等准备好了再动笔。”

  主持人问:“新书是什么题材?还写乡土文化吗?”

  李恒笑笑:“先容我卖个关子,保密一段时间。”

  主持人跟着笑,又问:“那你对下一本书有什么展望?觉得能超过《白鹿原》吗?”

  李恒还是摇头:“故事梗概应该不错。但真正能写出什么水平,要看我到时候的发挥。”

  主持人说:“你很谦逊。”

  李恒眨巴眼:“我也想豪言壮语呀,但我也怕被打脸。老师经常隔一段时间就会让师哥来庐山村传话:让我慎言慎行。希望我不要自大自满,能保持平常心。”

  主持人看向巴老爷子,“巴老先生真的很用心了,您对李恒满意吗?”

  巴老先生笑着颔首,拿起桌上话筒回应:“非常满意,如今他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我这老头子。”

  “喔!”

  台下一片惊呼!

  巴老先生是什么水平?

  在文坛是什么地位?

  是个人都清楚。

  竟然当着这么多媒体记者的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亲口承认:李恒的水平高于他。

  这是何等的赞誉啊!

  只此一句就胜过千言万语,无需多言!

  女主持人对李恒说:“我能听出来,巴老先生非常自豪,对你的期望很高。”

  李恒低调表示:“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失望。”

  作家的事和音乐方面的积累都通过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给了外界完美诠释,揭开了神秘面纱,让大家能清晰地、活灵活性地重新认识李恒。

  接下来又聊了一小会后,新闻发布会正式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首节 上一节 736/8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