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48节
他知道洛珞天纵奇才,这事整个航天系统的高层都知道。
但是天才也得讲点逻辑啊。
要说实验数据有什么异常就算了,但其实是没有太大波动的,否则运载和基地的工程师也不是吃干饭的,早就发现了。
但如果不是数据有问题,洛珞又是凭何认定的呢?
他实在是想不通,只好亲自过来问了。
“其实数据是有些异常的,不过我之所以会怀疑也是一种直觉吧。”
洛珞环视了一下四周,总装的车间当然没有白板给他用,于是便拿出了一沓草稿纸,当场给王院士演算了起来。
草稿纸在金属台面铺开的瞬间,王院士的眼镜片泛起微光。
洛珞的笔尖悬在碳纤维层间剪切强度曲线上方,墨迹在117Hz标记处洇开细小的漩涡。
“您看这里”
洛珞的手指划过振动频率响应图谱:
“±45°交错织构理论上该形成稳定的剪切带,但实际模量衰减比模型预测快了17%。”
王院士的眉头从洛珞把实验数据拿出来后就没有松开过,如今更是随着图谱上起伏的曲线逐渐拧紧。
暮色从厂房顶棚的天窗斜切下来,把洛珞侧脸的轮廓镀上一层淡金,那些跳跃的数字在他瞳孔里折射出星子般的光点。
“昨天复核长三丙数据时,我发现湍流边界层的压力脉动谱存在谐波分量。”
洛珞突然抽出一张泛着蓝光的仿真图纸,指尖点在某个傅里叶变换节点:
“特别是当斯特劳哈尔数St=0.2时.”
王院士突然按住他翻页的手。
图纸边缘的褶皱在掌心微微颤动,他认出这是去年洛珞在《数学年刊》上发表的耦合振动方程——此刻正严丝合缝地嵌套在整流罩的频响函数里。
“所以你把117Hz作为特征频率?”
王院士的指甲在某个微分项上叩出轻响:
“但地面试验明明显示”
“因为重力补偿装置。”
他知道王院士的意思,所以没等说完,洛珞便抽出振动台试验报告,翻到某页用红笔圈出的注释:
“1:3缩比模型在模拟微重力环境时,非线性刚度矩阵出现了秩亏。”
说罢,洛珞拿起笔在纸上开始写起了相关的表述方程。
δW=∑i(Fiδri)=0
∑iFiaδri+∑iFicδri=0
∑iFiaδri=0
∑i(FiP˙i)δri=0
dtd(q˙jL)qjL=Qj
“这是考虑虚功原理的更新拉格朗日描述?”
老人的呼吸突然急促。
他注意到方程第二项里嵌套着非对称应力张量,正是解决这种流固耦合难题的关键。
洛珞的笔尖在虚位移项上轻轻一点,虽然有很多东西都是机密,甚至连他都只是在研究阶段,未曾向任何人汇报过,但对于面前这位老人他自然是毫无保留:
“当我把长五项目的涡脱落频率代入这个变分形式,发现特征值问题在特定工况下会出现复模态——就像当年挑战者号的O型环在低温环境.”
王院士抓起仿真图纸,那些猩红色的高应力区正如预言般盘踞在二级发动机焊缝处——与X光检测到的裂纹位置分毫不差。
“所以你从频响函数异常联想到虚功原理,再结合长五的案例.”
老人的声音有些颤动,他忽然明白为何超算没能预警:这种跨尺度的耦合振动,正是传统有限元分析的盲区。
但——洛珞发现了。
这算什么?
要说是运气,那未免太看不起洛珞刚才缜密的分析,还有在偏微分方程和流体力学上都走在世界前列的学识。
刚才听洛珞的解释,他甚至感觉有些吃力。
虽然从一线退下来后,他已经许久不参与最新型号的研发,但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也从未停止过了解。
但这一刻他却有点恍惚,现在外界的数学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他已经老到快跟不上时代了吗?
不只是他,整个项目一百多人,实验数据明明已经出来半个多月了,但在洛珞到来之前愣是没一个人发现有问题。
因为这还真就不是个纯粹的数据异常。
起码不是一个随便一眼看过去就会觉得有问题的异常。
因为在详细计算之前,任谁都不可能发现这其中的数据差,但洛珞就是发现了。
在数学上,他们管这种叫做模糊运算,而在科研和工程上
王院士想到了刚才洛珞的解释“我之所以会怀疑也是一种直觉吧”,他不由有些惊叹:
“真是可怕的科研直觉啊。”
两个三千多字的大章,还没完,我争取熬夜在写个一两章出来,继续加更
第197章 世界是年轻人的
厂房顶灯次第亮起,在洛珞身后拉出修长的影子,刚才全围绕在火箭边上的工程师们,不知不觉的围到了洛珞这边。
火箭的问题已经发现,改起来简直不要太容易,反倒是洛珞怎么发现的,他们比王院士更加好奇。
毕竟王院士还没有实际参与到项目中来,他们可是整日待在基地的。
但是每天接触实验数据的他们,都没有发现哪有问题,反倒是洛珞这个“外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怎么能不让他们惊叹呢。
看着目光中满是为什么的工程师,研究员们围了过来,王院士不动声色的从那一沓草稿纸最下面抽出了三张,叠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即便这个车间里都算得上自己人,也都签过保密协议,但保密协议也是有级别的。
洛珞刚才演算的不少内容,目前还不能泄露出去,即便是其他项目的同事。
至于剩下的事就简单多了。
总装厂房的日光灯在金属穹顶投下冷白网格,洛珞站在临时搬来的电子白板前,指尖还沾着碳纤维碎屑。
八十多名工程师挤满检修平台,呼吸声与中央空调嗡鸣交织成奇特的频率。
“看这里”
洛珞敲击白板,明明刚大学毕业,但这一刻他突然有种当老师的感觉,而且看着下面平均博士的学历,他这个老师的含金量也不是一般的高啊。
“传统模态分析忽略了虚功原理的非对称张量项”
他调出昨夜演算的方程矩阵,红色标记的异常参数在三维坐标系中旋转。
材料组组长突然举手:
“但三次探伤都显示合格.”
这个问题他昨天便当场提出过,只不过洛珞当时没顾得上回答。
“因为裂纹藏在晶界相变层”
洛珞划开微观结构图,镍基合金的γ'强化相分布出现0.3微米错位:
“X射线在钇氧化物弥散相处发生康普顿散射,恰好掩盖了缺陷信号。”
震动测试负责人挤到前排:
“那117Hz的共振.”
“这是流固耦合的混沌临界点”
洛珞调出湍流频谱图,指尖沿能量峰值滑动:
“当斯特劳哈尔数St=0.2时,边界层涡脱落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形成魔鬼共振峰。”
此话一出,整个厂房突然陷入寂静,唯有防尘罩外的风呜咽作响。
王院士跟项目总师李长江并肩站最后一排。
即便是昨天已经听到了洛珞第一手的讲解,但今天这个面向项目全体工程师,甚至连不少基地的人都过来蹭的讲解课,王院士依旧来到了现场。
“这年轻人.”
李长江看着这一幕苦笑着摇了摇头。
“太可怕了”
王院士把剩下的半句补上,相比于所谓的科研直觉,还是洛珞这个人更可怕一些。
整个项目都没能发现问题,结果人家头一天来,第二天参与星箭检查,当场就把问题挑了出来。
这对他还有那些工程师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但天才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他甚至都不用刻意对你做什么,他就静静的待在那里,他的存在都是对所有的致命一击。
“您听说了吗,不过一天的时间,整个基地已经把小洛昨天检验数据的事迹都传的神了。”
李长江继续说道。
虽然距离昨天那场现场纠错才过了一天的时间,但西昌发射中心上下都传遍了,就连安保人员都知道了,昨天被他拦下的那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居然是个这么厉害的人。
不过好在大家目光的焦点完全没有围绕着出了问题的长三运载上,而是全聚焦到了这个神奇的年轻人洛珞的身上。
因为他们都清楚,这种事其实偶然的因素很大,或者说以当前的技术和检测水平就是容易漏下一些东西。
就像有些绝症一样,在古代基本得了就死的破伤风,连最好的医生都无能为力。
实际上也不过是破伤风梭菌感染,放到现在可能不过就是几针抗生素的事,随便一个医生,甚至是有的诊所都能打。
但能因此说古代的医生都是废物,而小诊所里连行医执照都未必齐全的医生有什么了不起之处嘛。
科学就是在这样的发现不足然后改善中慢慢进步的。
星箭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火箭和卫星是否符合飞行试验的各项要求,现在没有能发现问题,自然说明当前的许多测试内容,包括指标还是存在漏洞,需要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