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13节

  同样的道理刘艺菲当然也明白,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她同样也没有缓过来。

  一直到礼宾车开到水木大学外,离着几百米,洛珞便清晰的看到了校门口挂着层层欢迎的条幅,至于欢迎的对象,除了他还有谁。

  最关键的是,条幅下面又是乌泱泱的一群人,旁边还有媒体记者长枪短炮的守候着。

  这下他实在是没忍住心中的疑惑:

  “这也太隆重了吧”

  他知道自己拿了菲尔兹奖肯定会被欢迎,但从机场到学校,这欢迎的阵仗也太大了吧。

  “这……都是上面安排好的”

  秦浩回答道,他知道的情况也不多。

  其实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盛大的局面,还要从洛珞拿到菲尔兹奖的消息刚传回来说起。

  ……

  烟雾在投影光束中缭绕。

  椭圆桌前,老者敲了敲桌面:

  “菲尔兹奖是数学界诺贝尔,洛珞是华国摘金第一人!按惯例该由教育部牵头欢迎,但——”

  他调出保密档案投影:

  ““尘埃之怒”总顾问、长五首席设计师……哪个头衔都比菲尔兹奖得主更要命。”

  国安代表茶杯重重的放下:

  “上个月截获的情报显示,境外三个组织重新评估了洛珞的信息,若按两院院士规格公开表彰,等于向全世界标注重点目标。”

  总参代表翻动方案:

  “常规流程是高校座谈会加媒体专访,但菲尔兹奖得主身份能合理覆盖特殊安保,我们建议…”

  他指向屏幕中央加粗的标题:

  “所有宣传聚焦数学成就,用千禧难题的光环掩盖其他身份。”

  “还是按照之前的方针,隐真示假,明修栈道。”

  居中的领导忽然开口,指尖划过洛珞在ICM会场黑板前背影的照片:

  “给他铸个数学金身,让全世界只看见他握着粉笔……看不见他手里攥着的大国重器。”

  这个方案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本来他们就一直愁苦于洛珞做了那么多贡献,一直不求回报的,他们该如何奖励这个年轻人。

  物质奖励吧,俗不俗不说,就他们的了解洛珞手里的那个科技公司起码也值十几亿,这还是在高速发展阶段,根据评估未来的发展市值几十也不一定能挡住。

  权利呢,人家也一点不喜欢,副厅级待遇的总设计师位置,都能说推就推。

  在名气上他们还是一直压着人家,也不是个事,

  就这样,继续维持“隐真示假”……不,这次应该是“隐真示真”的路线,不仅不对洛珞获奖的信息控制,反而要大肆宣扬。

  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天的各大新闻,从新闻联播开始直接延长了近二十分钟的播报时间。

  “……当地时间8月2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著名青年数学家洛珞荣获菲尔兹奖,并一举刷新菲尔兹奖得主最年轻记录……”

  “据悉,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设立于1936年,首次……”

  单单是连线了前方记者,就插播了足足五分钟,几乎完整的转播了当时宣读洛珞获奖的全过程。

  至于剩下的十五分钟,过往的成绩那不得宣读一下嘛,奖项的重要性不得讲解一下嘛,刷新历史最年轻获奖者到底是什么概念,那不得普及一下嘛。

  ·数学界最高荣誉,四年仅颁一次

  ·仅授予40岁以下杰出学者

  ·全球累计获奖者不足60人

  于是,从新闻联播开始,到央视下属单位的各大新闻,到各地方台省市级新闻,甚至是县级乡级都纷纷响应。

  如果说一周前洛珞从这里出发时,像是张子怡还曾问出过“菲尔兹奖是哪个电影节的”这样滑稽的问题。

  那么当一周后他回国的今天,就连一个小学生都能掰着手指头给你普及一下,菲尔兹奖有多么厉害。

  几乎一夜之间,“菲尔兹奖”这个名字不再是冷门的小圈子术语,街头巷尾,茶馆饭桌,人们都在谈论:

  “听说了吗?洛珞拿的那个‘菲尔兹奖’,可比诺贝尔奖难多了!四年才一次,专门奖给40岁以下的数学天才!”

  “就是就是!电视上都说了,诺贝尔奖那么多届了,咱菲尔兹是头一回!这可是全球数学第一人!”

  “不对吧?我看网上说数学也有‘诺贝尔’,叫啥阿贝尔奖?”

  马上有人反驳:

  “那能一样吗?菲尔兹是‘数学界的诺贝尔’,而且标准最高!洛珞这个年纪拿,前无古人!”

  无数民众对此积极的讨论着,尽管他们有的人连诺贝尔和阿贝尔都分不清,更别说菲尔兹了,但已经不影响他们对此事的热情。

  上一次大家对这种数学类学术问题和奖项产生这样极大的热情,还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时期。

  《人民日报》转载《哥德巴赫猜想》后,陈景润的事迹开始广为人知,由此催生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激发了无数青年的科学热情。

  这次的热度还要更胜往昔。

  毕竟无论是解决的问题难度,还是获奖的大小,以及本人的贡献程度,洛珞都远超所谓的前人。

  因此,国家首个只针对一个人的“造星计划”史无前例的开展了。

  网络社区热帖刷屏:

  #洛神归国##数学之神##我们的菲尔兹#等话题屠榜热搜。

  媒体轰炸:

  从严肃的《央视日报》头版社论《攀登科学高峰的华国脊梁》。

  到地方晚报、都市报长篇累牍的“洛珞成长记”、“天才背后的故事”专题报道。

  再到娱乐版面的“才子佳人:洛珞与神仙姐姐刘艺菲机场甜蜜同框”八卦,几乎全方位无死角。

  出版物风潮:

  书店里,他的形象甚至开始出现在科普读物、青春励志书籍,甚至出现在一些数学辅导教材的封面上,尽管他才22岁,但俨然已经成了学术界传说中的人物之一。

  嗯~感觉像是活着的时候就会上历史书的那种。

  “学术爱豆”:

  洛珞在ICM上身着白衬衫、专注演算、眼神锐利的照片被制作成海报、明信片,在大学生、甚至高中生中广泛流传。

  他那看似书卷气却蕴含巨大能量的形象,迅速成为新一代知识偶像的代表。

  水木大学、燕京大学的数学系报名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许多高中生把进入这两所高校数学系视为追“星”的终极目标。

  信息的简化与媒体的聚焦,让“菲尔兹奖”在普通民众心中迅速与“世界顶尖”、“年轻天才”、“华国首次”、“比肩甚至超越诺贝尔”等标签绑定。

  国家宣传的定调和洛珞双重成就的叠加,成功塑造了一种普遍认知:

  这是一项站在人类智慧金字塔尖的、极其稀有的顶级荣誉,而洛珞,是这顶峰上最耀眼的那颗新星。

  洛珞的名字和形象,前所未有地超越了纯粹学术圈层,拥有了顶级娱乐明星般的知名度与狂热追捧。

  尽管……他本就是顶级的娱乐明星。

  所以,当洛珞看着眼前为他准备的欢迎仪式震撼时,殊不知,真正对他的欢迎,早已在一周前就悄然展开了。

第275章 水木的欢迎仪式

  红旗车队划开首都初秋的暖阳,缓缓驶入水木大学巍峨庄严的东门。

  车窗外熟悉的景象扑面而来,但与以往不同,此刻的水木园仿佛被节日的盛装包裹。

  荷花池边的杨柳枝条上系着鲜艳的红丝带,主干道两侧,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巨大横幅在微风中猎猎招展:

  “热烈欢迎我校菲尔兹奖得主、世界著名数学家洛珞教授载誉归国!”

  “祝贺洛珞教授攻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登顶数学之巅,再创水木荣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致敬数学王者归来!”

  相比于机场的磅礴与官方的庄重,校园内的气氛更显热烈而纯粹,洋溢着知识殿堂对智慧顶峰的礼赞和学子对偶像的崇敬。

  而且,跟外界不同的是,只有他们挂了洛珞攻克N-S方程的条幅。

  尽管洛珞不像佩雷尔曼那样孤僻,公开做了一场大的报告会解答了现场所有学者对他论文内容的疑问,但也只是让他这篇证明被认可的进度提升了一大块,而不是直接加载到100%。

  毕竟没来参加的顶尖学者也不在少数,他们也许会有问题。

  像这样重要的成果在得到整个主流数学界认同之前是不会登刊的。

  所以,就连那么大肆宣传洛珞的国内媒体,也只是渲染菲尔兹奖的厉害,同时客观的报道了他宣称证明了N-S方程的事情。

  但水木此刻就敢公然站队,就因为陈守仁的那一通电话,洛珞亲口说了他证出来了,他们就敢相信。

  要知道万一这个证明回头被哪位大牛真的找出了漏洞然后否定了,连带着水木也会一块跟着打脸。

  他们敢这么做,对洛珞的信任度不可谓不高。

  这小小的细节许多人都没有留意,但洛珞却注意到了。

  “到底还是母校啊”

  洛珞暗自感叹着,虽然他一天课都没有在这上过……

  车队在校门内宽阔的道路上放缓了速度。

  路旁,早已是人山人海。除了长枪短炮严阵以待的各大媒体记者,更多的是自发前来的师生。

  本科生、研究生、年轻的讲师、资深的教授……以及最兴奋的一批人,当属刚开学的大一新生。

  要知道,在水木校园里洛珞同样有着极高的人气,一大部分是学术粉,主要是崇拜洛珞在N-S方程上的杰出成绩。

  另外一部分则是艺术粉,因为洛珞演的各种角色和影视剧,喜欢上了他。

  是的,谁说水木的学生就不能喜欢演员明星了。

  人群如同潮水,却又被井然有序的安保力量温柔地约束在道路两侧的安全区域内。

  “洛神!洛神!”

首节 上一节 213/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新时代新股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