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361节

刘彦马上就要建国称汉,相比起冉闵而言,刘彦更早喊出恢复强汉荣耀,也不断宣传保护汉人的理念。

冉闵是在刘彦喊出恢复汉家荣耀和保护汉人后的第三年才起兵,他做了一个补救的行为,那就是拉上张骏搞同盟,结果张骏要求必须加上刘彦,才出现了所谓的“三王同盟”。

现如今张骏正在向西域大肆扩张,对冉闵的兵力求援是拒绝得干净利索,倒是张骏一直都在持续向冉氏秦国援助粮草。

在冉闵等人看来,张骏之所以没有断掉粮草的援助不是没有理由,无非就是让冉氏秦国可以继续支撑下去,要不等冉氏秦国完蛋,面对石碣赵国的可直接就是张氏凉国了。

同样的,刘彦同意支援军械在冉闵等人看来也是与张骏的出发点一样,就是让冉氏秦国可以继续支撑下去,是要拿冉氏秦国当盾牌。

那样的心态之下,东西收下,感恩则就免了。不能怪冉闵等人,毕竟还真的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不存在什么人情或者恩德在里面。

“现在搞那个来得及吗?”冉闵不会做作也不喜欢做作,他就是一个有一说一的人物:“再来是,我们那样搞之后,多久可以见到成效?”

条攸瞬间就尴尬了。

耕战之策的制度当然是有用的制度,可关中战火连天可没有好环境来恢复农耕。对于军功爵制度的吸引力也纯属难以估量,毕竟获得爵位是一回事,得到爵位有没有用又是另外一回事,支撑不下去导致冉氏秦国被灭,话说有哪个国家会承认冉氏秦国的爵位吗?

更重要的是,条攸想了想还真有点难以支撑军功爵制度带来的福利问题,任何一个等级的爵位都有官方需要给予回馈,奴隶、土地、宅子、财帛……冉氏秦国除了土地暂时不缺之外,其余什么都缺。

“只能……只能……”条攸难以启齿,满脸通红说:“暂时先赊欠……赊欠……”,说不下去了。

条攸直挺的腰松软了下去,脑袋也是低着。

殿内陷入了可怕的寂静,近乎所有人都是将脑袋低下去,没有低下脑袋的人则是闭目养神的姿态。

“寡人这个大王,恐怕是有史以来最窝囊的大王了吧。”冉闵用的不是问句:“粮草依靠凉国借,军械依赖汉国赠,现在连将士应得的都只能先赊欠。”,他说着虎目泛红,像是不愿意被发现是的微微昂起了头颅,冕旒的珠子贴在脸上显得冰凉。

“要不……”张乾的声音比较突兀,开说蹦出两个字就被集体围观。他深呼吸一口气,苦笑说:“找汉王借财帛?”

汉部富庶在当今之世绝对有名,不止是军队的兵器和甲胄精良,还是东方所有国家中大肆运用床弩等器械的唯一势力。军队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财力,再来就是生产力和工艺实力,军队的装备精良,要说后方穷困可真的说不过去,毕竟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尤其是极度依赖后勤的军械更是如此。

冉闵脸颊抽搐了几下,闷闷地没有吭声。他一直在回想刘彦借王猛问的那些话,尤其是那句“彦常闻闵有光复强汉荣耀之心,今仍持此念否?”。他思来想去,刘彦这么问绝对不简单,但同样是君王的招揽又显得很诡异又可笑。

【现在寡人才是君王,刘彦还没有称孤道寡啊!】冉闵烦闷无比,他当然知道找刘彦借财帛是个办法:【刘彦会借?即便是会借,该怎么个还法。或者……不还?】

……分…割…线……

荣誉非常诚恳地说明一下,没有任何抹黑冉闵的地方,一切是根据查到的史料来描写。

另外,一章是四千字,荣誉无耻一些就一章两千字分为两章,那也叫两更。一章三千字的两更,等春节过完再弄,最近都是一章。

羞耻地求推荐票,感恩啊!

第347章:数百万羌人要不要?

冉闵从开国称王之始就没有顺利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底蕴再加上早就糜烂的关中难以给冉氏政权什么养分,再加上建国之日起便是连连苦战,想要发展民生也成了奢望。

就在冉闵再次派出使节赶往青州的时候,刘彦针对姚弋仲的战事也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

姚弋仲从济南郡战场突围,历经半月有余仅是带着五万左右的残兵败将退却到祝阿郡地区。他们一路上是处于没日没夜的逃奔状态,每时每刻都有人掉队被尾随追杀的汉军俘虏或是杀掉,到了巫山以北的黄河和济水仅有十五里不到宽度的区域,活见鬼似得被一面石料城墙挡住了去路。

率领部队对姚弋仲败兵残部进行堵截的人是桓温,城墙自然是出自系统农民的手笔。

姚弋仲看到城墙的时候是感到难以置信,城墙看去该有三丈左右的高度,北起黄河沿岸南至济水边上,上面站满了严阵以待的汉军士卒,一面面的旌旗随风招展。

等待发现前无去路时,姚弋仲想过非常多的事情,面对看去坚固且雄伟的城墙,他们这支全是骑兵的队伍连登城梯都没有,驱马撞墙会显得很傻。

姚弋仲面临的抉择只有两个,要么返身与追杀而来的近万汉军骑兵拼了,争取在战死之前多杀几个垫背;要么就是放弃抵抗,进行屈辱的屈膝投降。

在战局不会有什么改变之后,汉军显得无比矜持,他们没有急哄哄地展开攻击,是稳健地等待刘彦率领大军过来。

汉军在等待的同时,羌族的残兵因为姚弋仲陷入两难也处于停滞状态。

“刘彦没有向晋帝称臣。”姚弋仲一再确认这一点,他会说这个当然有理由,他身上不但有石碣赵国的爵位和官职,也有东晋小~朝~廷封的爵位和给的官职。他苦闷地向自己的儿子姚襄说:“没有这层关系,为父难以向刘彦投降。”

道理可能会有些绕,但是看姚弋仲在原有历史上的选择就不难理解。

在没有被改变的历史中,石碣赵国崩溃之后,姚弋仲的第一个想法竟然不是割据建国自立,他选择寻找可以继续效忠的对象想要依附,选择的是东晋小~朝~廷,其本人重新亮出东晋小~朝~廷封的爵位和官职继续与冉闵征战,等待要死之前又让自己的儿子向东晋小朝廷效忠。

“我们与刘彦有血仇啊,父亲!”姚襄见姚弋仲有意投降,说到底还是年轻不懂什么叫存己才能卧薪尝胆,既是愤怒又是感到耻辱地说:“大不了与他们拼了!”

姚弋仲一个巴掌就对着姚襄甩过去,压抑地吼:“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为父可以死,姚家却要靠你们!”

姚襄是被姚弋仲一个巴掌给甩懵了。

“各为其主的厮杀哪有什么仇恨。哪怕是有仇,那也是为父与刘彦的仇,汝不是天王的官,没有吃天王的俸禄。”姚弋仲在教导儿子一件属于胡人的真理:“祖祖辈辈都教导我们,无法战胜的时候服从强者才能生存。”

姚襄不是生活在华夏苗裔强盛的年代,没有经历过华夏苗裔不讲胡人当成智慧生物的那种环境,他对姚弋仲的话感到由衷的不解,抗辩道:“晋人什么时候是强者?儿子只看到晋人连猪狗都不如……”

“你个黄口小儿,知道什么!”姚弋仲又是一巴掌甩过去,他先介绍了一下自己所知的强汉历史,最后满是严肃地说:“刘彦已经喊出要恢复强汉光荣,汉军也的确强大,有再次成为中原之主的迹象。你们这一辈要先服从他们,等待自身强大,主子变得弱小,总有仆从翻身当家的一天。”

姚襄捂着火辣辣的脸,想要反驳什么却知道不能睁眼说瞎话。没错的,他们五十五万人败在手头里兵力不足十万的刘彦手里,那又怎么去否认汉军强大的事实?

“为什么我们能够进入中原?”姚弋仲语重心长地说:“就是因为我们先服从强大的晋室,晋室衰弱之后我们成了中原的主人!我们能够蛰伏一次,就能有第二次。”

五胡乱华的起点就是从司马1晋国不断抓捕胡人来当劳动力,后面又大肆接受胡人的南下归附,甚至是征募胡人为兵,等待司马皇族的八个诸侯王因为地权力的争夺互相杀得血流成河,胡人可不是就那么翻身把歌唱,成了“天下”的主人?

中原成了如今这般模样,可以说一切都是因为司马皇族和那些门阀、世家的决策失误,他们还以为自己是曾经强大的汉帝国,以为自己哪怕是处于人口数量的少数派也能压死那些从来不当成人看的蛮夷之辈。

结果很明显,司马皇族不是刘氏皇室,那些门阀和世家也没有西汉、东汉时期前辈们的能耐,他们玩脱了。玩脱之后,他们丢下玩烂了的地盘灰溜溜去玩高尚的衣冠南渡,自认为是带着文明前往落后且愚昧的长江以南,但无论怎么美化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逃得异常难看且无耻。

“为父看过汉人写的史书,我们羌族的历史一点都不比自认炎黄苗裔正朔的汉人短。汉人写的史书中,我们羌族在殷商已经存在,认为我们也是炎黄苗裔的一份子,只是后面因为纠纷离开,才成为现如今两个生活习惯不同的族群。”姚弋仲这是在打预防针,他谆谆教导:“为父成为族长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族人学习汉家文化,所有进入中原的族群中我们是最极力汲取汉家文化的其中之一,另一个是氐族。”

“……”姚襄有些懵,好像第一次知道原来羌人和汉人有着相同的祖先,只是因为搬家了才会形成生活习惯和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他在震惊的同时,不免也瞧出一些端倪:“父亲的意思是,汉人不同于晋人,我们投降汉人并不是一件屈辱的事情?”

胡人喜欢晋人而不喜欢汉人。

晋人是软弱和无能的代名词,晋人是胡人的两脚羊和欺压的对象。对于胡人而言,被晋人击败都是耻辱,投降给晋人更是没脸活了。

首节 上一节 361/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