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1152节

身穿沙弥服饰又留寸头就是当今诸夏的主流,也是特色之一,不过并没有结疤。

沙门又会剃光头的一般是在佛教诞生地和西域,就是原本顶着一颗光头来到中土的人,他们也会满满留头发成为一个寸头的模样。这个其实就是为了适应中土的特有民情。

“小僧支遁。”他行了一个揖礼,满脸悲苦地说:“从安国寺而来。”

安国寺在建康,可以说是一个盛景。

东晋在晋哀帝司马丕当政时期有过崇佛,支遁就是在那个时候邀安国寺讲道,随后就一直留在长江以南传道。

刘彦不做理会继续往前走。他事先有看过迎接的名单,其中绝对没有支遁,那么不管在这一件事情上是怎么回事,作为迎接的主持人丹阳郡守铁定是要倒霉的。

支遁脸上的悲苦更浓。

沙门为了让支遁出现在迎接队伍之中注定是要花费大代价,而可能那个代价不会有正面的回报,甚至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丹阳郡守吴琳浑身都在颤抖,他之前真没看到队伍里面有沙门中人,真不清楚支遁怎么会出现在出迎队伍之中。

“你!”吴琳扭头恶狠狠地看向郡丞项朴:“自己不想活,竟然拉上我!”

项朴哪怕是被恶狠狠地盯着都保持面无表情,十分冷静地说:“佛祖可割肉喂鹰,项朴又何惜此身。为沙门生机,连累郡守了。”

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已经有禁军围拢过来,是被左右夹在中间被带走。

佛1教是从东汉末年传入中土,因为一开始就是走高层路线的关系,初始阶段仅是影响到极少数的贵族,对民间的影响几乎是为零。

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六八年),是佛1教传入中土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代表的是官方开始接受佛1教的存在。

由于只是走上层路线的关系,伴随着贵族阶层的倾轧,佛1教每每就是大起大落,但这个大起大落还是仅限于很小的范围。

佛1教后面发现只走上层路线很致命,开始向平凡百姓传教,只是他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百姓对于削发异常排斥,然后源于汉人骨子里的自信和骄傲,对于外来宗1教并不感兴趣。

现实情况也是那样,自西汉开始汉人一直是霸主级的民族。如果真的是有神明的存在,那么本土的神明必然是比外来的神明厉害,要有精神寄托也会选择本土神明,怎么可能去信仰不知道哪个旮旯地方的神明呢?

佛1教努力了几百年还是没有什么成果,是等待五胡乱打打折了汉人的脊椎,失去自信和骄傲的汉人走入低谷,有些不确定本土神明是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厉害了。

在当前的岁月中,要是刘彦没有改变历史的话,长江以北的佛1教会大兴,南方同时也被渗透,并不缺乏狂信徒。

很显然说出“佛祖割肉喂鹰”那一句话的项朴,要么就是个狂信徒,要么就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

支遁自然是看到禁军的动静,他咬牙再三还是选择跟上去。

中土佛1教这一次很有信心能够与刘彦进行沟通,支遁是带着从中亚的一些消息而来。这个消息对于汉帝国来说,可能事关兴衰。

第1009章:一场作秀

具区是一个湖,它的面积非常大,给予周边提供着丰足的水源。

晋室南迁之后,那些从长江以北狼狈逃窜到南方的世家,他们第一个优先选择的新栖息地就是在具区周边。

南逃的北方士族太多,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南方士族的欢迎,甚至可以说南方士族对南逃的士族是一种极度排斥的态度。

因为排斥,南北两边的士族肯定是会发生争斗。

当时可谓是一天一个家族灭,一天一个家族兴。

南逃的士族灭掉南方的家族,获得的是土地、财帛和人口。

南方的士族灭掉北方南逃而来的家族,获得的是北方士族携带南逃的巨额财帛和裹挟南逃的人口。

在那个你杀我、我杀你的年代,等于是南方的高层社会在进行激烈的演变,毫无疑问是北方的士族取得了最终的优势,不知道有多少南方家族在那一场动荡中灰飞烟灭,同时由北向南逃亡的北方家族也是经过一阵大浪淘沙。

完全用武力对话的年代,同时拥有政治话语权的北方士族,他们是被胡人打得像狗一样的逃窜,可是对付起承平已久的南方士族真不是太大的问题,由此也能发现南方士族的羸弱。

扬州的土生土长家族基本是在那一场动荡中被驱离,便是留下也被挤压得喘不过气。被驱除的南方士族只有向西南方向而去,他们涌入了江州以及广州、宁州,干的却是与北方士族差不多的事情,有差别的不过是从被干挺的一方变成了将别人干挺的那一方。

要是刘彦没有改变历史的话,扬州逃亡出去的那些士族会开始进行蛰伏,他们坐看那批掌握权力的门阀和世家起高楼,又看着他们高楼塌,一直等待有那么一个有决心有能力的人出现。

事实上那个人也出现了,是作为北方南逃之人,用自己的能力和手腕得到了南方本土士族的支持,最终干翻了晋室建立刘宋。

刘裕是不是高祖子孙?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没有了族谱,没有人能证明其来历,说什么其实就是什么,尤其是等待拥有了谁都难以抵抗的实力之后。

南方士族失望的是,刘裕并没有对他们的投资给予应有的回报。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蛰伏。那一次他们选择扶持本土的世家,但是本土世家成为皇族之后,依然是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

“据臣所知,他们大部分是迁往了安南都护府辖区。”吕议手里拿着一套瓷器,看着是一套茶具:“一部分迁往了吕宋。”

诸夏很早之前就有饮茶的习惯,一开始茶叶是一种中药,后面演变成为喝法是将茶叶碾碎了,又会放很多奇奇怪怪的佐料,变成油汤的茶水。

那样的茶基本是没有了茶的味道,随后又有一种新的喝法,同样是将茶叶碾碎,却是不再加入奇奇怪怪的东西,成了一种抹茶。

吕议手中的那一套茶叶能够充分说明当前的喝法又不一样了,就是那种单纯的用开水泡茶叶的喝法。

“茶汤的喝法应该是受到胡虏的影响?”桑虞手里也有一套瓷器茶具:“先汉时期茶叶传入草原,胡人喝的时候是加入奶水。”

刘彦听得一愣一愣,他对诸夏的茶文化并不熟悉。

是那么一回事吗?刘彦是知道草原人有一种奶茶,但是在茶水里面加入奇奇怪怪东西这一件事情上,似乎不是从草原传到中原的吧?

同样的,刘彦不止是对茶文化不熟悉,对瓷器文化就更加的不熟悉,分辨不出好坏的同时,听讲解员说再多也是听得云里雾里。

刘彦其实也不用去懂这个,对于茶喝的就是一个口感,喝的就是一个尊贵,至于怎么选择茶种,又是种茶才能出极品,那是种茶员该懂得的。

“茶叶早在先汉时便远售波斯。”桓温说这个可是有证据的,他举了几个例子,最后说道:“王侍中还被赠送了一小包的茶叶,听说有着近两百年的历史。”

王猛出使波斯,真的是被送了一小包茶叶,天晓得波斯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保存茶叶,反正王猛是一片茶叶都没有用,回国之后由专门的人进行查验,得出的结论是喝是能喝,可喝起来绝对称不上怎么好喝。

西汉打通了河西走廊,又两次远征西域才打通了商路。

当时汉人的拳头产品并不多,除了丝绸之外就是中草药,后面发现卖中草药并不好,就专门贩卖丝绸,丝绸之路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首节 上一节 1152/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