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558节

仰仗于董仲舒的丰功伟业,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又到了汉元帝脑抽不接纳除了儒生之外的人做官,从那个时候开始不管是什么学派想要在官场有一席之地,都需要挂个“儒家”的牌子。

世上无百家,有的只是各种儒皮法骨之类的挂羊头卖狗肉,哪怕是到了东汉末年根本就是法家门徒的曹操都只能继续挂着儒家招牌,结果就是不管真正学的是什么,只要是个读书人都自称儒生。

刘彦还真的就想起来了,王猛读《春秋公羊传》和《荀子》远比四书和五经要多。

所谓的“公羊”是儒家的一个学派,主张的是复仇主义,有着很鲜明族复仇色彩。听听核心的“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这句话,该是多么执着于报仇雪恨。

“荀子”被儒家视为最大的叛徒,历来就是众多儒生眼中的异类,只差在脑门上贴上“我们是法家卧底”之类的标签。

成了一国之君之后,刘彦多少是有研究过儒家,得出的结论是除了“鲁儒”之外的儒家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对于“鲁儒”那种“没有敌人我内斗,敌人来了我投降”则是厌恶到骨子里。

刘彦没有想过要恢复百家争艳的格局,只能说那是站在君王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说得清楚明白一些,往好了说百家争鸣可以恢复学识上的竞争,但人心也会随着学派的竞争变乱,对于一个想要向外开拓型的国家来讲,一国有太多的思想是坏事而不是好事。

任何统治者都不希望要举全国之力对外的时候,内部却是乱糟糟的局面,那也就能够理解汉武大帝刘彻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而似乎刘彻的“独尊”也没有真的执行,至少他在世的时候朝堂之上可不全是儒生,甚至都没有重用过儒生,是不肖子孙干出的荒唐事,还差点让帝国给玩死了。而事实是,要没有刘秀这个位面之子,汉帝国绝对是被刘奭玩死了。

汉宣帝曾经亲口对汉元帝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明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自小被儒家洗脑的汉元帝肯定脑子被洗坏了,一心想的是做一个符合儒家标准的好皇帝,结果是真正用儒家的手,搬起王家的石头,砸了汉家的脚,闹出了一个“穿越者”毫无难度地搞了一个“新朝”,结果这个“穿越者”还玩崩了,让“位面之子”开始了龙傲天的人生旅程,才有了东汉。

王猛可不知道自己效忠的君王究竟是让思想跑到哪去了,见到刘彦长久的深思状,他只有安安静静地静立一旁。

思想飘了很久的刘彦终于是回过神来,他已经确定王猛倾向于法家治世,是根据王猛在当县长和县令的诸多断案来判断,又回忆喜欢《春秋公羊传》和《荀子》,绝对是没错了。

而事实上是刘彦对五胡乱华这段历史不了解,王猛还真的就是一个披着儒家皮的法家骨。从王猛还没有做苻氏秦国(前秦)的丞相之前就崇尚“乱世用重典”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这货哪怕真的是儒生也是儒生中叛徒。

刘彦身为君王站得高,可以看得远的同时不远也会忽视掉一些细节,比如作为君王的他崇尚秦帝国的律法神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如今的汉国只要脑子正常的读书人,谁不千方百计找些法家的书来专读研究。

山上太冷,有断崖的地方风更大,刘彦体质特异没什么感觉,他见王猛冻得连鼻涕都流出来也就迈出脚步。

襄国的宫城大,大也就意味着设施齐全,王猛在刘彦的大发善心下来到一处章台,迈步进入暖洋洋的屋内才有点重新活过来的样子。

“难为你了。”刘彦说的是王猛冻成那样还得哆哆嗦嗦,似乎还带着慷慨就义的忠义理念,去讲那些一得罪就是满朝文武的话。他命人煮来浓汤,后面才对王猛说:“寡人得知今岁查勘之后,景略将为章武郡郡守。寡人问你,治理一郡之地,首要于何处?”

王猛现在有些犯困,那是被冻得够呛突然进了暖和地方的一种身体直接反应。他都差咬舌来刺激驱走困意,振作着精神,答道:“臣以为首要是查勘百姓租赁田亩分布。”

汉国的贵族有封地来着,甭管封地是多大多小也是封地,官府会安排官署奴隶为贵族耕种,贵族也能自己安排人手耕种。官府安排官署奴隶为贵族耕种,采取的是四六开的国税。贵族要是租给百姓,比例上五五开算是有良心,过份一些三七、二八、一九也不是没有可能。

官方对百姓的租赁,是采取逐年效益策略,第一年是产出六成归官方,第二年降到五成,第三年之后一律采取四成。百姓想要获得官方土地耕作权,首先就是要有户籍。

“战乱迫使许多百姓进入深山老林躲避,大汉一直在吸引那些人出来,可是张贴布告之下并非所有人都能了解大汉国策……”王猛这是要得罪人得罪到底了,说道:“一些人利用百姓不知道大汉国策,纳百姓为自己耕作,田税之苛刻,是百姓一年耕作仅有两成可自得,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欠下大额债务被迫成为奴隶。”

刘彦感觉有点冷。他就是站得太高了,有了王猛这么一个爱瞎说大实话的人那么一说,怎么突然发觉自己统治下的国家存在那么多的不堪?

第522章:谁人之国

站得过于高,看下方肯定就会模糊,一国之君不可能时时有机会下到基层,哪怕是下去了看到的也可能不属于真实,等到的可能也是加工过后的材料。

刘彦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晰,不能成为地球的球长,怎么也要当上世界岛的岛主。有系统这个金手指作为前提之下,他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地在培养非系统的“基本盘”,并不是单纯地用系统给予的力量进行横扫。

培养国民心气,造就国民的尚武精神,除了给予一个不再被胡人随意肆虐的生活环境之外,怎么来让国民可以养活自己就成了一切的前提。

将石羯赵国打得半死不活,慕容鲜卑的威胁没有那么迫在眉睫,已经灭掉李氏成汉,对东晋小朝廷的灭亡之战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怎么都是时候来关注一下国内的百姓状况和恢复生产。

刘彦知道统治一个国家容易治理起来却难的道理,统治只要掌握足够的武力就能办到,要治理国家却不是只有武力。

汉国一直在进行人口登记造册,止于元朔四年冬季时期,登记造册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千万,那是青州、徐州、兖州、冀州、豫州、司州、关中三州以及其余部分占领区已经登记的数量,以上这些地方肯定还存在疏漏,比如躲避在深山老林的那些人。

还没有进行人口登记造册的地方不少。益州和梁州(巴蜀)光复的时间仅是不足半年,光是清剿残余和诸蛮都还没有完成,登记仅仅是一些城池中的一部分。长江以南目前还属于战区,军队光复一地之后进行的是军管,地方官的指派还需要等待战事平息才会进行。

根据中枢经过查阅典籍之后估测,巴蜀以及长江以南至少会再给汉国增添至少六百万的人口数量,要是接纳诸越和诸蛮,会在六百万的基础上再增添六七十万。

完全灭掉东晋小朝廷之后,汉国的总人口数量不会低于一千五百万,这个数据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中原皇朝人口数量有几个生生落落的时期,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进行人口普查,巅峰时期的人口该是超过三千万,到西汉初年时期只是剩下一千八百万不到,西汉巅峰时期人口数量达到六千三百万,王莽乱政到刘秀建立东汉时的人口为两千七百万,东汉鼎盛时期的人口超过六千五百万,到黄巾之乱、诸侯混战时因为瘟疫频发剩下不足一千万,三国鼎立时期的曹魏不到四百五十万、孙吴不到两百万,刘蜀堪堪七十八万,西晋初年不足一千万,西晋巅峰时期人口三千万左右。

刘彦不断光复汉家旧土,等待连长江以南都收复之后,人口也就是一千五百万,而这一千五百万里面其实是有不少的归化胡,那么就是说短短不到三十年之内,死于战乱的人口就不下于一千七百万!

一个领土广袤的国家只有一千五百万左右的人口,可以说会形成地广人稀的局面,不过考虑到现如今各地的开发情况,像是西南与南方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蛮荒状态,仅是中原和长江流域开发程度较高,就会形成一种人口过度集中和几乎没有居民的两极现象。

一直是到盛唐时期,中原皇朝的西南都还是蛮荒状态,南方沿海区域实际上也是没有多少人,再来就是西部地区人口也是缺少,等于还是只有那些被开发的区域被利用。

“诸卿。”刘彦此时是高坐龙椅,看着下方分两边屈膝跪坐的众臣:“说说应当怎么来改变这一现象?”

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又因为到了冬季述职期间,该来到中枢的文武除特例之外都在。

龙椅只是一个称呼,石虎这个胡人弄的座位全是黄金,镶着一些宝石与宝玉,两边更是翡翠扶手,不过并没有弄上龙形状的雕刻,倒是有着不少奇奇怪怪的雕纹,却是没有多少华夏文化色彩,大概是西域那边的特色。

主殿很大。从门口到龙椅的位置总长超过两百米,大殿正中央是一个水池,水池被一条桥分为两边,中间部位留下一个台子,两边的水池里有竖立起喷水的雕塑,雕塑一样是十足西域特色。大殿被水池分成了两边,地面是优质名为的木材地板,让文武待的地方微微地隆起,设有坐圃,靠近龙椅的位置甚至安排着案几。

龙椅距离文武所在的位置应该是有个十来米,先是空出一片用玉石地砖铺成的地板,下了九道黄金台阶往下又是一片空地,随后才是文武所在的位置。

再看看主殿的其它地方,支撑屋顶的每一个圆柱,分位置圆柱必然是有各自的特色,不是镶金戴玉,就是包上含有刻纹的金银,最次的也是包着铜雕塑。

比较奇异的是,水池正上方的屋顶并不是瓦砾,是一片片的薄玉,使阳光可以透过薄玉以温和的光线照射而下。

光是这么一个主殿就是这样,其余宫殿、章台与楼阁更是金碧辉煌,甚至还有专门用来开无遮掩大会的玉阁,可以想象石虎是骄奢淫逸到什么地步。

纪昌曾经计算过,要是将邺城和襄国的宫城拆了,换算军资来下可以支撑二十万大军至少十年的用度。注意了,仅仅是拆了宫殿,可没有算上石虎没有带走的那些奇珍异宝。

以全国之力来进行享受,建立起宫阙,要是当初冉闵真的“毁尸灭迹”成功,冉闵自个儿肯定是要富可敌国,手底下的那些人肯定也要吃得满嘴流油。而这仅是石虎一二十年的搜刮,也就难怪仅仅是洗劫阿房宫和挖了始皇帝部分陵墓就让项羽常年不愁西楚国的军费,仅是洗劫咸阳宫部分珍藏的刘邦则是能够有军费再杀出关中。

中原的生产力基本是被破坏殆尽,有财帛不一定有什么用,主要是有钱也很难购置粮食,再来是现如今的军队压根就没有军饷的说法,也仅是在得胜之后进行一些赏赐会用到财帛。也就是说乱世之下,财帛当然有用,可是没有粮食那么实在。

身处乱世的人最想要的不是财帛,对于粮食的渴望绝绝对对要超过珍宝,有了生产的安稳环境之后,可以产出粮食的土地也就变得珍贵,再有就是华夏苗裔深入骨髓对土地的渴望,修生养息的国策透露出去后,国内延伸出那么多问题也就不难想象了。

勋贵开始对土地表现出不折手段的渴望,刘彦在没有了解具体情况有多么严重,涉及的人员有多庞大之前,不会说一开始就杀得血流成河,摆在他面前的是,怎么来避免,又该怎么疏导。

首节 上一节 558/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