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143节

要说汉部内部没有出现紧张情绪那属于不可能,特别是一些新加入的部众尤其害怕,另外就是存在一种会不会又要迁徙的迷惑。毕竟汉部真的进行了好多次的迁徙,担忧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房舍和田地,又要被放弃了。

这一次刘彦没有拖泥带水,很明确地表示出了绝不退后的意志。要是光动嘴巴,存在疑虑的人肯定是会有,并且是会越来越多,可能会产生无心生产的效应,刘彦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实与慕容鲜卑一战的决心。

站立在城墙之上,众人环顾周围,要说起来选择这一片地方建设城墙绝对是选对了。周遭的地形,除了城墙以西算是平坦,城墙以东则就是一片多山包的地形,更存在了大片的湿地,再远一些则就是多山地区。

湿地是什么玩意?就是多水之地嘛!水多了就会形成沼泽。可以想象这么一片糟糕之极的地方该怎么扎营,军队调动起来又该是何等的不方便。

哪怕是在不懂军事的人,只要站在城墙看地形,一种“优势在我”的观察力也总会是有。现在一群人站在城墙上眺望着,交谈之中多了一种轻松,那是对防御战有了信心。

“若是发生战事,十里城墙的驻兵不能低于一万众。”丁毅有些唏嘘地说:“没成想,三月之内真的建成了……”

冉闵派过来的那些人,他们认为自己见证了一次奇迹,不是没有人想要获得快速建城的方法,但刘彦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懂系统农民使用一样的工具为什么能那么高效。

这边驻军需要一万?汉部现在的战兵都没有一万,哪来的一万众防御城墙!

刘彦应该考虑扩军了,并且是大规模的扩军,战事真爆发了先生存下去再考虑建设啥的。

“是呀,君上。”蔡优现在管内务,说道:“提高军队福利和待遇,参军热情高涨,是不是考虑扩军呢?”

刘彦倒是非常想要扩军,但算上辅兵汉部已经有接近一万五千人服务于军方,等于是十三个平民养一个军人。可以这样还是汉部贸易做大,自然也饿缺不了金手指带来的生产力,要是纯农耕体系十三个平民养一名不事生产的军人,社会体系就该崩溃了吧?

种种迹象表明汉部在辽1东半岛肯定与慕容鲜卑有一战,却是不知道规模会有多大。再来是后赵那边的情况也是略略不妙,有姚家从中运作,石斌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汉部,东莱书院异常的活跃肯定也有问题,刘彦不得不防。

从年龄层来算,刘彦哪怕是再扩军两三万也不会有什么难度,但……青壮大多当兵了,生产能跟得上消耗吗?

刘彦有太多的疑虑,他迟疑空出来的以前系统人口上限也不是一天两天,是征召更多的非系统青壮当兵,弄出更多的农民补充生产力,还是大肆招募系统士兵?(未完待续。)

第145章:冬季战争的开端

几乎是不需要纠结的事情,刘彦却是不得不考虑。

从始至终,因为系统生产生物智商堪忧的问题,刘彦真的很难将那些系统出产的“人”当人看,更多的时候是看成了工具和消耗品。

对待晋人却不能是那样,每回午夜时长的时候,刘彦何尝没有思考过要是某天系统突然没有了,那该怎么办?

要是过度地依赖系统,某天系统真的消失了,刘彦甭论是有多大的势力,极为可能一瞬间就崩塌。不然刘彦哪会当起什么保姆,不就是忧虑手里的晋人死一个少一个吗?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人口既是负担又是强盛的基础。刘彦现在谈不上什么人口过多形成负担的事情,但想要强盛起来就绝对不能缺少人口,他难道真的该采取残酷淘汰法则,连训练都没有就直接驱赶收留的晋人上战场,再挑出那些没死的晋人?

看着一片皑皑白雪,刘彦心中有了决定,空出的系统人口就全是士兵了,加上原有的六百剑士和系统奖励的三百具装骑兵,那就是一千九百名系统士兵。

三百具装骑兵刘彦还没有搞懂一些事情,例如具装骑兵损失了能不能补充,或是人没战死坐骑却完了是怎么个补充法?

比较诡异的是,刘彦发现这批具装骑兵有些不简单,例如配上辅助骑手和驼物用的驮马竟是会懂得配合。

目前“辽1东长城”这边的驻军只有一千,等于是每五十米才有一名士卒。之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城墙以东就是一片荒芜,近三十里内原有的猎户更是被汉部这边一网打尽。

考虑到开春之后会与慕容鲜卑发生战事,是时候调动部队过来,让部队先熟悉一下城关,军官也该了解周边的地形。

“你便留在这边,尽快了解周边的山川河流。”刘彦是在对李坛讲话:“另外要有心理准备,随时接受命令率军袭扰辽1东。”

李坛闷声应“诺!”,神态上有一种恨不得立刻率军出去针对前燕烧杀抢掠一番的冲动。

城墙并不是笔直形状,每两百米左右就是一个锯齿状,按照属于就是“星棱堡”,那是因为这种布局的城墙可以让防御一方的弓箭手提供更大更广的射箭视角。

往简单了说吧,笔直的城墙一旦敌军突入到城墙下,弓箭手想要射箭只能只探出身躯,那样会使得城墙上的弓箭手曝露在城下敌军弓箭手的射击视觉,一般敌军突入到了城墙下,守方士兵只能是依靠滚石擂木来对敌军造成杀伤。

不规则凹形的城墙,城墙上的守军有更多的射界,不用探出身躯就可以对凹陷部分的敌军士兵射箭。这一点其实很早以前就被发现,瓮城就是那么产生的。

“所以在城门的段落需要瓮城。”刘彦带着人到了城楼的西侧,指着同等规模的城墙,说道:“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故意放敌军进来,形成瓮中之鳖的局面。”

自有了城墙,城池攻防战在华夏大地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年和多少次,有着足够的攻防经验。汉部该有疑虑的是,慕容鲜卑用不到十天的时间攻破高句丽都城丸都,究竟是高句丽人太废物,或是慕容鲜卑攻城能力强大。

刘彦足足在“辽1东长城”这边待了七八天,等待新的一次下雪时节到来,离开城墙这边开始巡视地方。

要说起来,汉部向辽1东这边移民了五万(不算奴隶),不论承不承认刘彦对待辽1东半岛的重视已经超过了长广郡和东牟郡。

目前长广郡和东牟郡汉部只留下一万两千人,庙岛列岛的七座大岛屿甚至都有将近四万人。

难怪会有那么多的人在迟疑汉部是不是要放弃在后赵境内发展,那些无法随意迁徙的家族难免会开始与外部势力勾勾搭搭。

“还习惯吧?”

“还行。”

“来年就可以种植桑麻了,养蚕还是要搞起来。”

“这一次君上不会再搬了吧?”

刘彦被阿香问得一脸的怪异。

汉部很多规章制度正在完善,特别是在民众安置上该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女儿村的出现是其中的一个产物。

辽东狭隘半岛这边大抵是一千人到两千人为一村,每个村庄有自己的共有田地,里面还详细地区分了村庄的职能,例如完全的农耕、手工作坊、养蚕织布。

很多时候,刘彦都是将整个汉部看成一个大集团公司,偏偏这一套还不是他搞出来,以前有田朔和纪昌可以相互探讨规划,后面加了蔡优和吕议。刘彦有时候也会参与讨论,可是在其中更多是作为一个最终拍板的角色。

事实上刘彦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先进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符合当代,只有符合实情的才是最好的。就这点,他不止一次苦笑自嘲过,毕竟看了那么多的小说,哪个穿越者不是全知全能,武能率军打胜仗,文能一人治全国,简直就是牛X得不要不要的。他倒好,竟是让“古人”去参详合适的,顶多就是进行合适的改善。

不开玩笑啊,其他穿越者谁不是从无到有,军事上不但一人可以训练出数十万大军(甚至不用训练),每次不用考虑后勤还总能屡战屡胜不失败,刘彦靠着系统竟然混了四年还没把石碣后赵灭掉,简直无能。

民政上,其他穿越者会种田、盖房和各种新技术,并且大多数是连实验都没有直接一次成功。好嘛!刘彦不会种田,毕竟没下过地哇!再来,他为了弄一个纸张已经搞了两年还没有办法弄出洁白的纸张,弄水泥也是弄了将近两年才有第一批成品,简直废物。

一直心怀羞愧的刘彦只能如履薄冰了呗!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搞,他还是战战兢兢地当个统揽全局的上位者好了。

“努力啊,说不准你能成为史上第一个女县长。”

“不是第一了,上古有的。”

首节 上一节 143/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