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289节

百济和新罗的服饰则很相似,他们的服装看不到太多的华夏文明特色,比如百济和新罗人就很喜欢穿类似于短褂的短袖衣和很像裤衩子的短裤。百济人喜欢白色,新罗人的喜欢红色,看去就是那个样子。

叫好声和喧哗声颇大,想到这里该是城内的校场,平时士卒不用训练会来这里做游戏,他们应该是在进行竞技之类的活动,就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刘彦和纪昌都没有过去的意思,汉家苗裔是落魄了,但可没有沉沦到成为土包子的时候,仅存的骄傲还有一丝丝。作为立志要恢复强汉辉煌的两人,一些事情上必须要保持住一种尊严。

说来也是奇怪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在朝1鲜半岛上杀得你死我活的三角关系,来到青州之后却好像是放下了仇恨?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什么活动,三方分成阵营互相竞技。比如现在他们就在搞射箭比赛,分静靶和动靶。

围着观看的不缺少汉军本部的人,毕竟凑热闹从来都是一种天性,他们的叫好声和嬉笑声混成了一片。

“那些土著的用处还是有一些,尤其是高句丽人。”纪昌简短地介绍了一下,后面才叹息道:“许多我们先辈的技艺在中原这边遗失了,倒是高句丽人那边保存下来。”

可不是嘛,每每中原历经一次浩劫,周边国家就会迎来一次吸收华夏文明精华的机会,太多从中原逃亡出去的人带出去各种手艺和知识,结果中原杀得血流成河导致一些传承断绝,周边各国却是能够保存下来。

那些从华夏流传出去的传承,会在很久以后成了异族的国粹,反而是和中央之国没有屁关系。甚至,中央之国的人会觉得周边某个国家的某种技艺很怪很操蛋,殊不知那种技艺其实是生活在中央之国的先民通过智慧和努力才创造出来。最悲哀,恐怕莫过于此了吧?

围观众人的分区还是挺泾渭分明,该是属于哪个势力就绝对是凑到一起,导致代表本势力的人表现好一些,喧闹生就会出现在哪个位置,倒是汉军士卒这片遇到表现好的都会捧场一下。

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那就是朝1鲜半岛来的那些人,他们对汉军士卒其实挺发怵,不止是汉军士卒普遍会高大一些,主要是有见识过汉军作战,不谈骁勇善战之类的,对于汉军士卒喜欢腰间悬着滴血的脑袋一边追杀敌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又会感到恐惧。

要说起来也就新罗人没有和汉军打过,不然朝1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和百济都和汉军对过阵,似乎两国屡次都会被汉军击败,几乎是被打得没什么脾气。

“他们安份吗?”刘彦继续迈步前行,一边说:“抽调半岛更多的青壮出来消耗,是我们的既定清理之策。”

“一直在控制规模,斗殴时常有,仇杀也时而发生。”纪昌呵呵笑了几声:“找到杀人者砍掉首级,一些时候哪怕是冒名认罪我们也不管。”

刘彦颔首:“别做得太明显。”

朝1鲜半岛上有多少人口真的不是那么好说,总归来讲不会低于一百五十万就是,其中扶余人、倭人、沃人是最多,三韩人次之,倒是华夏苗裔也有个接近二十来万的样子。

汉部一直都在吸收朝1鲜半岛上的华夏苗裔,就是效果上并不那么好。说不上来是什么原因,大多数能混得开的华夏苗裔在朝1鲜半岛是人上人,一些有手艺的人也过得不错,极少数才是身为奴隶。

“他们既然是为了躲避战火才逃出去,想一想也该知道愿意回到中原的人是少数。”刘彦其实觉得挺悲哀:“胆小但有远见的人逃了,留下傻的、愣的、憨的受罪,更多有勇气的人在反抗中死去,留下屈膝卑躬的渣渣。”

纪昌能说什么?难道要说活在中原的那些晋人都是渣渣?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也真的是渣渣,可普通人从来都没有选择的权力或是机会,能够卖国的只有人上人,普通人能卖的只有自己。

“一个民族的精华部分在于那些敢打敢拼的人,缺少了这些人,哪怕是再有智者也没有人可以去执行谋略。”刘彦停了下来,转身看着纪昌非常认真地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朝1鲜半岛上那些有勇气并且敢冒险的人消耗光或是吸收掉,留下那些胆小鬼或窝囊废,以后想要征服会变得非常轻易。”

纪昌不断点头,他内心却是在想:【勇者全死了,留下的全是窝囊废?这个道理简直将一个民族的兴衰道尽。逃到长江以南的那些不都是窝囊废吗?哪怕有几个心怀大志者,也被更多的窝囊废牵绊,最终就是全面呈现颓势。】

在接下来的数天,蒋干一再求见刘彦未果。后面,蒋干转为去求见能够影响到汉部走向的人,却也没有任何人搭理。

【不对啊!】蒋干越来越心虚:【仅仅是试探罢了,不会搞成断绝交情吧?】

蒋干不知道的是,随着东南风转为西北风季节,有一支船队已经从长江以南出发,那是以庾翼为首的小~朝~廷使节团。

汉部已经收到了来自东晋小~朝~廷的同时,谁都变得无比忙碌,哪有功夫去搭理蒋干?

无独有偶的是,一支来自拓跋代国的队伍抵达了辽东狭隘半岛,是代表拓跋什翼犍来看望自己的妹妹拓跋秀,也是送礼物来给自己的侄女。

或许是巧合还是必然,慕容燕国后面也表示会派来团队,目的地是刘彦所在的下密这边。

这一下有三个国家的三个使节团会前来下密,包括刘彦在内的汉部高层哪能有什么闲工夫,更加别谈汉军可是南下了一支部队在和石遵的私军交战……唔,是练兵。

蒋干当然不知道那么多,他是直接慌了神,思考了半天终于记得有一个叫苏乐的人,去找的时候总算被接见。

“见我家君上?”苏乐头摇得和拨浪鼓似得:“哪有空闲啊!”,他将事情稍微介绍了一下。

这一下蒋干直接就是发怵:【有没有搞错!?是我们不知道发生什么,还是什么情况,怎么会有那么多国家派来使节!?】(未完待续。)

第285章:蔽海而来

唔……有点悲剧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东晋小~朝~廷的船队出了长江口,也就是扬州那边的时候,一场大风直接吹翻了那一艘最大的楼船。

庾翼是什么身份?必须是乘坐最大的那艘楼船,其结果就是船翻的时候连他在内,使节团中只要是身份尊贵一些的人全部都倒霉催了。

天幸的是当时这一帮贵族在甲板,发成翻船事件时还能狗爬式地游一段,大多数是被旁边的船只救上去,少数则是随船沉入大海喂了鱼虾。

贵族有幸存者,还不算少,船员和随船士卒、随从、侍女等也逃了一些,余下接近八百人和一大批值钱的物资全部葬入大海。

海上翻船什么的,于东晋这边其实并没有少发生,怪只怪小~朝~廷没有听专业人士的劝导,非要将那艘五层的楼船开出海。

发生海难之后,小~朝~廷可不会管之前有没有人劝导过,上层永远不会有错,错的是中下层,结果是船队的将官被砍了脑袋,那些侥幸在发生翻船中幸存下来的船员、随从、侍女也有一个算一个全掉了脑袋。

“东晋小~朝~廷的船队停在了京口(以前叫丹徒),要求我们派去舰队。”吕议是一脸的便秘表情:“要求是大舰队,要彰显小~朝~廷的威风。”

名单列的好像比较详细,多少料的大船要多少艘,战舰需要多少,出动的水军数量不能低于多少。

当然了,汉部这边是分内河水军和海上的海军,东晋小~朝~廷那边统一称作水军。

东晋小~朝~廷也没搞懂汉部的海军都有什么船,是以他们自己的划分,也就是“料”来判定船只有多大。

1料大概是0.325吨,发生侧翻的那艘五层楼船是3500料的存在,也就是1137.5吨的船只。这样的船只在东晋其实数量非常少,选择五层楼船作为初始的旗舰,那绝对是为了装逼。不过,显然东晋小~朝~廷的装逼之路刚出了家门就结束了,装逼没有装成还赔进去了近千人。

3500料啊!那可真的是很大了,要深切的知道一点,西方哪怕是到了中世纪时期,船只吨位其实也就是以200吨到400吨为主,少有超过400吨的船只。有一点比较坑的就是,西方人玩的是大海,东方人玩的却是内河船。

汉部这边的船只种类繁多,像是最多数量的柯克帆船也就是200吨的一种,它们主要是被作为运兵船使用。后面系统能够出产渔船之外的船只后,叫不上来名字的运输船载重有400吨。战舰中,射床弩的那一款也就250吨,喷火的那一款是200吨。

受于陆战兵种极度需要的关系,刘彦没有“召唤”多少海船,因为那是一件极度没有必要的事情,运输船还有点用,战舰“召唤”出来纯粹就是落灰,因此仅仅是“召唤”少数的一些战舰。

必须说明的是,一艘船召唤出来是携带船员,并且消耗的人口上限只有1,但上面的船员除了参与船只运作之外,不能干其它的事情。

刘彦接到东晋小~朝~廷的要求时其实是乐了。

借别人家的东西摆谱,那还是摆谱吗?还是东晋小~朝~廷想干什么?

“对方要求进贡,需要什么船只会在舰队中进行挑选。”吕议就是因为这个而感到便秘:“不要脸到一种程度了。”

“不,对方是在害怕。”纪昌从另一个方向思考:“‘天下’间仅我们一方可以畅行于大海,小~朝~廷早就想要获得海船建造方法。”

首节 上一节 289/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