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426节

谢安脸上依然没有半点表情:“在下只会走,不会滚。”,一点都不发怵地看着冉闵,又说:“得到的命令是驻扎在长安城周边,除非有新的军令,否则连挪一步都不会。”

“看看,看看,这些世家子现在骨头倒是挺硬的。”冉闵对着蒋干,满满都是嘲讽地说:“要是他们之前有这样的骨头,不至于丢掉中原,像是丧家之犬一样逃到南方吧。”

谢安眉头皱了起来,看一眼满脸嘲讽表情的冉闵,再看看苦笑中的蒋干,对盖宁说:“走。”

差不多是谢安刚出宫城,阵阵的战鼓声和号角声就在宫城的城楼中发出,原本在宫城周边集结的部队有序开拔,分别是从北门和西门出了长安城。

“桀骜不驯啊!”盖宁是说谁不用多猜:“一点都不像是人臣,吃着我们给的粮食,穿着我们给的衣裳,用着我们给的武器,却是我行我素。”

谢安不开口说话,他必需要快点回到军营,倒不是要出兵与冉闵火拼,是哪怕仅有万分之一也要防止冉闵出兵报私怨为假,攻击汉军是真。

结果是,冉闵根本没有攻击谢安所部,还真的是浩浩荡荡开拔前往西边,随同的辎重以及相关攻城器械看着颇多。

“前一段时间凉王刚走,走之前多次与冉有私下会面。”盖宁满是怀疑地说:“他……带着部队向西,是真的要去攻城拔寨,还是要投奔凉王寻求庇护?”

谢安愿意用最险恶的心思来猜测冉闵,任何南方的世家子都会这样进行猜测,可他并不认为冉闵会那么干。

张氏凉国不会是一个好的庇护所,那边贫瘠算不上,可人口稀少又地处偏僻,再则是张骏需要的是冉闵在关中作为屏障,不是进入张氏凉国找个地方恢复实力,毕竟谁又能肯定冉闵不会鸠占鹊巢。

“我行我素是真的。报私怨也是真的。”谢安与盖宁一点都不熟,印象却是很好,愿意多交谈:“自己的家眷,部下的家眷,包括其大部分追随者都在大汉境内,哪怕他愿意丢下家眷,部下可会同意?”

盖宁深以为然,哪怕冉闵自己可以冷血,可冉闵无法让所有部下冷血。他苦笑着说:“为了离开之前报私怨,冬季用兵?实在是……”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冉闵是率众十来万出征,带回来的部队却仅是七万不到。他们带回了数量庞大的战利品,包括斩获的首级。

一颗颗的脑袋是用石灰浸泡之后保存,足足装了四百多车。按照一车可以装下三百颗脑袋来算,冉闵出征一个月就砍了十二万以上的脑袋?

“什么意思啊?”盖宁看见装车的脑袋有些都已经完全腐烂成为骷髅,诧异道:“难道他们是要运到豫州,按照军功计算?”

谢安可就不止是诧异那么简单,是完完全全的厌恶:“里面妇孺与老弱的首级占了大多数。”

汉军是按照斩获首级来算军功,可并不完全是看斩获首级,打赢多少次战争,参加多少次作战,等等的计算方式更多。

冉闵回转,仅仅是准备了三天就派人告知谢安,说是随时都能够启程前往豫州。他还真的就是要带那些脑袋去豫州,看着是要让部下中的十二万人起码拥有二十等军功爵的一级爵位,就是看着不但令人哭笑不得,该说是非常的操蛋。

“这是个大难题啊!”盖宁好像对冉闵产生了一种尊重,说道:“算是他最后一次为自己的追随者争取福利?”

谢安早就想到那些,但要说对冉闵的印象是一点都没有改观。他真心觉得冉闵在某些方面智商略低,难道就想不出这样是在破坏汉国的军功体系,甚至是在给整个汉国造难题找难堪?

不管怎么样,关中庞大的队伍开始出峣关走上洛郡前往豫州,队伍显得极为浩浩荡荡,相接起来连绵数十里之长。

整个冬季,要说石碣赵国和汉国都有什么动作的话,那就是双方都在竭尽所能地进行备战。

汉国是利用一个冬天的时间进行兵源征募以及必要的编制训练,必要的战争物资肯定也会是被集中到该送到的战场。

不但是部队和辎重,刘彦还与臣工不断商议,抓住空档造了不少防御工事,比如在濮阳郡东面的汉军控制区尽可能地多造“城堡”和屯兵的兵堡,又在冀州的南皮(渤海郡)和乐城(河间郡)紧急建造城墙以及相关防御工事。

身在奉高的刘彦得知冉闵已经带着部队出关中,没有意外很快就会抵达豫州。他还知道冉闵带了四百多车的头颅,说是要给麾下士卒请功。

“此例断不能开!”纪昌满脸的怒火:“不说其中满是妇孺与老弱,就说未登记造册就这样,绝对不能答应这样的胡作非为!”

“我们就算承认,那些士卒是会认为是王上的恩典,还是记冉的恩?”桑虞看着是怒极反笑的样子:“听闻主意是出自凉王,他这是要干什么?”

按照汉国的律法,不是士卒在战场斩获也是能够换取功劳,还能与军功同等视之。这样的规矩是继承于先秦,以前就是这样的规定。

刘彦知道不管是纪昌还是桑虞都是在说气话。他内心的烦恼多过于怒火,毕竟规矩就是规矩,再反感也不能因为怒火而无视掉规则。

“且先不管张骏想要干什么。”刘彦看向了蔡优,说:“做好准备,看拿出来奖赏的土地应该选在哪里合适,该分配的奴仆也几招划拨出来。”

纪昌和桑虞默默对视了一眼,他们可算是明白了一点,刘彦肯定感到无比厌恶,可身为君王就是那么无奈。

“开春之后有短暂的雨季,考虑到泥泞季节依然无法大规模交战,该趁这一段时间多做一些什么事情。”刘彦情不自禁地看向了安坐在一侧的谢艾,顿了顿才又说:“怎么去和晋,怎么来驭代,是当前最为急切的要事。”

攻赵、御燕、盟凉、驭代、和晋。这个是谢艾给出的国策,说来刘彦已经开始在执行,就是成效上真不是该怎么说。

目前汉国是在试图与东晋小~朝~廷缓和关系,桓温再一次前往建康,是以使节的名义前去,传回的消息只有一个,东晋小~朝~廷要求刘彦改国号为齐和废除泰山祭祀,甚至要求刘彦称臣。

那个算是狮子大开口吗?反正小~朝~廷又提到一件事情,那就是要不数十万晋军将会渡江北上。

刘彦知道小~朝~廷对于一本正经的搞笑态度是异常认真的,看了桓温传回的消息一度想要招人回来,谢艾却是认为可以缓一缓。

谢艾的意见非常简单,一方哪怕是在一本正经的搞笑,可那也是在协商,等于是可以拖一拖。他很清楚小~朝~廷的办事效率,只要桓温还在建康与之扯皮,扯上个两三年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性,拖着对汉国这边绝对有利。

驭代?吕议还在草原,时不时有消息传回,他还代管着拓跋秀的嫁妆,并且武装起了接近一万五千人,就是拓跋什翼健的作为比较令人看不懂。

第409章:寄予厚望

拓跋什翼健绝对是抱着捡便宜的想法,他们所处的位置也有捡便宜的便利,无论是攻击石碣赵国,还是偷袭慕容燕国,乃至于是持续吞并匈奴诸部,怎么看都是有转圜的余地。

汉国与拓跋代国关系只能说良好,长久以来并没有建立盟友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之间没有威胁到对方,又能够互通有无。

驭代该怎么驾驭是一个需要步骤的计划,汉国需要至少掌握拓跋代国的一个命门,或者是有什么大利益来进行驱使,不然拓跋代国没有义务自己流血而去听从汉国的指挥。

谢艾认为目前最迫切的是拥有一条可以和拓跋代国互通有无的商路,草原上什么都缺,一旦商路开通的话,拥有最大的可能让拓跋代国对汉国产生依赖。

“依赖会成为习惯,一旦代国的粮食、盐、铁等物品完全需要由大汉来提供,王上就能够左右代国的国策。”谢艾看着不是一时脑袋发热,他之前已经向刘彦表露不少想法,细节上一直都在补充:“打通商路短时间内或许无法办到,却是能够口头进行承诺,至少让代国倾向于大汉。”

刘彦完全理解谢艾的意思,并且认为谢艾是一个有超前意识的人才。

其实谢艾针对代国的计划无非就是掌握其经济,近一步侵蚀代国的整体生产力,使代国连一根针都无法自己制造,完全依赖于汉国的提供。这样一来的话,拓跋代国没有恢复自己的生产力,或是没有找到新的以来对象,除了听从汉国还能怎么样?

类似的计策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西汉也一再被运用于匈奴,例如西汉文帝和西汉景帝不留余力地向匈奴提供丝绸等奢侈品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说西汉文帝和西汉景帝是要侵蚀匈奴人的意志,但意思总归是一样的。

想要摧毁对方的国家生产能力并不容易,需要己身在生产力和创造力上面的领先,并且是领先得不止一点半点。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亏损贩售,哪怕是自己亏本也要将对方市场完全攻占。这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一个策略,对于短期内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帮助。

“不管是怎么驾驭,如今的要务是取得兖州和冀州的胜利。”纪昌看着很是欣赏谢艾,可一些话应该讲清楚说明白:“所要思考的是,怎么让代国因为我们的需要而去做一些事情。”

汉军的主力已经以往兖州战场,冀州那边只能是采取守势。在这个前提下,牵制石碣赵国的幽州军可以办到,但是向北打到草原则属于妄想。

首节 上一节 426/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