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7我的年代

1987我的年代 第778节

  余淑恒说:“妈妈,这是隐私。”

  沈心眼睛发亮:“意思是在一张床上?”

  既然被猜到了,余淑恒也没否认:“呆了一小会。”

  沈心问:“他没有和你一起过夜?”

  余淑恒说:“各睡一个房间。”

  沈心问:“那你告诉我,你们昨晚有没有发生关系?”

  余淑恒不徐不疾吐出两个字:“没有。”

  沈心恨其不争,语气不怎么好的也吐出两个字:“废物!”

  “废物”两个字后,听筒里传来“嘟嘟嘟”的忙音,后面余淑恒再次打过去,却没打通。

  余淑恒握着听筒,再次打过去,还是没打通。

  正事还没说,亲妈就拒接接电话,她站在风中有点凌乱。

  写完信,李恒把二楼找了一遍,没找到余老师,于是问一楼的曾云:“余老师呢?”

  曾云说:“去了外面。”

  听闻,李恒讲:“曾姐,你带我去一趟邮局,我要寄信。”

  曾云快速瞥眼他手里的四封信,登时明悟,这是寄给四位红颜知己的。她有时候非常想不通,为什么余小姐能对他这么大度?

  去邮局的路上,李恒问:“我师哥和素云姐是不是外出游玩了?”

  曾云讲:“是。见你一直在忙,廖先生让我带话给你,下午2点左右,一起去师范大学。”

  “谢谢。”李恒点点,记在心里。

  跑到邮局寄完信,李恒并没立即回家,而是随性地在大街小巷散步,走走停停,观察当地的乡土习俗,近距离感受阿坝本土文化。

  只是有些遗憾,他不会本地话啊,用普通话交流,总感觉缺失了点什么。

  走在路上,李恒悠闲地问了曾云一个问题:“曾姐,阿坝吐司制度是哪年废除的?”

  没想到曾云还真晓得:“1951年。”

  李恒瞧瞧她,竖起一个大拇指:“你书上学的?”

  曾云说:“无聊的时候,翻过一些县志。”

  李恒感兴趣地又问了一个问题:“那在清朝,阿坝地区的吐司,一般是几品官?”

  曾云娓娓道来:“清皇帝册封的时候,会颁发五品官印和一张地图。书上记录,明国时期,还有吐司拿着这两样东西去川省军政府告状。”

  李恒夸赞道:“曾姐你这提前一个月没白来。”

  曾云说:“对于搜集那些资料,余小姐事先都有细致嘱托。”

  她这是把功劳算在余小姐身上。

  Ps:先更后改。

  已更万字。

第531章 ,爆雷

  由于地处偏僻,人口稀少,这年代的马尔康镇规模并不大,走走停停三个小时就逛完了一大半。

  当然,他也不是瞎逛,他会借以买东西的由头找上了年岁的商贩聊天,聊当地的趣闻,询问一些民间风俗之类的。

  期间碰到一个小偷,挨挨挤挤往他身边靠,无形中对方的手伸到李恒衣兜掏出一把票子。结果还没等小偷来得及高兴呵,旁边的曾云一把抓住了对方的手。

  小偷另一只手掏刀子试图反抗,可曾云干架是专业的啊,电石火花之间,反手一记擒拿,挨着一个顶膝猛撞。

  只听“咔”一声,小偷就躺倒在了地上,面部肌肉抽搐到扭曲,双手捂着胸口一个劲吃痛,嘴里一片“哎哟”熏天。

  曾云没去管小偷死活,直接捡起地上的钱,递给刚闻声转过身来的李恒。

  李恒接过钱塞兜里,暗道这妞真猛,刚才自己都没看清是怎么回事,人高马大的小偷就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难怪余老师平素只带她和刘蓓出门,这武力值爆表啊,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厉害。

  此时此刻,周边聚满了人,都在围观。似乎大家都认识这个小偷似的,七嘴八舌小声议论着,有幸灾乐祸的表情。

  也有替李恒和曾云这两个外乡人担忧的表情。

  就在大伙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之际,从人群中走出一个戴军绿色狗儿帽的壮汉,先是像毒蛇一般盯着曾云瞧几秒,随后一言不发扛起地上的小偷走了。

  曾云在旁边无动于衷,目送对方消失在视线里。

  等人走远,刚和他扯淡的老者小声提醒道:“小伙子,你们是外面来的吧,要小心这刀疤四哦,他可不止一个人,他们有一伙人。”

  闻言,李恒不急着走了,客气询问:“对方有多少人?”

  老者双手拢在衣袖中,弯着腰,哈着热气,闭嘴不言,应该是有点惧怕刀疤四。

  观察一番老者的微表情,李恒手指往摊位上一伸,“老叔,再给我来6块腊肉。”

  “好嘞。”

  老者咧着老迈牙口,笑得跟个弥勒佛一样,速度帮他用旧报纸包起来,装入麻袋中,递给他,并压低声儿讲:

  “刀疤四是老四,上面还有3个更凶狠的,下面还有个拐脚老五。你们可要当心了,这伙毒瘤在本地有点关系,手里有猎枪。据说、据说犯过命案。”

  听到猎枪,李恒皱了下眉,随后道谢离开。

  回去的路上,他问:“曾姐,可听到了?”

  曾云说:“李先生不用担心,我会处理好的。”

  曾云说话这语气没有任何波动,好像对方就是只小蚂蚁一样,压根没放在心上。不愧是部队出来的诶,不愧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浑身是胆,就不带怕的。

  李恒琢磨着问:“那刀疤四是不是肋骨断了?”

  曾云回答:“是。”

  正因为对方肋骨被她打断了,所以她才没有阻止狗儿帽同伙带对方离开。

  回到家时,余老师已经在了,在等他。

  见他有心事,余淑恒关心问:“发生了什么事?”

  李恒有些不放心,还是把刚才的事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光论拳脚功夫,他自认为可以单挑好几个,但涉及到猎枪,这玩意儿可不管你拳脚功夫厉不厉害的。

  最怕出其不意给你来那么一下。

  嚯!那谁也遭不住哇。

  他是邵市人出身,邵市人的凶狠在这年代威震湘南,持械打架斗殴报复是常有之事,所以他养成了防微杜渐的习惯。

  余淑恒沉吟片刻,接着示意曾云、刘英和刘蓓跟她去房里。

  没多会,刘英下楼走了。

  余淑恒敲开书房门,走进来对他说:“这事刘英她们会处理好的,你安心收集素材搞创作即可。”

  很显然,她并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到他,更不希望他掺和进来。

  相处这么久了,李恒读懂了她的眼神,“好,谢谢老师。”

  吃中饭的时候,廖主编和徐素云回来了,两人有说有笑,明明才认识两天啊,就搞得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众人看得心里直打鼓,但这是人家私事,谁也没说什么。

  下午两点半,李恒提着礼品跟廖主编一块去了师范学院。

  同去的还有曾云和刘蓓。

  平素在外采风,一般只有曾云跟着。但今天由于小偷一事,把刘蓓也派了过来。

  不过刘蓓并没有和三人一起走,而是远远吊在后面,警戒四周的情况。

  马尔康师范学院始建1973年,位于马江街,规模并不大。

  穿过校园,李恒在教师宿舍楼见到了廖师哥的大学同学,有些意外,对方竟然是个尚有风韵的女人,叫赵冉。

  更意外的是,徐娘半老的赵冉没给廖主编什么好脸色,一开门就阴阳怪气嘲讽:“哟!这么多年没来,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廖主编讪笑,拉过李恒介绍:“这是我师弟,李恒。”

  赵冉细致打量一阵李恒,稍后切换脸色,好奇问:“你就是大作家十二月?”

  阿坝这个地方信息比较闭塞,要不是赵冉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根本不会关注到国内如今出了个这么了不得大作家。

  “阿姨,下午好。”李恒没有跟着廖主编叫,而是各叫各的。

  把两人放进家,赵冉随后倒了一杯热茶,摆到李恒跟前。

  嗯?

  就一杯茶?

  见廖师哥没茶,李恒都不知道该不该喝了?内心直犯嘀咕:这两人不会是老情人吧?或者冤家?咋能见面就掐?

  廖主编挤一张热情脸,本想开口讨杯茶喝,可见到赵冉不搭理自己,只得起身自个儿去倒茶。

  等李恒喝了两口茶后,赵冉问他:“你是来阿坝采风的?”

  李恒礼貌回答:“是的,赵姨,今天冒昧登门,麻烦你了。”

  赵冉笑着摆手:“麻烦什么,不麻烦。你这样的大作家能来我家,是我的荣幸,今天不急着走的吧,吃完晚饭再走。”

  “诶,好。”李恒压根就不是一个矫情之人,爽快答应。

  没曾想,赵冉这回留李恒吃饭,转头就对廖主编说:“家里米不多了,不够三人吃,你就先回去。”

  李恒:“.…..”

  廖主编站起身:“那我去买点米。”

  赵冉说:“菜也没有。”

  廖主编觍个脸附和:“那连菜一块买了。”

  赵冉皱眉:“我可做不出你喜欢吃的东西。”

  廖主编毛遂自荐:“今天不用你动手,我给你露一手。”

首节 上一节 778/8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截胡杨蜜秦兰,热芭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