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436节

褚裒原有历史上的“以静制动”就是,甭管敌军干什么,反正就是我什么都不干。(囧)

从固始到汝阴的平面地图距离是一百一十余里,实际走起来却不可能是走直线,考虑到需要绕路和避开一些不适合行军的地形,李匡所部要走的路程绝对超过一百七十里。

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步骑协同推进的话,每天走个五十里算是能够保证还有应付突发状况的战斗力,赶一些来个日行百里则是会使士卒疲惫战斗力降低。

李匡决定相信桓温对褚裒的评价,也就是褚裒是一个什么都反应慢一拍的人。他果决地来了一次日夜兼程,凌晨出发是到当夜就兵临汝阴城下。

汝阴城就是汝阴郡的首府,该城之前是石碣赵国与东晋小朝廷对峙的前沿,应该是石碣赵国少有的一处建设城防的城池。

“城墙高约四丈,看不到浮于表面的防御工事,可以看到城墙没有明显的豁口。”李匡很嚣张地亲自来到汝阴城下的箭矢射程之外,是在城头身穿白色战袍的守军士卒指指点点中对着城池评头论足。他的身后是开始安营扎寨的营盘,周边更有仆从军没完没了地伐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说:“连夜打造攻城云梯,明天下午尝试一次攻击。”

王表(王鸾义子)点着头,笑着说道:“看守军仓惶亮起火把的模样来看,他们对我们的到来是一种吃惊的态度,的确是该趁早发动进攻。”

李匡并不是很喜欢王表,原因是王鸾在徐州失守后跑去了邺城,王表这个人相对也显得圆滑,简单点说就是他觉得王表这个人很假。

从李匡夺下固始,再到汉军四处出击,直至汉军兵临汝阴城下,时间也不过才过去七天。

七天的时间里,李匡应该说是做到了兵贵神速,汝阴城内仅是驻防原有守军万余,就是不清楚城内居民会不会站到东晋小朝廷那边帮助晋军守城。

走长江水道要从汝南郡登岸的桓温,他接到战场汇报的时候,舰队是到了寿春不远的河段。

东晋小朝廷的水军在京口损失惨重,经由长江水道一路西向的汉军舰队途中有零零星星碰上一些晋军战船,桓温的举措是碰上了要么击沉要么俘虏,连带遇上的民间渔船也是同等待遇。

“李偏将进兵汝阴城,第一次尝试进攻之后,未果,留下虚兵。”桓温将手里的情报递给老哥们袁乔,带着十足的欣赏又说:“他带着大军转到西南,直扑从原鹿出发要驰援汝阴城的两万晋军(含世家私军),打了一场埋伏战。”

袁乔已经看到了关于后面的战报,李匡干的算是比较典型的一次围点打援,虽然说没有能够全歼从原鹿出发的两万晋军,可是斩首三千余和俘虏近万,称得上是一场值得赞赏的战例了。

“大汉人才何其多也!”桓温其实还是有点意气风发,他作为这一次的南征主将,麾下的军队数量可是有近二十三万,虽说其中有二十万的胡人仆从军,但他觉得要是在东晋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统率二十多万大军的机会。他评价道:“李匡是微末出身,早早跟随王上四处征战,做过一郡都尉,是上一任的江都令。只要他在这一战中表现不俗,来日必将前途无可限量。”

袁乔还是比较认可地点头,后面才说:“那位国丈派出援军却被埋伏,接下来是会继续率领大军固守新蔡城,昂或是率军退往汝南?”

“他可承担不起丢城失地的责任,为了名声也不会狼狈逃窜。”桓温与褚裒其实不熟,可长江以南的世家圈子就是那么小,多多少少还是会互相研究一下,大略会知道某个谁是什么样的性格。他判断道:“该是会尽可能地收拢军队,全力固守新蔡与汝阴。他自己待在新蔡,由李迈去防御汝阴。”

袁乔立刻就笑了,他看着寿春所在的位置,用着深沉的语气说:“已经被伏击一次,寿春的后方援军不北上,褚裒不会再从本部分兵支援汝阴城了。”

寿春绝对是一座大城,晋军除了在本城大量屯兵之外,于东北方向的八公山也设立一座营盘。

桓温这支舰队其实已经是过了八公山的位置,之前能够看到江边的情况,那是慌慌张张要布防的晋军。

现在,他们能够用肉眼看到寿春城,那里升起了黄色和红色交汇的狼烟,可以听到阵阵的鼓声,亦是可以看到城头招展的旌旗。

“留下三百舰船封锁这片河段?”袁乔已经估算了很久,为了稳妥起见,不得不建议道:“过寿春后,我们直接插入颍水,行水路前往与李匡所部会合?”

桓温之前是想要直接从汝南登陆,他要用舰队携带的一万汉军本部直接登陆,用出其不意的姿态直接拿下新息(既是汝南首府)。他之所以会想着这么干,不是多么的小觑褚裒,也不是觉得新息好攻,纯粹就是迫不及待要完成任务,随后去参与濮阳那一场旷世大战。

一想再想,桓温决定还是按照之前的想法,对袁乔说:“褚裒想不到我们会从后方登陆。为了抵御李匡所部,褚裒必然会从后方调兵北上,新息会形成绝对的空虚,正是拿下新息,形成三面包围褚裒行辕所在的好机会。”

袁乔默默点头不再说话,他很清楚一旦桓温决定要干什么根本不容易改变。

在新蔡城,李迈不断劝说褚裒,说是不能再被动地迎接汉军的打击,要不然外围的据点一个又一个的失去,新蔡城和汝阴城很快就会成为两处被孤立的孤城。

褚裒看着依然是不紧不赶的模样,甚至都还有空登高望远,面对不断劝说的李迈,他是保持沉吟的姿态,良久之后才回头苦笑着说:“酝酿了半天,吾竟然是酝酿不出诗意?看来心是乱了。”

那一刻,李迈脸上的目瞪口呆的表情非常之明显,他都不知道该佩服褚裒镇定自若如斯,还是该说些什么才好。

第417章:投降或屠城

东晋小朝廷的常备兵力只有二十万,常年布防于长江沿线。

庾冰用三万的兵力趁汉军牵制石碣赵军的时候轻易拿下新蔡郡、汝阴郡和汝南郡,等待褚裒接收成为三郡都督的时候,原本属于庾氏一族的兵力是撤退,换上了朝廷的正规军以及谢氏、褚氏等等一系的世家力量。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准备,东晋小朝廷新占的三郡之地是在庾冰的布防规划中形成防御体系,北面以汝阳、南顿、平舆、鲖阳、固始、宋县为前沿防御链。

汝阳是位处最西边,它与宋县从平面地图看是相距两百余里,可是因为有多个防御链的关系,晋军布置的防线并不是直线,是一种半弯月的形状。

汉军是从梁郡方向直扑南下,走的不是颍川郡,按理说第一个攻击目标该是晋军整条防御链中位于最东端的宋县,可是偏偏最先攻击固始这个绝对的四战之地,以此可以看出汉军……至少是制定攻击计划的桓温有些瞧不上褚裒。

攻下固始的李匡所部,他们没有遭到来自晋军的强有力反击,甚至是四处出击总能有不错的收获。那是建立在各处驻防晋军没有互动的前提之下,汉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晋军占据的一个又一个点攻克,攻城拔寨的同时也不断消灭兵力属于劣势地位的晋军,聚少成多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斩获。

“连带伏击原鹿而来的晋军,我们已经斩杀敌军接近五千,俘虏敌军将近三万。”王表看着非常高兴,他拍着手里的文牍:“攻克敌军的布防点数量也是很多,足足有三十四处!”

按照庾冰的布防方案,晋军分散固守一些要点的同时绝对能够遥相呼应,甚至是会随着来攻的敌军攻击哪个点,灵活地调动晋军来一场围歼战,比较可惜的是目前晋军的指挥官是“以静制动”的国丈褚裒,导致的是明明晋军可以有很多次埋伏和合围汉军的机会,却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放过。

“盘踞三郡之地的晋军数量该是有个十来万?”李匡其实是将正规晋军、世家私兵、民伕一同算进去。他问:“敌军已经进行龟缩,大部分集中前往新蔡郡?”

“是的,将军。”王表兴奋地说:“就是不断截击敌军调动的小股军队,我们才能取得那些战果。”

李匡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他就想知道新蔡城的守军汇集到多少。

王表还是比较会察言观色,看见李匡眉头皱了一下,说道:“新蔡守军的数量估计是有六万左右。”

“那么就是说,除了汝阴之外,其余的晋军都集中到了新蔡?”李匡彻底看不懂褚裒究竟想要干什么,他问另外的问题:“当地人有什么动作?”

东晋小朝廷总以为自己是王师,不但所过之处的黎民百姓应该箪食壶浆以迎,连带还要无条件地帮助晋军。

现实是什么情况呢?当然存在帮助晋军的当地人,可更多的是冷漠对待,更少不了因为晋军要征赋收税而遭到的抵制和抵抗。

现如今的天下局势很复杂,汉王刘彦向东晋司马皇室的正朔地位发出挑战,上一次祭拜泰山炎黄庙的事情更是引得天下震动,等于是出现了“天有二日”的情况。

曾经的汉部在对待青州的地方豪强过于强硬,致使后面新占郡县的豪强和大族虽然不敢抵抗,可是大族和豪强的软抵制从未停止。

三郡之地,至少是汉军出现的那些地方,当地豪强和大族绝大多是是采取两不相帮的举动。

李匡已经从固始再次调兵到汝阴城下,他已经接到桓温要从晋军腹部攻击新息的消息,需要在北面进行策应,那么就没有比尝试攻克汝阴城更好的举动了。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新蔡城的晋军肯定不敢再来驰援。”王表在进自己的责任,提醒道:“我们在固始的留守部队仅是剩下两万,不知道新蔡的晋军会不会去攻击我们的后路?”

事实上王表想要说的是,桓温的命令是牵制和吸引晋军,攻击仅有两万驻守的汝阴城,那新蔡那边将近六万的晋军该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436/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