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尸香 第390节
说土地神那是扯淡,一方小小的土地哪来的神?这其中应该是有一股很神秘的意志灭了香。它无所不在,冥冥之中主导着一切事物的走向,很神奇,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真实感觉到它的存在。
又比如说人鬼契约,监督和执行契约的,就是一个明明之中的意志,不论是人是鬼都忌讳这个意志。
对自己来说,女娲受香是一件好事,如果连女娲都不敢受自己的香了,那自己身上的诅咒,可就变态到突破天际了。一个小小土地,一个小国国王不受自己的香,倒觉的没什么。
顿了顿,我急忙将这些杂乱的念头甩出脑袋,问:“你听说过那个预言吗?”
“听说过。”庙灵道:“是一个叫孟燕矶的人,看你和他有几分相似,应该是你爷爷吧。”
我心头一震,惊道:“我爷爷来过这?”
“对,他带来了九星轮,可惜残缺的就剩一个轮盘了。”庙灵叹息一声。
“那我爷爷有和你说过什么吗?”我急忙追问,爷爷也是守陵人正裔,能进入这里正常。
“他似乎……急于想要开启这里的秘密,但九星轮残缺太严重,根本做不到。”庙灵明显顿了一下,似乎有些拿捏不定。
我不甘心,追问:“你真的不了解这个秘密吗,你可是庙灵呀,你守护在这里,如果连你都不知道,那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时间太过久远,先祖留给我们遗志,早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
“正如你所说,我是这里的守护者,而不是探秘着,一旦知晓秘密便会泄露,所以我也是不知道的;在我诞生的那一刻,就只有一个意志,守候,等待守陵人的归来。”庙灵缓缓道。
我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守陵人,守的是陵,肯定不是南越王的陵,也不是金笛夫人的陵,那会是谁呢?
难道是女娲?
女娲陨落后,便葬在了金盆山?
又或者,口口相传有什么误会,中间这个字,并不是陵墓的陵,而是其它的?
这也有可能!
女娲早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守着个陵,到底几个意思?
“三神器,还有多少在你们手上?”庙灵主动,又说:“其实我也希望这个秘密能早日解开,或许在那个时候,我就能完成使命,获得新生了。”
我摇摇头,道:“九星轮目前还差四个嵌珠,至于你说的碧落钟和封天印,别说在手了,听都没听说过。”
“怎么会这样,上古时代传下九件神器,至女娲天神时代只剩下三件,分别就是这九星轮、碧落钟、封天印,九件神器件件都是神兵天器,不应该被尘封的才对。”庙灵道,似乎也很失望的样子,顿了顿又说:“这个秘密是被三神器联合封印的,只有找到它们,才能解开。”
我缓缓点头,这些事串联起来,都能理解。
就在这时,我突然脑海中电光火闪,想到了一件东西——传国玉玺!
玉玺不就是印章么,不同的是,它特指皇帝专用的印章。那有没有可能,封天印就是传国玉玺?
或者应该叫它,传国玉印更准确?
这个怀疑不是没有道理,此前黄毛和胡来都说,在先秦时代,有两尊重器,一尊是掌握在南越国大祭司金笛夫人手里的九星轮,一尊是掌握在大秦王室手里的传国玉玺。
既然九星轮是三神器之一,那和它齐名的传国玉玺,岂会是凡物?
此外,还有一点至今在历史学界都有争议,那就是传国玉玺的制作材料。历史记载很明确,传国玉玺的制作材料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那个和氏璧。
可是个人都明白,所谓璧,指的是扁圆形,中央穿孔的玉,就像是铜钱的放大版。
注意重点,它的扁的,厚度比较薄。一个扁圆形、薄薄的玉璧,如何能制成一个四四方方玉玺?
玉可不是金属,融化融化重新铸造就行了。
直觉告诉我这里面绝对有猫腻,所谓的史籍记载,恐怕是有所隐瞒,而且编的都不太像话。
如此去推理,传国玉印极有可能就是封天印。
这方宝印是华夏历史中最宝贵的一尊文物,没有之一。
它代表了延绵数千年的华夏封建王朝统治,是至高的权物,历经秦、汉、魏晋南北、隋、唐,五个时代。而这五个时代里面,又有两个华夏历史上最巅峰朝代,汉和唐。
它代表了天命,代表了天授神权,等到它的势力,便是天下正统;而没有它的话,政权的权威就要大打折扣,皇帝也是自封的白板皇帝。
只可惜,传国玉印在唐末便失踪了,至今未能现身。法事行有传言,说传国玉印一度落在了黄巢手中,当然,这仅仅只是传说。
古往今来围绕它产生了无数的阴谋,多少豪杰为了争夺它,流足了血。
细细算来,它已经失踪一千一百多年了。
严格来说,九星轮也一度隐世,而且时间更早,至今大约一千八百多年,也不知道爷爷从哪里把它挖了出来,虽然只有一个轮盘。
我顿时感觉有些头疼,九星轮现在差四颗珠子,五行珠齐了,剩下的四颗是什么根本不知道,封天印哪怕就算是传国玉玺,也消失的无影无踪,至于那碧落钟,就别谈了。
想了想,我将这些念头抛出脑海。
因为还有一个更加急切的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爷爷为什么要急着解封这里的秘密。
是不是与我有关?
如果没关系的话,谁爱解封谁解封,三神器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上哪找去?
……
第二百五十章:先天的修者
“我爷爷有没有说,他为什么着急解封这里?”我开门见山直接问。
庙灵既然一直在等候守陵人的到来,那基本的信任应该没问题,它知道的,应该会尽力告之。
爷爷得到九星轮轮盘的事很隐秘,至今除黄毛胡来几人之外,几乎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