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266节

现在桓温面临着选择,他们是要进逼彭城,对王鸾产生政治压力,迫使徐州军分兵来对付他们这一支骑兵,给主战场的刘彦创造决战机会,亦是给渡江作战的谢安减少压力。

“可知晓临近的石碣主官是谁?”

“名唤牛牍。”

换温和袁乔立刻皱眉,对牛牍是谁完全没有头绪。

华夏文明的将领就是这样,想要了解敌军主将会做什么,会从敌军主将的家庭背景开始了解,再来了解敌军主将的过往经历和本身性格。简单一点的说就是,越是了解敌军主将等于是越能猜出会干什么和将会干什么。

袁乔奇怪地说:“不应该是派出无名之辈。”

李匡该说该办的事情已经完毕,继续吃自己的早餐。

桓温与袁乔沟通了一小会,两人一致看向依然猛吃的李匡,由袁乔开口问:“李校尉有何想法?”

李匡停止用餐,拱手道:“末将得到的命令是,听从命令。”

袁乔苦笑。

桓温说道:“汉军就是这样作战?”

“确实如此。”李匡一脸认真地说:“长史与同僚若是有想法可畅所欲言,由主将来做决定。一旦有想法需得在战前阐述,未有阐述则不管任何想法皆是依照命令行事。末将现在没有什么想法,自然是听从命令。”

那一刻换温和袁乔其实是很不高兴的,只是李匡不想说什么,他们又能如何。问题是汉军的规则就真的是那样,该说不说的时候,不说就闭嘴按照计划行事。李匡也真的是没有想法。

“他们……”桓温指着正在做相关准备的众士卒,问道:“持续作战时间可以维持多久?”

李匡答:“高烈度作战最长七天。”

桓温点点头,内心已经有了主意。

接下来没有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根据既有战略目标,细节上面则是看怎么动手。

想要让王鸾乱了方寸并不止进军彭城那么简单,还需要让王鸾产生足够的重视。牛牍是谁只是细节上面的一个难点,桓温需要搞明白的是牛牍设置了什么陷阱。

徐州军的主力在与刘彦对峙,牛牍调动起来的那些军队从何而来?桓温的判断是地方上临时凑出来的私兵居多,该是只有彭城方向的那支步骑部队才算得上是主力,由石遵提供的精锐?

桓温一再从李匡那里确认一点,三千骑兵可以做到什么地步,他需要玩一个大的,不止是为了战局服务,亦是为了自己壮声威。

“既然温踏上了舞台,就应该绽放光芒!”

桓温已经搞明白刘彦是真的不会放自己南归,那么对于他来讲或许暂时在汉军这边客居会是一个不错的结果,特别是有军队能够统领。

“就拿那些部队先开刀!”(未完待续。)

第263章:世家的生存法则(下)

桓温是真的思考详细了,他能看出刘彦的野心不止是割据,汉部也有立国的资本。那么或许其中有他可以获得利益的地方?

世家不会对某个政权有真正的忠诚之心,他们忠诚的只有家族利益,那样一来谁能够给予他们更好的发展,他们就会对谁表忠心。这是世家出现之后就不会改变的核心,桓温需要权衡的是,桓家在东晋会获得的利益大,或是在汉部这边的利益大。

三千骑军再次出发,他们在开拔前就已经得到相关通知,今次一旦开战就会是高烈度的战事。

所谓的高烈度不是简单说战事惨烈程度,更泛指整场战事的时间、波及的地域、参战人员,等等的许多方面。

李匡之前说最多支撑七天的高烈度战事,那是受限于马而不是人。

桓温得到解释后也觉得合理,人可以依靠意志坚持,马掉膘到一定程度则不再适合骑乘作战,那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胡人总在秋季才会南下寇边,那是因为不论战马和牛羊都需要养膘。膘太多对人或是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于动物来讲就是体制的保证,不谈多增加肉什么的,战马本身的体力就是来自于对脂肪的消耗。

一些战马比较糙,怎么养都没有问题,例如胡人使用比较多的矮脚马,但那只能是作为轻骑,质量上绝对与优秀扯不上边。

“汉军的问题与我们一样,寻求更优秀的战马,形成了制约。”

“数量比不过,只能是依靠质量!”

问题就是出现在这里,农耕民族对待战马和游牧民族对待战马就是两个不同的出发点,造成了发展思路的不同。

上万匹战马一起踏动起来的动静不会小,如此规模的战马也绝对做不到什么隐秘性,他们在行动的同时难以避免被发现,斥候之间的交战每天都会发生。

时常可以看到那样的画面,大军周边十来骑对上差不多同等数量的敌军,双方就在大军的眼皮子底下上演追逐或是厮杀。

桓温很关注汉军斥候的交战,毕竟斥候可以体现出一支军队的质量,要是斥候不行就别指望该部队有多么精锐,原因是一支部队的斥候绝对是该部队的精华,可不是谁都能充当斥候。

“战损比非常不错,达到了一比八。”

“这就是温敢于直接孤军直扑的原因啊!”

他们距离发现的敌军也就是三十里不到,是向着那支辎重队笔直而去。

这边的地形相对平坦,虽说是有山,但山海拔不高的同时也没有形成山脉。如此地形至多也就是藏藏人,再则桓温也不会傻到用骑兵追击敌军追到山区。

牛牍要是按照国家层面来讲,他真的算是一个无名之辈,可要是在兰陵郡则就该是有头有脸。他是兰陵郡的典校兼任都尉参军,所谓的典校其实就是一个监视官输入不入九品,参军则是一种幕僚性质,看辅助于谁就属于几品官。

一郡之都尉在两汉或是曹魏时的地位很高,可是到了两晋之后就属于中等偏下的官职,但别忘记这是在石碣赵国,这可是一个不看官职而看实际实力的国家。

牛牍是氐人和羌人混血,实际上这样一来应该叫铁弗种,毕竟这年头铁弗除了称呼“驸马”或是“汉种女婿”外也有混血的意思。

“已经过来了?”

“是的。”

“笔直地过来?”

“是的。”

牛牍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是的,他奉命拦截渗透过来的一支汉军,明确地知道数量和目标,也知道一旦在这一次事态下建立功劳自己将会飞黄腾达。

为了飞黄腾达,牛牍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包括他所在家族的私兵,凑出了一支约有五千人的部队。但他这支部队只是诱饵作用,为的就是吸引那支汉军过来,给更高的大人物创造机会。

首节 上一节 266/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