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捡个小兕子公主 第166节
靳言此时也在高台上,这次出征他就是这支大军的监军。
监军制度,就是传达君令,辅助将领,防止兵变,规范军纪的制度。
本来是没有他的事,他也不是十分想上战场的,但是因为大唐君臣要把高昌国的财宝当粮款,他要是不跟着过去,回来能剩下什么,那只有鬼知道了。
之所以答应李世民做这个监军,也是想在军队中,跟李靖有一个平等,或者说隐隐高于李靖的一个地位。
李靖要是想回来被李世民诛满门,他就可以在战场把靳言给杀了,杀监军也是再杀皇帝的威望,监军是皇帝派来的,代表的就是皇帝。
大唐初期都是用御史当监军,沿袭的是隋朝的旧制,只不过李世民带兵一般都是没有监军的,只不过这次李靖主动申请,就正好落在靳言的头上了。
前时监军也是能带兵打仗的,像中郎将皇甫嵩就是监军,也是消灭黄巾起义的汉军主力之一。
只不过后来,皇帝害怕将军权和监军权合二为一,才任用了一些耍嘴皮子的来监军。到了武则天时期,就把监军制度给废除了,唐玄宗上位后,应该说是安史之乱后,就有了宦官监军的开端,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灭亡。
现在靳言这个监军可比御史监军要厉害多了,因为他是侯爵,还是以后的驸马都尉,大唐的驸马也是历史上驸马最高光的时刻。
除了靳言和他身后的苏烈、程务挺之外,下面还有一些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里面就有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他们也是被家里安排,跟随大军去战场长见识的,就连李世民也把自己的老三连李恪给塞进来了。
只不过李恪知道靳言跟长孙皇后和李承乾的关系,并没有主动过来,也没有想要依靠靳言的意思,就目前来说,他们两个还不认识呢,最起码靳言是不认识李恪的。
李世民坚定的认为,一个没亲身经历过战场的人,只会纸上谈兵,就像历史书上记载的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主角。
至于历史是不是冤枉了赵括,现在谁也不好说,有些人已经开始为赵括犯案了,觉得赵括跟马谡是一类人,应该是有才能的,只不过历史只允许胜利者,不允许失败者。
要是当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了,现在还有没有杀神的称号?估计也会沦落成一个笑话吧?
靳言看着台上的李靖,这家伙年轻时也是了不得的认识,他舅舅是隋朝大将韩擒虎,也是戏剧南阳关里的那个韩元帅,还跟杨素见过面,杨素说他早晚能坐到他的位置。
要是李靖在隋朝,说不定比在大唐过得舒服一些,因为他在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站在了对立面,这可能也是李家人的一个心病吧。
李世民等下面的呼喊声停止后,又上前鼓励了几句,突然看到站在角落的靳言,心思一动,有了别的主意,于是结束了自己想说的话。
“既然是大军出征,当有诗歌激昂士气,你们的监军蓝田侯,对于诗歌那是一绝,不如便由蓝田侯来作诗作歌为尔等壮行,可否?”
“可!可!可!”三军欢呼。
靳言听李世民说蓝田侯,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觉得这个称呼很熟悉,就是对不上号。
苏烈见靳言没有动静,就在后面小声提醒他。
靳言猛地回过神来,李世民这个老登,在这里又摆了他一道,原来他说的这个蓝田侯是自己啊?靳言这个名字听熟悉了,哥哥这个称呼听习惯了,蓝田侯还真没反应过来。
什么一绝,就算是想给他提高知名度,也没有这么说话的吧,他要是把唐诗三百首都写下来了,后面的诗人就得挠头了,他要是把全唐诗都给出版了,那些诗人都该哭晕到茅厕了。
靳言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到,他可一点准备也没有啊,这个老登也不提前告诉他,让他准备一下,现场就是想,也不好想一个应景的诗来。
靳言尴尬得挠了挠头,不过既然此刻李世民在校场上点到了他,无论如何此刻的他都必须站出来了,还得赋诗一首。
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靳言一边往前走,脑子一边在想适合的诗,这些诗都太短了,总感觉表达不尽他想说的话,可是那些长诗,他又背不下来,总不能半路差手机吧?
“既然陛下要我说两句,我作为此次的监军,就强调一句,大军团作战,军纪要严,你们都是老兵,不要在军纪上栽了跟头!
“本将不才,现做一首诗歌,为将士们壮行!本将于诸君共勉!”
靳言鼓捣了两句废话,这刻已经想起了用那首了,大唐的诗歌都不用,就用明将戚继光的诗歌,特别适合此次出征: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唯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胡虏兮,觅个封侯!”
“杀尽胡虏兮,觅个封侯!杀尽胡虏兮,觅个封侯!”校场上的三军在靳言最后一句落下之后,立即沸腾起来,这首诗做在了他们心上,他们征战沙场,不就是想搏一个封侯的机会吗?
李世民和群臣也震惊了,没想到靳言还真做出了这么应景的诗歌,只是李世民心里有点疑惑,不知道这首诗是靳言自己做的,还是在书上看的.
第340章 奔袭千里困王城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靳言做出来了,还特别的鼓舞士气!
李世民也被靳言的诗歌给将了一军,他刚才鼓舞士气做动员的时候,只是说回来重重有赏,怎么赏,赏什么,却没有明说.
不过靳言这首诗最后说了,杀尽胡虏,觅个封侯!
当兵打仗为了什么,为了大唐江山社稷,那就是扯淡,只有李世民和李承乾是这么想的,其他人都是为了升官发财,就这么现实!
其他说的冠冕堂皇的,都是别有用心的人,那种人才是最危险的。
侯君集直接在高昌睡王妃,贪财宝,这种人李世民用起来很放心,因为他当不了皇帝,要不是跟着李承乾造反,李世民都不舍得杀他。
就是明知道侯君集造反了,李世民在朝会上还流着泪帮他说情,可惜侯君集得罪的人太多了,群臣可不敢开这个头。
反倒李靖什么也不要,还一个劲儿表示自己的节操,这怎么能让皇帝放心呢,要是李世民真放心,就不会让他过来了。
好像侯君集带兵征讨高昌时,都没有过监军,这事不能明说,一说这大唐君臣,其实也就那样,只不过李世民在对待功臣上比其他皇帝要好点,涉及大唐的本质是一样的。
“蓝田侯这首诗好!说到了你们心上,也提醒了朕,朕在这许诺,此次出征,首功封侯!”李世民对着下方的校场喊道。
不许诺还好,这一许诺,下方又是一翻高潮迭起,下面出征的上到各个勋贵二代,下到普通府兵,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就到边境大杀特杀,来个马上封侯!
李靖看着下方激情澎湃的士卒,点了点头,有此士气跟战意,与高昌一战,已经无虑了。
李世民看着时间差不多了,示意李靖可以出发了,李靖看到后,上前几步,抽出自己的佩剑,剑指西方:“全军出征!”
随着李靖的命令,杀生祭旗、战鼓擂动,整个校场上的大军开始转身,排着队伍分三路大军朝着既定的方向出发。
李靖和靳言等主将,向李世民和朝中大臣行礼后,纷纷上了自己的马匹,靳言转身朝着跟李世民座驾放在一起的坦克走去。
李世民又交代了靳言几句,便看着他开车,跟着粮草队伍前行,此次押运粮草的就是苏烈,程务挺跟在他身边。
李世民本来是想把李恪也安排到粮草大军里的,只不过李恪自己有主意,执意要跟着李靖,似乎想要跟李靖学兵法。
就在三路大军出发没几天的时间,灵州便迎来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而这只队伍的领头者赫然是苏烈苏定方!
高昌国王麹文泰已经接到大唐前来攻打他们的消息了,不过并不知道是因为棉花,而是借口他们跟西突厥关系亲近,截杀前来大唐朝贡的西域使者。
这个也不是冤枉高昌,他们确实干过这事,还不是一次两次了,已经尝到甜头的他们,自然是不希望大唐前来的。
因为大唐出兵,肯定不是来找他喝茶聊天的,就是来找他算账的。
不过鞠文泰自以为看清了大唐的虚实,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他,对于前来征讨他们的大唐军队,根本就不害怕。
鞠文泰甚至还洋洋得意地向手下卖弄:“你们别被大唐气势汹汹的讨伐样子给吓倒了,他们根本就来不了,即使勉强到了咱们城下,他们也赢不了。
“我几次往返于长安、高昌,沿途情况最熟悉不过了。大唐距离咱们足足有七千里,其中二千里是沙漠,现在虽是初春时节,但沿途没有水草,他们的人马吃什么?喝什么?更别说穿越沙漠,他们的军队怎么过来?
“大唐在秦陇一带,城邑萧条,人烟稀少,沿途根本就无法提供充足的粮草。这么远的距离,出兵多则粮草供应不上,饿着肚子还打什么仗?如果出兵三万以内,咱们也不在乎。
“咱们就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等着他们灰头土脸从沙漠爬出来,只要坚守二十天,粮草断绝的他们必然溃败,到时候咱们就可以不战而胜,将他们全部俘虏。
“再说咱们还有西突厥这么一个强力外援,可以随时出兵支援咱们,依我的判断,应该轮不到他们登场,咱们自己就能打败唐军了。
“咱们在西域无对手,联合西突厥占到天时,二千里大沙漠占尽地利,城池坚固、万众一心就是人和,唐军再怎么厉害,又能奈我何?”
高昌国的大臣们都转愁为喜,望着鞠文泰都有点顶礼膜拜的感觉,那敬服的眼神,让麹文泰心里得意极了。
只不过他们的美梦刚刚开始,就听到唐军出现在了临碛口,还没进入二千里大沙漠,就已经得知领兵前来的统帅是大唐军神李靖,麹文泰一下子蹦了起来,再也笑不出来了。
他知道李世民这次是真的来收拾他了,他也知道这个李靖就是当年横扫东突厥的主帅,大唐的很多仗都是他打的。
在麹文泰眼里,二千里天堑的沙漠,对于任何一个将领来说,都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这个李靖是个例外,谁知道他会怎么杀过来?
只不过出现在临碛口的唐军并不多,好像是在那里等着大军一起杀过来的,鞠文泰心里又稍稍松了一口气,只要不过沙漠就行。
这两千里的沙漠行军,粮草就够大唐受的了,吃不饱饭,喝不上水,就算是大唐军神又能如何,要是他把大唐的军神给打败了……
鞠文泰一边派人去西突厥报信求援,一边令城里的将士守好王城,就等着杀杀李靖的威风,那样他不仅威震西域,还能威逼大唐。
美梦大家都会做,只不过能不能实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苏定方在临碛口修整了一下,补充了一下物资,就消失不见了。
等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在高昌王城下面了,怎么出现的?谁也不知道.
第341章 蓝田侯给支招
鞠文泰听到这个消息后,还以为是李靖杀过来了,当年打东突厥时,他就是这么玩的。
鞠文泰看着手下大臣是束手无策,他自己又惊又怕,一发病就死翘翘了,将马上就要腥风血雨的高昌国,交到了儿子鞠智盛手里。
当李靖率领大军赶往白力城的时候,斥候回来报告,说麹文泰被苏定方给吓死了,近日即将安葬,高昌国的国人都聚集在安葬的地方.
手下将领一听,都纷纷请求轻装奔袭,想通过奇袭将高昌王城拿下,毕竟苏定方带的人不多,主要是靳言把李世民交给他的一部分玄甲军,让苏定方带走了,还给了他一些独特的军粮。
靳言出来之后,才发现古代的路有多难走,还没有走到一半,他就把自己的坦克给收起来了,在这么开下去,估计没有到地方,这车就先报废了。
后来还是在后世专门定做了一个带减震,能坐能躺的马车,他是监军,又不是主将,也没有人说什么。
靳言让苏定方先行的原因很简单,他查看历史的时候,就发现鞠文泰是被吓死的,这么做就是看看能不能达到历史的效果。
另一个就是让苏定方占住先机,等破了王城之后,先把高昌的财富集中起来看管,不管是谁来抢夺,也不用跟他们发生冲突,把人名记住,回大唐再找他们算账。
到时候不把他们弄得家破人亡,都对不起他这个监军的身份。
要是太过分了,等靳言赶过去之后,当场就可以把他们斩杀,监军管着的就是军纪,李世民说高昌的财宝都归靳言,也没有划出个范围,那这个范围就由靳言来定了。
靳言先让苏定方带着人去找李靖,要是人手不够,可以找李靖再借点,苏定方跟李靖的关系还是可以的,这一点靳言倒是不担心。
他现在跟那帮明将搞好关系也没有什么用,那帮家伙都是家大业大的,就是接触他,也是抱着奇货可居的念头。
像苏定方、刘仁轨这些还没有机会露头的,只要靳言帮助一把,也能让他们记住这个恩情,以后有什么事,也可以招呼起来。
就是有利益来往,也是跟这些人来往才有价值,跟那帮老家伙来往,靳言都不一定能算计过人家。
苏定方跟李靖汇报了他们的方法,这个想法是靳言借鉴了历史上侯君集的方法,根据现代军事学内容制定出来的一套突袭计划。
李靖在听完苏定方的计划后,斟酌了一下,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他虽然是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但是靳言也是监军,也是可以把计划直接传给李世民的人。
李靖同意后,苏定方又从李靖的亲卫里带走了一部分人,日夜兼程的出发了。
高昌王城,新上任的鞠智盛看到城外的大军人数不多,就知道这是大唐的先锋军,不是他们的主力不多。
不过鞠智盛不是鞠文泰,也不敢下命令让城里的部队出城攻击,只能等他们的援军西突厥派人来帮忙了。
之后就派出了探子,盯着西突厥的方向,只要有援军的动静,就赶紧来报,城里也正在加急构建防御工事。
大唐只来这么一点人马,他们是不害怕的,顿时都松了一口气,跟着他们一样松了一口气的还有王城的守军,这么些天他们一直处于紧绷的神经也跟着放松了下来,放松下来的他们顿时都感觉到十分疲惫。
等探子把西突厥已经出兵的消息传到鞠智盛这里时,高昌君臣才真的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知晓了友军过来后,便会跟他们一起攻击城下的唐军,高昌君臣立马欢呼了起来。
欢呼过后,鞠智盛想想这些日子的憋屈,已经打定主意,到时候肯定得亲自去城下,好好恶心恶心这支大唐的先锋军。
安排了部分将领继续值守,其他的人都跟着贾张氏回城中好好休养去了,一心等待着西突厥大军的到来。
而就在他们回城里的时候,李靖派出的一支先锋军,由薛万彻带领,也悄悄的来到了王城之下,跟苏定方汇合了。
上一篇:重生:我是县城婆罗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