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334节

“对岸的汉军有什么动静?”

“回军主,汉军的快马的动静颇大,暂时却没有发现新的汉军出现。”

姚弋仲得到答案本来应该高兴,可是内心里有的只是迷惑。

黄河南岸有汉军,他们架桥的对岸就有大约一千左右,也仅限是那么多,再多是东平陵有接近两万?

“说不通。”姚弋仲用着满是困惑的语气说道:“刘彦为什么不阻止我们渡河?”

“我们的判断是刘彦手头的兵力不足。”呼延盛是匈奴人,他却是石碣赵国的虎翼将军,今次是到姚弋仲麾下任职:“应该不会有错,毕竟……刘彦需要用兵的地方真的太多。”

虎翼将军、龙骧将军等等都算是列将军,也就是所谓的杂号将军。杂号将军需要有另外的军衔,也就是加衔什么什么的都督之类,才会有真正的实际兵权。杂号将军的出现是三国后期的特色,延续下来到了胡人当政时,一般是笼络一些人。

姚弋仲当然知道刘彦需要用兵的地方多,他还知道仅仅是巨野泽一线就有八万的汉军,甚至是豫州境内也有大约六万左右的汉军,这一下就有十四万,而汉部才崛起将近五年。

有情报显示汉军总数也就二十万。西线已经有十四万的汉军,再有青河郡和平原郡对岸的三万左右汉军,那么刘彦一下子就动用了十七万,汉部占领区也需要驻军,这样看起来刘彦手里真的是没有不对了嘛!

尽管是能够推算出那些,可姚弋仲真的觉得不对劲,是一种不需要多想就能得出的不对劲结论。

“他们……”姚弋仲用一种无比怪异的语气说:“想要我们渡河!”

三万左右的汉军绝对无法防御长达近千里的黄河段,哪怕是三十万的兵力都没有可能防御这么长的黄河段,一切只因为太长太长了。这么长的河段防御,首先需要一支强大且数量庞大的内河水军,再来就是窥探入侵军队的位置,这样才是有效防御,不是被动等待。

羌族大军的登陆点只有一个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在这里大张旗鼓,可就是进行试验罢了,一旦渡河方案实际可行,黄河段的水流缓慢区多得是,那些河段哪里都能成为渡河点。

“就是因为知道,他们才会选择任由我们渡河。”姚弋仲当然知道半渡而击,可要看是多少个渡河点,又有多少军队渡河,只有少量几个渡河点才会害怕半渡而击,渡河点一多损失也只是少数。他问:“听闻汉军善于守城而战?”

呼延盛点头,说道:“但是……刘彦做得太明显了,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信心?”

说的是刘彦过来作为诱饵太明显,东平陵那边可没有什么坚城,以至于看去刘彦的行为很不理智。

“我们需要渡河。”姚弋仲内心的无奈不足外人道:“任何的计谋都是需要有强悍的军力来执行,最终还是要士兵们去拼命,拼出一个胜负。”

说得简直太有道理了,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双方的军队进行铁与血的较量,期间不管是计谋还是什么谋,没有军队去执行也只是嘴炮。

羌族大军大肆行动,情报密集地汇集向了刘彦所在的东平陵。

“这么说,姚弋仲安排的渡河点足有二十三处?”纪昌在看地图,那是青州沿线的黄河段,他看向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的刘彦,迟疑道:“君上,我们是不是太冒险了?”

刘彦没有说话,他也在看地图。

济南郡的汉军真就只有三万,并且这边没有什么坚城要塞,即将渡河而战的羌族大军可是有数十万……,好吧,那些虚的不算,能够参与作战的怎么也有十五六万,用三万的汉军去对战会不会太托大了啊?

……分…割…线……

坑,幸好有看一下,要不自动发布可就失败。原因是……荣誉设置错了发布时间,囧!(未完待续。)

第323章:预设战场

真的是将木头丢进河道造成堵塞,接着木头的浮力用钉装好的木板来架设浮桥吗?可以说是,也能说不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往不复杂的方向来讲,架设浮桥真的需要来自木头的浮力,可用舟或船来承载也能办到。问题是,姚弋仲手里没有足够的舟或是船来堵塞河道,他花了那么大的功夫归咎于一个目的,那就是不让汉军的船舰影响到军队的渡河。

试想一下,河道上到处皆是漂浮的木头,甚至某些河段上有被在木头之上放置干草等易燃物,那是为了什么?没有错的,就是为了堵塞和放火方便。

任何的浮桥架设都不会简单,工程中出现的伤亡无法避免,尤其是对不擅长水性的人而言,但为了一个军事目标必要的工程伤亡并不算什么。应该说,用漂浮物将河道堵住,再用钉装木板架设足够夸大的浮桥,付出的伤亡远比用舟船作为落脚点来建造浮桥让姚弋仲的手下伤亡递减才对。

“还是没有发现汉军的舰船?”

“是的,军主。”

“汉军也没有阻止我们渡河?”

“目前而言,没有发现类似的情况。”

姚弋仲真的确认了一点,汉军真的是在等待羌族军队渡河,并且做得太明显了。

羌族大军设置的渡河点有二十三处之多,分为多个河段一块架设浮桥,他们将浮桥架设到河道中间的时候,按照以往的情报汉军有射程足够的强弩可以用以阻击,可是汉军并没有那么干,汉军是眼睁睁地看着羌族大军做业,一点反应都没有。

黄河南岸当然是有汉军,可那些汉军在干什么?他们是在河的沿岸观望,除此之外没有发现构筑防线。这个现象十足的不正常,诡异到姚弋仲内心里惴惴不安,总觉得汉军挖下了一个天大的巨坑在等待他们自己跳进去。

如果汉军阻击羌族大军,给做业中的羌族大军造成伤亡,哪怕是重大的伤亡都不会令姚弋仲意外,甚至他觉得这样才是理所当然。

相反,是汉军什么都没干让姚弋仲极度不安,那是源自于对未知状况的忧虑和畏惧。

“汉军有大肆调动的迹象吗?”

“暂时……没有发现。”

姚弋仲眉皱得快和麻花藤似得,有心停止渡河,但又无法下决定。

先前羌族大军不是消失了一部分吗?大约五万的羌族大军其实是绕路到了司州方向,从那里的桥梁过到了黄河南岸,他们与孙伏都的部队会合之后,两军对东平郡的汉军进行了靠近。

姚弋仲得到的情报显示,东平郡的汉军有接近三万,领军的人是一个从长江以南投奔汉部的门阀之主,是桓氏一族原来的族长叫桓温。

按照汉军的军制,身为偏将的桓温本部只会有一万的战兵,这样一来其余的两万汉军该是辅兵、仆从军、新附军这一类的二线部队。

除开桓温在东平郡之外,靠近济水方向的还有一个官职为校尉的王朴,他率领五千汉军以及同等数量的二线部队,位于桓温所部的北方三十里处。石碣赵军的侦骑、细作无法探清这一支汉军究竟在干什么,只知道是在济水边上大兴土木工程。

姚弋仲对孙伏都的请求是,让东平郡这一线的友军对汉军产生足够的威胁,牵着这边的汉军兵力,致使他们无法北上驰援黄河沿线。

除开孙伏都那边,姚弋仲还派人前往豫州,以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的身份要求刘闿和陆永给予配合,一样是对汉军产生足够的威胁,不让豫州方向的汉军有北上的机会。

刘闿和陆永都是东晋小~朝~廷投降石碣赵后的降将,他们投降之后被石碣赵国以原官职留用,目前一个是豫州刺史,另一个是豫州都督。

姚弋仲有足够的身份和权利来动用想要的资源,一切都能够服务于羌族大军进行渡河作战。

实际情况而言,姚弋仲手下的羌族大军既然有五万可以从司州方向渡过黄河,那么也就预示着可以让更多的羌族大军从司州渡河,并不一定是要从青州沿线的黄河段进行渡河。

首节 上一节 334/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