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400节

“那些战俘却是不得不尽数杀掉了。”冉闵没有半点可惜该有的样子,说杀数十万人也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不杀,等待他们知晓石虎率军前来必然会暴起。”

吕议适当地插嘴说:“适龄女子尽数留下。”

没办法,汉国缺女性真的是缺到一定份上,只要有可能增加女性数量,那就绝对是要尝试。

冉闵眉头一挑,嘴角勾了勾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面苦笑着对刘彦行跪拜大礼,苦涩道:“只能请王上收留。”

咦?收留这个词可是有很多的解读,可以是暂居,也能是归附。

刘彦还是不得不慎重,他看向了纪昌。

汉国上下也是必须要搞明白,那么纪昌就不得不问:“秦王所说之收留,是暂时的客居,或是效力王上。”

冉闵一愣神,理所当然地说:“自然是效力王上。”顿了顿,有些不甘心,却依然讲:“秦王名号却是不要再提,该如何安置一切听王上安排。”

要是没有那么多事,又或者说刘彦不了解冉闵,就应该喜悦得到一名猛将的效忠,可是武悼天王的忠诚绝对不是那么轻易获得,光是施恩绝对不够,怎么来慑服却不是那么简单。

“大汉与他国不同,执行的是军功爵制。”刘彦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可他不能肆无忌惮地打破规则,个例也不能乱开,肃声道:“该是何爵位,何等官职,一切尽在永曾。”

眼见关中守不住,携土率宾的举国内附自然是没有影子的事情,就是带人来了也是寻求庇护,这样可称不得是什么功劳。

冉闵脸颊僵硬了一下,怔怔地说:“只当如此,那王上且看臣如何建立功勋。”

事情该谈的已经谈完,刘彦亲笔书写调令,命谢安所部暂时听从冉闵调遣,甚至是大方地从豫州调集军械与粮秣给予冉闵,事情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

冉闵辞别离去,厅内保持了长久的安静,是由桑虞打破沉默。

“时过境迁,却不知道冉是否会觉得一切皆是王上布局。”桑虞可以用险恶的方向去设想冉闵,还不是冉闵底子有点黑,他说:“王上仁至义尽,可有些人不会这么看的。”

“王上曾说,一个人的命运在于选择之间。”吕议沉声道:“这一次冉会怎么选择对于大汉并无太大影响,能解决这一事也算是妥当。”

刘彦自然期待冉闵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却是无法去左右冉闵到底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该做的已经做了,静待结果也就是了。

“这样一来南阳郡却是暂时放弃不得。”纪昌很快就调整好心情,指着丹水说:“水路运输远比陆路方便和快捷,丹水连接关中与南阳郡,可由这里抢时间。”

无论怎么样,冉闵麾下的那些人也是人口,不用说还有大批的战俘可以充作奴隶,能抢运多少都是汉国这边赚了。

“若冉不是诓骗我等,真的挡住石虎争取时间让万众撤离,再说这个不迟。”桓温闷闷地说:“怕就怕……我们会被拖入泥潭。”

意思是,桓温猜测冉闵还是舍不得放弃关中,不管是借兵还是获得军械粮秣,为的还是固守潼关和峣关,至少是尝试将石虎挡在两关之外,能挡住估计还是要继续当秦王。

看冉闵一直执着于王爵,不说是桓温,多数人也都是那么想。

“不管如何,冉的以及麾下的家眷是在往我大汉境内迁徙。”吕议顿了顿才有讲:“冉智也是身在临淄。”

“常说做大事者不拘小节……”桓温已经看到刘彦在皱眉,改口道:“可让麾下家眷也如此,恐怕不是谁都能做得出来。”

“好了,好了。”刘彦摆了摆手,笑着说:“不谈永曾了,你们还是好好琢磨琢磨,接下来怎么先稳住小~朝~廷,可别真的来个南北开战,虽说咱们不怕,但能避免还需争取。”

石碣赵国与慕容燕国正式结盟,东晋小~朝~廷那边暂时没有动静,汉国想要向小~朝~廷施加影响,少不得是要与门阀、世家多多打交道,而似乎因为祭奠炎黄庙的事,双方关系可是前所未有的恶劣。

第384章:各有所求

东晋小~朝~廷的皇室是司马氏,但因为“衣冠南渡”的事情,司马氏是几乎剩下一个正朔的名份而一无所有,先有琅邪王氏与司马氏共天下,后面司马氏利用鄢陵庾氏和阳夏谢氏摆平了琅邪王氏,使得琅邪王氏元气大伤无法再权倾朝野。

到了鄢陵庾氏成为最大外戚的时候,阳夏谢氏也是强势崛起,更有龙亢桓氏稳步追上,长江以南也就成了鄢陵庾氏、阳夏谢氏、龙亢桓氏与之元气大伤的琅邪王氏这四大门阀共主朝廷的纪元。

除了四大门阀之外,长江以南有的是大大小小的世家,有些是从长江以北逃难过来,有的则是本身就祖祖辈辈在长江以南栖息发展,他们几乎瓜分了长江以南的地盘,仅仅是在名义上归属同一个国家,实际上大多是各行其是,司马氏空有皇室头衔也只能一再与之联姻来保证生存。

说起来还是比较搞笑,东晋小~朝~廷真的有着众多的国中之国,门阀和世家的私兵数量比朝廷武装要多得多,屡屡爆发战事参战的家族私兵要多于国家武装。

从某些方面来讲,说长江以南的那些门阀和世家不顾大局显然也是错的,该是说他们保证了东晋小~朝~廷的存在,代价是司马皇室大权旁落。

汉国这边有出身于长江以南门阀的人,谢安在西线又马上要听从冉闵号令作战自然没有空,身在临淄的桓温虽然是廷尉可真没有多少事干。

廷尉就是君王之鹰犬,刘彦没打算收拾谁,桓温闲得快发霉也是一件好事。

汉国要稳住东晋小~朝~廷,纪昌的意见是派出桓温,不用去求见司马皇室,只需要用桓温在长江以南的交游广阔就足够。

世家之间联姻甚多,基本上就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现状,桓氏一族也是一个与多方联姻的家族,再来是桓温的四个弟弟都在小~朝~廷任职,有的是操作的空间。

“王上要温前去运作?”桓温还没有得到正式的差遣,迎来了纪昌到家中做客,摆下宴席之后两人听着曲子看着歌舞,说到了正事却让他很是为难,苦笑道:“丞相,温已经是王上之臣,恐怕很难再有情面可讲的。”

世家有自己的节操,他们可以多方投资,也可以在私底下互相交换情报,但是关乎到国家大事的选择上则不会乱搞。

刘彦理所当然是不知道世家那点事,纪昌出身低微就更不够格知晓,而知道的人很难开口说明,难题就摆在了桓温面前。

恰是因为那样,纪昌看桓温的眼神就很是奇怪了。他说:“元子有什么难题,可一一讲来。”

桓温说起来是一个偏向于武人性格多过于文人的人,他有话说话:“若是没有什么付出,或者说付出不足够,温去了能够得到好的招待,说的话却是有如空气,会被人听却听不进去。”

纪昌立刻说:“若是需要财帛,大汉怎么会吝啬?”

“财帛或许会起到作用,但作用非常有限。”桓温苦笑:“身为世家,哪怕是爱财也会有一个限度,他们高官做得,任谁都有美玉绸缎,田亩更是不在话下,所求的该是更进一步,或是能够得到大名声。”

那一瞬间纪昌立刻就懂了,就是那种“不是不背叛,只是筹码太小”,想要达到目的付出的代价不够不会吸引人,他需要得知是什么代价。

“扩土。”桓温直接说:“归还攻占的南阳郡地界,或许还要加上相助小~朝~廷向李氏巴蜀用兵。”

其实称臣的效果会最好,但桓温连提都不会提,哪怕只是策略需要的虚假称臣,以他对刘彦的了解也属于没有可能。

李氏巴蜀就是李氏成汉,桓温没有来汉国之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攻灭李氏成汉,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奔走好几年,一番努力下来只是得到庾翼的赞同,其余就没有一个是持相同理念的。

“攻击巴蜀?”纪昌有关注长江以南,一直以来那边的破事不少,可没有听到关于李氏成汉的什么消息,也就问:“元子为什么这么说?”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桓温还在苦笑,说道:“之前那些家伙反对进攻巴蜀,是李寿在世时巴蜀稳定且民心归附……”

后面的话不用多讲了,汉国对李氏成汉也有自己的关注度,李势成为新的国主之后一再干莫名其妙的事情,还学石虎大肆建造宫阙与收集美人。

首节 上一节 400/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