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1178节

喷赤河再往西,其实就是一块盆地,那一边与安西都护府相比就是满眼能够看到绿色的地方。

匈尼特人迫于汉军的威胁向后龟缩了三百里以上,他们一缩直接差不多缩到了一条被称呼为阿姆河的西岸。

土地上原本的主人逃了,那么土地就成了无主之地,安西都护府辖区内的汉人和归义胡人一看,差不多就是:嘛,那么好的土地,不种(放牧)点什么,多可惜呀!

结果倒好,汉人一再试探安西都护府的态度,见安西都护府一点都不想管的样子,撒欢似得奔过去。

有了汉人作为开头,归义胡人表示汉人做了什么,俺们一定是要追随的,然后呼啦啦也是跑去了一大帮人。

“情报是具水的汉人传过来,我们的斥候已经合适。”

“有多少?”

“已经发现的步骑不低于八万,后方还有不知道数量的敌军在活动。”

“匈尼特人这是在找死!”

要塞的烽火已经点燃,后方是烽燧或要塞、兵堡以接力的方式不断点燃烽火,向后方传递军情。

很早很早以前,这样的场景经常是发生在各处长城段,一旦从长城段看到每隔数里就升向天空的烽火,代表的就是胡虏大军前来入侵。

只不过是地域换了一下,意思却是一样的。

安西都护府位处姑墨的幕府,李匡得到汇报之后是稍微愣了一下神。

“匈尼特人主动发起攻势?”李匡完全是理解不能,纳闷地说:“他们这是自暴自弃了吗?”

上一次,他们杀入匈尼特境内,干掉了多少匈尼特军队并不是最重要的,是他们几乎将大半个匈尼特打成了白地。

几乎是半个疆域的坛坛罐罐被打碎,哪怕是匈尼特这种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不会像农耕民族半个国境损失那么惨,但是离瘫痪也真的是不远了。

也幸亏匈尼特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同时作为农耕区的西部没有被汉军肆虐,要不然真不用再等待汉军的第二次打击,真的是被一次性的干掉了。

这才过去多久?应该是连一年的时间都不到,匈尼特人是哪根筋不对了,竟然要主动挑起战争!?

“发生了什么事?”李匡近期一直在忙碌归义胡人的事情,对匈尼特那个半残了的国家关注度有些不够:“有什么是我没注意到的吗?”

赵长其实听茫然,他所知道的匈尼特是前一段时间还在不断退缩,着实没明白格伦巴底斯是发了什么疯才集结大军来主动犯境。

格伦巴底斯是匈尼特当前的王,匈奴裔以及相关游牧民族是称呼为单于,阿兰裔以及那些农耕为主的族裔是称呼为国王。

匈尼特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东部以游牧部落占了多数,西部则是农耕区域占了多数,他们其实是没有多么严谨的制度,平时是各管各事。

每一年要进入冬季的时候,一些够份量的首领会被格伦巴底斯召唤到咸海东南部的平原,算是一次相对正经的“大朝会”,不过却是格伦巴底斯为了向各首领分出税收份额,其次的目的才是商讨一些大小事。

“已经发现的就有八万步骑,还有不知道数量的敌军?”李匡觉得这样很不对劲:“上一次我们歼灭了七八万的匈尼特军队,死于战火的匈尼特人不会低于三十万。他们还能纠集起八万步骑,甚至更多?”

赵长同样觉得不对劲。

按照安西都护府对匈尼特的情报,匈尼特就是一个人口大约一百二三十万的国家,之前已经没了那么多的青壮年,差不多是整个国家消失了十之二三的青壮年,短短不到一年之内又至少征召了八万甚至更多?

“格伦巴底斯这样干,就算是他们能小胜一场,又怎么样?”李匡按照自己的理解说道:“对于匈尼特这样的国家,青壮死个三四成,还能存在下去?”

别说是匈尼特了,换成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壮死个十之三四,基本上不被外部灭亡,国内也该变得乱糟糟,注定是要亡国的。

“格伦巴底斯是个能人啊!”赵长唏嘘地说:“至少他能做到这一步。”

换作一个没有执行力的君王,面对上一次的惨败都要坐不稳王位,甚至是被踹下王位拉去砍头,格伦巴底斯却还依然是匈尼特的统治者。

这里要提到一个时间差,国内暴动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安西都护府,李匡和赵长研究了半天,是不会想到匈尼特不是发疯了,是有了罗马、萨珊等等一些国家的支持和“补血”。

行军在匈尼特境内的军队,已经被汉军发现的就有八万步骑。这一支八万人规模的步骑并不全是匈尼特的军队,事实上有相当数量是来自各个盟国。

李匡要是知道以罗马和萨珊为首的各国组成了反汉轴心,那么对匈尼特为什么不到一年就反扑,还能组建至少八万步骑,甚至能够维持军需后勤,等等的困惑就会得到答案。

要是以时间点来算,目前的时间节点是舞阳县发生奴隶暴动之后的第四天。

要是以反汉联盟的规划步骤,组建联军的行动要比挑动汉帝国国内的奴隶进行暴动早一些,也就是那些奴隶还没有暴动之前,其实各国已经在秘密调动部队。

波斯人作为牵头,与罗马人接洽之后一拍即合,两国在达成协议之后并没有进行太大的动作,是先规划生产方向。

不少汉人现在是走出了国门,可要说去了某个国家,短时间之内真的很难建立起什么高效的情报系统。

要是萨珊和罗马的动作太大,汉人特别注意之下多少是会察觉到一些端倪,问题是波斯人和罗马人都不傻,他们就算是要有什么大一些的动作,也是选择偏僻一些的地方进行,才不会在汉人的眼皮子底下去干。

等待汉人有发现萨珊和罗马的异动,就算是想要将消息传递回去也需要时间。

从萨珊将情报传回汉帝国,走海路需要至少两个月,陆路则会是需要至少一年以上。

罗马的话,陆路需要多少时间压根就没人知道,那是因为根本没人从陆路往来过。

从海上路线的话,想要将消息从罗马传回国内,需要花费的时间是一年又两三个月,至于是一年两个月还是一年三个月,看的是航线上的气候状况。

萨珊和罗马大概是在元朔十五年就已经达成协议,他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自己的国内进行前期准备,到了元朔十七年初旬阶段才接触另外的国家。

汉帝国表现出来的姿态过于霸道,对待一些国家的行为只有还算讲点理和彻底不讲理两种。

要是萨珊或罗马单独一个过来站出来表示自己要反抗汉帝国的霸权,被接触的那些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摇头。

他们也不傻,不管是萨珊还是罗马,单一个无论怎么看都会被汉帝国按在地上摩擦,得是多么失心疯才会跟着蹚浑水?

如果是萨珊和罗马联合起来,再拉上一些区域性强国,大概是二加五以上的模式,事情的性质就有些不太一样了。

自汉帝国出现在各国视野之内,他们是知道汉帝国很强,单对单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按在地上摩擦,是那种无视距离有多么遥远,汉帝国逮住谁都能一顿痛揍的现实。

波斯人已经表示,战事顺利的前提下,各国联军或许是能杀进西域,借葱岭的复杂地形,在那边进行拉锯战。

各国……包括萨珊自己,其实谁都清楚事情才不会那么容易,他们前期或许是能依靠出其不意占一些便宜,但是在汉帝国境内进行拉锯战什么的,失心疯了才会有这种臆想。

首节 上一节 1178/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