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273节

秋季已经来临,按照胡人的征战习惯,孙伏都最迟会是在秋季中旬开拔,而孙伏都只是其中的一支敌军,还有姚弋仲亲率羌族大军正在开拔前往青州的路上。

那边的汉军步阵在上演左右开弓,远远地看去很有艺术感,那是一朵又一朵黑色的花从地面升起,随后飘了一段距离落下,带去无穷无尽的死亡。

一万两千被强迫冲锋的晋人奴兵,他们在一波又一波好像不会停止的弩箭漫射下,三百步到二百五十步躺下的人数不会低于一千,进入二百步时左右两边加起来的人数绝对不会超过八千,等于是短短的一百步损失了三千。

两郡距离一百八十步的空间仿佛成了禁区,人员损失到接近五千的时候,被强迫冲锋的晋人崩溃了,他们跑回去又是被督战的羌人和氐人弓箭覆盖,吓得幸存的人又往汉军的方向跑,这样来回被射杀是持续到只剩下不足六千人,一个个精神崩溃留在中间的“安全地带”痛哭流涕。

没人会去可怜那些悲哀的人,汉军这边本身就是敌对关系,石碣赵军又没有将他们当人看……

………分…割…线………

最近换季节,一天热一天冷,荣誉中招有三天多了,今天存稿正式消耗完毕。高烧之后再鼻涕没完没了,脑袋疼得厉害,恳请今天只更新一章。

真的超级想要好好舒舒服服睡一觉,拜谢!(未完待续。)

第269章:丁零杂碎

常言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来回被射箭,往哪冲好像都是死,有牵挂的人是因为家人不敢投降,没有牵挂的人则是心下揣揣不敢带头投降。

聪明人往往是死于愚蠢,他们自以为聪明地进行了不找死的选择,但往往会死得更加的窝囊和凄惨。例如奢望于敌人的仁慈,导致几个人就能够屠杀掉百倍千倍的聪明人。这样的例子从来屡见不鲜,勿分中外。

战场之上那容得虾兵蟹将,更不需要看客。被强迫冲锋的晋人奴兵停在了原地,他们以为只要不来回跑就不会被射箭,迎接来的却是汉军和友军的骑兵横扫。

对于被强迫上战场的晋人而言,他们不是在爆发中死去,是在凄凉之中死亡。一万两千人在短短的两个时辰之内,除了极为少数的一些人在四散奔逃之后得以暂时幸亏,绝大多数皆是成了战场上的一具尸体。

从早晨打到下午,汉军与石碣赵军并没有罢兵止戈的意图,就是因为长久的作战让战争的节奏变得有些缓慢,接战的次数越来越少。

“他们就打算立下盾阵不退了?”翟斌看着已经攻进营寨边缘的汉军步卒,异常恼火地说:“没有办法逼他们撤退?”

看看汉军组成圆阵的步卒,他们周边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景象,正前方的半圆之内除了尸体就是插在地上密密麻麻的箭矢。

翟斌所在的巢车已经一退再退,往营盘内部退了六百步,那都是被缓缓推进的汉军盾阵加强劲的弓弩逼的。

对于胡人来讲,足够数量的强弩和充足的弩箭会造成一种尴尬的局面,看似冲上去多少都是没有碰到敌人的前提下就被覆盖射死。这种局面不止翟斌所率的胡人阵营军队碰到过,最先吃亏的也不是匈奴人,最先是义渠人和戎狄,再来是月氏人,等待到了匈奴人被强弩蹂躏的时候只是加深了胡人对强弩的理解。

【真是该死!】翟斌想得脑子都快炸了:【只能期望于集中起来的杂胡能够拼命一些!】

步兵敢死队不行,那就让骑兵敢死队上,如此的应对方式是作为胡人的翟斌,他的前辈们曾经做过无数次的尝试,例子里面有成功和失败。

被集中起来打算当敢死队用的杂胡轻骑数量估计有三千?他们都是来自于小部落,已经在营地的校场跑马热身了有一小会。

丁零在华夏文明中的定位也是杂胡,是一种极度不入流的胡人种族。在强汉的年代里,一名汉军通常被认为可以对付三个匈奴人,却是能够对付十个左右的杂胡。

正统的历史记载中,一名汉军抵得上五个胡人,一汉当五胡的前提里面固然是有兵甲器械的优势,其实更多的是心态的问题。就好像是一个背景强大的人,他虽然长得骨瘦如柴却能够自信地去欺负一个没有家世背景的壮汉,而那个壮汉明明有强壮的身体优势却在心理上处于劣势,不敢反抗看着骨瘦如柴的人。

现今的年代背景是,炎黄苗裔处于绝对的心理弱势,反而是胡人因为占据中原拥有极高的心理自信。

先前被强迫冲锋送死的晋人奴兵在发动进攻前是什么想法?他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战,更没有作战的意志和勇气。

跑马热身的杂胡骑兵,他们虽然也即将发动像是送死一般的冲锋,可是他们的心态和理解上与晋人奴兵是处于两种不同的境地。

翟斌是赤裸裸地威胁晋人奴兵,对待杂胡骑兵却不是那么干。他对杂胡骑兵的承诺是,一旦攻进去将会获得如何如何的待遇,哪怕是战死了所在部落也会得到什么补偿,再将丑话说在前面,其中必然有临阵脱逃会遭遇什么样的惩罚。

立下盾墙的汉军之中,桓温正在一边与李匡聊天一边左顾右盼。

桓温发现一个值得震惊的事实,拥有足够多的弩箭,除非是石碣赵军拥有足够的拼死意志做出前仆后继的冲锋,要不真的连汉军用塔盾互扣起来的盾墙都摸不到。

【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用这样的战法呢?】桓温先是困惑,后面却又恍然:【恐怕不是不用这样的战法,是士卒的意志不足够,协同上也存在缺陷。】

对于华夏文明的将领们来讲,什么阵型之类的其实并不陌生,可明知道阵型该是怎么摆布,不同的人指挥军队产生的结果也不同,那是军队的意志力和组织度的区别。

【得益于二十等爵的赏罚分明,汉军士卒有拼死作战的意志,晋军士卒……】桓温立刻就苦笑了,他还知道一点:【汉军士卒也有榜样,那些……看着有些呆傻的禁卫军,是这个圆阵的核心,他们的存在构成了圆阵的盾和矛!】

不是呆傻,系统士兵只是在情商上显得有些木纳,可不代表是傻子。

汉军的步卒已经推进到了石碣赵军的营盘前沿,几道木质的桥被摧毁之后,他们被一条宽至少三丈、深度一丈的壕沟挡住了去路。

【在犹豫什么?】桓温觉得很累,扭头对李匡说:“不是有塔盾吗?看着非常结实,用塔盾临时代替桥梁,或是弄来木桥,填土也行,我们就这么待在这里?”

李匡是半躺在地上密闭休息,闻言笑道:“那些是步军指挥的事情。”

汉部讲阶级和讲制度,更讲各自的职责,除非是被要求协同,不然该指挥什么就是什么,谁都没有资格指手画脚,只有建议资格。

用塔盾或是弄木桥、填土,不用去建议步军指挥肯定也知道,至于为什么没有做,李匡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去了解,他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抓紧机会休息,等待再次上场的时机。

战场已经开始在渐渐地安静下来,几个局部的双方骑兵不再作战,是离得远远地各自驻马歇息。

纵观全局,以汉军和石碣赵军的主营盘为各自的中心,中间的空旷地带一片狼藉,战死者的尸体和战马的死尸遍布在各处,一些显得零零散散,也有看去异常密集的尸体堆。

战场上充满了哀嚎,那是受伤未死的人或是马躺在地上发出的哀鸣,看样子还不算少,双方的士卒都有。

知道吗?冷兵器战争中真正死在交战的士兵其实不算多,大多数是受伤导致在战场上无法移动,很多要是能够及时救治并不会死,基本是死于休克中的失血过多,和后面的伤口发脓等等病状,而不是第一时间被兵器干掉。

刘彦有派人跟石碣赵军的新指挥官,也就是翟斌进行沟通,暂时罢战收拾战场。

翟斌这个丁零人想都没有想就拒绝,甚至杀害了前去沟通的使者。对于他这个丁零人来讲,战场上拼命的又不是来自于丁零,死多少汉人、晋人、羌人、氐人、羯人、杂胡……不管是死谁,死了也就死了。

桓温刚要说话,圆阵的战鼓被敲响,随后圆阵再次瓦解,是沿着那一条壕沟开始搭建盾墙,渐渐成了一个倒过来的“凹”字形状。

“鼓声代表着什么?”桓温还不知道汉军的一些号令。

李匡简约地回答:“戒备,待战。”

想要从圆阵变成倒过来的“凹”不会那么快,汉军步阵的这个动静让翟斌发出阵阵的“哈哈”大笑,他狰狞着脸庞,吼:“就是现在,让骑兵出击!”

汉军步阵会改变阵型当然是有原因,他们要成为一道“坚城”挡住石碣赵军的营盘前沿,与之步军形成配合的是左右两翼的骑兵再次动了起来,由骑兵去守护战场的左右两侧,可以让那些战地医疗兵(含系统的道士)去查看战场,救护己方受伤未死的伤兵。

首节 上一节 273/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